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各種各樣的巖石》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

《各種各樣的巖石》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準備:

《各種各樣的巖石》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

(1)分組實驗用的巖石:用紙盒裝有稜角、表面沒有磨擦過的各類巖石(裏面有編上號的花崗巖、螢石、凝灰巖、頁巖、珍珠巖、沸石等縉雲本地出產及常見的各種各樣巖石)。

活動學具準備:人手一張巖石觀察記錄單;每組2個銅鑰匙、小刀,三個放大鏡。

(2)課件:錄像資料(縉雲仙都石景及巖石建築物)。

(3)每組桌子上鋪桌布。

(4)師為每小組備一袋非巖石標本(磚瓦塊、水泥塊、陶瓷片)並於課前置於各小組的抽屜裏。

(把全班分成6人一組,共8組圍成一圈)

教學過程:

(課前五分鐘起開始播放錄像資料,並談話:從剛才的錄像中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還想不想再看?那先説説老師今天為什麼要給大家放這樣的錄像?你知道咱們今天要研究什麼?那咱們現在開始上課好嗎?)

[點評:縉雲縣地處括蒼山與仙霞嶺的過渡地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素有“石城”之稱,並以石景為勝。境內主峯大洋山,海拔1500米,為括蒼山脈最高峯。縣內非金屬礦產極為豐富,已發掘的有沸石、凝灰巖、珍珠巖、澎潤土、石英砂、螢石等。其中,沸石貯量約3億噸,居全國第四,質量第一。建材礦產以凝灰巖、花崗巖為主。縣內的仙都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有奇峯一百六、異洞二十七。其中,鼎湖峯號稱“天下第一奇峯”,狀如春筍,直刺雲天,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課件展示的縉雲石城特色,既為下一步研究巖石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又為學生今後充分利用家鄉的巖石進行研究、把“小課堂”延伸到“大課堂”做好了鋪墊。同時,應該指出的是此課件是放在課前(通常情況下許多老師是用來與學生談話的時間),長短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並非一定要全部內容播放完畢。]

一、介紹自己帶的巖石

師:今天啊咱們要來研究的是巖石,那關於巖石,你都瞭解些什麼?

[點評:引導學生説説對巖石情況的已有經驗和了解,目的是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牽引過來,為下面的學習打基礎,因為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知識並不是線性的,新的知識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生活動主動建構的。]

生:巖石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生:不同的巖石顏色不一樣。

生:巖石種類很多。

師:課前我們都去收集了巖石,而且今天大家都帶了巖石,是吧?

生(齊説):是。

師:那現在誰願意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巖石,是從哪裏來的?有些什麼特殊的地方?介紹的時候請把巖石舉起來讓大家看到。

生:我這塊巖石是從家裏的魚池裏拿來的,它身上有很多一條條條紋,我把它取名叫作條紋石。

生:這是我在小溪邊玩耍時撿來的,它很特別,因為其他石頭基本上都是黑色的,但我的這塊不同,表面是透明,裏頭卻是淡黃色的,聞起來有一股清香,有一次,石頭滾到太陽底下就會發出了閃閃的亮光,我就給他取了個有趣的名字叫水晶石頭。

師:哎呀,我昨天説了今天要請大家介紹一下,她還作了精心的準備。還有誰來介紹一下?

生:我的這塊石頭突出的地方是它像一隻小貓,它躺在一塊扁扁的石頭上,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小貓睡懶覺,這塊石頭最長的地方是5毫米,最寬的地方是8毫米,這塊巖石我是從小溪邊撿來的。

師:看來大家收集活動都做的很不錯,那除了剛才大家説的地方可以得到巖石之外,還有哪些地方也可以得到巖石?

生:還有火山口和海邊

生:溪邊和小河邊。

生:在山上、在路邊。

二、辨別巖石與非巖石

師:看來在我們的周圍巖石怎麼樣啊?(“太多了”、“無處不在”……生搶着接着説了),説的不錯,在上課前啊我也在路邊撿了一些,看看還比較特別所以就把它們帶來了,想不想看看?

生(齊喊着):想!

