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教學反思範文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教學反思範文

**年**月**日,在工作室主管領導的帶領下,我和工作室成員一起走進了**中學,與七年級的新生一起上了一節難忘的文言文閲讀課。此次活動,與其説是送教下鄉,還不如説是對我的一次磨礪。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教學反思範文

縱觀課前。選擇《蔡勉旃堅還亡友財》為授課內容,有主客觀兩個原因,首先,因為本文篇幅簡短,文意易懂;其次,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還沒有完全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我渴望利用這寶貴的“一節課”,授之於漁。初衷已定,我開始用心斟酌,精心謀劃,認真佈局,從備教材到備學生,從書寫教案到設計課件,從文本到生活,每一個環節,我都不忘初衷:要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於是,在課堂設計上,我不僅遵循了我慣有的文言教學五步法(一聽,二讀,三説,四辨,五誦)分五大塊(我會讀、我會譯、我會説、我會辨、我會寫)將語文教學的聽説讀寫貫穿於整個教學流程中,還在進行教學任務前,給初次見面的學生獻上寶貴的“見面禮”——翻譯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橫看課堂。評價一堂課是否精彩或是成功,不是你老師講得多好,而是學生獲得多少。而我,又該如何把持這一節課,讓學生因我而獲益呢?首先,我別出心裁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開課了,我打破了以往的`先自我介紹,或是和學生話家常套近乎,而是利用我那過目不忘的好本事,將剛剛瀏覽了的學生名冊對學生説:我們班共有38人,其中有30個姓房,4個姓唐,兩個姓盤,還有一朱一許。大家經我這麼一説,氣氛來了,不是讚許,就是佩服,或是崇拜,滿心的嘀咕着:一個剛見面的老師,對我們拿捏得如此準,是何方神聖啊!在他們詫異時,我又補上一句“我還知道班裏有英英和芳芳呢。”這時,能不服我嗎?不僅學生,連在場的三十幾個教師也不得不服我啊。這非同尋常的臨時產生的開場白,不僅調動了課堂氣氛,而且,真真正正把全班學生都帶進了課堂這個“磁場”中,大家因為自主投入,合作,探究,所以,整節課也按照我課前構思的流程般“行如流水”“水到渠成”了。更萬萬想不到的是,臨近尾聲,還添上了美美的一筆。我利用他們課室裏的一處標語:今天,你收穫了嗎?將其換成:這節課,你收穫了嗎?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我明白了做人要講誠信;我學會了翻譯文言文的方法;要讀懂古文就要善於積累;我會寫借條了……聽着大家都有收穫,我欣慰地笑了。

不管是縱觀還是橫看,我覺得這節課還是成功的。一直以來,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為它相對現代文而言,不僅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而且對於這之乎者也學生似懂非懂,像是霧裏看花,一知半解。畢竟,那些文字,大部分都是古語,古今異義相差甚遠,又是一詞多義,又是詞類活用,又是特殊句式,什麼虛詞實詞,學生學得累,又沒什麼成效,吃力不討好,久而久之,厭學畏學甚至放棄不學了。但是,這節課,我一開始就通過創設寬鬆、民主的教學氛圍消除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接着又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動方式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發揮其“主體”作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更重要的,本節課中,我還注重學法的指導,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掌握文言文自身存在的規律,找到規律,舉一反三,從而真正授之以漁。所以,我認為這節課是成功的。但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要説這節課中的一個缺憾,那就是讓學生讀的次數過少,讀的形式過於單調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pk2g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