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內各數的過程,感受100以內各數的大小,感受100以內各數就在身邊。

2、使學生能獨立地數100個物體,知道10個一是10、10個十是一百,對計算單位:一(個)、“十”百有一個感性認識。

3、使學生初步瞭解100以內數的順序,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

4、培養學生數數的興趣和估數的意識。

5、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二、重難點

在數數過程中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理解一個兩位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主題圖

1、師:同學們一定看過動畫片《喜洋洋於灰太郎》,灰太郎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抓羊,一天,灰太狼正在草地上尋找目標,這時他發現草地上來了一羣羊,你能幫灰太狼數一數一共來了多少隻羊嗎?這時又一羣羊被吸引來了,現在草場上一共有多少隻羊呢?正在灰太狼高興的時候,草地上又來了一大羣羊,這下可把灰太狼急壞了,他不知道草地上能有多少隻羊,同學們你們能幫灰太狼估計一下一共有多少隻羊嗎?

2、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估計結果各不相同,哪位同學估的較準確呢?那麼我們要想知道羊的準確數量,我們需要怎麼辦?(數一數)。今天我們通過對100以內的數認識的學習看是否能找到數羊的方法。(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認識)

(二)操作、交流,學習數100以內各數

1.操作數數。

(1)師:老師給每組準備了一大捆小棒,下面4人小組合作數小棒,數之前聽清老師給同學們提出的學習要求:組內先確定怎樣數,再對組內成員進行分工,然後組員分工合作,最後派代表彙報你們數的方法。

(2)四人小組數數活動

師:哪組願意彙報一下,你們是怎麼數的?

2.交流數法。

(1)師:同學們可真了不起,想到了這麼多數數的方法,但這些方法中數的最快的方法是把10根小棒捆成一小捆,一共捆成十小捆,總共是100根小棒,讓我們再來經歷一下他們數的過程。(課件演示)

(2)師:通過剛才的演示我們再次認識了十個十個數的方法,同時也讓我們知道了一個知識:多少個十是一百.(師板書:10個十是一百.)

3.數百羊圖。

(1)師:現在讓我們共同去10個10個地數一數,

學生看課件一起來數: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師:剛才我們用10個10個數的方法數出了小棒的根數,下面讓我們試着用這種方法幫助灰太狼數一數總共有多少隻羊。下面大家打開書,翻到33頁,圈一圈,數一數一共有多少隻羊?

師:誰願意説一説你是怎樣做的,總共數出多少隻羊?讓我們共同去看看他數的是否正確。

師:灰太狼帶着這個滿意的答案去向紅太郎去回報了,準備他們的抓羊行動。

(3)師:我們在幫助灰太狼數羊的過程中也找到了一種很好的數數方法:那就是10個10個數的方法,我們用這種方法看看小豬吹了多少個泡泡。(出示35頁做一做2題)同學們在書中圈一圈,數一數。

(4)師(練習):下面讓我們用10個10個數的方法去完成下面的搶答題。

搶答:一十一十地數,

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後面是(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後面是( )十。

一十一十地數,從一十數到一百;從三十數到七十,從六十數到一百。

師:(一個一個數)同學們10個10個地數難不住你,那你能一個一個地數,從三十五數到四十二嗎?課件演示:邊擺邊數

一個一個數的練習:

拿出從五十七根小棒,再接着數到七十二

不用小棒從八十八數到一百。

數出68後面的5個數

師:現在老師把出題的機會讓給同學們,你想請同學們從多少數到多少,看看同學們對數數的知識掌握的怎麼樣?

下面同桌之間互相出一組這樣的數數練習。

師:根據剛才我們數數的經驗你能完成下面的練習嗎?

數數練習:

79後面的一個數是( )89後面的一個數是( )

99後面的一個數是( )40前面一個數是( )

80前面一個數是( )30前面一個數是( )50前面一個數是( )

(三)學習100以內數的組成

師: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拿七十根小棒,你怎麼拿?那麼70裏面有幾個十?

三十五根小棒,你怎麼拿最快?

那麼三十五是( )個十和 ( )個一組成的。

數的組成練習:

78裏面有( )個十( )個一

64裏面有( )個十( )個一

89裏面有( )個十( )個一

6個十和3個一組成的數是( )

9個十和3個一組成的數是( )

一百個一組成的數是( )

同桌一人擺小棒,另一人説組成。

(四)全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100以內的數,並學會了數數的方法,那麼我們的生活中哪裏用到了數數的知識,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説了這麼多生活中數數的知識,其實在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有心的人,能在生活中發現和運用數學知識。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會用不同的方法數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會根據生活實際選擇最合適的數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玩過串珠遊戲嗎?出示例7。這裏有些珠子,你會穿嗎?

二、互動新授

1.教學例7

出示題目的要求:有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要想知道能穿幾串,該怎樣解答?

(1)畫圖,圈一圈

(2)數的組成。58裏面有5個十和8個一。

驗證:1串是10個,5串就是50個,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

2.想一想:如果是5個珠子穿一串,能穿幾串?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第46頁的做一做。

有82塊餅乾,10塊裝一袋,可以裝滿幾袋?

2.完成第47頁第1--4題。

第1題:5個蘋果裝一袋,裝了8袋。如果10個裝一袋,可以裝幾袋?

第2題:有26個杯子,3個裝一盒,8個盒子能裝下這個杯子嗎?

第3題:一筒能裝12個羽毛球,40個羽毛球能裝滿幾筒?

