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石頭書》教學設計10篇

《石頭書》教學設計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石頭書》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石頭書》教學設計10篇

《石頭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主要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

3、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鋼筆正確書寫。能正確認讀綠線中的5個生字,初知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認識1個多音字。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讀通順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

板書課題:石頭書學生讀題。當你看到“石頭書”三個字時,你想到了什麼?

2、質疑:石頭怎麼能做書呢?石頭書有多重啊?石頭書的作者是誰?石頭書上有什麼內容?石頭書有什麼作用呢?

3、同學們根據課題,腦海中一下子就閃現了這麼多問題,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問個明白,探個究竟,這就是“刨根問底”。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初步談談預習的收穫,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預習效果。

2、教師提出自讀建議:(1)讀準生字的音,認清字形。(2)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語。理解詞語可以聯繫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記號與同學討論等。(3)簡要説説課文的內容。

3、學生帶着所提出的問題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適時作個別指導。

5、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專注地聽讀,發現錯誤,教師引導學生幫助正音,特別要注意翹舌音。

出示課文中的部分詞語:

勘探光禿禿足跡煤炭礦物礦石貝殼腳印

學生練讀增強記憶。

6、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分節朗讀。

7、分組朗讀全文。

8、學生説一説,讀過課文後,你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什麼?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初步解決所提出的問題。

三、指導書寫

1、複習生字朗讀情況。(學生拿出生字卡片讀一讀、再出示小黑板抽讀)

2、指導書寫“叔刨”、“礦怪”“殼”。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迴指導。

四、佈置作業

習字冊書寫生字詞

板書:

17、石頭書

一、石頭就像書

二、書上的字和畫

三、書裏學問

《石頭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瞭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⒈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書有關,題目是:22 石頭書

⒉看了課文題目,你有什麼想法?

二、初讀指導:

⒈自學生字詞。

⑴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不瞭解的詞語。

⑵會讀會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勘探奇怪聚精會神足跡礦物地殼刨根問底

⒉學生自讀課文。

⒊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詞語,讓學生逐個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⑵指名解釋詞語:

⑶齊讀生字詞。

⑷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勘"、"探"、"叔"、"礦"、"刨"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

⒊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⒌弄清脈絡,出示思考題:

根據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説了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發現一位勘探隊員趴在石頭上看着什麼,感到好奇。

⑵勘探隊員叔叔的介紹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頭書"的含義,瞭解了有關化石的知識。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三、精讀課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線索。

讀課文,思考:川川和磊磊這件事的過程當中是在不斷變化,清在穩重畫出有關的詞語。

⒉朗讀第1、2自然段。

⒊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好奇的心情表現出來。

⒋過渡:勘探隊員的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們,勘探隊員到底在幹什麼?下節課學習。

四、作業:

1 練寫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⒈朗讀課文3、4自然段。

過渡:第1、2 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看着什麼,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麼叔叔究竟在幹什麼?

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回答後為什麼感到很奇怪?

比較"奇怪"與"好奇"的異同。

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⒉朗讀學習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可他為什麼説自己在讀書?

(引導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考慮)

⑴川川和磊磊聽了勘探叔叔的話,為什麼"不禁笑了起來","不禁是"什麼意思?

⑵石頭上的字指的字是什麼?畫指的是什麼?

⑶讀第12自然段,聯繫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什麼來判斷這裏曾經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問底"是什麼意思?這個詞説明了什麼?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用?只是根據什麼來推斷的?

⒊朗讀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為什麼高興?為麼説石頭書裏的學問可真多?這裏的"讀"字應怎樣理解?

⒋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

⒈説説"石頭書"的含義。

⒉教師小結:今天我們隨着作者閲讀了"石頭書",瞭解了有關石頭裏藴藏了這麼多知識。在大自然種,還有許多類似的"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究,去研究。我們現在應努力學習,長大了去揭示哪些奧祕。

三、作業:

練習朗讀課文。

《石頭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精讀課文。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瞭解什麼是石頭書、石頭書裏有哪些學問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什麼是石頭書、石頭書裏有哪些學問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養成教育訓練點:

1.培養學生樂於傾聽的習慣。

2.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塊小石頭。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出示課題:“石頭書”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非常有趣的課文。

有誰見過“石頭書”沒有?學生質疑。

二、整體感知

1.師述: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着什麼。川川和磊磊感到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很多問題.

2.快速朗讀課文,找找川川和磊磊問了幾個問題?

