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指南錄〉後序備課資料 教案教學設計

〈指南錄〉後序備課資料 教案教學設計

 

(廣東省珠海市第六中學語文科組招明樂)      

                          

目的要求

  

  

一、接受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學習作者在國難當頭時刻挺身而出、忍辱負重、九死一生的愛國思想和崇高感情。

二、學習本文記敍、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方法,瞭解長短句、排比句、對偶句的交錯使用的表達效果。

三、學習作者精練生動的語言;掌握古漢語的一些特點。認知和識記某些實詞的形、音、義和理解“莫”“者”“所”等幾個虛詞以及“……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四、瞭解序言的寫法。

  

要點難點

  

  

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再讀本文,以便更具體更深切地領會本文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一點有關的歷史知識,可以幫助瞭解時勢是如何造就英雄的。

三、學習本文把記敍、抒情、議論結合起來的寫法。

四、學習有關疑難詞語。

  

  

寫作背景

  

  

《〈指南錄〉後序》有關史實述略

黃慶發

《〈指南錄〉後序》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篇廣為傳誦的名文。文中記述了作者出使元營、逃歸永嘉這一段歷經艱險的過程;並以充沛的感情,抒寫了作者堅貞不屈的英勇氣概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在講授時,應補充介紹一些有關具體情況,使學生更好地領會文天祥的崇高精神。現在按照課文的段落次序,補充介紹一些有關材料。

一、國難當頭,挺身而出

文章開篇點明奉命使元的時間為“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二月實為正月的誤記。當時的形勢怎樣呢?

從1234年(文天祥出生前兩年)蒙古太宗(窩闊台)出兵攻宋以來,兵連禍結,無復寧歲。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在元軍的強大攻勢面前,節節敗退;大片疆土,相繼淪亡;眾多文武官員,紛紛投降。

到了1275年(德佑元年),剛繼位的趙顯,年僅四歲,太皇太后(宋理宗後)謝道清主持朝政。一方面,迫於形勢,皇帝下哀痛詔自責,號召各地官員起兵“勤王”;另一方面,南宋王朝又準備妥協投降,以求苟安。朝中大官僚又多屬投降派,有的逃跑,有的迎降,有的暫作觀望;真正主張抗戰並有一定實力的,唯有剛從贛州起兵的文天祥和另一將領張世傑兩人而已。而這兩支軍隊,也未得到南宋王朝應有的支持,反而多方受阻。

與此同時,元軍已攻克鄂州(今武昌),伯顏率大軍二十萬,以襄陽降將呂文煥為先導,沿江而下,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一年間相繼佔領了江南許多軍事重鎮,最後兵分三路,直取臨安(今杭州)。到了1275年底,元軍已迫近臨安。

這時,南宋王朝危在旦夕,朝廷驚慌萬狀,投降活動日甚一日。德佑二年正月初一,朝廷便派人使元,“求稱侄納幣,不從;稱侄孫,不從”。後來“太皇太后命用臣禮”。堂堂的左丞相留夢炎也於年前偷偷溜走降元去了。朝廷於正月初五日匆匆任命老朽昏庸的吳堅為左丞相,“日午宣麻(唐、宋任命大臣,以黃白麻紙草詔宣佈於廷)慈元殿,文班止六人”;同日,又“遣監察御史劉岊(jié)奉表稱臣,上大元皇帝尊號曰仁明神武皇帝,歲奉銀絹二十五萬幀薄5攪蘇月十八日,元軍已進駐距臨安僅三十里的皋亭山,呂文煥已令人四艹穌盤安民告示了。南宋統治集團,更慌了手腳,趕忙“遣監察御史楊應奎上載國璽降”,自請“削去帝號,以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二廣、兩淮、四川見存州郡,悉上聖朝(以上引文見《宋史》卷47,《瀛國公紀》)。伯顏責令右丞相陳宜中到元營辦理正式投降手續,陳宜中也就在十八日夜逃之夭夭。

文天祥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於正月“十九日早除樞密使,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並奉旨詣北軍講和的。

