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1

在《認識圖形》這一課裏,我安排了許多對認識圖形有助的搭、折、剪、分等教學活動,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感受圖形的特徵及圖形間的聯繫,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所以,在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及後面的練習時,我直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探究。利用搭一搭、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讓學生自己動手去試一試,學生在前三步動手操作時都很順利,到第四步分一分的操作時開始有點困難,覺得無所適從,但慢慢地就覺得有樂趣了,自己不斷地分,轉來轉去地分,學生分得可開心了!,因為可以分的方法太多了,除了書上提到的圖形,其他圖形學生也都分出來了……其實,這些活動過程既認識了新圖形,又對已經認識的圖形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還了解了各種圖形之間的關係,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了發展。而且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個個都爭着舉手回答問題,搶着彙報自己的發現……

所以,我覺得認識圖形是一種載體,探究是一種學習方式,空間觀念的發展是探究中的一種有價值的獲得,而且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所帶給學生的`不僅是數學知識的獲得,數學思考方面的提高,動手能力的協調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於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和心理體驗對學生以後的發展的作用。

《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2

《認識圖形》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的第一課時,是學平面圖形的起始課,是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重要內容,是“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重點,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平面圖形,乃至運用圖形描述問題、藉助圖形直觀進行思考的重要基礎。

本節課針對孩子好動、愛玩的特點,將知識點藴含在四個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欲。活動一:通過創設圖形城堡情境,讓學生回憶立體圖形;再通過質疑機靈狗為什麼要用圓柱做車輪,而不用長方體,引導學生從立體圖形上找一找、摸一摸“平平的面”引入對新知的學習。活動二:讓學生通過描一描、印一印的方法把立體圖形上平平的面“請”到紙上,幫助學生體會“面在體上”,也幫助學生體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聯繫與區別;活動三:聯繫生活實際,找一找身邊的平面圖形。活動四:讓學生觀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點進行分類,在分類過程中更清楚地認識平面圖形。

本節課雖然充分提供材料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感悟。但是有很多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是質疑機靈狗為什麼要用圓柱做車輪,而不用長方體時,只讓個別學生摸長方體“平平的面”和圓柱“彎曲的面”,沒有讓全班學生體驗;二是學生上台彙報從立體圖形上“請”的面是什麼圖形時,沒有讓學生説説它們的特徵;三是教學常規管理方面有待提高,如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方面。4。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兒童化,拉近和孩子的距離,激勵評價語言有待加強。

《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3

《認識圖形》這一單元新課有2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這幾個平面圖形,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就是在認識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再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幾個立體圖形。

我在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各種操作活動。

一、是通過創設情景堆積木複習學過的物體。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再通過摸一摸從老朋友中來找新朋友,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由此引入新課的教學。

二、是出示長方體模型。

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模型的底面,提問:你有什麼感覺?促使學生獨立發現它的面是平的、光滑的,同時激勵學生想出不同的辦法,從而體會面在體上;再描一描、畫一畫、用手比劃等實踐活動中是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培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進一步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係;學生學會從體上找面的方法,並充分體驗到與人合作及成功的快樂。

三、是在生活中找一找這三種平面圖形。

這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和交流機會,並在區分圖形的過程中,相互啟發,發現圖形的本質特徵。

四、是動手在釘子板上圍一圍。

這一過程讓學生通過圍,對這三種圖形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在釘子板上是圍不出圓的。

五、是動手在方格紙上畫一畫。

通過畫學生體會到畫長方形時上下格數相等,左右格數相等;畫正方形時上下左右格數都相等;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在操作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五是憶中説圖形,加深對圖形的認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悟,在自由、輕鬆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數學。

《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4

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這一課時,主要教學目標是會認會説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上這趟課之前,雖然我是做了一些準備,但是上完後還是出現了很多問題。

上課之前我收集了很多的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的具體實物,上課的第一個環節就是請學生上台來把這些物體分類,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知。這個環節中,有學生在分類過程中把一個長方體分到了圓柱體裏,並且很多同學贊同他的分法。當時我就直接否定了,事後,我反思認為這個地方不應該直接否定,因為對分類來説,只要自己覺得整齊都是沒有對錯的,只有更好。所以這個地方我應該這樣説“好,我們把分類結果先放在這裏,等上完這節課,我們再分分看,還是不是這樣分。”這樣,就起到了一個前後呼應的效果,第一個環節與後面鞏固練習的環節緊緊相扣,會使教學效果更上一個台階。

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我認為是鞏固新知與小組合。在最後一個環節,我設置了一個“摸一摸,猜一猜”,請一個學生上台,然後蒙上眼睛,我給他一個形狀讓他摸,他説出名稱。這個環節學生的興趣很濃厚,參與度也非常高。每個同學都很想玩,然後我再讓他們小組合作玩這個遊戲,每個小組都積極動手參與。這個環節讓我意識到,不是學生不愛學習,而是我們老師沒有讓學生愛上學習,所以我要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有趣生動,讓學生愛上學習。

《認識圖形》的教學反思5

《認識圖形》是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其實在之前他們都接觸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以及球,特別是球,他們都很熟悉,對於球易滾動,難擺高都知道,關鍵就是對於畫在紙上的球,老是會説成圓,在這裏又很難跟他們講清楚圓與球的區別(他們不懂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後來我想了想,我當時應該準備一個圓形紙片,形成對比,估計就好多了。

長方體和正方體搞錯的很多,特別是有些長方體,有兩個面是正方形,一看就説是正方體,我又不能跟他們説正方體是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什麼是正方形他們又得想半天,我又得講半天,問題是估計講了他們不明白,所以在這裏我就是上新課的時候,讓他們玩學具,拆學具,比如正方體,他們開始只是看看摸摸擺擺,我提醒他們可以拆的,然後就看見很多孩子在找怎麼拆,有一個找到了,全班都知道了,拿着拆下的一個面,在那比劃,我在提醒他們跟其他的面比大小,然後他們就會發現一樣大,馬上有孩子説出結論,正方體的每個面是一樣大的,有些孩子開始跟不來,拆的是長方體,他就得不到那個結論,他就會發現他拆的是長方體,在這裏就是讓他們自己在玩的時候滲透長方體和正方體不一樣的地方。當作業中碰到這個的時候,只要提醒他們是不是每個面一樣大,他們就可以很好的判斷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

現在也上了這麼長的時間的課了,對於班上的孩子也瞭解了一些,有些孩子一年級上冊的內容已經學過了,學的非常輕鬆,有些沒有學過的就慢一點,但是還好,不管學過的還是沒有學過的,上課都很認真,能堅持一節課,對於他們是個不小的進步。有時候他們真的讓我刮目相看,十一後我們班來了個孩子,第一天來,在教室裏大哭大叫,不讓爸爸走,班上的孩子被吵的不得了,但是沒有一個孩子説很吵,而且還很配合我們哄那個小孩,其實他們知道小學跟幼兒園不一樣,沒有幼兒園那麼自在,但是他們還是跟那個孩子説小學什麼什麼好,上課有遊戲玩,還有貼畫獎勵,還可以出去做操,每天都有不一樣的老師上課,有很多很多有趣的課。在這麼多孩子面前,她不好意思了,終於不哭了,跟着老師回座位,拿出書來讀。我想如果當時只是我們老師哄她,估計沒有那麼快搞定,真的要謝謝這些可愛的孩子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oqr8v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