3.(顯示:6個問題) (只要讀引號裏的對話內容)

師:川川和磊磊提了這麼多問題,目的就是要把一個問題弄明白,探個究竟,什麼問題---“為什麼叫石頭書?”找一找,書上有個詞説的就是這個意思

(顯示:刨根問底)指名讀讀

過渡:做學問都應該這樣,下面請大家也進入“石頭書”的世界去“刨”個明白,把你認為能找到“為什麼叫石頭書”的自然段好好讀讀,或者做個記號。

三、學習課文

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五節

交流(板書:一層一層)

(從外形上看,書是一頁一頁、一冊一冊的,石頭是一層一層的,很像)

2.“你們看,……厚厚的書嗎?”這是一句反問句。

叔叔這樣説是想加強肯定的語氣,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導朗讀

3.齊讀第五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交流:書上有字,石頭上也有字(板書:字)

2.指名讀第7段,評價讀書(來啊,是比較興奮的語氣)

3.通過朗讀,你知道這石頭書上的字是什麼:雨痕、波痕、礦物

這裏的省略號裏讓你明白了什麼?

(礦石還有其他的顏色,説明石頭書上的字也是很多的)

4.師生分角色讀6、7兩節

第九自然段

1.找到這一自然段的同學起立讀讀。

2.説説理由:書上有畫,石頭書上也有畫(板書:畫)

3.“樹葉、貝殼、小魚”都叫---化石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等埋藏在地下,經過很長時間變成的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4.分角色讀8、9兩節

5.師引導質疑:看到了這些化石,同學們有問題要問嗎?

師:我們有一個問題能解決:化石能説明什麼呢?

十一自然段

1.指名當勘探員叔叔讀11節(讀好“很久很久”慢些)

(1)顯示:

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説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石頭書上的雨痕和樹葉判斷出這裏曾經是“一片密林”;根據石頭書上的波痕和貝殼、小魚判斷出後來這裏變成“大海”,現在又變成高山。化石可以讓我們瞭解各個地質時期的特點。)

(2)聯繫7、9和11兩節先自己説一説,再同桌練説

(3)交流:這裏怎麼能説明石頭是書?(它也能讓我們獲得知識。石頭能告訴我們地殼變化這一知識。)板書:獲得知識

(4)齊讀11節

十三自然段

1.石頭書上還有什麼學問?

(1)“……”省略號説明什麼?石頭書上的知識十分豐富啊,比如我們都沒有見過恐龍,但恐龍骨骼和牙齒的化石是我們瞭解恐龍生活的主要線索。

2.從叔叔的回答中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很多,他們是多麼高興呀!

生齊讀14節

四、總結

1.石頭就是書,石頭書裏的學問可真多呀!而大自然更是一本百科全書。同學們更要學會讀這本身邊的無字的書。

2.自己瀏覽各網站,把你刨到的關於石頭書的知識發在網上。

第二課時

一、揭題,質疑

1.揭題。

2.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塊大石頭,這位叔叔還説他在——(生:讀書)他讀的是什麼書呀?(石頭書)為什麼要讀這石頭書呢?請大家來讀讀這一句話。

3.質疑。

(1)出示句子:石頭書裏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2)指名讀句子。

(3)質疑: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生提問,師歸納)

(4)過渡: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要認真地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解決“石頭能做成書嗎”。

(1)師: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課文第五自然段,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輕聲讀讀這一段,看誰能自己解決。(學生自由讀第五自然段)

(2)學生交流。

師聽後邊説邊板書: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書。(把課題改成“石頭書”)

(3)激趣:可是這石頭怎麼能像書呢?你們看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等等,它們都有什麼特點?(生回答,師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師拿起一塊石頭)可是這石頭光禿禿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這個問題你們能幫助老師解答嗎?

2.解決“石頭書裏有哪些學問”。

(1)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麼找答案呢?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然後同桌討論討論,説説自己選擇這個自然段的理由。

(2)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後同桌討論。

(3)交流。(應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學生説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請交流的同學讀讀這一段,並讓他説説石頭哪兒像書。(師板書:一層一層)

②句子訓練。

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請學生把這句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後進行比較,説説哪句好,為什麼,最後指導朗讀。

③説話訓練。

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説一説為什麼石頭像書。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請學生説説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②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並把它們圈出來。

③再交流。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理解“雨痕、波痕、礦物”,並想象省略號省略了什麼,最後欣賞礦物(演示課件)。

④説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説一説為什麼石頭像書。

⑤師生對讀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請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②説説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③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演示課件,欣賞化石。

④練習説話。用上“因為……所以……”再説説石頭為什麼像書。

⑤分男女生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並想想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麼,用直線劃出來。

②交流,板書:告訴我們……

③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訴我們:這裏曾是__________,後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裏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④探究。

再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並聯繫上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什麼來推斷這裏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師生對讀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結。

再次出示句子:石頭書裏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讓學生説説石頭書裏究竟有哪些學問,這裏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讀”是指探索、研究)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祕,知道石頭裏原來有這麼多的學問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談話

四、課外延伸

你們見過哪些石頭?它們是什麼樣的?