第4題: 9 9= 18-6= 10 9= 11-2=

14-4= 13 5= 15-10= 12-7=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4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填寫百數表,使學生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知道單、雙數,發現百數表中隱含的一些排列規律。

2.能根據數位的意義及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規律,培養自主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瞭解100以內數的順序,根據數位順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探究和發現百數表中隱含的規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新課

(一)情境創設:

1.呈現學生做操時整齊隊列的照片,讓學生説一説:他們隊伍整齊嗎?為什麼能排得這麼整齊?引導學生説出:那是因為他們按照個子從低到高的順序來排隊。

2.師:其實,許多事情我們都必須按一定的順序做才行。

(二)引入新課:

1.師:我們在學習上也是如此,特別是在數學學習上,有序的思考就顯得尤為重要。

2.師:看,聽説我們小朋友在排隊,數娃娃們也想來表演一下。(課件出示百數表)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0以內數的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從學生排隊的情境引入,讓學生感知“有序”對於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同時,由此引入課題,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發現,自主探究

(一)引導探究。

1.探究“2、4、6、8、10”和“11、13、15、17、19”的規律:

(1)課件呈現百數表的第一、二橫行的兩行數,讓學生説説發現了什麼?

(2)引導學生説出第一橫行所填的5個數都是單數,而第二橫行的5個數都是雙數。

2.探究“11、22、33、44、55、66、88、99”的規律。(課件隱去第一、二橫行,呈現從左上到右下的這一斜行)

(1)先讓學生自己將其中的一個數(77)填寫出來。

(2)再讓學生説一説發現了什麼規律?

(3)引導學生髮現:這一斜行中的每個數,個位與十位上的數字都相同。

3.探究“19、28、37、46、55、64、73、82、91”的規律:(課件呈現這一斜行的數)

(1)讓學生小組討論一下:這一斜行數的排列有什麼規律?

(2)交流彙報:選幾個小組代表説一説。

(3)師生共同歸納:這一斜行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從1開始,逐漸多1直到9,而個位上的數則相反。(在歸納時,利用課件逐步演示)

【設計意圖:將這四組數分成三個層次,從簡單到複雜,層層深入,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探究新知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具體感知。

1.填寫百數表,初步感知:

(1)讓學生獨立完成百數表,老師巡視指導。

(2)集體訂正,講評,如有錯誤,及時糾正。

(3)給十位是3的數塗上綠色;個位是3的數塗上黃色;你發現了什麼?

2.分步解構,分層感知:

(1)讓學生自由説説:你還發現了哪些規律?

(2)我們先橫着看,先看第二行,你發現了什麼?其他各行也有這樣的規律嗎?引導學生髮現:從第二行開始,前9個數的十位上都是相同的數。

(3)豎着看:我們先看第三列,你又有什麼發現?其他各列也是這樣的嗎?引導學生髮現:每一列的個位上的數都是相同的。

(4)猜猜看:出示一個不完整的百數表,任意指出一個數,讓學生説出這是多少?如:第4行第8個數是多少?第5行第8個數是多少……

3.化整為零,深入感知。

(1)想一想:15的上面、下面、左邊、右邊各是多少?那37呢?69呢?

(2)説一説:你有什麼發現?

(3)師生共同總結規律:

①個數的上面的那個數比它小10;

②一個數的下面的那個數比它大10;

③一個數的左邊的那個數比它小1;

④一個數的右邊的那個數比它大1;

(4)應用練習:完成P41的“做一做”。小馬虎在看百數表時,只記到這幾個數中的一個,你能幫幫他,把其他數找出來嗎?

4.幫數找“家”,整體感知。

(1)出示百數表,百數表裏只留下第一行與第一列的數,其他的位置空着。

(2)遊戲:幫數找“家”。

①先幫15、27、32、48、59、64、73、82、95找家,學生找到這數的位置後,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思考的。(完成後,課件去掉第一行與第一列的數,只留下以上幾個數)

②再幫18、24、37、44、53、68、77、89、91找家。學生找到數位置後,再讓學生説一説,這一次又是怎麼思考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各種活動,解構百數表,構建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熟悉100以內數的順序,建立數感。】

三、實踐應用,深化感知

(一)連數成畫。

1.呈現P44練習九的第1題。

2.先讓學生自己看題目,猜猜圖上畫的是什麼。引導學生先找到起點,同時要強調連的是“點”而不是“數”。

3.學生動手連點,最後一起欣賞自己的作品。

(二)填數成軸。

1.課件分步呈現P44練習九的第2題。先出帶箭頭的線段,再將線段平均分成若干小段,最後再出現數與空格。

2.引導學生觀察數軸的特點:

①左到右,依次增加;

②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

3.學生在數軸上填寫空格里的數。

4.77是更接近70還是更接近80?為什麼?那72呢?

【設計意圖:通過有趣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百以內數的順序,同時以數形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全課小結,促進內化

(一)學生談體會:讓學生説説,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二)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我們認識了百數表,我們還發現了百數表裏面的哪些規律?

【設計意圖:多讓幾個學生説一説,教師加以引導,既能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掌握。】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33—3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感受100以內數的大小,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與數感。

2、使學生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個)、十、百。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滲透估計、優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與數感。

教學難點:

數“拐彎數”,即: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應是多少。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初步感知

(一)情境創設:在綠綠的草地上來了一羣羊,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課件呈現)

1、數羊:課件一隻只的呈現,讓學生數出1—20只之後,一起將百羊圖呈現出來。

2、估羊:估計一下,這裏來了多少隻羊?

