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1

“圖形的拼組”是在一年級上冊初步認識了常見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編排的,其目的是讓學生用所學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拼擺出新的圖形,體會平面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的關係。針對新教材,我在設計本課時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充分的參與中去感悟,去體驗。自認為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折中生趣,折中學知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對平面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應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風車片片頭情境,讓學生玩風車,讓他們進一步體驗數學好玩,從而很自然的引出新知,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然後,我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要求對摺再對摺,看一看可以折出什麼形狀?學生動手摺,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折的方法和折出的形狀。大家發現一張同樣的紙有的折出了四個長方形;有的折出了四個正方形;有的折出了四個三角形。由於對摺的方法不同,竟然折出了那麼多形狀,他們興奮地起名叫多功能的紙。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自然、順利地掌握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之間的轉換,他們不再為剪同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犯愁。

 二、拼拼擺擺去創造

學生按上次折的摺痕剪下小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後,我鼓勵他們再拼拼擺擺,當個小小設計師,比一比看誰能拼出好看的圖案。學生紛紛動手拼起來。同學們拼出的圖案還真多,出乎我的意料。我發現學生用四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拼大正方形的有幾個,拼長方形的幾乎沒有,我出示了一道判斷題:四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只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好多學生都贊同只有一人意見分歧,當他出示自己拼的圖時,大家頓時茅塞頓開。學生經過拼擺才明白:原來自己常常看到的美麗圖案就是這樣做出來的,數學真有趣還能學到這樣有意義的知識。

三、操作中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記得有人説過:聽過的忘記了,看過的記住了,做過的理解了。學生在親身經歷了做正方體的過程後,他們對正方體的空間位置感知的很好。所以我認為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首先應該從直觀感知入手。

《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2

1.在動手操作中,突出圖形的變換。

本單元所設計的活動,不論是做風車、折飛機,還是圖形的拼組,都是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圖形間的關係,因此在操作時要注重讓學生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

(1)在摺紙活動中描述圖形的變化。如做風車,不能只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做風車,而且還應該讓他們邊折邊按圖中的文字説明圖形的每一步變換過程。

(2)在拼組活動中描述圖形的變換。在拼組活動中,應讓學生説明是用什麼形狀的圖形拼成了什麼新的圖形,由此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係。

(3)在剪、卷活動中描述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變換關係。

2.注意通過多種層次的拼組活動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係。

拼組活動,教材只呈現了一些簡單的範例。教學中,可以組織豐富的有層次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係。如平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係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

(1)用相同形狀的圖形拼出同樣形狀的圖形。

(2)用相同形狀的圖形拼出不同樣形狀的圖形。

(3)用不同形狀的圖形拼出新的圖形。

《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3

《圖形的拼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第三單元的內容,其中平面圖形的拼組是圖形的拼組第一課時。本節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髮現所學的平面圖形的邊的'特徵並能用語言來描述。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教學重點是通過擺、拚、剪等活動,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徵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教學難點是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描述平面圖形的特徵及從圖形拼擺活動中感受圖形之間的關係。為了更好的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流程:

一、課前請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首先引導學生回憶我們以前認識了哪些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通過這些立體圖形又知道了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當學生都回憶起來後我們就從最常見的平面圖形(長方形與正方形)入手,先觀察長方形它有什麼特點,着觀察正方形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和折一折,共同總結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三角形由三條邊組成的)結合實物增強想像、理解,從中培養學生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概括歸納能力,並重視學生語言描述,然後引導交流形成規範語言。

二、通過學生自由拼擺,加強學生間的合作和交流,讓學生髮現各種圖形的分解與組合,充分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出示2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長方形讓學生進行拼組。看誰拼的方法多,學生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圖形。如:2個短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長方形,2個長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長方形。又出示4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讓學生進行拼組。看誰拼的方法多,還能最先拼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圖形。如:邊與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正方形,角與角相接拼組成一個大正方形。面對學生的不同拼法,教師及時給以鼓勵,尊重學生的選擇,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新理念。

三、出示教材中想一想進行拓展延伸練習,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同時要鼓勵其他同學進行互幫互助,交流自己成功經驗及解決過程。學生據猜想動手驗證;在組內、組間互交流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獲得的經驗;學生通過操作,自已獲取經驗。這裏給學生留下了充分的時空間,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邏輯推理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生有成功體驗。

四、最後引導學生作小結,説一説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穫,並互相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給學生創造展示表達能力的機會,並鞏固了所學知識。

五,上完這節課,感覺學生們的興趣很大,效果也很好.這説明低年級學生還是對動手操作和直觀認識比較感興趣,自己動手得到的結論印象更深.這就要求我們低年級老師要多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請老師們放手開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吧,孩子們的思維是很活躍的,大膽讓他們去嘗試吧.