教學反思

《石頭書》這節課上得較成功的地方是:我在備課時就發現書上的許多資料不夠齊全,於是我就上網查找有關的資料並製作課件,讓學生直觀地感覺到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其次,我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通過朗讀深入感悟課文,瞭解“巖石”這本大書中的自然科學知識,讓學生拓展視野,自覺的探索大自然,初步開發的探究精神。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使整個過程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石頭書》教學設計4

一、複習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勘探隊員叔叔告訴我們石頭就是書,因為石頭一層一層的(生答)

2.關於石頭書,這節課你想進一步瞭解些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二、學習第六~十四自然段

1.自己讀第六~十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不能讀懂讀好。

2.老師瞭解班上哪些同學愛提問,哪些同學愛回答問題?再讀課文,愛提問的遇到課文中的問話多讀幾遍,愛回答的遇到課文中的回答就多讀幾遍。

3.(出示問話)請愛提問的同學推薦一位導讀。要求:讓我們一聽就知道你重點問什麼?[相目機板書:字畫]

4.(出示帶提示語的問話)加上提示語,你們是不是能讀得更好,問話更吸引人?自己讀。

(1)指名讀,把你讀得最好的句子讀給我們聽。

①不禁笑了起來説説川川心裏怎麼想?

②一起問找一個你的好朋友一起問。

③刨根問底是什麼意思?我們班有沒有像川川一樣遇到問題愛刨根問底的同學,請你們一起來讀一讀。

5.學習答話。

(1)你對這4個問題中哪個問題最感興趣,就在書上找到叔叔的回答,自己讀一讀。

(2)指名答。

①有字嗎?指名答。問:字是什麼?[板書:波痕、雨痕、礦物]問:礦物是什麼?還有可能有什麼顏色?

②有畫嗎?指名答。問:畫是什麼?[板書:樹葉、貝殼、小魚]看書上的化石圖,欣賞上面的圖畫。

③化石能説明什麼?老師課前找了一些資料,請大家讀讀課文,再結合資料想一想,化石到底能説明什麼?可以四人小組討論討論。指名答,再結合這塊石頭上的字、畫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

④看懂了這些又有什麼用呢?指名答。結合書上的省略號想一想還有哪些作用?引導學生課後查資料。

6.分角色讀叔叔和川川、磊磊的對話。

三、師總結

化石能讓我們由現在推測到過去,多神奇啊!課文學到這兒,你們心中的小問號解決了嗎?這樣的石頭書你們會讀了嗎?(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

石頭書

字波痕雨痕礦物

畫樹葉貝殼小魚

《石頭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瞭解有關化石的知識。

3.培養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究底,樂於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麼。領悟對話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齊讀課題。

2、當你看到“石頭書”這三個字時,你想到了什麼?

3、同學們根據課題,腦海中一下子就閃現了這麼多問題,真好。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檢查預習

1、自由讀課文。

2、檢查:

貝殼 地殼 藏着 寶藏 礦物 煤炭

3、課文的主人公?川川和磊磊為了把問題弄明白也像你們一樣問了很多問題呢!快速地到文中找一找,用直線劃下來。

三、刨根問底,理解石頭書

1、指名説。我們一起來讀讀。像他們這樣不斷追問,直到把問題弄明白為止,用文中的一個詞就叫——板書:刨根問底。學習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為什麼説石頭就像一本書?你知道了嗎?再自由讀課文,看看你能找出幾點理由(用波浪線圈畫出關鍵詞句)。

2、交流:你找到石頭像書的第一個理由是——

a 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圖片出示)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一層又一層的石頭,就像書——(板書:形似書)

b 石頭書上有字(板書:字)

①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用筆在書上用直線畫出石頭書上的字。

②認識波痕雨痕。

③認識礦物,關注省略號。

石頭中藴含的礦物種類豐富,神奇美麗。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c 石頭書中不僅有神奇的字,還有美麗的畫(板書:畫)

①(出示化石圖)你知道什麼叫化石嗎?

交流。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後,其遺體或遺蹟被埋藏在地層裏,經長期的石化作用,變成了像“石頭”狀的東西。

師述:老師今天帶了一塊珍貴的三葉蟲的化石,想不想看一看?它來自5.6億年前,一億年就是一萬萬年,5.6億年前,就是五萬萬六千萬年前。誰想觸摸一下這古老的化石?你看,這麼一塊小小的石頭,卻能告訴我們在5.6億年前就生活着三葉蟲!

②那麼這些化石(課件圖片)能告訴我們什麼祕密呢?自由讀11小節。

③經歷了這麼長時間,叔叔是怎麼知道這些變化的?讓我們通過圖片看一看這個地方變化的過程。指名推斷。

小結:補充“滄海桑田”。這一切都是石頭書上的字和畫告訴我們的。

d、讀懂了石頭書上的字和畫,瞭解了地質變化,對我們還有哪些幫助?