(1)先讓學生估計,大概多少隻,並説出自己的估的結果;

(2)老師在課件上圈出10只,再讓學生估,並讓學生説出自己是怎麼估的。

3、驗證:老師在課件上10只10只地圈,學生10個10個的數。一直數到100。

【設計意圖:藉助主題圖,為學生提供現實素材,初步認識100,同時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意義。】

(二)點明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0以內的數,來學習數數與數的組成。(板書)

(三)認識比較:

誰來説一説:我們把100和我們以前認識的20比較一下,你有什麼感受嗎?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後,進一步體會100比以前學過的20多得多,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在操作中體會:

1、數一數,擺一擺:要求學生一邊數數,一邊一根一根地拿出小棒。

(1)數到21根時停下來。當學生手裏拿着一大把小棒時,老師提出要求:誰能想辦法,讓別人一眼就知道你手裏有多少根小棒呢?引導學生用10(也就是成捆的小棒)來幫忙,因為我們以前學過10個一是十;將20擺成兩捆加一根。

(2)提問:21是由幾捆加幾根?也就是説21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數一數,捆一捆:

(1)接着21繼續往下數,一根一根的邊拿邊數,當數到29時,讓學生停下來,問:下一個數是多少?現在桌上一共有兩捆小棒加幾根了?如果我們再加一根小棒,是不能又能捆成一捆了?

(2)動手將十根捆成一捆,再讓學生看看:一共有三捆,也是就三個十,即30。

(3)用同樣的方法來完成:39、49、59、69、79、89後面分別是多少。每滿十根,就讓學生捆成一捆,並讓學生説一説:那個整十數是由幾個十組成的。

(4)數到99時,再次停下來。問:99添上一是多少?那100根小棒一共有幾捆呢?

(5)十個十個地數,也就是一捆一捆地數,10個十是一百。再將十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反過來強調:一百里面有幾個十。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使學生藉助小棒,學會手口一致地數數,突破難點,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一(個)”“十”的認識,並認識新的計數單位“百”。初步瞭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從整體上感受100的大小。】

(二)在活動中內化:

1、數小棒:師生一起從五十七數到六十三,再接着數到七十二。

2、數泡泡:數一數小豬吹了多少個泡泡。

(1)討論:有什麼好方法能夠不重複也不遺漏地數清所有的泡泡呢?小組討論後,再請各組代表發言,説説每組的方法。

(2)讓學生自己獨立數。

(3)學生彙報數的方法:1個1個地數、2個2個地數、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4)師小結:不管用哪種方法數泡泡時,我們最好都應將數過的泡泡做上記號。如果是10個10個地數,我們就將泡泡10個10個的圈起來。這樣就不會有遺漏,也不會有重複了。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活動,再次將難點突破,感受“十”的作用,同時豐富學生數數的方法與經驗。】

(三)理解整十數的組成:

1、猜一猜:課件呈現70根雜亂擺放的小棒,讓學生猜:哪位同學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

2、想一想:如果想一眼就看出這裏有多少根小棒,我們得請誰來幫忙?引導學生請出“十”來幫忙。課件演示:將雜亂擺放的70根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剛好可以捆成7捆。

3、説一説:這樣,我們就可以説:70是由7個十組成的。那30呢?40呢?90呢?

4、小結:如果我們將70一個一個地數,我們要數多少次?也就是70裏面有多少個一?但如果我們將70十個十個地數,我們只要數7次,也就是70裏面有多少個十?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整十數的組成,突出計數單位“十”。】

(四)理解非整十數的組成:

1、猜一猜:課件先出現4捆小棒,再出現6根。讓學生説出這是多少?並讓學生説説自己是怎麼想的。引導學生説出:4捆表示4個十,6根表示6個一,合在一起組成了46。

2、説一説:46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引導學生説出:46是由4個十與6個一組成的。

3、擺一擺:

(1)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是64根呢?它又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提醒學生不要與46弄混淆了。

(2)請你擺一擺: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是35根。那35又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設計意圖:藉助小棒與動態的演示,使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並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一個數,加深學生對數的認識與對計數單位的理解。】

三、實際應用,強化新知

1、數數接力:按座位順序,從1數到100。

2、比一比:數一數黃夾子、藍夾子各有多少個?(練習八的第1題)讓男生數黃夾子,女生數藍夾子,賽後讓學生説説感受。

3、估一估:練習八的第2題,先讓學生圈出10顆,再估一估有多少顆。

4、數一數:練習八的第3題。讓學生脱離小棒數出來。

5、填一填:練習八的第4題。讓學生説一説是怎麼想的。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將本課所學內容進行強化鞏固,也是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基本反饋。】

四、全課小結,歸納延伸

(一)全課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2、你有什麼收穫?

(二)歸納延伸:

1、師將本課內容簡單小結。

2、課件呈現:數量為100的物品圖片。

3、最後課件演示:

(1)用10小正方體排成一排,組成1個十。得出:10個一是1個十。

(2)再將一排一排的小正方體排成一層,組成一百。得出:10個十是一百。

(3)再將小正方體一層一層疊加,組成一千。讓學生説一説:10個一百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讓學生能對本課知識有個整體的認識,並且通過延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為以後的學習作一個簡單的鋪墊。】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明確事物的“標準”進行具體比較,使學生感知數量之間的大小關係,會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數量之間的大小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進行估計,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合情推理和表達的能力,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數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作用。

目標分析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感主要是指關於數與數量、數量關係、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於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學生理解數感和心算的關係,他們就能發展在內心解決問題和估算各種問題的策略。而具有數感的人,在比較數的大小時,能利用數的相對大小與絕對大小去做質或量的判斷。還能用彈性的、創造性的方法去解決和應用數的多重表達意義。而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説,他們的估算意識剛剛開始,教師可先通過直觀圖讓其直觀感受數之間的多少,再通過簡單推理抽象到數,讓學生體會估算,培養學生的數感及推理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明確比較的標準,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述。

教學難點:從圖形到數,用準確的語言描述數量之間的多與少關係。

三、教學準備

1.課件。

2.學具:紅、黃、藍、綠玻璃珠若干。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可愛的小球兒,別看它們小小的,裏面可藏着好多數學知識呢。你們今天可要認真聽,仔細觀察,去發現他們的奧祕哦!

