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這五個基本圖形的面積公式學習之後,進行的一種由形象到抽象的學習。解題的基本理念是將組合圖形轉化為基本圖形進行計算,需要發散學生的思維,會分析圖形的構成,能夠正確分析圖形的隱含數據條件,鼓勵學生一題多解。

學情分析

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學生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所以學習的基礎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如何將組合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基本圖形,一般來説,將組合圖形的難度控制在通過一次割或補就能轉化為兩個基本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能運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學習方法來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

能力目標:能根據同伴所提供的數據來完成一份面積統計表,會使用測量工具及計算工具進行圖形面積的計算

發展目標: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學會互相協作學習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運用電腦來完成測量和計算的過程,以及分工合作時信息的傳遞,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2

本節課教學結合教材內容編寫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知識及年齡的特點精心組織教學。本着“讓學生自主探究活動貫穿於課的全過程”的原則,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研究、討論、操作,從而得出結論、方法。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在操作的過程中來理解組合圖形如何轉化成學過的基本圖形,理解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意義,總結出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會運用其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講解法、觀察法、合作探究法等有效運用。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學習習慣的培養,。高段數學的學習是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的,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比結果更加重要,真是“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

同時,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對於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篩選上還不夠靈活、優化;個別學生不能熟練的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也思考,能否在今後的教學中讓學生更多的觀察如何分割、添補來轉化,能否把生活中的組合圖形的實例帶入課堂中充分的交流討論,在合作交流中學會方法並靈活運用方法解決問題,獲取更有用的知識,讓課堂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3

組合圖形面積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日常生活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中,我根據新課程的理念,進行了大膽地嘗試,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複習鋪墊,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需要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在學習新知之前,我組織學生通過複習,回憶舊知,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找準新知的最佳切入點,為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索,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學得的知識才最深刻。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親身經歷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重視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出來。在自主探索、解決問題中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三、有效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率

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把教學過程組織得更生動、形象,有利於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抽象概括,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開始,我用動態演示幾個基本圖形的組合,巧妙地讓學生理解了組合圖形的定義;理解求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時,我用生動地分解組合圖形,讓學生一目瞭然,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讓數學回歸生活,提高實踐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學中,我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設計了讓學生解決“做一面中隊旗至少要用多少布”的生活問題,課後鞏固環節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幫助老師解決生活中鋪地板的實際問題,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體驗、感悟了數學,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同時,激發了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4

組合圖形面積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組合圖形面積的教學,是這些知識的發展和延伸,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讓學生在操作、探究、合作的過程中,認識組合圖形的形成及其特點,讓學生自主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一般方法,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問題。

教學活動開始時,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用認識過的各種平面圖形拼成自己喜歡的圖形,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為學生認識組合圖形和後面分割組合圖形做好了充分準備,我認為自己對此環節的設計比較好,在後面讓學生判斷是否是組合圖形和分割組合圖形的效果中得到了體現。

在教學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首先是讓學生自己對所求的組合圖形的面積進行計算,在學生交流的方法的過程中,使學生自覺意識到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可以用分割或填補的方法,而且在分割或添補時要根據已知條件進行,分割或添補時要儘量使計算簡單。教學這一環節時,我認為自己處理得是環環相扣,步步逼近,學生理解得也很清楚。

但由於課上到還剩十分鐘時,突然停電,對於“組合圖形不能隨意分割”和“添補”的方法沒有充分展示,時間也比較匆忙,沒有照顧到學困生,這是這節課的一個小小遺憾,在今後的教學設計時還應該考慮意外情況的出現。除此之外,整個課堂時間的把握也稍稍有點欠缺,課堂小結的時間佔用了課間一點時間,主要是在前面討論用多種方法計算組合圖形面時花得時間過長。

總的來説,本節課還是充分體現了自己的設計意圖,比較好的體現了本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有較好的教學效果,自己感覺比較滿意。對於教學中的不足,自己以後一定會認真思考,找出比較合理的辦法來克服課中的不足。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5