①指名讀第13節。

交流:這裏的省略號告訴我們——

②總結:化石就像書一樣,不僅因為外形相似,更因為它有字、有畫,而這字畫就像我們的課本一樣,給我們——!(板書:有學問)

3、小結:一塊看似不起眼的石頭,竟然有這麼多學問!老師這裏有兩個問題想讓大家在課後繼續刨根問底:

是不是所有石頭都是書?

是不是隻有石頭才是書?

四、領悟對話寫法,嘗試小練筆。

1、同學們,《石頭書》還有一個值得大家刨根問底的地方: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小節?這麼多小節,除了第一小節,其他都是——對話。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把要介紹的科學知識寫清楚,使我們和文中的川川、磊磊一樣“刨”到了很多學問。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好對話。

欣賞課文對話片段:作者除了寫對話內容,還寫了——提示語。一般來説,提示語有這麼幾種情況。位置的變化有什麼好處呢?

寫對話時,不僅要靈活變化提示語的位置,還要關注內容,根據人物的特點,加上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等。

3、小練筆:

晚上回到家以後:

川川 地説:“今天我學到了許多有趣的知識!”

板書:

17、石頭 書

形相似

刨根問底 有字、畫

有學問

《石頭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

3、認識石頭書,初步知道為什麼叫石頭書。

4、學習川川和磊磊對周圍感興趣的事刨根問底,樂於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

教學過程:

一、質疑揭題,導入新課

1、 大家喜歡看書嗎?為什麼?

平時喜歡看什麼樣的書?

板書:有字

有畫

知識

2、今天呀,老和大家一同來讀一本非常奇特的書——“石頭書”。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大家看了這個題目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這本書在哪裏?這本書為什麼叫“石頭書”?這本書上有什麼字?這本書上有什麼畫?這本書上有哪些知識?)

2、 同學們對這個題目提出了許多疑問。對自己不瞭解的事情懷有濃厚的興趣,這就叫“好奇”。

板書:好奇

我們三(2)班的小朋友都是好奇、好學的孩子。大家的“好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石頭可以成為書嗎?二是這本書上有些什麼樣的字、畫,有什麼用途?我們應該帶着什麼樣的心情讀這本石頭書?

3、 好!就讓我們一起帶着好奇心去讀這本奇怪的書。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得正確、流暢,。大家願意試一試嗎?

(這裏採用以問設疑,以疑激趣的方法,鼓勵學生質疑,釋疑,深入研究,這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質疑、探究能力很有好處。)

5、檢查自讀情況

① 通過課件出示詞語:川川磊磊叔叔 地殼貝殼

勘探礦物煤炭 腳印足跡

學生自讀。指名朗讀後評價:讀得很好。“叔叔”的第二個字要讀輕聲。地殼的“殼”有兩個讀音,地殼的殼讀qiao,地殼就是地球堅硬的殼;現在請大家一起朗讀詞語。

(詞語分四類出示,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區分多音字和近義詞

② 課文插圖上有三個人,他們分別是誰?叔叔是幹什麼的?

(是勘探員叔叔)

師介紹:勘探員叔叔的任務就是發現地殼中的礦物和煤炭。發現地殼中的礦物的過程就叫“勘探”。

③ 磊磊和川川向勘探員叔叔問了許多問題,勘探員叔叔也回答了不少問題。剛才大家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本書為什麼叫“石頭書”?也就是“石頭”與“書”有什麼關係?現在請大家帶着剛才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一下,把不懂的問題標出來。

三、精讀課文,解決問題。

1、石頭書上真的有字嗎?有哪些字呢?讓我們在帶着這些來讀6——7自然段,也許你們自己能解決這些問題。

①自讀後交流

卡片出示:石頭書上有 ,有 ,還有,

這些都是石頭書上 的字。

②誰願意代表勘探隊叔叔把這段話有表情地讀一下?那些小朋友願意和老師合作一起來讀一讀?

③通過課件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一段話:“有哇,你們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這些都 是石頭上的字。”)學生自讀,你讀懂了什麼?

[生]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還有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

[師]雨痕和波痕的形狀可能有什麼不同?

[生]雨痕是一點一點的,波痕是一圈一圈的。

[師]石頭書上的字就這些嗎?

[生] 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

[師]指着視幕上的省略號問:這6個小點表示什麼?

[生]表示還有很多很多。

[師]對的。這些小不點兒叫什麼?

[生]叫礦物。

④相機板書:雨痕、波痕、礦物(師簡要介紹雨痕、波痕、礦物的有關知識)

⑤課件展示5幅不同礦物標本照片,這些礦物有不同的顏色,有的金光閃閃,有的晶亮透明……看到石頭書上的這些字,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們?

