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月亮灣》課後教學反思(通用7篇)

《月亮灣》課後教學反思(通用7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亮灣》課後教學反思(通用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月亮灣》課後教學反思(通用7篇)

《月亮灣》課後教學反思1

《月亮灣》整篇課文以其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

課文是圍繞“美麗”這個詞語展開的,並以不同位置的景物進行描繪,如詩如畫,特別的美。

對於第一課時,我定下的課時目標為:識字、寫字,重難點是讓小朋友知道描寫月亮灣景色的順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1、在指導讀詞語的時候,情感指導的不夠到位,重視了詞語的朗讀準確性,而忽視了感情的細緻指導。

2、在講解月亮灣景物和方位時銜接不夠巧妙、環節不夠緊湊。這個值得我深思。現在回想起來,可以進行分句講解。

3、在指導生字時,未能做到準確、到位。

因此,在第二課時時,我調整狀態,與小朋友進行探討。如:第二自然段的一句話,我與小朋友一起討論:

(1)在什麼地方有什麼。

(2)這句話美在什麼地方?

在這邊的時候,通過反覆地朗讀,我引導小朋友認真地思考。

小朋友對於比喻句還是較為敏感,能夠準確地找出文章的兩句比喻句。

第二節課堂氣氛就很活躍,小朋友參與性高。

《月亮灣》課後教學反思2

本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讀着讀着美麗的村子彷彿就在眼前,農村的生活對於孩子們來説並不遙遠,因為我們大多是農村的孩子,還能感受到作者生活在這裏的那種自豪的情感。

本文中許多的修飾詞,在第一課時就列出來,讓學生進行了數次的朗讀,讀出詞的韻味,讀出眼前的景象。然後再學課文,那一幅美麗的圖畫就躍然於學生的眼前,再進行地點轉換的梳理,便對此村子的大概面貌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

俗話説提綱捷領,百毛皆順。於是本課的教學就抓住了第一自然段中的“美麗”一詞,進行教學,讓學生找一找月亮灣美在哪裏?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其美麗。然後把“(村前)小河——河上——河裏——河岸——農田/(村後)山——茶園”這樣的順序作為暗線,進行教學,指導朗讀中理解並體會相關詞語。最後的背誦,只要看着板書就能很快的背出來了。

有同學在課上就問“月亮灣到底在哪呀?”我並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回答,而是讓學生明白月亮灣只是新農村的一個代表,還有很多村莊都如同月亮灣一樣美麗,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這樣的村子。學生的自豪感也被激發出來了,紛紛嚷着“我老家那邊的村子就是這樣的!”然後以此為契機,説説海門最美的一個地方,他們的思維更活躍了。

《月亮灣》課後教學反思3

《月亮灣》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副秀麗宜人的田園風光圖,展示了鄉村一派生機的動人景象。

課文的二三自然段是教學重點,其中涉及到了“方位順序”這一難點。為了更好地突破這一重難點,也為了讓學生預習的興趣更濃厚,我在這課的預習目標中添了這麼一項:讀懂課文,用筆畫一畫月亮灣的美麗景色。對於畫畫,學生無疑是喜歡的,興致盎然的。但學生要想把課文內容利用繪畫的形式儘可能好地表現出來,必須認真讀課文。弄清句子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還要查工具書或者向別人請教。而且文中的景色要躍然於紙上,你也得對這些景物的佈置,在哪個方位要做到心中有數。這就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無意中提高了學習效率。在檢查預習這一環節時,我請學生介紹自己的畫。學生在介紹時能很自然地結合課文語言,有的還能加入自己的話把畫介紹得生動活潑。在介紹時,學生的理解能力、自學能力就得到了驗證。在介紹時,有一個學生把桃樹畫在了小橋邊,通過評議,知道了“河岸邊”的意思。還有一位學生悄悄把農田改正了位置,因為之前沒有仔細讀書,對“過了橋”理解不清楚……這樣一來,通過預習,孩子自動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內化,月亮灣各景物的具體位置也不需要老師再多作講解了。