既然“北兵已迫修門”,投降氣氛瀰漫朝廷,文天祥的出使談判,當然就無法“以口舌動”北軍而為國“紓禍”了。但他考慮到“國事至北,予不得愛身”,便挺身而出,擔當重任,去為國“紓禍”。這種精神,無疑是極為難能可貴的。這一舉動,説明文天祥確乎不愧為留芳千古的愛國志士。當然,文天祥對形勢的估計和認識,是不夠的;從策略上講,也是錯誤的。所以,到了皋亭山之後,他便“深悔一出之誤”(以下引文均見《文山先生全集》)。

二、大義凜然,視死如歸

文章第二段,記述了文天祥與伯顏面對面鬥爭的情況。

文天祥正月二十日“初至北營,抗辭慷慨”,與伯顏進行談判,表現出高度的民族氣節和大無畏精神。他首先不承認前丞相陳宜中的投降條件,面強調以“議和”為名義;進而詰問伯顏對南宋王朝是“欲以求國”,還是“欲毀其社稷”;繼而提出“今兩國丞相親定盟好,宜退兵平江(今蘇州)或嘉州”,然後再談判的主張;最後曉之以利害:“能如予説,兩國成好,幸甚。不然,南北兵禍未已,非爾利也”。雖然文天祥一再申明和堅持這些條件,“與之辨難甚至”,在辭令方面是無懈可擊的,但畢竟缺乏實力為後盾,當然不會為伯顏接受,反而激起“北辭漸不遜”,對他進行威脅,施加壓力。但文天祥“威武不能屈”,堂堂正正地表示:“吾南朝狀元宰相,但欠一死報國,刀鋸鼎鑊,非所懼也。”文天祥這股浩然正氣,頗具威懾力,直令“大酋為之辭屈而不敢怒,請酋相顧動色”。當晚,元營準備扣留文天祥時,他更“直前責虜酋”“失信”,“辭色甚厲,不復顧死”,竟使“譯者再四失辭”,“大酋怒且愧”。

在這樣的情況下,呂文煥、呂師孟叔侄竟顏從旁勸説,&127;併為自己投降行為辯護。於是文天祥怒斥呂文煥為“罪魁”,為“亂賊”,為“萬世之賊臣”,義正辭嚴地指出:“汝叔侄皆降北,不族滅汝,是本朝之失刑也!更敢有面皮來作朝士?……汝叔侄能殺我,我為大宋忠臣,正是汝叔侄周全我。”這番話竟罵得呂師孟“語塞”,“諸酋皆失色動顏”,“伯顏吐舌”。

然而,儘管文天祥不畏“身為爚粉”,&127;“舌在縱橫擊可汗”,但怎奈大勢已去,國事仍是不可收拾了。文天祥從此被元營“羈縻,由忙古歹、唆都二人嚴加監視;南宋小皇帝趙顯也於二月初五日“率百官拜表祥曦殿,詔諭郡縣使降”;並於翌日派出左丞相吳堅、右丞相賈餘慶、樞密使謝堂、參政家鉉翁、同知劉岊五人為祈請使,入元營辦理正式投降手續。

二月初九日,伯顏令祈請使北上元大都獻降表。這時,文天祥已非使臣,賈餘慶唆使伯顏迫令文天祥同行,想把文天祥拘留在沙漠,剪除抗元中堅力量,便於元軍南下。面對這一情況,文天祥本想“引決”,“不為偷生”,但“猶冀一日有以報國”,於是想到他所崇拜的唐朝名將張巡守睢陽時其部下南霽雲的話語,而“隱忍以行”。

當日隨從文天祥北上的共十一人。其中天台義士杜滸,在“諸客皆散”的情況下,“慨然相從”,並且一路上出力甚多,也是很可稱道的。

三、九死一生,心猶指南

文章第三、四段講述作者北上南逃過程中艱險備嘗、九死一生的情況。其“境界險惡”,確“非人世所堪”;其頑強不屈的鬥爭精神,尤為感人。

文天祥二月九日被驅北上,二月十八日至京口(今鎮江),次日過江至瓜洲見元將阿術。因當時揚州一帶尚在南宋手中,如由運河押解北上,甚為不便,於是文天祥又被送回京口,得住到一個叫沈頤的家中,由王千户看守。這一拖延,給了文天祥得以逃跑的大好機會。