《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4

《圖形的拼組》是在一年級學生認識圖形後開展的一次動手活動。在教學中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徵,如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然後在這基礎上,做一個小風車,感受圖形之間的聯繫。

這節課的課堂上大部分時間用在對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感悟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如:長方形、正方形、吸管等,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儘可能的多去嘗試,多去動手。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概念尚未形成。這可能是與這一概念相對一年級的學生而言還是比較抽象的原因有關。教師在這過程中,機智的在長方形紙對摺之後,適時的用彩筆在長方形紙上畫一畫重合的兩條邊,在長方形紙上抽象出邊的概念,一方面,在打開對摺的長方形紙之後,學生還能直觀的看出這是兩條相對且相等的邊,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接下去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奠定良好基礎。

教師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充分挖掘無形的教學資源,從學生的感知層面入手,通過大量動手操作活動充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造性思維。教師創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氛圍,使學生在操作、探索、觀察等活動中感悟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充分體現了“生本位”的理念。整個教學過程充滿體驗、經歷、思考、觀察、分析、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戰性的活動。

適時的教學干預是十分必要的,只要給低年級學生提供適當的教學材料,就可能會在空間觀念方面有較好的發展。教學過程中,學生能獨立通過自己的思考想出使用吸管作為參照物、利用方格紙數格子、用尺子量、摺疊這四種方法驗證長方形對邊相等。在教學中,教師對班級學生了解,讓教師能夠在對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準備材料,這大大提高了本節課的效率。為學生準備的材料充分,同時,長達分鐘的操作活動時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感悟長方形對邊相等。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能不斷進行思考。學生在對幾何實物的操作中,易形成鮮明的幾何形體表象,發現幾何體的特徵;學生還會在動手測量、作圖等活動中逐步加深對空間關係的認識。

在本課教學結束之後,在對照班使用了同樣的課件、教案、材料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發現,在為對照班的學生在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的基礎上,不能獨立思考出這四種方法,還需要教師適時介入。所以,我們大膽的進行推測,經過數月的培養,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孩子們的空間觀念已存在差異,部分學生由於智力及接觸環境的因素空間觀念較同年齡學生有一定差距。

《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5

本節課安排了兩個例題,例6讓學生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邊形,例7讓學生用三角形拼組圖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的特徵,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學習用聯繫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併為圖形面積的學習打基礎。

成功之處:

1、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進行拼組。首先讓學生用兩個鋭角三角形、兩個鈍角三角形、兩個直角三角形依次進行拼擺,讓學生髮現在拼擺的過程中有什麼共同特徵,有什麼區別,使學生髮現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而用兩個直角三角形不僅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還可以拼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2、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圖形範例,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造。

不足之處:

對於用三個相同的等邊三角形拼成一個梯形和至少用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梯形,沒有強化拼擺。

再教設計:

注重不同圖形之間拼擺的區別,從而讓學生更加明確拼擺的圖形所具有的特徵。

《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6

今天上了一節“圖形的拼組”。課後我意識到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上要學的太多了,深深的感到:要想上一堂好課,不僅需要教師的教學熱情,更需要教師教學技巧,再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數學教學成為真正的數學活動的教學。

首先,我認為教師應抓住任何一個能為學生數學學習服務的機會。例如板書的設計。在這節課中我的課題和結論都是用長方形紙寫好,然後貼到黑板上的。為了使板書設計美觀一些,我把每一個長方形紙條的邊都進行了裝飾,剪了花邊。再帖到黑板上之後,確實很美觀。但是我卻失去了一次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因為,本節課講的就是長方形的認識,假如教師不進行裝飾,在學生認識過程中,它們正好可以成為教學的資源。因此,我認識到: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本,使你的每一項數學活動,都要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服務,不放過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