(學生紛紛回答:千奇百怪。五顏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態。姿態各異。)

⑥石頭書上真的有字,不僅形態各異,而且五彩斑斕,多姿多彩。誰願意代表勘探員叔叔把這段話有表情地讀一下?願意讀的同學請站起來,一起把這段話讀一下。

2、石頭書上真的有畫嗎?有哪些畫呢?自讀(8——9自然段)

①哪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

②出示課件:小魚、貝殼等化片,簡單介紹一下化石。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各種不同的化石標本,師生一起逐一辨認:恐龍,蘭草,魚,蜘蛛,荷花,海星,小海螺,海蝦,等等。)看到這麼多的畫,能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它們呢?

(學生紛紛回答: 驚訝!太美了!太神奇了!千姿百態。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③這些畫真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這些有畫的石頭有一個名稱,叫——?

(生齊:化——石)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恰到好處,不僅突出了重點,節省了時間,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了詞彙)

④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勘探員叔叔的第二段話:叔叔説:“有,這是樹葉,這是貝殼,那塊石頭上還有一條小魚。這些都是化石。”請喜歡這一段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這一段話。(一部分同學站起來讀。再指名個別讀,齊讀。)

3、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了石頭書上真的有字有畫,它告訴我們些什麼呢?

請你猜一猜:(課件) 石頭書上有小魚,這裏以前可能是()。

石頭書上有樹葉,這裏以前可能是()。

石頭書上有貝殼,這裏以前可能是()。

石頭書上有( ),這裏以前可能是()。

(猜一猜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帶着問題仔細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自主探究來獲得、解決課問中的知識要點和難點。)

4、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三段話:“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後來,這裏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裏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山。”

①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學生一起朗讀。)石頭書上的字和畫告訴了我們地殼竟是如此的變動,告訴了我們許多地殼變動的知識。讀到這裏,你們對這本石頭書有什麼新的認識?

(石頭書裏的知識很多很多。一塊小小的石塊裏,居然藴藏着這麼多的知識!)

②説得太好了!勘探隊員們從金光閃閃的礦物中,可以發現其中藴藏着金礦;從色彩斑斕的各種礦物中,可以推斷這裏藴藏着何種珍貴的礦藏。

6、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四段話:“用處可大了。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塊地下藏着礦石……”

①大家一起把勘探員叔叔説的這一段話讀一下。石頭書裏藴藏着豐富的知識,知識就是財富。我國有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叫李四光,他通過研究 “石頭書”,為我國發現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大量的石油資源,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②板書:財富

(即時地介紹李四光研究地質的事例,從中體會石頭書的用途,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抓住機會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總結課文

1、石頭書跟我們用的書一樣,有字,有畫,有知識,這是一本神奇的書。只是讀這本書需要許多特殊的知識和技術。除此以外,大家想一想,還有沒有什麼疑問?

[生]石頭書在哪裏呢?

[師]大家説,石頭書在哪裏呢——?

[生齊]在——山——上。

[師]對,在山上,也可能在地下,在海里。還有什麼問題嗎?(過了一會兒,學生紛紛舉手。)

[師]大家的腦袋裏可能還有各種各樣的許多問題,充滿着好奇,非要把問題弄清楚。課文上有一個詞,叫——?

[生齊]刨——根——問——底

板書:刨根問底

[師]問一個問題是遠遠不夠的,要一直問到把問題弄清楚。大家把這個詞一起讀一下。

[師] “刨”是什麼偏旁?

[生]側刀旁。

2、對,刨就是挖掘。刨根問底是指遇到不懂或有趣。的問題一直追問到底,直到徹底弄明白為止。

這是科學探究精神的體現。

(這裏設計的一段刨根問底的追問,讓學生理解了“刨根問底”的意思,依託對語言文字的閲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於探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這真是這堂課確定的教學重點之一。)

3、今天我們學了《石頭書》引發了大家的好奇心熱愛科學的興趣,引發了大家許許多多的問題,、怎麼辦?可以同學之間相互探討,可以向各種各樣的人請教,也可以查閲各種各樣的資料,到網上去查閲各種各樣的知識和信息。 希望大家繼續探究這本永遠讀不完的“石頭書”。

附:教師板書設計:

石頭書 好奇

有字

有畫

有用 刨根問底

(財富)

教學後記:

心理學認為,兒童與生俱來的嘗試的需要和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和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環境和適當的方法。的確如此,對於小學生而言,嘗試既需要勇氣,又可以激發學生樂於實踐、勇於實踐的熱情。在教學時,我一方面潛意識地引領學生讀書,提出了明確的讀書要求,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力求感知文本。

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參閲讀實踐,引導他們從讀中質疑,讀中釋疑。既為學生創造了閲讀實踐的環和空間,又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了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如此,師生共同讀、共同討論、共同進步,形成了真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

我在組織學生研讀文本時,沒有支離破碎的,分析有的只是送給孩子一聲肯定,帶給孩子一片掌聲,獻給孩子一張笑臉。讓所有的孩子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和知識。基於此,學生的思路寬了,思維活了,這樣想象翅膀也就插了起來,新鮮、奇妙的語言也就流淌出來了。

《石頭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邊默讀邊思考問題,同時在書本上做記號的讀書方法。

3.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是什麼?“書“裏有什麼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瞭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麼?“書”裏有什麼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第17課《石頭書》,石頭為什麼像書,到底裏面有哪些奧祕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二、學習課文

(一)、師述: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着什麼。川川和磊磊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什麼問題呢?(指名讀齊讀)顯示:川川好奇地問:“叔叔,您在看什麼呀?”

