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孫權勸學》説課稿(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孫權勸學》説課稿(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行: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説説《孫權勸學》這篇課文的教法。1、説教材2、説教法  3、説學法  4、説教學過程  5、説教學理念。

首先,説説教材。《孫權勸學》選自義務教育課程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人文內涵豐富,各有側重地寫出了人物的性格和氣質。單元重點是熟悉常用的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孫權勸學》選自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鑑》,作為一篇經典的文言文,是一篇讓學生增強文言語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閲讀能力的好文章。本文講的是孫權勸説東吳大將呂蒙要注重學習,善於提高的故事。文章簡練生動,用語不多,但能在寥寥數語中描摹出人物説話時的口吻、情態和心理,人物個性鮮明,躍然紙上,堪稱人物描寫的精品之作。

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以下三方面: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積累常用文言詞語。2、弄清文意,熟讀課文,當堂背誦。3、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瞭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2、熟讀成誦,揣摩體會人物對話時的神態、心理。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故事內涵,汲取有益啟示,培養虛心接受正確意見,不斷追求進步,努力讀書學習的精神。

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應重視字詞的訓練和朗讀的培養,這是由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的。為了充分發揮教材優勢,我確定教學重點為:熟讀成誦,揣摩體會人物對話時的神態、心理,理解故事內涵。教學難點為: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閲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説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由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為此,我採用的主要教法為:朗讀探究法、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法。同時將創設情境法、指導學生自學法、運用遠程資源教育法及想象體驗法等作為輔助教法。總的來説,“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注重朗讀,以讀會意,可以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

《孫權勸學》是一篇簡短的文言故事(全篇只有119個字),且故事性強,文言詞句方面的障礙少,很適合學生自主學習,也有利於學生培養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讓學生充分感知教材,採用了以下學法:

1、朗讀理解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質疑提問法。

為了讓教法和學法充分運用,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程序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常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引出三國時期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又順勢而導的引出呂蒙,啟發學生思考:為何呂蒙由當初的“吳下阿蒙” 變得讓人“刮目相待”?從而激發起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讀準字音,整體感知。學生初讀、聽配音朗讀、賞教師背讀、學生齊讀等形式多樣,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氣勢、有抑揚頓挫。學生獲得對文章最初的印象和認識,能做到讀準字音,讀出挫頓。教師要保證學生讀的時間,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讀的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精讀:讀懂文意,合作交流。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學生的這種需要尤為強烈。對於疏通文意這個環節,我對學生沒有持猶豫態度,這篇課文理解翻譯並不難,學生能夠利用課下注釋,聯繫語言環境,合作交流,質疑探究,攻克難關。事實證明: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打消了對文言文的恐懼感。何樂而不為呢?

四、品讀:讀出語氣,質疑探究。教師聲情並茂的吟誦把學生帶入當時的情境,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文本的體驗,學習熱情和探究興趣被充分激發。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學生把握了重點語句的朗讀要求。教師抓住契機調動學生進行探究,不可輕易放過。在此環節中,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帶着學生聲情並茂、搖頭晃腦、拿腔拿調地讀,讀出古韻古味。

五、悟讀:讀出情味,拓展延伸。學生扮演孫權、呂蒙、魯肅,模仿三人的口吻、情態、語氣、身份、地位等進行角色朗讀,通過揣摩品味人物個性化的語言,來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學生邊演讀,邊細細品味,在自主的體驗探究中輕鬆的突破了本課重點,學習並掌握了富有情趣的對話描寫。

文中有多處留白,為學生的創造性閲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如“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話省略了許多未説的內容;“蒙乃始就學”,如何學,本文沒説;“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呂蒙究竟談了些什麼讓魯肅大驚?教師儘可以讓學生去想象、去補充,並且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呂蒙的變化,孫權的善勸,魯肅的愛才,給你怎樣的啟示?”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想着力探求一種新的文言文教學思路:即新課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應該怎麼教?我的理解和做法是:堅持“吟誦為本、注重基礎、品味探究、適當運用”的十六字方針。“吟誦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點,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激發學生興趣,還文言文課堂書聲朗朗的本來面目。 “注重基礎”,即關注學生學習文言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掃清字詞障礙,增強文言文的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當古漢語來教,而把文言文當美文來學,讓學生增強文學鑑賞能力。“適當運用”,即讓學生能根據文章的情節、內容、人物性格等信息進行合理的想象、推理,進行擴寫、補寫等,進行再創作活動。

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創造寬鬆的交流氛圍,用欣賞的眼光予以學生鼓勵和肯定,我驚喜地看到學生的變化與成長。

基於對古典文化的熱愛,對《孫權勸學》的解讀,我不揣冒昧,填詞一闕,與諸君共勉--《減字木蘭花》江東舊夢,士孕三秋飛綵鳳。抱乘明公,里社陳平赫赫功。  大河才舞,聚墨齊書蘭蕙圃。始喚蒙吳,虎踞龍盤錦繡圖。

謝謝各位專家的指導! 

侯曉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xx7pz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