師:我已經都放到大家的抽屜裏了,請各個小組同學輕輕地從抽屜裏拿出來看看,如果有什麼問題的可以舉手。

(學生從抽屜裏拿出非巖石標本進行合作觀察、討論、辨析。教師下位觀察、傾聽學生們的討論。教師注意到學生們有的一拿出來就在討論着什麼;有的同學則拿起這些標本深思了一會兒,然後和其他同學交流起來;還有的問老師“這些好像不是巖石?”老師則不給予回答或是肯定,而是提醒學生自己去想想,與同學討論討論,並提示學生“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舉手。”過了一會兒,逐漸地有學生舉起了手。)

師:有好多同學有問題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到底有什麼問題。

生:這塊石頭好像不是石頭,好像是磚。

師:啊?!這塊石頭不是石頭?(師生大笑)

生:不是,不是,這塊是磚,不是石頭。

師:你們也這麼認為?

生(齊説):是。

生(舉起水泥磚):這塊不是石頭,是水泥磚。

生(拿起地磚):這塊石頭是人做起來的。

師:嗯?這塊石頭?

其他的學生叫起來了:不是,它不是天然的。它是地磚。

師:這究竟是不是石頭啊?

生:不是。

生:剛才老師説這些巖石很特別,我覺得這些巖石沒什麼特別的。

師:他説這些巖石沒什麼特別的(重重地突出了“巖石”兩字),你有不同意見嗎?

生:這些都不是巖石。

師:同意嗎?

生(齊説):同意。

師:怎麼回事啊?都不是巖石啊。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在其他班級上這課的時候,就有同學把這些磚塊之類的當作是巖石帶來了,所以我今天拿了這些來想難一下你們,沒想到難不住你們,既然這樣,那我只好把我帶的真正的巖石請出來了。先請大家把這些不是巖石的都放回原來的地方。

三、觀察巖石

師(抱出分組實驗用巖石標本):想不想看看我帶的真正的巖石?

生(大聲地喊着):想!

師:那想不想我把這些巖石放到你們的桌子上好讓你們自己看個夠?

生(更興奮地喊起來):想!

師:那請每個同學把自己帶的巖石先都放到抽屜裏。

師:在給大家之前,先請大家想一下,今天咱們把巖石從各個地方請到我們的桌子上來,是準備幹什麼來着?

生:觀察那些巖石。

生:研究巖石。

師:哎呀,説得真不錯。那今天啊咱們就主要來觀察、研究一下巖石都有些什麼特徵、什麼特點。好不好?

生:好。

師:那咱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觀察它的特徵、特點呢?又怎麼觀察?(板書:特徵)

[ 點評:在科學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由於巖石的觀察不同於以前學生觀察過的紙、水、蘋果等,它有着其特有的特徵需要用特有的方法來觀察,因此,在這裏提問實驗方法是必要的。通過指導,學生能想到一些方法對巖石從硬度、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和描述。]

生:巖石的形狀、顏色和氣味。

生:長和寬。

師:怎麼來觀察它的長和寬。

生:硬度。

師:怎麼來觀察它的硬度?

生:用小刀刻。

師:可以嗎?

生:可以。

師:哦,還可以這樣來觀察它,還有嗎?

生:還可以觀察它的粗糙和光滑。

生:可以觀察它的成份。

師:什麼成份,哦,你是想觀察一下它組成的東西是怎麼樣的,是吧?(生點頭)

生:還可以觀察它的重量。

師:怎麼觀察?

生:用秤稱。

師:可以嗎?

生:可以。

師:哎呀,真對不起,今天老師沒帶秤,待會兒大家可以想其他的辦法試試。我們還可以從更多的方面、想更多的辦法來觀察它的特徵、特點。在大家觀察之前我想先提個建議,待會大家觀察的時候從這些巖石當中只選擇一塊你感興趣的巖石來進行仔細地觀察。另外,這上面(師指着標本盒)還有一張記錄表,請大家在觀察的時候把你的發現都記錄下來。看看通過我們自己的觀察你能發現些什麼?(教師分發標本實驗盒,並提醒學生:拿到之後就可以自己選一塊開始觀察了)

