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觀潮》教學反思(精選5篇)

《觀潮》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潮》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觀潮》教學反思(精選5篇)

《觀潮》教學反思1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的文章,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觀,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是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這堂課採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

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説説自己聽到了什麼,達到入情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來時的錄像。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可以説,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在對詞語的理解上我運用了對比法,如“悶雷滾動”對“山崩地裂”,“風平浪靜”對“白浪翻滾”讓學生説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的聲音、氣勢的變化。還運用了畫畫法進行對比。如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讓學生在畫筆下感受錢塘江大潮氣勢的不同,在對比中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畫出了自己心中的錢塘江大潮。最後再放錄像,學生親眼目睹了真正的錢塘江大潮,進一步驗證了自己的感受,對課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是抓住文章的重點,圍繞“觀”這個字,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麼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語。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後,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情境中,鄰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觀潮》教學反思2

《觀潮》是一篇寫景記敍文。作者通過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通過反覆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讀為主、以讀為本。讀是培養語感的主要方法,是培養閲讀能力的基礎,讀字當頭,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情境,讓學生的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因此,在教學三、四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讀一讀,並談一談讀了之後的感受。談完感受後再鼓勵並引導學生把這種感受帶入自己的朗讀中,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大潮的壯觀。為了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我還組織學生比賽讀、輪流讀、表演讀等,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

二、充分感悟。

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內容,並將文本內化為自己的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讀出真情實感。因此,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了錢江潮的雄偉氣勢後,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增加對錢塘江大潮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在熟讀的基礎上,出示課文中描寫江潮的四字詞語,然後讓學生用這些詞語複述潮來時的情景,以此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

三、加強指導。

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礎上,教給學生一些朗讀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頓、語速等。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為了突出錢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詞語。以學生跟讀的方式指導學生的朗讀技巧。

通過本節課的朗讀訓練,不但幫助學生理解了文本,感悟了情感,而且朗誦情況也比以往稍好一些。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學生的朗誦水平、語文能力都可以得到較大提升。

《觀潮》教學反思3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課始,以“聲”激情誘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與朗朗地讀又與有音樂烘托伴奏的朗誦,對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帶給人的內心體驗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繪了錢塘江大潮來前的風平浪靜與潮來時的驚濤浪吼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潮水由遠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為了充分發揮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渾有力的.交響樂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誦,使學生入其境,動其情。

準備一段由緩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緩漸弱的交響曲。以“舒展緩慢”吻合潮來前的平靜;以“歡樂抒情”襯托人們觀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壯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氣勢。

(二)課中以“像”釋疑解惑。

學生生活在繁華的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麗的大潮之景觀。對於沒有見過的事物,又無類似經歷可以借鑑,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象造成困難。因此,需運用電教手段,聲像同步,視聽結合,創設情境,提供感知,發展情感,促進理解。

根據課文內容,從《神州風采》裏的“海寧觀潮”一片中截取有關片斷,按潮來時開始還是風平浪靜到有聲無“形”,然後“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漸近,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白浪翻滾,如同一道城牆”;更近,猶如“戰馬飛奔”的順序組接。錄製兩遍。第一遍按由遠及近,將潮水的“如線”、“橫貫江面”、“如牆”、如“萬馬奔騰”的四個畫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學生有時間看清楚並將實際景象與課文裏的文字描述在頭腦中“銜接對號”。第二遍不定格,使學生對大潮由遠及近的推進變化、發展有一個連貫、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讀”促思通文。

朗讀是理解內容的基礎,也是檢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徑。《觀潮》從聲、形、色三方面描繪讚美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形象鮮明,富於感染力。有感情地誦讀既有助於理解課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讀,應求形式多樣,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據不同段落的學習內容、訓練任務、教學目的選擇適當的讀法。默讀,利於思考;朗讀,助於理解;齊讀,訓練面大;自由讀,靈活主動;個別讀,“以點帶面”便於指導。讀,又不能走形式,明確讀的目的,提出讀的要求,求得讀的成效。要以讀引思,以思促讀,讀思結合。

這堂課的教學,採用下列讀法:課始:教師範讀激情;課中:自學時默讀,理解中自由讀,理解後感情朗讀;課尾:個別讀、齊讀相結合。

(四)優化課堂結構。

教學結構力求體現“教為主導、生為主體、學為基礎、思為核心、‘道’貫其中”的整體優化結構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做到“三動”和“三個保證”。

三動:動腦思考;動口讀説;動手畫批。

三個保證:在學習的中心階段,即高潮處,關鍵處,難點、重點處,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議;保證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保證學生自始至終在課堂上過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觀潮》教學反思4

《觀潮》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敍文。作者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於景,讚美了這一“天下奇觀”,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訓練和語言積累運用上。

一、讓“讀”佔“鰲頭”

語文教學大多是通過讀,讓同學通過自身的理解體會,把潮水的聲勢浩大讀出來。但我們班上讀得好的同學很少,多數同學朗讀不夠到位,這是我今後教學中要加強的。我覺得在語文課上,同學應該“讀”佔鰲頭,以讀為主,以讀為本。讀是培養語感的主要方法,是培養閲讀能力的基礎,要讀字當頭,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同學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教師應該為同學創設出良好的情境,讓同學的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1、加強指導:

教給同學一些普通話朗讀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頓、語速等。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一句,為了突出錢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抖”等詞語。

2、充沛感悟:

只有在充沛理解了文本內容,並將文本內化為自身的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同學才幹將自身的感情融入文本,讀出真情實感。這篇課文的朗讀訓練應在同學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了錢江潮的雄偉氣勢後進行。

3、維護同學自尊心:

同學朗讀後,教師不能以簡單的好與不好來評判,要引導同學一起討論該生朗讀的優缺點,不只注重橫向的比較,更要注重縱向的比較,對有進步的同學要給以鼓勵,維護他們的自尊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激發競爭心理:

開展朗讀競賽,教師給同學誠實的評價,並給同學以期盼的目光,使外在的激勵變成同學內在的競爭動力。

5、激發興趣:

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努力激發同學的朗讀興趣,可以為同學創設一些朗讀的情境,如扮演讀、配樂朗讀等。讓同學在這些訓練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朗讀的樂趣,視朗讀為一件樂事。也能喜歡這些句子。這樣處置朗讀,同學就會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改變了以往那種不論同學有無興趣,都必需依照教師所提的要求進行朗讀的被動局面。還比方學習新詞,教師領讀,同學跟讀,天經地義。可是設計中我們讓同學當老師,老師當同學。同學既然都會讀,而且都願意領讀,那為何不能讓他們當老師,教師來作同學呢這種角色的轉換,所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同學被動跟讀的常規做法。

二、注重積累和運用,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假如同學上完《觀潮》只瞭解了錢塘江潮是怎麼回事,那麼這堂課就成了地理課。語文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應該只是讓同學理解課文內容,應該藉助課文內容,設計各種語言訓練的情境,千方百計地讓同學進行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堂課的優秀教案,我們比較注重課文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比方課文語言的積累,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大量的朗讀,讓同學熟讀成誦,從而使同學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鬆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

對課文中的新詞,我們改變了以往一開始先集中教新詞語的做法,而是滲透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有機地讓同學進行理解。在讀完課文後再讓同學根據意思説出詞語,然後通過朗讀讓同學加深記憶。這樣教學詞語不只節約時間,也十分有利於同學對詞語的積累。

詞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同學學會運用,因此教師教學詞義時就要有這種意識,儘可能考慮如何讓同學學會運用。這堂課中“人聲鼎沸”和“悶雷滾動”兩個詞語的優秀教案就力求體現出讓同學會“運用”的思想。教師先在課堂中創設出具體情境,然後讓同學根據情境運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概括。這樣教學詞語,無疑為同學以後運用這些詞語搭了一級台階。不只解決了意思理解的問題,更為同學以後的獨立運用作好了準備。

從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看,積累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級。假如能創設新的情境,將學過的詞語、句子用一用,給同學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同學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同學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這堂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局部詞語、句子的練習。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要求同學根據自身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同學都能參與,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這個練習設計是比較勝利的。

三、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需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讓同學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同學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協助同學理解,又能促進記憶。教師還多次使用了實物投影,打出了同學喜歡的句號指導朗讀,打出同學書面練習的結果加以評點,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觀潮》教學反思5

《觀潮》這篇課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的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的教學。

一、是感知“天下奇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觀潮》這篇課文介紹了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湧來時的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奇”,作為主線始終統領全文。潮來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羣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了大潮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潮頭過後,餘波“漫天卷地地湧來,風號浪吼地離去”,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然是一個“奇”。

二、是以讀貫穿全文,想象感悟。

讀始終是語文課堂的主角!語文課程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礎後,我就讓孩子們去閲讀文本,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偉壯觀。劃出有關句子,朗讀交流。

孩子們對潮來時的描寫特別感興趣,因為它那麼直觀,那麼生動。讓他們讀後,就讓他們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雖然沒去過,雖然不能現場感受,但是能結合詞句那麼想象一回,也是生動的。我想在孩子們的腦中,至少已經有好多個版本的“錢塘江大潮”了。

三、是圖文結合,情感收場。

在大量的讀、説,體味、想象後,錢塘江潮水在孩子們的鬧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這時,我出示了錄象,觀看錢塘潮水,加深對課文句子的理解。看完,我説:“站在觀潮台,面對如此的潮水,你想説什麼?”將它寫下來。孩子們寫後(幾句話),進行了交流。説的就是感受、感歎、神往……

一堂課下來,感覺自己對課堂的幾個地方把握的不太好。

一是字詞的理解、學習太過粗略。雖然是四年級,是向高年級過渡的時期。但對於字詞的理解掌握不夠重視。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積累的機會。再是對學生的理解,由於剛接過這個班,對學生的學習等各個方面情況還不熟悉,有些包容,只對出現的問題點到為止。在讀書時對於生生互動、點評做的還不夠好。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改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xyq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