於是,在學習2、3自然段時,我把重點放在了孩子有情有趣的讀書上,請孩子們把對月亮灣的喜愛用朗讀來表示,學生們讀得有滋有味。再請孩子們在熟讀的基礎上做一做小導遊,拿着自己的畫帶着小朋友們去遊一遊美麗的月亮灣。學生的勁頭可足了,於是,精彩紛呈的導遊詞就出現了。你聽:“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我的家鄉月亮灣。你們首先會看到一條月牙一樣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橋。河水繞着村子緩緩地流着。這裏的河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水草和小魚;這裏的河水真靜啊,靜得你都感覺不出它在流動。河岸上長着許多的桃花,春天,滿樹的桃花都開了,遠遠望去,像一片燦爛的朝霞。走進這片桃花林,彷彿走進了一個粉色的海洋,會讓你忘記所有的煩惱。過了橋,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這樣的導遊詞不但已經完全讀懂了課文,更融入了以前學過的語言,真正是推陳出新,怎是一個“精彩”可以概括!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從這次的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學生對預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對課文預習透,教學的效率才能提高。這樣的預習才是有效的,高質量的。同樣,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能促進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預習。而有效的語文預習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和能力的理想選擇。

《月亮灣》課後教學反思4

《月亮灣》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課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點段,從村前到村後具體地描述月亮灣的美麗。

“美麗”是全文圍繞的中心。教學中,我緊扣“月亮灣美在哪裏?”這一問題,讓學生結合插圖,不斷地讀,不斷地悟。

第一遍閲讀,我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詞句。第二遍讀則讓他們把自己認為美的地方多讀幾遍,要地得能讓別人感受到美。接着,我就指名讀自己認為美的句子。

學生1説:月亮灣美在“河岸上長着許多桃樹。春天,樹上開滿了桃花,遠遠望去,像一片燦爛的朝霞。”我問:這兩句話描寫的什麼地方的景色?(河岸)描寫了河岸的什麼?(桃花)把桃花比作什麼?(燦爛的朝霞)美不美?覺得桃花美的小朋友再來讀讀這兩句話。指導朗讀時,我一邊讓學生看課文插圖,一邊讓他們想象一大片粉紅的桃花,再加上像“聽了你的朗讀,老師彷彿來到了桃花叢中,真美!”這樣的評價語言,站起來的孩子讀得一個比一個有感情。在這樣的朗讀過程中,彷彿身臨其境一般。

學生2説:月亮灣美在“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月牙一樣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橋。”我問他這一句描寫的什麼?美在哪兒?學生説,這一句描寫的是小河的樣子和河上的石橋。美在小河像月牙一樣,小橋是石頭做的,看起來古典。我説,月牙一樣的小河上架着一座彎彎的石橋,多像一幅畫呀!在這樣的情境中指導學生朗讀,再從讀中感受這樣的美。

經過這樣的指導之後,我讓下面的學生讀自己認為美的句子時,説出自己喜歡這句話的原因,學生就能按照剛才的思路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了。

接下來,學生又分別讀了第二自然段剩下的幾句話。分別朗讀、感悟之後,我總結説:小作者不但描寫出了這些美景,而且有一定的順序。誰能找一找他是按什麼樣的順序寫的?師生共同總結出“小河—河上—河裏—河岸—過橋”這樣的描寫順序。然後再讓他們讀讀書上的句子,再説説自己喜歡的原因。經過這樣的處理,村前的地理位置在學生的頭腦中就會有一個深刻的印象,條理清晰。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美化了他們的語言。

助學生理清了方位以後,我又引導他們回憶了每個方位描寫的景色。這樣一來,學生很容易就根據這些提示將課文背誦出來了。

《月亮灣》課後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以其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破的動人景象。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通過抓關鍵詞,讓學生來體會感悟。學第一段,關鍵詞是“美麗”,下文都是圍繞這個詞來寫的。朗讀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為自己家鄉的美麗而自豪的感情。

第二段寫村前的景色。先讓學生對照插圖自學課文,再引導學生看圖,按“小河——河上——河裏——河岸——農田”的順序,有條理地口述月亮灣村前的景色。敍述時抓住“月牙一樣”、“繞着”、“緩緩”等詞語,讓學生了解月亮灣的地形和地名的由來,體會月亮灣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再抓住“魚兒”、“小橋”、“綠樹”、“青山”、“桃樹”、“桃花”、“農田”和“清清”、“倒映”、“一羣羣”、“燦爛”、“綠油油”等詞語引導學生想象文字所描繪的畫面,感受月亮灣山青水秀、紅綠相映、充滿生趣的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第三段寫村後的景色,我抓住“一片”、“茶樹”、“歡快”、“笑聲”等詞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想象月亮灣滿山茶樹茂盛生長的景象,體會人們依靠辛勤勞動,改變家鄉面貌的喜悦心情。

在指導朗讀這篇課文時,我是朗讀與細讀課文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不僅讓學生想象月亮灣的景色美麗,還讓學生體會作者讚美月亮灣、熱愛月亮灣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背誦,效果較好。

