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

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

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1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依據“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探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成為知識產生和建構的場所,是學生“做中學”的樂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科學探究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科學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動物的運動》是《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第一節內容。學生通過學習運動系統組成的知識,揭示動物運動的本質,鞏固和理解動物適應生存環境的重要意義。同時本節內容也是後面學習動物行為的基礎。因此,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可以達到進一步培養學生關愛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動物運動的結構基礎。

2、概述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3、概述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能力目標:

探究實驗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養成細緻觀察和科學推理的科學素養。

四、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對動物生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並且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個時期的學生正是身體發育的旺盛階段,也是思維較活躍的時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很高,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慾望也很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生理特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從而形成正確的生物科學素養。

五、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方法和手段

導入新課播放

1.動物運動的錄像片;

2.雅典奧運會運動員圖片觀察、思考。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媒體播放

觀察雞足(爪子)關節的結構設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果不活動,運動情況會怎樣?關節的結構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適於運動的特點呢?

1.解剖和觀察雞足關節。

2.討論並總結關節的結構具有既牢固又靈活的特點。

1.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既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了由“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實驗操作

(強調注意實驗安全,避免器械傷手)。

人體關節設疑:人體有哪些關節?我們在運動中應注意哪些?結合實際生活,討論、總結在運動過程中自我保護的知識。學以致用,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並突出STS的教育。討論

骨骼關節是骨與骨之間可以活動的連結,骨骼在運動中起支持作用。

觀察、思考。

理解運動系統的結構。

圖片展示

骨骼肌的結構1.設疑:運動中牽拉骨完成運動的結構是什麼?

2.展示骨骼肌結構的動畫。

觀察、思考、討論。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激發興趣,揭示內部的'結構。

播放動畫

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關係。

1.設疑:有了靈活的關節,骨骼肌牽動着骨可以繞着關節活動,然而運動的具體過程又是怎樣完成的呢?

2.製作肘關節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關係。

3.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動畫。1.製作肘關節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協作關係。

2、體驗屈肘和伸肘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協作關係。1.通過模擬實驗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操作的能力。

2.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

3.適時發現製作不同關節模型的典型學生,請他們為大家做示範和説明。模型製作

播放動畫

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及時評價。

動物各器官系統協調配合完成運動設疑:動物只靠運動系統就能完成運動嗎?如果不是,還有哪些方面的參與呢?

討論

培養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討論

動物運動的意義設疑:動物的運動對動物有哪些意義?討論、總結:動物通過各種運動能夠有效地獲取食物和逃避敵害。培養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分組討論

小結運動系統由骨和骨骼肌組成;關節具有牢固靈活的特點適於運動;骨骼肌在運動中是動力器官。

討論總結:動物通過各種方式的運動能夠充分適應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

加強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討論

六、課後反思

1.成功經驗

利用媒體資源將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2004年奧運會中國體育健兒獲得冠軍的圖片和視頻材料,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師生感受到運動的美麗,健康的寶貴,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通過探究實驗,親自解剖和觀察動物的關節結構,增進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從而有利於理性認識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

通過製作模型的探究活動,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驗了知識的產生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樂於探究的科學精神。

2.改進措施

關節結構的觀察,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用哺乳動物的關節。模型製作的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性還不夠好,使用圖釘的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等。

七、點評

1.優選媒體資源,展示運動之美

伴隨着雄壯的國歌,屏幕上展示着第二十四屆雅典奧運會“亞洲飛人”劉翔飛躍跨欄的一瞬、女排姑娘頑強的最後一扣、射擊冠軍王義夫緊扣板擊、籃球“巨人”姚明一記重扣……這些激動人心的時刻無不再次撥動師生們激動的心絃。為國爭光,體育強國,運動之美,力的炫耀。熒屏又翻動着獵豹追捕着羚羊、袋鼠互相爭鬥、大象與它的孩子們歡快地洗浴、海面遊動的鯨噴濺着高高的水柱、丹頂鶴在空中展翅飛翔……這些圖片材料是要告訴學生們──人和動物的運動方式的不同,使學生感受到人與動物運動的和諧,運動之美。

2.探究關節的祕密,開啟智慧的天窗

小心地拿起家兔的骨骼標本,看看骨與骨的連接,聳聳自己的肩膀,搖搖自己的臂膀,交叉雙手轉一轉手腕,腳尖觸地晃動一下腳踝,感受的是關節、骨與肌肉的關係。托起手中的解剖盤,白白的“鳳爪”任爾挑選。輕輕地劃開雞爪上的皮膚,剪開肌腱,觸摸光滑的軟骨,瞭解關節的結構,感受它的牢固、柔韌與靈活。稍然地實現着“做中學”。

3.模擬製作體驗過程,關注評價激活思維

兩片天藍色塑料薄板,兩個橡皮筋,幾個圖釘,試一試模擬探究關節、骨骼和肌肉的關係。若要模擬製作的成功,先與老師一起做一做伸肘與屈肘動作。耐心地體會,細緻的琢磨,想明白啦,塑料板代表兩塊骨骼,圖釘相當於連接骨的關節,橡皮筋聯合起來模擬伸肘與屈肘動作時的骨骼肌運動情況。教師發現學生能力的差異,請上台來一一敍述製作的道理,有不合適的地方,先由本小組同學給予糾正,後由老師予以評價和指導。重在過程與能力建構,認同學生存在的差異。學生成為學習主體。

4.認知過程為美的追求,思與想的系統昇華

動物具備了關節、骨骼和肌肉即可完成各種運動嗎?回憶動物世界的精彩,吟詠“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美麗詩篇,明白了動物的運動需要神經系統、需要能量的供給,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這樣才能實現對複雜多變環境的適應。不再是呆板的説教,而是感性認識的體驗,理性思維的提升。

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2

目的:

1.嘗試運用左右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2.結合動物的生活習性,為自己喜歡的動物設計新鞋。

準備:

1.鞋樣範例七張(兩雙相同,三隻不同),兔子、松鼠等動物玩具若干。

2.水彩筆、記號筆、油畫棒。

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1.森林裏將召開運動會,小動物們都將穿上運動鞋參加比賽,可是一不小心它們將鞋子混在一起了,這可怎麼辦呢?