教師出示杯子,並讓學生猜一猜杯子裏大約有多少個小球。

(二)探究新知

1.變換標準,比較中理解核心概念。

(1)以黃球的數量為標準,用“多得多”“多一些”描述數量關係。

教師:(出示黃球瓶子)黃球有10個,我們以它為標準。(出示藍球瓶子)藍球和黃球比,哪個多?哪個少?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板書:藍球比黃球多。

教師:(出示紅球瓶子)還是以黃球為標準,紅球的數量和黃球比,哪個多?哪個少呢?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紅球比黃球多。

教師:藍球比黃球多,紅球也比黃球多。兩種球的數量都比黃球多,給你們的感覺一樣嗎?

學生1:感覺不一樣。

學生2:紅球的數量比黃球多好多,藍球的數量比黃球多得少。

學生3:應該是多一點。

教師:你們説得都很好。藍球比黃球多一點兒,可以説成“藍球的數量比黃球多一些”。紅球比黃球多好多,多好些,多得太多,多得多得多……我們就説“紅球的數量比黃球多得多”用這樣的語言來描述。

(2)以紅球為標準,用“少得多”“少一些”描述數量關係。

教師:剛才我們以黃球為標準,紅球、藍球都和黃球進行比較,由於紅球、藍球多的程度不一樣,我們將不太多的用“多一些”表示,用“多得多”表示很多。在比較中除了用數量最少的球作為標準外,誰還可以作為標準?

學生1:紅球的數量可以作為標準。因為紅球的數量最多。

學生2:雖然藍的數量不是最多的,但藍球的數量也可以作為標準。

教師:我們先以紅球的數量為標準,用“少得多”或者“少一些”描述黃球、藍球的數量。

學生先進行小組活動,然後再進行彙報。

學生:我把紅球的數量作為標準,藍球、黃球都比紅球少。

教師:你觀察得很準。

學生:黃的球少,紅的球多。藍的球少,紅的球多。

教師:誰多誰少大家聽明白了,但是感覺不出少的程度,怎樣描述能讓大家有感覺呢?

學生1:藍球比紅球少得不多;黃球比紅球少好多。

學生2:藍球比紅球少一些;黃球比紅球少得多。

教師:聽了幾位學生的描述,大家對少的程度有點感覺嗎?

學生:這回就能知道藍球、黃球比紅球少得不一樣了。

教師:是啊!都是少,我們可以用“少一些”表示兩個數量相差不多;用“少得多”表示兩個數量相差比較多。

(3)以藍球為標準,鞏固用語言描述數量關係。

教師:我們分別以黃球和紅球為標準進行了比較,還可以以誰為標準呢?

學生提出以藍球為標準。

教師: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誰和藍球比,比得結果怎麼樣。

學生1:紅球比藍球多一些,黃球比藍球少一些。

學生2:我認為紅球比藍球多得多,大家看杯子裏的球就知道了。

小結:在比較中,我們先確定哪種顏色球的數量為標準,另外兩種顏色的球和標準去比,獲得的結論不同。雖然都是多與少,但是多與少的程度不一樣,需要用比較合適的語言表述出來。由於多與少的程度不同,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來描述。

【設計意圖】明確確定標準的重要,讓學生加強對“比”的運用,從而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語言描述數量多少的關係。

2.量化標準,操作中深化核心概念。

(1)根據語言描述,判斷綠球的位置。

教師:這裏還有一瓶綠球。請聽老師的描述,幫它找到正確的位置。

教師:綠球的數量比黃球多得多,比紅球少一些。誰能來擺一擺?

學生將綠球放在紅球與藍球之間。如下圖所示。

教師:為什麼要擺在這兒呢?

學生:綠球比黃球多得多,那就是比藍球多,因為藍球黃球多一些。

教師:為什麼不放在紅球的前面呢?

學生:因為綠球比紅球少一些,沒有紅球多,只能放在紅球的後面。

教師:你們分析得有理有據,同意大家的觀點,找對綠球的位置了。(出圖)

(2)數與圖進行對接。

教師出示卡片36。

教師:我們知道黃球的數量是10個。你能根據之前對它們數量關係的描述,推理一下36是哪個小球的數量嗎?

很多學生表示只有一個數不好推測是哪個球的數量,要求再提供一個數。

教師:看來只由10和36兩個數,還不能判斷36代表哪個數,我再提供一個數58。這回能推理出來嗎?

學生1:綠球是36,紅球是58。

學生2:因為綠球比黃球多得多,比紅球少一些。所以36是綠球的數量,58是紅球的數量。

教師:藍球的數量是多少呢?大家能不能試着推理一下?

學生舉出大於10,又接近10的數,比如15。

(3)用描述的方式表示具體數量多與少的關係。

教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每種顏色球的數量是多少了,還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來描述這些數之間的大小關係呢?