(學生進行觀察活動,老師巡視,觀察學生的活動,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不同的表現。並引導學生要注意互相合作、注意輕聲討論和提示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方面進行觀察。約四五分鐘後教師不聲不響地為每組學生提供一套活動學具,讓學生繼續觀察。學生拿到工具後更加興致勃勃地投入到了進一步的觀察活動中。活動中有的學生拿着放大鏡作更仔細地觀察;有的則拿起銅鑰匙刻刻巖石看看會怎樣,又拿起小刀刻刻看一看;還有些同學自己刻了之後又看看同學的,並小聲地議論着。)(活動持續了10餘分鐘)

師:先請每個同學把自己觀察的巖石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然後把工具放回原來的盤子裏。剛才的觀察大家都做得非常認真,現在請大家來説説,通過剛才的觀察,你都發現了巖石的哪些特徵?一個同學發言的時候,大家該怎麼做?

[點評:善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也要學會尊重他人的想法,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之一。這其中傾聽他人意見的習慣培養對現階段的學生來説顯得尤其重要。可以這麼説,如果沒有學會傾聽,那麼交流合作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生:認真聽。

師:對,而且要邊聽邊動腦筋,聽聽看跟你的發現有沒不一樣?如果聽着聽着你有什麼補充、有什麼不同意見的待會兒可以舉手先説,明白嗎?

生:明白。

師:那誰願意先來説説,你觀察的是哪塊巖石,又有些什麼發現?把你的巖石帶到上面來介紹吧。(師指着實物投影)

生:我觀察的是6號巖石,它會閃閃發光,它的長是55釐米、寬52釐米,它的顏色是黑色的,還有棕色、紅色、綠色,它不太光滑、很粗糙,它很硬,用小刀刻刻不動。它放在桌子上像烏龜爬一樣。

師:誰有什麼不同意見現在可以説了。

生:剛才他説他的巖石長有55,有沒有這麼長啊?

師:對呀,你這個數據是怎麼出來的?

生:用尺子量出來的。

師:量出來這麼長啊?

生:是55毫米。

師:觀察其他巖石的誰來説説?

生:我觀察的是5號巖石,我這塊巖石有兩種顏色,分別是綠、透明,表面像個三角形,會發光,裏面有小小的玻璃碎片,表面很粗糙,上面有一個個小洞。

師:嗯,有意見、有問題的都可以説了。都沒有了啊?那我想問一下。裏面有玻璃碎片是怎麼回事啊?

生:樣子很像玻璃碎片一樣的東西。

師:哦,是這樣。有沒有補充的?觀察這塊巖石的。

生:我這塊巖石的顏色和他的不太一樣,我的這塊還有點黑色的。

師:看來同一種巖石也會有所不同的,是吧?還有誰想介紹一下。

生:我觀察的這塊巖石是5號巖石,它的形狀像一座山,是綠色的,從上往下看有七種顏色,它很粗糙,用小刀在石頭上一劃會留下痕跡。

師:有沒有意見的?

生(質疑):他説從上往下看有七種顏色,我想知道是哪七種?

生:紅、黃、藍、綠。

生(追問):站這裏看為什麼沒有紅色?

師:你是怎麼看的?

(生拿起巖石在燈光下側來側去地看)

師:大家看到了他這樣做是看他的什麼啊?

生:反光。

師:還有補充?你來説。

生:他説紅、黃、藍、綠,只有四種顏色,剛才他説有七種顏色呢。

師:你怎麼説?

生:還有的顏色我忘記了。(師生鬨堂大笑)

師:別人聽的可是很認真的哦,那看來下次記錄得時候要更仔細些了,是吧? 還有誰想介紹的?

生:我觀察的是2號巖石,觀察後我的發現是:1、巖石外形像一座小山;2、巖石的顏色是橄欖綠、棕色、土白色組成;3、摸一摸手上有亮晶晶的東西;4、巖石最高有55毫米、最寬有46毫米;5、巖石有13毫米厚;6、用放大鏡看巖石上有一粒粒小黑點;7、用小刀在巖石上刮一刮有許多細細的小粉;8、巖石表面十分粗糙。

師:她的記錄十分清楚,12345678,是吧?還有補充和意見嗎?哎呀,沒想到就這麼點時間,而且每個同學只觀察了一種巖石就有了這麼多的發現。如果給大家更多的時間,相信大家會有更多的發現,希望大家課後繼續去觀察研究。今天啊,陳老師還給大家帶了一些巖石,先把它們請出來吧。(師抱出第二組巖石標本實驗盒)想不想要(師指着盒子)?