組合圖形的面積一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研究圖形的面積,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設計時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具體的情境中領會轉化的數學思想,體會並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並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一是設計了“複習鋪墊、激趣引入”的欣賞導入環節,引導學生欣賞組合圖形的圖案,給學生美的享受,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存在,並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慾望。二是設計了“實踐操作、探究新知”的新知探究環節,創設情境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學具(圖片)動手“畫、剪、拼”把組合圖形拼成已學過求面積的圖形,在“比一比、説一説”活動中與同學交流,把學生手、口、腦都用起來,體驗合作探究的快樂。三是設計了“知識應用、解決問題”的知識鞏固環節,學生自己探索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處於一種躍躍欲試的狀態,於是我就安排學生完成教材76頁第二題和第三題,學生不僅順利完成,而且在彙報交流中明確了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既要講究方法,又要靈活處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四是設計了“交流小結、深化知識”的知識提升環節,安排學生談本節課學習收穫,讓學生在學生的發言和教師的引導中感受轉化數學思想的意義,掌握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體驗探究學習的成功。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反思一,激發學習興趣比過多要求學生更實際。

上彙報展示課總想學生活躍起來,配合老師按課前設計的思路學習,課前交流中主要是要求學生上課時要這樣、要那樣,可是在課的開始圖片欣賞、拼圖形中,學生就情緒低落,儘管是簡單的問題也回答不上來,,根本就不能按課前要求的去做,這麼有趣的環節,學生怎麼沒興趣呢?於是,我借助學生拼圖,讓學生展開想象,説説象什麼,有的説象房子、有的説象大山、有的説象鳥、還有的對想象給予評價??,學生的興趣來了,有探究新知的強烈慾望了,教師借勢引入後面的學習,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反思二,用手操作解決問題比單憑思維解決問題更實用。

新課程標準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生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時,我安排學生動手剪、拼圖形,在學習小組中演示、全班交流中説思路,結合自己的拼圖,你一言我一語,不僅探索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而且還領悟了多種解題思路,既讓優生在探索中發展了思維,又讓學困生學到了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三,學法指導比面面俱到講解更實惠。

常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學教學也是這樣,面面俱到的教給學生知識不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這節課教學中,我沒有教學生怎麼樣去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而是讓學生藉助學具、課件,自己去動手、去交流、去思考、去歸納,去提煉,從感受到理解,自主解決本節課中的問題,不僅學得了本節課的知識,而且領悟了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數學思想,還學得了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為今後更好的學習數學奠定了基礎。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6

在這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並不很難,只是還不會將其概述出來。學生在系統學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時,對轉化思想也有所滲透,但部分學生對其面積計算的推到過程理解的並不透徹。鑑於以上這些我預設了如下的學習活動:

認識組合圖形:首先讓學生通過拼一拼的活動初步認識什麼的圖形是組合圖形(拿出課前準備的圖片從中任意選擇兩或三個圖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邊做邊思考,你拼的圖形像什麼,是由哪個基本圖形拼成的。),從而明確組合圖形的概念,接着課件出示課本中多種組合圖形,學生辨別圖形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最後舉例説一説你在生活中見到過組合圖形。

小組合作、探究組合圖形的面積:首先出示少先隊的隊旗讓學生自主思考如何將整體分成幾個基本圖形,通過交流各自的想法進一步明確分解組合圖形是方法-----分割法和添補法,同時學生明白同一個組合圖形,由於分解的方法不同,解法也就不同。所以請同學們想想,求組合圖形面積時關鍵是做什麼?接着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動嘗試計算一間房子的側面牆,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開拓思維,並引導學生尋找最簡方法。

