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奧伊達的理想》課件教學設計反思

《奧伊達的理想》課件教學設計反思

凱瑟琳 ·奧尼爾

《奧伊達的理想》課件教學設計反思

一、教學目標

總目標:讓學生明白兒童小説構思的特點,培養鑑賞兒童小説的能力。

具體目標

1、明白本小説的人物性格特點和主題

2、體味輕諷和誇張在小説中的作用。

3、咀嚼本小説的語言。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1、這篇小説貼近學生生活,線索清楚,閲讀上不會有大障礙。讓學生閲讀全文,順手劃出字詞。

2.、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3、理解兒童文學(小説)的特點,分組暢談對奧依達的印象和理解。

二、活動流程

1、速讀全文。

2、劃出字詞。注音解釋。

正音

1、瘸腿()唬()舷窗()狡黠( )撅()煞有介事()

2、多音多義字

着陸( )一着棋( )着火( )沿着( )

哽咽( )咽喉( )嚥氣( )

露出馬腳( )露餡兒( )

一圈( )豬圈( )

挑釁()挑三揀四( )

解釋

聲嘶力竭——

大名鼎鼎——

連綿起伏——

煞有介事——

3、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一

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小説以奧伊達的成長為線索,敍寫故事,展開情節。

討論歸納:

全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端,寫小時候奧伊達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堅持為自己取名 “奧伊達”。

第二部分,發展,(從“奧伊達上小學的時候”到“自己是坐在爸爸的膝蓋上看完電影的”。)

寫上小學時,奧伊達不要特權,堅持要父母為自己買電影票。

第三部分,高潮,(從“以後好長一段時間”到“男孩奧伊達的冒險經過”。)

寫奧伊達混上去瑞典的飛機,去北極探險,成功,可在父母、同學的眼中,成了未來的探險家。

第四部分,結局,(從“後來,奧伊達上了中學”到結尾。)

寫奧伊達在父母的啟發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應成為一個有愛心的公民,並獲得了真正的選擇上的自由。

討論交流二:分組暢談對奧依達的印象和理解。

提示:兒童小説的特點。兒童小説除了一般小説的特點之外,還有其自己的特點,即反映兒童成長的各個不同年齡階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點和性格,兒童小説要歡欣明快,生動形象,幽默有趣。本小説就符合這樣的特點。本文用輕喜劇的筆法,塑造了奧伊達這個兒童形象。

4、歸納總結:

奧伊達,小説的主要人物。他是一個具有獨立、自主、創新意識和執著追求精神,但同時又不乏天真、頑皮、好奇、聰慧的天性的兒童形象。作者用輕喜劇的手法,生動刻畫了奧伊達的兒童心理和性格特徵。

一、有獨立、自主、創新意識和執著追求精神的具體表現:很小的時候,就堅持自己取名;上小學時,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權,即堅決放棄小孩可以不買票的特權;之後,又想隻身去北極探險,成為未來的一名探險家。

二、天真、頑皮、好奇、聰慧的表現:堅持為自己取名,可為什麼想出這個稀奇古怪的名字,他並不知道,為了放棄“特權”,他無論如何要父母買電影票,可就是這樣一個似乎成熟的孩子竟然“是坐在爸爸的'膝蓋上看完電影的”;他想盡辦法去北極探險,這種冒險行為竟然發生在一個“搞不清楚,到底先有地圖還是先有探險家”、去北極探險“主要是覺得冰天雪地的北極總歸要比澳大利亞好玩”的孩子身上。特別是為了給自己買一雙新鞋,竟然想出了要母親為自己平日干的零活付勞務費的方法。這一系列細節讓讀者感覺奧伊達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意識是那麼可愛,同時又是那麼真實、自然、有趣。

這幾件小事在常人看來是很平常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卻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徵,對一個 成長中的兒童來説也是難能可貴的獨特的。獨立、自主、創新的意識和執著以及天真、頑皮、好奇、聰慧,奧伊達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這些心理特徵和性格,既是獨特的,又反映了兒童們普遍的心理和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三、活動延伸

1、課外閲讀一篇兒童小説,體味兒童文學(小説)的特點。

2、抄寫字詞

3、思考:(1)什麼是幽默?本小説在刻畫奧伊達和其父母時用了那些幽默的方式?

(2)奧依達父母的教育方法,你有怎樣的個性看法?你對當今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何看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w0z3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