生(高聲喊着):想!

四、給巖石分類

師:不過給你們之後,要考你們一個問題,待會兒我把這些發下來後,請大家把我們桌子上所有的巖石包括你們自己帶的巖石都放在一塊兒,然後請各個小組幾個同學合作着給這所有的巖石分分類,能不能分?

生:能。

師:如果讓你來分,你會怎麼分?

生:從大到小分。

師:你是按什麼分?

生:大小。

師:怎麼分?

生:長和寬超過1分米的分為大的。

師:你的意思就是先找個標準然後再給它分,是吧?(生點點頭)看來我們給它們分類的時候還要先找個什麼?

生:標準。(板書:標準)

師:還可以按什麼分?

生:按你覺得漂亮的和不漂亮的各放在一邊。

師:那你覺得怎樣的是漂亮的?

生:有些透明的我就覺得很漂亮,有些很粗糙又不光滑的我就覺得討厭。

師:那我覺得那個透明的不漂亮,那你怎麼説?

(生愣住了)

師:可以按什麼分?

生:按光滑和粗糙分。

師:這樣行不行啊?

生(齊説):行。

師:還可以按什麼分?

生:按氣味分。

生:按形狀分。

生:按硬度分。

師:你覺得我們能想出多少種方法?

(“一百種”、“無數種”……學生私下叫開了。)

師:那麼多呀,反正是很多種,是吧?今天呢咱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你們商量商量,然後選擇一種你們最感興趣的或是認為最特別的方法來把我們的巖石分好類,看看哪些小組能想出與其他小組不一樣的分類方法。小組幾個人先商量商量吧。(師邊分發巖石標本盒,並提示:商量好再給它們分類。)

(學生先商量後合作進行分類,老師巡視。約兩分鐘後就陸續有小組分好了,三分鐘左右8個小組都分好。)

師:現在我們來聽聽,各個小組都是選擇了哪種方法來分類的,又都分成了哪幾類?

生:我們小組是按顏色分的,有很多種顏色的分成一類,綠色的分成一類,白色的分成一類,黑色的分成一類。

生:我們小組按硬度分,把不硬的放在一邊,把硬的放在一邊。

師:你怎麼知道硬與不硬?

生:用小刀刻,刻得進的就是硬的、刻不進的就是不硬的。

師:哦,你想到了這種方法,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我們這組是按粗糙和光滑分的,把粗糙的分為一類,把不粗糙的分為一類。

師:還有嗎?不同的、不一樣的?

師:通過剛才的分類,你還有其他的發現嗎?(學生沉默了一會兒)比方説,我按不同的方法來分,結果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看來關於分類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希望大家課後繼續去研究研究。

五、課外延伸

師:今天陳老師還給大家帶了些我們縉雲的巖石風景,想不想再看看?

生(齊喊):想!

師:那要看仔細了,待會兒我還要請你提問題哦。

(課件播放縉雲的一些特色巖石:仙都石筍、疊箱巖、米篩洞、火山口、五指巖)

師:看了這些巖石的圖片,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生:為什麼巖石會有那麼多的名稱?

生:為什麼巖石會有那麼多的形狀?

生:火山口是怎樣形成的?

師:大家還有許多的問題,是吧?那今後呢咱們將對這些方面進行研究。怎麼形成的?怎麼來的?為什麼會形成這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先去研究研究。

師(舉起一塊粉紅色透明的精美螢石):我這塊巖石喜不喜歡?

生:喜歡!

師:哪些同學課外去研究了,把你的`研究成果給我,誰研究得最好我就把我的這塊心愛的巖石送給他。看看誰有機會拿到。想不想要?

生(大喊起來):想!