學生:10比15少一些,10比58少得多;58比36多一些,58比15多得多;36比10多得多,36比15多一些……

教師:當我們不知道各種球的具體數量時,我們可以用語言描述;當我們知道具體數量時,也可以用語言描述數量之間的大小關係。這些語言就是“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設計意圖】通過推理小球的數量,引導學生分析、比較,然後從直觀圖抽象到數的正確語言描述過程,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推理能力。

(三)鞏固練習

1.猜猜他們跳了多少下。

教師: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用到這些知識,比如體育課上的跳繩。我跟體育伊老師瞭解了一下你們半分鐘跳繩的情況,快來看看。

教師: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1:蔣琪聰跳繩的數量是標準。

學生2:我判斷樂宣跳了60下。

學生3:佳琦跳了70下。

教師:其餘的數為什麼不選呢?

學生4:95、80都比70多,只有70離64最近;30離64太遠了,60離64近,只能選60了。

2.小雞有多少隻。

教師:農場裏的小鴨和小雞想讓大家幫幫忙,快看看它們都説了什麼?

學生1:小鴨比小雞少一些,小鴨有32只,小雞有30只。

學生2:不對!小雞有40只。

教師:觀點不統一了,怎麼辦?

在學生交流中,確定“標準”找到合適的數應該是40。

【設計意圖】逆向推理出“標準”,變式訓練,考查學生能否根據“給出的數據”和“用語言描述的數與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來確定相應的數據。

(四)本課總結

教師:同學們,我們之前描述兩個數或物體之間的大小關係,可以用大小、長短、高矮、胖瘦……可以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快一些,胖一些,慢得多……這樣的詞彙來表達。希望大家能在生活運用這些數學知識。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數的認識,使學生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2、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3、感受生活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準備:

教師:例10課件;學生: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看圖寫數:

( ) ( ) ( )

2、在 裏填上“>”、“<”或“=”。

78 73 33 41 50 80

二、探索新知:

1、課件演示例10的購物活動:售貨員將酸奶分兩次給小明(圖中男孩)母子。先給30瓶,再給2瓶。學生根據此活動提出數學問題,只要合理均可。

2、從學生的問題中選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還剩多少瓶?”的問題,逐一引導學生列出算式並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問題,列出加法算式30+2時,要使學生理解是依據加法的含義,將30和2合起來,而計算30+2的結果,則是依據百以內數的組成,3個十和2個一組成32。

4、解答求還剩多少瓶的問題,列出減法算式32-2時,要使學生理解是依據減法的含義,從32中去掉2,而計算32-2的結果,則是依據數的組成知識,從3個十2個一中去掉2個一,的3個十,就是30。

5、2+30= ,學生獨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結果。

三、練習:完成做一做。

1、第1題:

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先擺小棒,再寫算式。

2、第2題:

小組完成:4人,一人扮熊媽媽,三人扮小熊。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課後小記: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7

設計理念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且基本上已能數百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旨在讓學生在掌握數序的同時,瞭解數數方法的多樣化及如何按規律選擇合適的方法數數,這也是接下去進一步學習百以內寫數、比較大小的基礎。本堂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星星為載體,通過“看星星”、“數星星”、“擺星星”、“找星星”等有效的數學活動,把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得到和諧地統一起來,併力求體現數學課堂的思想性、趣味性、實踐性、藝術性、生活性和綜合性。

1、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合作學習的優勢是每個教師都深有體會的,但是合作不能流於形式,教師要創設讓學生合作的時機和情境,並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本堂課的合作主要體現在各小組數星星的活動,因為數星星的方法是多樣的,所以這裏有必要安排小組合作,而且在這裏小組成員間還要注意分工和合作,如果不注意方法,合作得不好,就會出現錯誤。

2、促進學生主動、個性化學習。如在數數中請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自認為最快的方法進行的,雖然要求選用合適的方法,但對方法不作統一、硬性的規定,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3、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力求提高學生的估數能力,在充分動手操作的認知過程中,發慌學生的數感。

學習目標

1、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百以內的數,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數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個性化學習,實現個性化發展;

2、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知道100裏面有10個十,通過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滲透估計、優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4、培養小組合作意識,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學習重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

學習準備:

準備12瓶星星,裏面放着不同數量的星星;一套課件。

學習過程

課前談話:猜老師的年齡引出數數。

一、情境引入

師:這裏有很多漂亮的小星星,小朋友肯定很喜歡它。猜一猜哪一瓶星星的顆數最少?哪一瓶星星最多嗎?

學生猜:(4號最少,2號最多)板書(4)少(2)多

大家估計得是否正確,每隻瓶子裏的星星到底有幾顆呢?想知道,怎麼辦?(數一數)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來數星星,板書(數星星)。

二、探究新知

1、數數

(1)小組分工合作數星星:每一小組一瓶星星,喜歡用什麼方法數就用什麼方法數。數星星時要注意什麼,每個小組的小朋友要先研究一下。

(2)學生分小組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數星星。

(3)彙報、交流、糾錯、鞏固。

a、彙報數的結果;

b、對剛才的估計進行驗證;

c、彙報數的方法:數數方法的多樣化;

d、驗證1~8號數數結果的對錯,並進行適當的反饋、鞏固;

e、數數:全班數,一個一個地數,從35數到42,兩個兩個地數從20數到42。同桌對數,一個同學先從56數到63,另一個同學再從63數到72。倒數……

(4)比較11和12瓶星星的多少,然後通過數數進行驗證(5顆5顆地數和10顆10顆地數)

2、數的組成

出示:兩堆星星(各為24顆)

(1)兩堆星星一樣多,你能一眼看出是幾顆嗎?(24顆)

(2)為什麼右邊一堆的星星你能一下子數出來?(右邊十個一堆十個一堆擺放整齊)

(3)引導學習數的組成:24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板書)

三、鞏固與發展

方塊遊戲(百格方塊圖)

(1)能用很快的速度數出有幾個方塊?(100個,有10行,每行10個,板書:100=10個十)