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由於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中都有所收穫,設置我想做什麼樣的學生(樂於助人、愛動腦筋、學會欣賞),來檢測本節課目標的達成,並引導學生歸納出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可以用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相減的方法。最後反思回顧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為自己的表現怎樣?哪位同學表現的最好?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給本節課畫上一個句號。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總是會有出入的,本節課的學習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還是蠻高的,但是在操作的過程中還是有點亂,需要我們教師去進一步的明確職責,也許給他們出示出合作的要求可能效果會更好學,雖然大部分學生對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是滿意的,但學習對於方法的借鑑、交流、思考、創新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這也是我們師生在以後的教學中共同努力的方向。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7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能得到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學生在自身的自主探索中或者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放飛着思維,張揚着個性,在互補反思中得到共同的提高,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從而真正意義上的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在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中,我根據新課程的理念,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推理等手段,分析探索組合圖形,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突出的特點是: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相信學生的能力,熱情鼓勵學生的探索活動,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思維空間。由學生合作探索簡單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肯定學生積極的探究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發展空間,盡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學生探究出了比教材還多的方法,有的方法讓老師都沒有想到,這正是學生髮散思維的具體體現。也為知識的精彩生成奠定了基礎。

2、注重方法的指導與總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分析、解題方法的指導,在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情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悦,學生在知識內在魅力的吸引和恰當指導下,主動投入到知識的發展過程中,自己悟出學習方法,學的主動積極、生動靈活。在探究學習中,學生懂得了把複雜的只是轉化為學過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受益終生,也實現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人無完人。課,也是在不斷總結中得到提高。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語言不夠精練,學生的語言不夠嚴謹,以及向全班彙報結果的形式比較單一等等,這都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多地去錘鍊,進一步加以完善。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8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認識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這是面積知識的提升和發展。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三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成就感。針對本節課,我有一下反思:

一、出示實物,建立組合圖形模型

課前教師為學生準備了房屋、小鳥、松樹等學生喜歡的圖案,課上展示,讓學明白生活中有數學知識。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自己想要自己組合圖形。這樣做不但使學生熱情高漲,興趣濃厚,而且增加了神祕感,也具有挑戰性,同時,使學生在頭腦中對組合圖形產生感性認識,更為下一步探究組合圖形面積做好鋪墊。

二、探究方法,尋求解決問題最優化

在學生解決組合圖形面積時,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分組討論,動手操作,把組合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重視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出來,讓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培養了能力。學生的做法多樣,教師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開拓學生的思維,並引導學生分析每種方法優缺點,尋找最簡單的方法,同時也是反思自己的方法和學習別人方法的一個很好時機,通過學生的探索、交流、討論、優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通過小組和全班交流,使學生學會了別人的方法;最後,從這些方法中,比較、反思、知道最簡便的方法。

三、總結,學習解決問題方法

課堂內容進行完後,我注重讓學生談做法,學法,談收穫,談感想,學生語言表達流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烘托了課堂氣氛。 對於本節課,暴露出的問題:

1.各環節時間的分配。本節課上完課時延長10分鐘。在各環節的分配上有所欠缺,需要對各環節有個提前預設,需要適當的引導孩子們在有效的單位時間內進行學習,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課堂進行中,給於人的印象零散,這就不能照顧到後進生,導致他們對本節課失去學習興趣。

2.組合圖形方法優化上。雖然引導孩子們質疑可以使學生明白在組合圖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據所給的條件進行合理的分割,可以達到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但由於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時間相處更多的方法,從而忽略個後進生,也忽略了孩子們想表現自我的心理,導致出現個各個相同分割的方法。本節課沒有在最後引導孩子們達到“分割的圖形越簡潔,計算起來越簡便”也是本節課的一大不足。

3.在課堂生成上,沒有及時的進行快速思考,導致一些生成沒有及時的解決,忽略後,孩子們的質疑沒有解決,也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

4.孩子們的傾聽上。這需要課堂上,老師時刻關注未回答問題學生的課堂集中度,比如多問些“你們同意嗎?”“和你的觀點相符嗎?”這可以使孩子集中思想,但本節課沒有做到,感到遺憾。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9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基礎上,通過拼補的方法把組合圖形轉化成我們會計算面積的2個圖形的面積進行計算,方法有很多種,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可以。