理解“好奇”,指對自己所不瞭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齊讀句子)

(二)、師:我在讀書呢。(叔叔笑着説)

1、聽了叔叔的回答,他們怎麼想的怎麼説的呢?(指名答)

顯示:書?哪裏有書哇?

2、這裏寫出了他們怎樣的想法?(指名答充滿疑惑)

師:他們覺得有書嗎?(沒有)面前只有(生齊答)光禿禿的石頭。

3、誰來把這種疑惑讀出來?(指名讀表揚讀得好的學生)

(三)、顯示:石頭就是書。

1、張老師要考考同學們了,這裏石頭與書哪裏像?(指名答)

(石頭一層一層,書一頁一頁,所以石頭就是書。紙越多書越厚,一層一層越多石頭也越厚。石頭的一層一層就像書頁)板書:一層一層書頁

2、石頭像不像書?(像)誰來讀一讀勘探員叔叔説的這句話?(指名讀)

顯示:石頭就是書。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同學們讀得真好,誰再來讀讀?(指名讀齊讀)

(四)、重點學習第7自然段。

1、師:石頭是不是就這一點像書呢?(不是)看看我們的書上都有些什麼? (有字有圖畫)這石頭書上有沒有這些東西呢?它到底像不像石頭書呢?川川的想法跟我們差不多的,請同學們讀讀下邊這段話(顯示第7自然段)把石頭書上像字的地方圈出來。

2、交流:指名讀(適當指點)

問:石頭書上有哪些像字的東西?(指名答)(如雨痕,雨寫的字。波痕,波浪留下的足跡……)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3、誰來像小雨點一樣在石頭上留下腳印?(指名讀);誰來像波浪一樣在石頭上留下足跡?(指名讀)

4、師: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黃的可能是銅或金子;紅的可能是鐵;閃光的可能是銀子;透明的可能是水晶……

5、誰來做做這些小不點兒,來讀一讀這句話?

(五)、我們讀的書上還有畫呢。找找看,石頭書上有畫嗎?

1、自由讀第9自然段。

2、你找到了嗎?石頭書上有些什麼畫呢?(樹葉貝殼小雨)

師:你想欣賞一下這些化石嗎?(欣賞化石圖片)

(六)、過渡:同學們,我們日常讀的書上的文字圖畫,能告訴我們什麼呢?(指名答)

1、像石頭一樣的化石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2、自由讀第11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3、像石頭一樣的化石包含着這麼個有趣的故事呢。樹葉長在樹上,所以這裏肯定有樹木;貝殼生長在海里所以這裏有海洋。化石能告訴我們地質變化(板書)

(七)師:川川和磊磊,一連向勘探隊的叔叔問了好幾個問題,可他們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還想問問勘探隊的叔叔,這就叫:刨根問底(生齊答)

1、師:看懂了這些又有什麼用呢?川川特別愛刨根問底。誰來讀讀下邊這段文字(顯示第13自然段)

2、像文字一樣的礦物告訴我們裏面有礦藏(板書)。黃點告訴我們裏面有銅,黑點告訴我們裏面有煤炭,紅點告訴我們裏面有鐵……

(八)川川和磊磊學到了這麼多知識,他們可高興啦。齊讀第14自然段。

三、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跟着川川和磊磊一起聽勘探員叔叔上了一課,瞭解了石頭像書,你覺得石頭哪些地方像書呢?(結合板書小結一層一層的就像書頁,上面的雨痕波痕和礦物能告訴我們礦藏;樹葉、貝殼、小魚的化石,能使我們瞭解地質變化。)

石頭書能告訴我們這麼多知識,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的"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究,去研究。我們現在應努力學習,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祕。

板書:

石頭書

一層一層書頁

雨痕波痕礦物文字礦藏

樹葉貝殼小魚(化石)圖地質變化

《石頭書》教學設計8

説教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教材第六單元課文《石頭書》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這篇課文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隊員的交談,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課文情趣盎然,寓科學知識於充滿童真的對話中,激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於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全文有14個自然段,可以分為3段。

(一)、(1-5)勘探隊員告訴兩個孩子,山上的石頭一層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二)、(6-11)介紹了“石頭書”上的字和畫

(三)、(12-14)石頭書裏的學問真不少,石頭書的用處可大了。

一、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理解“石頭書” 的內涵。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並開始喜歡讀科普讀物。