其次,教師在指導,引導,協助學生學習數學時,要善於調配學生活動的步伐,要善於調控數學活動的時間。這樣,才能使你的教師設計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在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驗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這一環節視,教師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多發現一些方法來證明,所以在研究的過程中過於強調讓每個組的學生都去想多種方法,因而造成驗證的時間過長,影響了後面的練習題沒時間完成。教師忽略了學生存在着個別差異,各組學生的的已有學習經驗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組只發現了一個方法,可能其它組就發現了三種方法,這時教師應綜合各組解決問題的程度,適時進行調控,然後在反饋環節中讓學生進行交流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最後,教師一定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例如在學生進行反饋驗證的方法這一環節。教師的引導作用尤為重要,學生的彙報不會按照你的思路進行。當你叫到一個學生,他會按照自己思路想説哪個圖形就説哪個。這時教師如果沒當好引路人,就會出現生1説長方形的邊,生2説正方形的角,生3又説到正方形的邊,如此一來,學生得到的知識就出現學到的都是一個點,一個點,而沒有連成線,顯得零亂,不完整。

《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一節數學活動課,教學過程融生活性、趣味性、知識性於一體。本課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通過學生親手拼組圖形,在操作中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其他圖形的聯繫與區別,親身體驗圖形的特徵和轉化規律。讓學生在操作中豐富圖形表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一個個和諧有趣,具有數學思考價值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給足材料和時間,讓學生在高漲的熱情下,和諧有序地操作,積極思考。

上課一始,抓住學生平時比較喜歡拼圖遊戲的心理特點,以遊戲為“藉口”促使學生對三角形和四邊形各種圖形的觀察、比較,加深對所學圖形特徵的認識;讓學生積極動手,努力創新,用三角形拼組出不同的四邊形,學生在積極思考中,不斷髮現拼組圖形的方法和規律。

課中的操作活動,教師重視對學生的操作引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足夠的材料,使得學生的合作學習有計劃、有策略、有步驟、有秩序,能較好地完成操作任務。在小組交流小結中,以每一組完成一張圖文表格為依託,啟發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交流。學生通過自主操作,充分交流、積極體驗,在交流中吸取、接納、反思、創新,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有效的鍛鍊。在操作活動中,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得到培養,圖形表象得到充實豐富,圖形拼組經驗得到積累。

《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8

本節課是在一年級“認識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一年級在認識平面圖形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尋找、動手操作等方法瞭解平面圖形,但那時只是用所學的形狀拼搭簡單圖案,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圖形的認識,從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體會圖形的顯著特徵。而本單元“圖形與拼組”目的是主要讓學生通過擺、拼、剪等活動,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徵,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髮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與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利用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到學生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中,先讓學生思考:自己的紅領巾是什麼形狀的?在思考的過程中,讓學生回憶在一年級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帶着這個問題在小組裏交流,學生們討論熱烈,有的動手畫、有的寫當一個個圖形在他們的手中誕生時,他們興奮異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看到了平面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又體驗到了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在學生的興趣的帶動下,我又出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探討他們之間的關係,學生又一次的興致勃勃的合作起來。

但是在課堂教學教學中也存在這樣的不足之處:在設計這些課時,我是以學生動手實踐、積極探索與合作交流為主的教學活動,心想這樣的活動一定會受學生的歡迎,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如在驗證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性時,少數同學根據老師的要求動手,大部分學生會動手但回報時表達能力不強,有的學生乾脆不説,彙報結果時學生完全沒了剛才動手操作時的勁頭,而且課堂中沒有了生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我反思了良久……細想一下,我認為主要是我引導的不到位,學生一下子難以理解掌握。此外,在平常的教學中對學生之間的合作方面訓練太少。學生沒有通過探究平面圖形活動獲得知識的體驗,只覺得好玩體會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其次,二年級學生自控表達能力能力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口頭表達的習慣。所以,我覺得在新課程的環境下,要想上好一節課,除了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充分吸引學生,還應該培養學生課堂的表達能力能力,使學生完整的把自己的研究結果表達出來,體會到數學課不只是會算,還得把口語帶到其中。總之這節課有喜有憂,喜的是學生真正學到了數學知識,達到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憂的是學生的表達能力太差,回答問題的連貫性不強。以後的教學中我應多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以及學生的彙報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872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