本節課並不是要教會學生求幾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而是讓學生體會到割補、轉化的方法是求未知平面圖形面積的重要策略。當學生真正獲得了策略的知識、方法的知識的時候,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我感受最深的是:課堂教學是由學生、教師和教材組成的整體,只有發揮這個整體中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的功能,才能取得最佳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為中心來死搬硬套教材,而應把學生推到學習活動的中心。本堂課創造性地對教材實施了"由靜態的信息變為動態的過程"的再加工重組,較合理地利用了教材資源。在教學中,先不給出數據,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使學生更寬泛地理解什麼是組合圖形,更大限度地激活每個學生尋求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思維動力。然後再緊緊圍繞“根據最少的數據,尋求最佳求面積的方法”這個思維策略思想,逐步展開有層次的思維訓練。儘管還是課本的內容,但卻演繹出別樣的精彩,學生也在其中品嚐了學習的歡悦和成功。教材在這兒已經完全成為學生駕馭學習的工具和成長的階梯了,真正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這也許就是教材重組的意義所在吧!

課堂也存在不足,比如説對例題學習可設計一些思考提示,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嘗試解決,學生有需要的話點擊提示,這樣能使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狀態,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在後面的練習設計中,也可圍繞一定的問題情境設計一些聯繫實際的問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自主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真正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還給學生。

《組合圖形面積》教學反思10

1、例1第二種算法教學失敗。

教材例1共呈現兩種不同的算法,第一種算法直接利用插圖中的數據,而且還列出了算式,學生只需完成計算即可。第二種算法教材只提示了可以把它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列式則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嘗試。由於這種解法梯形的下底、高都無法直接由圖中得出,因此步驟較多。在教學中,我是引導學生們先分析得出第一種解法並正確列出算式後再開書完成填空,並根據方法提示,嘗試寫出第二種算法。殊不知真正需要我引導分析的卻是第二種。課下與學生困生交談中瞭解到其實在昨天預習時,第一種方法我都已經會了,但今天聽您講了第二種算法,我還是不明白。

我也困惑,當學生已經掌握既簡單又易懂的方法後,他們為什麼還要去探索這麼複雜的算法呢?沒有動力的探索又能激起學生多大的學習熱情呢?

【再教設計】

再教時我會先引導學生先分析第二種解法,並列出正確算式,然後再放手讓學生探索還有沒有更簡潔更易懂的方法。

2、作業的格式教學失敗。

教材列的是綜合算式,我在指導練習時也是按教材格式書寫的板書。但在作業中,我卻要求大家都用分步解答。由於我的示範作用不到位,所以作業雖然正確率較高,但格式卻是各具特色,很不統一。在這一失誤中,讓我常常體會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實我要求學生用分步解答,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考慮:1、分步列式時是先寫字母公式再代入求值,這樣不僅可以鞏固所學面積計算公式,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學生列式出錯。2、在考試中如果列綜合算式,無論是寫錯一個數據還是少了2均視為全錯。可如果列分步則不同,可以按步驟適當給分。(呵呵,有點應試教育的思想在作祟)。

【再教設計】

要求學生列分步解答,那麼教學時我一定要按照自己所規定的格式為學生作好示範,並向學生解釋這樣做的理由。只有當我的理由足以使他們信服,我的行為足以成為他們的表率時,我想推進起來可能會順暢一些吧

困惑:當把圖形變形後的列式該如何評價?

有學生將例2第二種算法中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通過旋轉平移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他們的列式與第一種算法的步驟一樣多,也只需要4步。即(5+2+5)(52)這種列式可行嗎?

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一般是要將若干個簡單圖形的面積相加(或相差)求的,那麼這種經過轉化只需用簡單圖形面積公式求的結果的方法可行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4xpy2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