二、教學重難點:

《石頭書》以對話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化石的作用,其理解兩個孩子與勘探員叔叔的對話,懂得“石頭書”的內涵,瞭解有關化石的知識是教學該課時的重難點。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實物若干;

利用科學課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知識的瞭解。

説教法、學法

一、質疑導讀法

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一方面可以弄清學生在想什麼,有什麼疑難,便於隨機調整教學重難點,另一方面便於對疹下藥,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他們獨立思考,敢於發現問題,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一、讀中感悟法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讀通課文,瞭解大意;讀懂課文,入情入境;教師將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教師只在適當處給予點撥,或組織討論,有助於學生充分感受語言文字藴含的情感,並將之內化,沉澱,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二、自主探究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學生學習任何知識都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我們要努力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提供一個寬鬆民主、和諧互動的課堂環境。學生在積極的閲讀中深入探究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説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質疑導入

1、生共同板書:書,問:小朋友喜歡書嗎?為什麼?你知道書籍有什麼作用?(板書:作用)

2、師小結,問:我們一般見到的書都是什麼材料製成的?書上面一般會印些什麼呢?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字、畫。今天我們來學習的課文,叫“石頭書”,(師把課題板書完整)

4、 師:課文你讀過了嗎?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麼嗎?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一定的預習習慣,他們初讀課文後一定能知道石頭書是化石。)

5、説説你們對化石的瞭解好嗎?(師出示化石的圖片,有動物化石、植物化石等作簡單介紹)

6、大家再來看看老師的板書,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新課伊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書籍的特點,讓他們知道書上有字有畫,以及書籍的作用,並且及時板書,再簡單介紹關於化石的知識,這樣就把課文的脈絡給理了出來。接着,又鼓勵學生圍繞課題發現問題,大膽質疑,但讓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新東西發生了衝突,很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慾望。)

《石頭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了解石頭書中的學問,激發學生善於思考、樂於探究,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激發學習興趣

上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有趣的課文——石頭書。我們讀準了課文中的生字詞,理解了部分詞語的意思,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老師來檢查小朋友上堂課的學習情況。

出示:課文主要寫了川川、磊磊通過 ,

瞭解 。

指名生回答。

教師小結:那麼“石頭書”中到底有哪些學問呢?今天我們就和川川、磊磊一起來“刨根問底”,比一比誰的本領大,看誰從“石頭書”中“刨”到的知識最多。

二、學習課文,瞭解“石頭書”內容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石頭中有些什麼學問?可以把有關的語句畫出來。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表揚有些同學會讀書,一時不懂的語句反覆多讀幾遍,邊讀邊動筆)

2、剛才同學們學得可認真了,把你從文中“刨”到的知識和小組裏的同學討論一下,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同學在説時我們要邊聽邊思考,有補充或不同的看法,等同學説完再談自己的想法。

3、通過和小組內同學的交流,我想現在大家對課文的瞭解就更多了。現在你願意把“刨”到的知識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嗎?

4、指名學生彙報學習情況。

(1) 石頭上有字。生答師相機板書:雨痕波痕 礦物

“礦物”指什麼?省略號表示什麼?

出示幻燈片(3)請同學們看雨痕、波痕、礦物圖片,瞭解這些字只有勘探隊員才認識。

(2)石頭書上有畫。生答師相機板書:樹葉 貝殼 小魚

出示幻燈片(4)請同學看樹葉、貝殼、小魚化石。這些都是化石,圖紋清晰,保存得十分完整。

出示幻燈片(5)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別的化石,請同學們欣賞各種各樣的化石,欣賞了這麼多美麗的化石,你們想知道些什麼嗎?(這麼多化石哪兒來的呢?上面的畫又能説明什麼呢?……)

(3)出示幻燈片(9):“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後來,這裏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裏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山。”

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這段文字,也許你能從中“刨”到答案?

a、勘探隊員是根據什麼推斷這裏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引導學生聯繫上文思考。

師小結:勘探隊員根據石頭上的字、畫推測到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曾是密林、後來變成大海。

b、瞭解化石的形成。(有些動物或植物,由於地殼運動被埋了起來,幾千年、幾萬年、甚至幾億年以後,這些動植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就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d、指名生有感情讀這段文字。

(4)讀懂了石頭書還有什麼用呢?(找礦、瞭解人類的發展、生物的進化……)

師小結:今天我們和川川、磊磊一起“刨根問底”,瞭解到石頭書上的學問可真不少。5、分角色朗讀課文

我們班哪些同學特別喜歡刨根問低,就請你們讀川川、磊磊的話,愛解決問題的同學就讀勘探隊員的話。

三、總結深化 激發探究慾望

1、教師引導:學到這裏,老師也想和川川、磊磊一樣來“刨根問低”——

2、川川、磊磊怎麼會“刨”到這麼多學問?(善於觀察 充滿好奇 不懂就問)

3、勘探隊員怎麼會知道那麼多的知識?(知識豐富、觀察仔細、研究投入)引導學生聯繫“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這什麼。”理解。

4、教師小結:這樣看來,不僅石頭是一本書,勘探隊員也是一本書,川川、磊磊也是一本書啊!小朋友你們同意嗎?