(2)能一眼看出方塊裏出現了幾顆星星?(38是由3個十和8個一組成)

(3)現在方塊裏有多少顆星星了?(83是由8個十和3個一組成)

(4)如果這樣一顆一顆數下去,第98顆星星在哪個方塊上?你是怎麼想的?(注意數數、想法策略多樣化)

四、小結、引申

今天我們全班小朋友都是數星星的孩子,(課件出示星星兩個字由一百個星星組成)你們知道這兩個字是由幾顆星星組成的嗎?留到課後進行討論。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能穿幾串”的知識,使學生經歷解決“已知總數、幾個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這種類型的問題,並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和優化策略,初步感受檢驗答案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解決問題的習慣。

3.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簡單運用。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解決“已知總數、幾個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這種類型的問題,並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和優化策略。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鋪墊,引入新課

(一)創設情境。

1.小明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同學,想給貧困地區的同學捐款,他就從家裏的存錢罐裏拿出許多一元的硬幣,有一小塑料袋呢。

2.同學們想一想:如果小明就這樣亂七八糟地將這些硬幣拿去捐去好不好?為什麼?那你們有什麼好建議呢?

(二)點明課題。

1.同學的建議非常好,我們做什麼事啊,都要有一定的方法,這樣既能鍛鍊自己,又能方便他人。

2.這節課,我們就來“用數學”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愛心捐款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思想教育的同時引發學生的思考,為後面的學習做簡單的鋪墊。】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提出問題。

1.呈現P46的情境圖中的珠子圖:同學們看,這是什麼?這裏有許多散落的珠子,你們能把這些珠子穿成串嗎?那誰能告訴老師:能穿多少串呢?

2.大家想一想:如果想知道這些珠子能穿成多少串,我們必須先要了解什麼?引導學生説出:一共有多少個,必須知道幾個穿一串。

3.完整呈現題目: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二)討論方法。

1.小組討論:你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先在小組裏討論。

2.彙報交流:可能會出現以下方法:

(1)圈一圈,每10個一圈,能圈5圈,還剩下8個;

(2)用數的組成,58裏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下8個;

(3)一串一串地穿也就是10個10個的數:一串是10個,兩串是20個……五串就是50個,還剩下8個;

……

(4)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3.獨立解決。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提醒學生可以藉助小棒進行演示、操作。

(2)彙報方法,談談感受:分別請幾個用不同方法的同學來説説自己的方法,並談談感受:

4.回顧檢驗。

(1)我們怎麼才能知道這個答案是不是正確的呢?

(2)引導學生説出檢驗過程:5串就是50個,再加上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所以,解答是正確的。

(3)剛才我們通過自己的操作,解決了問題,並且也檢驗了答案是正確的,那麼,我們還得口答出這題的答案,引導學生一起口答:能穿5串。

5.歸納小結。

(1)歸納:教師肯定每種方法各自的優點。如:圈一圈:看得清楚;用數的組成,很快得到結果;一串一串地穿,清晰明瞭……

(2)小結:我們在解決類似的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首先要認真、細緻地去解答;其次,解答完了,我們還要去檢驗一下答案是否正確;最後再口答出結果。

【設計意圖:學生在經歷提出問題、討論解決方法、動手解決問題、回顧檢驗、歸納小結等環節中,切實感受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感受方法多樣、優化的思想,為今後的除法的學習積累一些活動經驗。】

三、及時練習,運用新知

(一)及時練習:想一想:如果5個穿成一串,這些珠子能穿幾串?

1.學生獨立完成;

2.彙報交流:教師注意先選一個最先正確完成的學生來彙報。

3.驗證答案:師生共同驗證結果

4.共同口答。

(二)遊戲:幫老師分餅乾:你們能用今天學的知識來幫老師解決問題嗎?

1.呈現P46的“做一做”。

2.理解題意:重點理解“裝滿”的意思。

3.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教師提醒:也可以藉助小棒來完成。

4.彙報交流: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方法。

5.檢驗、口答。

【設計意圖:這兩個練習都是解決問題的基本練習,使學生在頭腦中建構更清晰的表象。在鞏固本課所學知識的同時,又能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還可以為後面的學習積累必要的活動經驗。】

(三)變式練習。

1.練習十的第1、2題。

①説明:這兩題的總數是隱含在文字與圖中,沒有直接給出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方法來確定要不要找出總數。

②於第1題中,如果有學生利用了10和5的關係來解決的,要加以肯定;第2題中,如果有學生先算出8盒可以裝的總數,再與數出實際的實際杯子數比大小的,也要加以肯定。

③在學生完成後,教師引導學生簡要地對方法進行優化。可能這兩題用“圈一圈”的方法解決更簡單些。

2.練習十的第3題。

要先學生進行常識介紹:12個為一打。因為12不是整十數,而且又大於10,所以,提醒學生在解決這道題時,一定要數清楚。

【設計意圖:這三題各有側重,目的是讓學生繼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四、全課小結,辯證引領

(一)師生共同小結。

1.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2.師:你知道了哪些方法?

(二)辯證引領。

師:我們經常今後在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時,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系統地整理了本課所學的知識,並且,通過教師的辯證引領,讓學生合理地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31~33頁的主題圖及例1、2、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物體的個數,知道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通過操作、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 100以內數的意義。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合作、交流、互助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物體的個數,知道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教學難點:

接近整十數的數法。(正確數出幾十九後面的一個整十數及整十數前面的一個數。)

教具、學具:

課件、數數用的小棒、學生自制作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習了數學王國的幾個數娃娃1~20,你能親切地和他們一個個地打招呼嗎?