師:那就看你們自己課後的行動了。今天咱們就上到這兒好嗎?(下課時提醒學生把桌子上的東西整理好,並拿到課堂的後面。)

【反思與建議】

1、進行了座位的重組。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等理念。”如何體現這些理念呢?我認為,關鍵是要實現兩個轉變,一是人(師生)的觀念轉變,包括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職責和作用,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體現的課堂活動的思想和方法,尤其是教師注意新課堂創設要體現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善於合作。二是物(教室環境)的轉變,包括教室裏的亮度、光線、視線、聲音、温度、空氣等自然性環境,教室的佈置裝飾、桌椅的擺放等人文性環境,其中很重要的是桌椅擺放的改變。在這兩個轉變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的觀念決定着物的轉變,有什麼觀念,教室環境就會怎樣佈置。否則,即使教室環境轉變了,人的觀念不轉變也不過是“用新瓶裝老酒”;物的因素是第二位的,但它往往會對人的因素產生很大的影響,它不僅為教育提供可能與機會,而且作為一種具體的、靜態的物質存在形式,對教師和學生在裏面“可以做什麼”給予限制;同時教室的佈置、座位的安排,潛在地影響整個課堂氣氛。一個好的教室環境對教學活動的開展無疑是有促進作用的,正如一個人走路,有鞋與赤腳,或者有了鞋,合腳不合腳,都會對一個人走路的速度產生影響一樣。由此可見教室環境對學習效果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我在本課教學時根據具體需要(為了便於活動的開展,如學生介紹自己的巖石;小組合作觀察、分類活動;小組材料的分發、教師巡迴等)對座位進行了重組——以小組為單位, 6人馬蹄形排列,再以這些小組為單位組合成全班的圓形這樣一種便於人際交流互動的空間形態。座位的重組,打破了體現傳統“授受式”教學思想觀念下的“秧田式”,不僅營造了便於信息交流的教學空間、改變了師生之間傳統的交往方式,有利於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更為生動的反映了課堂教學觀念的變革、教師地位角色的變化——課堂教學的中心從以教師為主轉到了以學生為主體上來,位尊一方的教師形象將不復存在,取之而來的是民主、平等、和諧課堂氛圍。

2、體現“用教材”理念。“用教材教”是新課標中重要的新理念之一,這一理念指出,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因地、因時、因生制宜,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在本課“觀察巖石”活動之前的“辨別巖石與非巖石”的活動是教材中沒有或是説沒有凸現的。在設計教學時,我認為指導學生觀察、研究巖石(本課為第一課時),學生對巖石的認識是基礎,否則觀察、研究巖石也就無從談起了。只有有了這個基礎,才可能進行“各種各樣的巖石”的觀察、研究活動。因此,我在本課教學中補充了這一個活動,從教學反饋來看,這一個對教材的補充還是很有意義的。課後章鼎兒老師的評課就給予了這個活動充分地肯定:欣賞這個活動!從科學的角度;從學習主體的角度;從教材的完善的角度。

3、對學生的探究活動缺乏有效的指導。在進行“觀察巖石”的活動之前,為了能使學生從更多地方面來觀察巖石的特點、特徵,我試圖通過教師的指導達到這一目的。課堂上採用的是以提問與交流(對問題的回答)的形式進行指導的,可能這也是當前我們大部分科學老師常用於指導的形式吧。在課後章鼎兒老師在評課中給予了這種指導以嚴厲地批判:對交流形式的指導需要進行批判;這只是一種低水平層次的、效率不高的指導形式;反映出科學教學處於指導蒼白無力的階段。其實也不能説我或是其他有類似做法的教師對於學生探究活動的指導重要性的認識不夠(我也知道教師的有效指導對於學生的探究活動的重要性),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可能是教師自己對活動所實施的指導欲達成的目標是什麼不清楚、不明確、不具體才導致這樣簡單、單一的指導方法:由於教師自己都不明確該如何幫助學生在如觀察等方面得到進一步提高、又向什麼方向發展,於是就讓孩子們自己説説就過了的所謂的“指導、幫助”。關於這一點我在5月份的“西湖之春”活動中再次上的時候作了些改進後效果就多了,這是因為自己對活動所實施的指導欲達成的目標比之前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可見,章老師等大家指出的“對學生科學探究問題的指導問題,實質就是對學習主體的認識和研究的問題”確實是深刻。

建議:1、辨別磚頭等是不是巖石很重要,這個環節我們上課也不能漏;

2、這節課老師要準備充足的巖石標本,但觀察巖石時要提醒學生挑一塊巖石仔細觀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y9n2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