5、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竟然有這麼多學問。看來生活中許多看似普通的東西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善於思考、樂於探究也能學到許多知識。真可以説“生活處處皆學問”。

四、佈置作業 課外拓展延伸

1、今天小朋友學得這樣認真,老師送大家一份禮物,這塊石頭採自水蜜桃之鄉——無錫陽山,陽山水蜜桃馳名中外,特別好吃,據説這和它有着密切的關係。

小朋友有興趣讀一讀這本書嗎?

2、老師向大家推薦課外閲讀《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上網瀏覽

《石頭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瞭解什麼是石頭書、石頭書裏有哪些學問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3、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塊小石頭。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聚精會神的看着一塊大石頭,川川、磊磊感到非常——(生:好奇)你們好不好奇呀?老師也很好奇,一塊石頭有什麼好看的?那麼讓我們帶着好奇心跟隨川川和磊磊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授

(一)過渡: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川川和磊磊於是向叔叔提出很多問題,請大家把書本打開,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川川和磊磊一共問了幾個問題?

1、學生自瀆課文,要求:找出川川和磊磊提了哪幾個問題。

2、指名説,老師相機出示問題。

3、理解“刨根問底”的意思

師:川川和磊磊提了這麼多問題,一直要到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找一找,書上有個詞説的就是這個意思

(顯示:刨根問底)

“刨”是什麼意思?查字典然後説説這個詞的意思。(“刨”字的本義是用工具挖掘,“刨根問底”的意思是將事情的經過弄得清楚明白的意思)

(二)精讀課文

那川川和磊磊從石頭上刨到了哪些學問?

(石頭是書、石頭上有字、有畫……)

1、解決“石頭是書”

師:嘿,奇怪了,石頭怎麼會是書呢?

生回答,師相機出事句子: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這是個反問句,其實就是什麼意思呢?)

指名説,相機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本書。”

師聽後邊説邊板書:哦,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的書。(把課題改成“石頭書”)

2、激趣:可是這石頭怎麼能像書呢?你們看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等等,它們都有什麼特點?(生回答,師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師拿起一塊石頭)可是這石頭光禿禿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這個問題你們能幫助老師解答嗎?

3、解決“石頭書裏有哪些學問”。

(1)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麼找答案呢?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然後完成表格。

(2)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

(3)交流。(應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學生説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請交流的同學讀讀這一段,並讓他説説石頭哪兒像書。(師板書:一層一層)

②句子訓練。

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請學生把這句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後進行比較,説説哪句好,為什麼,最後指導朗讀。

③説話訓練。

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説一説為什麼石頭像書。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請學生説説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②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並把它們圈出來。

③再交流。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理解“雨痕、波痕、礦物”,並想象省略號省略了什麼,最後欣賞礦物(演示課件)。

④説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説一説為什麼石頭像書。

⑤師生對讀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請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②説説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③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演示課件,欣賞化石。

④練習説話。用上“因為……所以……”再説説石頭為什麼像書。

⑤分男女生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並想想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麼,用直線劃出來。

②交流,板書:告訴我們……

③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訴我們:這裏曾是__________,後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裏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④探究。

再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並聯繫上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什麼來推斷這裏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師生對讀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小結。

再次出示句子:“石頭書裏的學問還真不少呢。”

川川和磊磊經過刨根問底,明白了石頭書裏的學問,那麼同學們,川川和磊磊這樣刨根問底給你帶來了什麼啟示或讓你想到了什麼?

(我們要用心的讀書,這裏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讀”是指探索、研究)

三、總結談話

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祕,知道石頭裏原來有這麼多的學問呢!

教學反思:《石頭書》一課是科普小品文,教學重點是以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讀好人物對話,感悟課文內容。難點是感受巖石這本大書的神奇趣味,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培養利用多種渠道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要上好這堂課並不容易,我在經過多次研究教材後,課文中“刨根問底”這個詞語引起了我的關注。從詞語上來看,它是一個本文要重點理解的詞語,“刨”還是本課的生字;從文章內容來看,它是對文章多次對話內容的一個巧妙總結;從寫作手法上看,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教學設計的總體考慮來看,它可以作為一個突破點,解決《石頭書》當中的問題。所以我由中心詞“刨根問底”入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深入感悟課文,瞭解“巖石”這本大書中的自然科學知識,使學生有感“趣”、知“趣”到探“趣”,並拓展視野,自覺的探索大自然,開發初步的探究精神。

標籤: 石頭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3r07e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