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海陸的變遷》教學反思

《海陸的變遷》教學反思

《海陸的變遷》教學反思1

《海陸的變遷》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是在學生從靜態角度認識海陸分佈的基礎上,使學生又從動態方面瞭解地球表面的海陸格局也是不斷變化的,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和科學精神,初步形成世界海陸不斷變化的科學觀念。因此,本課的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海陸的變遷》教學反思

導入新課:讓學生講述“滄海桑田”成語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 講授新課:圍繞“設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通過圖片的展示、問題的設疑,為學生設置了不同的問題情境,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局部到整體,通過設疑讓學生思考等形式,逐步使學生對海陸變遷的原因、大陸漂移學説、板塊構造學説的基本觀點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本節課最大的優點:

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思考等方式充分調動併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思維積極性,引導學生初步養成運用基本原理綜合評價地理事物的能力。

2、教學思路清晰,知識點聯繫緊密,充分利用地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從地圖中自己學習知識,發現問題。抓住海陸變遷的突出特點,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到特有現象中,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3、例舉海陸變遷的實例,縮短了抽象的內容與學生生活體驗之間的距離,降低了相應知識的難度。

4、相關圖片的展示,使本課的難點得到較好的突破。

本節課的不足:

1、問題提出之後,給學生交流討論時間較少,教師包辦代替的太多。

2、師生互動較少,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

3、語速太快。

改進措施:

1、進一步熟悉教材,拓展地理學科方面的知識,儘快掌握地理教學的教法。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上,還需不斷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3、教學過程中應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探究,激發學生思考。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海陸的變遷》教學反思2

一、反思本堂課的教學理念

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是地理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念。我們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學校的實際條件和當地的經濟生活實際選擇合適的地理教學方式方法。“教無定法”,我們要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如實驗探究、角色扮演、小組活動、讀書指導、社會調查等,幫助學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實、概念和技能,增強地理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反思本堂課的教學思路

地理學科是一門文、理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其中有許多理解性、抽象性的東西。探究式學習方式,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獨立的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探究式學習方法的特點是由學生完成比較複雜抽象的課題或獨立作業,它有突出的優點: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能使學生在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受到極大的鍛鍊和提高,逐步學會並掌握研究、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創造性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式學習方式完全適合課改新形勢發展的要求,我們應該積極地提倡,特別是對於地理課程中抽象的、學習難度大的知識點,更應該提倡這種教學方式方法。

三、反思本堂課的教學過程

1、積極迴應

師生共同解讀企鵝、袋鼠、大熊貓、國旗上的楓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埃菲爾鐵塔等賀卡,找到賀卡上所表示事物所在的大洲。

2、設疑激趣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天生就是這樣的嗎?過去的陸地和海洋是什麼樣子?將來的陸地和海洋還會發生什麼變化?是什麼原因使海陸發生改變?

3、情景探究

説圖(鴕鳥在非洲西部和南美洲東部):鴕鳥生活在陸地上,按理説他們不會游泳,更沒有遠涉大洋的能力,為什麼在非洲西部和南美洲東部都有鴕鳥的分佈?

模仿魏格納的實驗: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

小組討論:科學家在南極洲發現煤層。

4、峯迴路轉

20世紀70年代,人們通過進一步的研究,認為大陸漂移是板塊運動形成的。於是板塊構造學説誕生。運用板塊構造學説可以解釋很多地理現象: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成因、地震與板塊活動的關係。

四、反思本堂課的教學成果

1、很多時候地理學習讓學生認為很難很抽象,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加上以往的學科偏視使得學生的重視程度就更不夠了。而今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新課程新理念的推廣,使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有新的學習和探索的方向。針對初中低年級學生活潑熱情、樂於觀察、樂於交往的年齡特徵,我設計了本堂課,完全是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積極性高漲,自然會有新突破。學生對學習也越來越感興趣,真正體會到了做學習主人的自豪與自信。

2、本堂課充分體現了“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的價值取向。注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和觀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將具體知識整合到內容體系中,強調學生參與體驗、探究活動而發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致力於培養學生學習方法的多樣性,使學生的個性日益鮮明。反過來,如果教師一直侷限於講授的教學,知識的傳遞、灌輸可能會更加快速,學生得到的結論更符合我們成人的觀點,但是他們的創新能力、參與意識就要大打折扣、參與面也不會很廣,個性也難以得到發揮,這樣學生的興奮點就難以得到點撥。

3、地理學科的教學發展不僅僅是對某一課做出特殊的設計和改進,而是要從整個教學過程入手,貫穿始終,讓學生一直處於對地理的喜愛和探究當中,讓地理知識的學習成為學生的興趣愛好。本節課教師沒有刻意的去讓學生如何學習掌握某些地理知識,而是要學生從觀察身邊的地理事情和現象開始,一點一滴的積累,不僅可以拓展知識,還可讓書本的知識更加具體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j7e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