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認識圖形》線上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線上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學習平面圖形的起始課,是圖形與幾何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平面圖形,乃至運用圖形描述問題、借圖形圖形直觀進行思考的重要基礎。由於平面圖形比較抽象,本節課充分利用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操作中引入平面圖形,體會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係。這節課設計的思路是:

《認識圖形》線上教學反思

1. 先讓孩子們在觀察、操作中體會“面在體上”,並且通過“描”“印”等方法,得到對應的平面圖形;

2.再通過觀察比較總結出不同平面圖形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

3.在認識這些圖形後,通過觀察思考,體會這些圖形在生活中普遍存在,進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本節課重在學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在授課過程中為了讓孩子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方法自主發現、獲取新知,在操作後設計了連麥分享環節。但是直播過程中,因為網絡等原因,連麥失敗多次,不僅沒有完成分享的環節還浪費了很多時間,考慮到學生的年按特點和情感因素,甚至可能還會因為連麥問題,讓學生喪失聽課耐心,分散注意力。所以,儘管在預設中考慮到時間因素,每個環節安排的都十分緊湊,仍因為網絡原因出現了超時現象,課堂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在以後的直播過程中,我會更加註意和把握這些細節。

關於線上授課,我還有一些思考和疑惑,想跟大家討論一下。對於不太會使用互動面板的一年級學生而言,我們在進行這類對操作和自主發現要求較高的課程中,到底該不該通過連麥互動,來搭建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橋樑,儘量讓學生自主生成新知。

設想:如果連麥成功,則我們可以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一定程度上還可以使學生之間的想法互通,實時把握學生學情,掌握學生從觀察到操作到思考到總結的過程;如果連麥失敗,不僅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甚至還有可能讓許多學生喪失聽課耐心,分散注意力,事倍功半;但如果預設中捨棄一部分這樣的連麥環節(因為30min的課堂時間,往往連麥2個人差不多,再多1個就很困難)則很難達成相應的目標。這是我的一個疑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問題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wvlr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