《月亮灣》課後教學反思6

<<月亮灣>>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三課。這篇課文以其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破的動人景象。課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點段,從村前到村後具體地描述月亮灣的美麗。

如何圍繞重點展開教學,如何突破難點呢?“美麗”一詞是本文的文眼,我緊扣“月亮灣美在哪裏?”一問,讓學生欣賞動畫,自讀自悟,找出有關詞句,在看看、讀讀、想想中理解詞語的意思,感受月亮灣的美景。這過程中要強調“隨機教學”這一點。應根據學生交流內容的先後順序隨機教學、隨機板書(粘貼詞卡),並指導朗讀背誦。等交流得差不多了,課文的2、3自然段描繪的美景也已深深地映入學生的腦海。這時再請學生將剛剛隨意粘貼的詞卡按順序重新排列“村前”的景色(小河—河上—河裏—河岸—農田)。然後看動畫有條理地試背2、3自然段。這個教學過程中,主要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效果,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體會月亮灣的美麗和新農村興旺發達的景象。學生在賞心悦目的感官享受中感情朗讀課文,試着背誦課文,該有多樂呀!

在這篇詩情畫意的課文中,關於月亮灣的地理位置是本課的難點,學生不容易搞清楚。我設計了一個小組遊戲活動,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先讓學生利用各色橡皮泥捏成五種景物:一是座座房子(表示村子),二是一座拱形的石橋,三是田字形的農田,四是三角形的山,五是月牙狀的小河。然後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合理的空間佈局—村子的後面是山,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橋,過了石橋是農田。學生看着自己的傑作,不由得聲情並茂地背誦起來。枯燥的內容,難懂的地理位置,化成了學生們興致勃勃的桌上的遊戲,在遊戲中解決了課文的難點。

《月亮灣》課後教學反思7

《月亮灣》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這篇課文以其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破的動人景象。課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點段,從村前到村後具體地描述月亮灣的美麗。如何圍繞重點展開教學,如何突破難點呢?在教學中緊扣“美麗”這一文眼。

1、圖文結合,邊讀邊悟

出示月亮灣的圖片,讓學生説説月亮灣美在哪裏,讓學生初步感受月亮灣的美麗。緊接着告訴學生,書本上描寫得比你們説得更美,激發了學生想要去讀文本的興趣。出示月牙一樣的小河和真正的月牙做比較,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這條小河的美麗,由衷地想要讚美一番。教學村後景色部分,出示採茶姑娘圖片,從她們的笑聲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她們幸福和快樂由圖到文,指導學生朗讀,看着她們幸福的樣子,也來幸福快樂的讀一讀。

2、角色代入,走進文本

師質疑你們在緩緩流淌的小河裏想做些什麼呢?學生答道:想在裏面游泳、釣魚、和小夥伴玩遊戲……出示魚兒圖片,是呀,魚兒和你們一樣也在小河裏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做一條在河裏游來游去的魚兒,邊讀邊悟,魚兒們的自由和快樂。

3、緊抓字、詞、句訓練

整個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讓學生認為自己就是月亮灣的小村民,帶領着遊客介紹自己美麗的家鄉。環節一訓練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月亮灣的美景出示“小河——,河上——,河裏——,河岸——。月亮灣真美呀!”環節二教學“小河”一句時,我拋磚引玉,讓學生知道“因為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月牙一樣的小河,所以我們的村子叫做月亮灣”。出示“因為…所以…”的句式讓學生説一句話。環節三教學“倒映”這一句時,結合課後習題,讓學生邊看圖,邊讀句子,説説哪一句好,好在哪裏?有意識的滲透月亮灣青山碧水的美景和依山傍水的優越位置。教學“農田”一句時放手讓學生質疑先出示“過了橋,是一片農田”,學生質疑少了“綠油油”,同樣讓學生練習説話,從“綠油油”一詞中,彷彿看到了些什麼?環節四引導學生爭做合格小導遊,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

4、有的放矢,環環相扣

教學過程中,我嘗試着放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疑。引讀“桃樹、桃花”句,讓學生自己説説從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些什麼?找出關鍵的詞語。想象桃花和朝霞的樣子,邊讀邊悟為什麼把桃花比作燦爛的朝霞。

5、簡筆畫板書,一目瞭然

低年級學生好動愛説,富有想象力。順應學生的特點,簡筆畫的板書設計讓小朋友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可以實現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不再只侷限於文字,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的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vxnj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