2.為什麼只有小松鼠找到了自己的運動鞋?它的鞋上有什麼記號,什麼花樣?

3.小白兔只找到自己的一隻蘿蔔圖案的鞋子,請大家一起幫它找另一隻鞋。

4.討論:為什麼其餘的鞋子都不是小白兔的?

二、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啟發幼兒替自己喜愛的小動物找鞋。

2.啟發幼兒按動物的生活習性在鞋上畫出相關圖案。

3.啟發幼兒用左邊、右邊同步繪畫的方式,畫出左右對稱的圖案。

4.及時介紹色彩鮮明、有創意的作品,引導幼兒大膽創作。

評析:

活動一開始便將幼兒對左右對稱裝飾的觀察、思考放在一個充滿童趣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師出示單個的範例鞋樣,引導幼兒用排除法觀察、判斷鞋子的對稱裝飾特徵。由於活動內容十分貼近幼兒生活

因此,當教師提出“還有許多動物因找不到鞋而不能參加運動會,請小朋友幫助他們尋找”時,幼兒關注動物朋友的情感油然而生,他們愉快地投入到了對這一故事情節的延伸創造之中。教師只有在安排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教育內容上下功夫,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3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一節。

2.教材分析

2.1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與原教材相比有較大的變化,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課程標準,抓住重點,借用多媒體手段,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完成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目標。

2.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認同動物的運動要依賴一定的結構的觀點,理解運動對動物生存的重大意義,從而真正理解運動和行為的關係,為今後學習動物的行為打下基礎。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與人溝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③情感目標: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樹立嚴謹的生活態度,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2.3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運動系統的組成及相互關係,運動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才能完成,運動對動物的生存有重大意義。②難點:運動是動物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運動是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

2.4教具準備:①教具:多媒體課件、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條形木棍(一頭鑽洞)、小鐵釘1個、玩具汽車、細繩。②學具:20 cm×2 cm紙板(或木板)2塊、皮筋2根、小鐵釘1個。

3.教學過程

3.1複習提問 ①動物的運動方式有哪些?②動物為什麼能運動?教師稍作引導。

3.2導入新課 提供一組動物捕食、遷徙、求偶的視頻材料。提問:①這些動物在做什麼?②它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了生存和繁殖)③你根據什麼來判斷動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頸部)④所有動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樣嗎?(不一樣)⑤簡述動物捕食的過程。(動物捕食時需要觀察、奔跑和撲咬等)

小結:同捕食有關的運動是動物的捕食行為,同理動物也有繁殖行為等,所以運動是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

3.3運動系統的組成 學生討論得出:運動需要骨、骨連接(關節)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3.3.1骨的外形和作用 取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讓學生觀察骨的外形。多媒體課件提供常見槓桿作用的動畫,讓學生分析骨在運動中的作用。

3.3.2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①多媒體課件提供關節運動的動畫,師生共同分析關節的結構和功能,瞭解關節炎對運動的影響,瞭解關節脱臼的原因和後果。②演示一根木條不能彎曲,兩根木條連接後可以彎曲,連接處相當於關節,説明關節就是骨連接的方式。

3.3.3骨骼肌的結構和功能 ①多媒體課件演示骨骼肌的結構,觀察肌腱繞過關節連在不同骨上的特徵。②多媒體課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縮的視頻,説明骨骼肌有受刺激產生收縮的特性。③用木棍和細繩演示,説明骨骼肌附於不同骨的特點。④用玩具汽車和細繩演示,説明骨骼肌只能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並且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特點。

3.4骨、關節和骨骼肌的關係 課件動畫演示伸、屈肘運動,然後引導學生做伸、屈肘運動,感覺運動時骨、關節和骨骼肌的變化,最後用自制模型演示運動時骨骼肌(用彈簧代替)的變化。學生製作模型,觀察模型運動時皮筋的變化情況。

小結:骨骼肌受到來自神經傳來的刺激時,就會牽引骨繞關節活動,引起軀體產生運動。

3.5觀察人體骨骼標本 多媒體給出人體骨骼標本,學生觀察人體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認識與運動有關的重要關節的位置。

3.6運動同身體各系統的關係 學生分組討論在體育課上運動時,自己身體的各種生理特徵變化。理解動物的運動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3.7鞏固理解 討論回答:①肌肉拉傷或骨折後,人就不能正常活動,為什麼?②通過學習,你認為在勞動和體育鍛煉中應當注意什麼問題?

小結:運動需要運動系統來完成,同時也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作為生活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個人,我們應當承擔起對集體和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3.8 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動物的運動不但依賴一定的身體結構,還需要身體其他系統的配合。運動對動物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有重大意義。

標籤: 動物 教學 運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089q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