你能接着往後數嗎?真不錯,數的真熟練,誰還能接着往後數?

好了,我知道了,同學們能數100多的數了,真了不起,那麼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什麼地方也能用到數?{找生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數,那麼你來猜一猜今天來上課的有多少位同學?{生答}那麼你們來數一數到底有多少位呢?數完了你來説一説你數的結果是多少,{找生答}誰願意領着大家來數一數,真棒!比我們原來學的20多一些,剛才同學們口頭數數的數的那麼好,可是在數人數的時候遇到點困難,看來要正確的數出事物的個數還真不太容易,不過沒關係,只要像那位同學那樣,邊點邊數,點的和數的一樣對,下次你一定能數對。對不對?這節課我們自己來學習數數。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問題,激發數數興趣

1.師:同學們,在美麗的大草原上有美麗的小天使,他會告訴我們,又會給我們提出什麼問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來了一羣可愛的小鹿,你們都喜歡吧?出示百鹿圖課件。

藍藍的天空,綠色的草地,瞧,小鹿多開心啊!我們來數一數共幾隻吧?我們一隻一隻得數,數了10個一就是十.(師板書十個一是十)

看,山坡上又來了一羣小鹿有幾隻?讓學生數一數。

這兩羣羊共幾個十隻?2個十十是多少?20是幾個十?

學生觀察回答上述問題。

2.(出示課件)又來了一大羣羊,成九小羣。

師,鹿真多啊!有多少隻?

我們來估計一下,現在草地上有多少隻鹿。大家交流,説一説自己估計的結果。

3.師,現在的鹿又多了,我們再來估一下吧?誰來説説自己估的結果。再看小朋友估計的,(比20多得多,大概有一百隻吧),你同意他估計的嗎?要想知道羊的準確數量,我們需要怎麼辦呢?(數一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認識數100以內的數。(板書課題:認識100以內的數)

二、操作、交流,學習數100以內各數

1.實物數數。

(1)師:老師給你們每個小組都準備好了一份學具,它們的數量都和小羊的只數一樣,你們數10個放在一起,數一數能分成幾堆或者是一個一個的數小棒有幾根,就知道小羊有幾隻。2人一小組,互相幫助,説一説怎樣數。

(2)四人小組數數活動

彙報,你是怎麼數的?{我是把學具10個10個的分在一起,分成了10堆,就是100個}

2.討論。

(1)師:剛才,有的小朋友是這樣數的:每數10個分成一堆。

誰願意用小棒再來演示,讓全班都能看清楚?

(2)師:過去,我們知道10個一是一十,20個一是二十,從剛才的數,我們又知道了什麼?10個十是一板書:10個十是一百)

3.引導學生一十一十地數到一百。

(1)師:數100以內的數,可以一個一個地數,從一數到一百,也可以十個十個地數,數了10個十就是一百。

(2)我們打開課本百羊圖。一隻一隻地數,再十隻十隻地數。(同桌兩人左邊的同學先數,右邊的同學聽聽他數的對嗎?右邊的同學再數給左邊的同學聽)

同學們真了不起,都會數一百以內的數了,下面老師要考一考大家:

(3)搶答:一十一十地數,

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後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後面是 ( )十。

(4)指名數:一十一十地數,

從一十數到一百;

從三十數到七十,

從六十數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數的數法

1.出示例2:從二十五數到三十二。

師:如果要拿二十五根小棒,你怎麼拿最快?(先拿二捆再拿5個單根)

學生全部拿二十五根小棒好後,再邊添小棒邊數到三十二根。

強調:二十九後面的數是多少?誰能上台邊添小棒邊數。

此處強調夠十個單根的,將10個單根的捆成一捆,再接着往後數。

2.從五十六數到六十三,再從六十三數到七十二。

(注意數滿十根捆成一捆。)

3.不擺小棒,一個一個一地數:

從七十八數到八十八,再數到一百。(同桌輪流數,再指名數。)

四、學習100以內數的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個單根,看一看,是幾根小棒?説一説三十五是()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誰來説説自己的想法。

看小博士是怎麼想的。三捆是3個十,5根是5個一,3個十和5個一是三十五根。三十五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師:七十八、六十四、八十九是怎麼組成的?六個十和一個一組成的數是多少“九個十和3個一組成的數是多少?

五、鞏固練習

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

(1)看一看,想一想,再填一填。(鋼筆圖、湯圓圖)

(2)全班訂正。説一説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多少。

3.練習七第2題。

先估計一下,有多少個圓片,再數一數,有多少個圓片。

你的估計差不多嗎?你是怎樣數的?怎樣數比較快?

4、拓展思維。

師:同學們咱們學校大約有70位老師,咱們縣有很多所學校,你能估一估大約有多少名老師嗎?看來全縣教師的人數比我們今天學習的“100”還要多得多,這些比100大的數今後我們繼續學習。

六、全堂總結。

師:説一説,你今天學會了什麼?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4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操作與比較,使學生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與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引導學生進行估計,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表達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3.通過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與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教學難點:

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詞語間的差別,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詞語來描述數的大小關係。

教學準備:課件,籃球、排球、網球各一個,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一)情境創設。

1.教師拿出三個球:籃球、排球、網球擺在講台上,讓學生觀察:

2.哪個球最大?哪個球最小?哪兩個球大小比較接近?

3.你會填詞成句嗎?課件出示:

(1)籃球比網球大()。

(2)籃球比排球大()。

引導學生得出:大一些和大得多

4.反過來説我們還可以怎麼説?引導學生得出:小一些和小得多。

(二)點明課題。

師:球的大小我們是可以通過觀察比出來的,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進行比較,這節課我們就比較兩個數的多與少。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情境引入和學科整合,讓學生初步感知對大小的不同描述,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具體感知

(一)師生合作:認識多得多、多一些。

1.課件呈現黃球的瓶子: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黃球。(10個)

2.呈現藍球的瓶子。

(1)讓學生猜一猜:藍球大約有多少個,並讓學生説一説是怎麼猜的。引導學生可以用10個黃色球為標準。

(2)課件演示:帶着學生一起數出藍球:一個一個地數。(15個)

3.呈現紅球的瓶子。

(1)讓學生估一估:紅球大概有多少個。

(2)學生説説自己估計的結果與方法。可能會出現以10個或15個為標準進行估計的。

(3)師生一起數紅球:10個10個地數。(58個)

【設計意圖:藉助三種顏色分明的球,通過數一數、猜一猜與估一估,使學生了解估數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

4.觀察比較。

(1)提出問題:哪種球最多?哪種球最少?你是怎麼比較的?引導學生説出:58>15>10。

(2)教師質疑:

①從剛才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知道:紅球比黃球多,藍球也比黃球多(板書:紅球比黃球多,藍球比黃球多)。讓學生齊讀一遍。問問學生讀好之後有沒有什麼想法?如果沒有學生提出,教師提出質疑:那你們想一想:如果我們只用一個“多”字來描述,你覺得合適嗎?為什麼?

②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引導學生去發現,可能學生會説出:紅球比黃球多很多,而藍球比黃球只多幾個;或者紅球與黃球相差的要比藍球與黃球相差要大得多,如果都只用一個“多”字,描述得不準確。

(3)引發思考: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將這兩種“多”加以區分,讓這兩句話描述得更準確些呢?引導學生在第一句話後面加上“得多”,在第二句話後面加上“一些”。

5.應用驗證:

①教師將板書補充完整,讓學生齊讀一遍,這時,再讓學生説一説:加了這兩個字有沒有好處?有什麼好處?

②如果我們把裏面的紅球與藍球比呢?我們可以説成:紅球比藍球多()。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啟發、質疑與引導,層層剖析,幫助學生理解“多得多”與“多一些”的區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自主探究:認識少得多與少一些。

1.填一填:(課件直接呈現)

①黃球比藍球();

②黃球比紅球();

2.説一説:為什麼這樣填?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加以引導。

3.那如果是藍球與紅球相比呢?我們應該怎麼説?為什麼?

三、提煉新知,建構模型

1.教師:那你們認為:什麼時候該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什麼時候用“多一些或少一些”呢?

2.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給予幫助,適時提煉。讓學生明白:這個要根據實際情況,如果兩個數相差較大時,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兩個數相差不大時,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自主學習,利用前面所知、所感,順勢感知:多得多與多一些。並通過歸納小結,形成整體認識。】

四、實際操練,應用感知

(一)反饋練習。

1.説一説:呈現P43頁的“做一做”。讓學生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來説一句話。先同桌互相説一説,再請代表説一説。

2.判一判:P45頁的第4題。讓學生直接在書上畫“√”。做好後,教師請學生彙報,同桌互相檢查正誤。

【設計意圖:通過正反兩方面的練習,既是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

(二)數學遊戲。

1.課件呈現P45的數學遊戲,教師説明遊戲規則:

2.教師帶着一名學生先示範一次,教師拿67跟小棒讓學生猜。可以用“多了、少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提示語提醒學生。學生猜中之後,師生共同數小棒驗證。

3.同桌互玩:一學生寫一個數,讓另一個學生猜,完成後,角色互換。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遊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加深學生對數的大小的體會,同時感受“區間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鞏固練習。

請將下面這些數分分家:

96、8、53、14、42、43、47、54、56、59、11、89、45、92、10、99

讓學生將這些數分別填入相應的集合圈內:比50少得多、比50少一些、比50多得多、比50多一些。

【設計意圖:這個練習,利用大小分明的數,讓學生利用所學進行簡單的分類與整理,在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滲透集合思想。】

(四)拓展練習。

在黑板上用卡片擺出一列數:13、42、54、56、89、98

1.教師利用大屏幕出示提示語,讓學生憑提示語取走數字卡片。

(1)比50少得多;

(2)比50少一些;

2.出示提示語:比50多一些。

(1)引出問題:到底是54還是56呢?學生無法判定。

(2)再給出兩條提示語:

①更接近50。你會選選個數?

②更接近60。你會選擇哪個?

3.出示提示語:比50多得多。

(1)引出問題:現在剩下的兩個數:87和98都比50多得多。

(2)教師將分別寫有提示語的兩張小紙條發給兩個學生看,這兩個學生根據提示取下卡片,舉着卡片面向學生站在講台上。

(3)猜一猜:老師給這兩個同學的紙條上分別寫了什麼?只要學生説得正確,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

(4)當學生猜出紙條上的提示語,教師要立刻出示答案:

①90少一些;②比90多一些。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練習的由易到難的梯度設計,讓學生自主地將本課與以前所學的知識綜合起來解決問題,達到鞏固與提高的目的。】

五、全課小結,課外延伸

(一)全課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四位朋友,誰能説説他們是誰啊?

(二)拓展延伸。

1.師:生活中除了比較數的大小,以及多少以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課前我們在比三個球的大小時,就用到了“大得多,大一些”。

2.師:我們再想一想,生活還有什麼也可以這樣拿來比的?(高、矮;輕、重;貴、便宜;長、短……)

【設計意圖:讓學生找貼近生活實際的事物,在他們描述身邊事物之間的關係時,既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38qo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