文天祥和杜滸、餘元慶謀劃逃跑辦法,並“辦匕首挾以俱”,準備萬一謀泄,用以自殺。

要想順利逃脱虎口,必須解決幾個難題:如“北船滿江,百姓無一舟可問”,弄到一隻船甚為困難;沈家“去江尚有十里”,得有人引路問道而行,才能順利到達江邊;夜禁甚嚴,無“官燈提照”,就不能順利通行;最後還得巧妙地擺脱“不離頃刻”的王千户的看守,等等。只要哪一環弄不好,不但逃脱無望,反有生命危險。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杜滸佯裝狂顛,“醉遊於市,遇有言本朝而感憤追思者,即捐金與之,密告以欲遁之謀”;雖然百姓思宋,“無不願自效”,但“皆以無船長歎而止”。最後“餘元慶遇其故舊,為北管船”,願“為宋救得一丞相回,建大功業”,才算解決了船的問題。同時他們又結識一老兵,願為引路;杜滸又籠絡收買一個“夜禁問官”劉百户,從他手中弄到了“官燈”;最後,於二十九日晚,把王千户灌得大醉,文天祥一行,得以乘船逃脱。但船至江中,又遇上了元軍的巡江船,幸好巡船擱淺,才倖免於難。

三月初一日,文天祥一行逃到真州(現江蘇儀徵縣),得見“中國衣冠”,“重睹天日”,“喜幸感歎,靡所不有”。真州守將苗再成“不知朝信”已數月了,問及“京師事,慷慨激烈,不覺流涕”;於是文天祥和他共商興復大計,並由文天祥寫信給淮西制置使夏貴和淮東制置使李庭芝,“約以連兵大舉”。但事有意外,李庭芝竟中了元軍的離間計,認為文天祥已降元,是前來賺城,令苗守殺害文天祥。苗守將信將疑,為了表明立場,只好騙文天祥看城池,藉機把文天祥關在城外;並派張、徐二路分(義兵小頭目)引五十兵丁,佯為護送實為進一步觀察,如有可疑,半路加害。當張徐二路分確信文天祥為忠臣後,才放過文天祥並護送到揚州。

三月初三日夜裏三更,文天祥一行冒着“風寒露濕”,到達揚州西門外,“聞鼓角有殺伐聲”,欲“叩揚州門,恐以矢石相加”,便聽從了杜滸的建議,準備取道高郵、通州,然後渡海歸江南,以“伸報國之志”。所以未敢入城,旋即由一樵夫引導,奔高郵而去。

在這樣奔波勞碌、危險困苦的情況下,文天祥的隨從人員中,有四人遽生叛心,帶着分藏在他們身上的銀兩悄悄逃跑了。這自然又給文天祥增加了困難。文天祥也從此改名劉洙,帶着剩下的七人繼續逃亡。

三月初四日天亮後,隨時可能遭遇元軍哨兵,文天祥不得不暫時躲避在路邊半山上的一個土圍子裏。這原是一座民房,現在徒有四壁,中間馬糞滿地,所幸“四山闃然,無一人影”,尚可“掃退蜣螂枕敗牆”,聊得一睡。然而無米可炊,只好令賣柴人現去揚州買米,但至晚賣柴人也未把米買回。另外,在天剛過午時,忽然“數千騎,隨山而行,正從土圍後過”,“馬足與箭筒之聲,歷落在耳”,“幸而風雨大作”,元軍未及搜索,匆匆而去。元軍過後,文天祥派二人去山下古廟中汲水,順便問廟中女丐有無米菜可買。不想這二人又被元軍抓住,拿出三百兩白銀賄賂了北兵,才保全了性命。文天祥一行在土圍中飢寒難忍,眼看天黑,更無法過夜,只好下山至古廟中。幸好在古廟中遇見幾個樵夫,向人家討了一點粥喝;並請他們導往高郵,樵夫們欣然同意。就這樣,文天祥終於度過了這飢寒危難的一天。

三月初五日黎明,文天祥一行八人,在樵夫們的引導下,來到賈家莊。文天祥派樵夫進城,“糴米買肉……顧馬辦乾糧,以備行役”;大家也得以飽餐一頓,休息一日,準備晚上夜奔高郵。但是,他們尚未登程,南宋的“地分官五騎,咆哮而來,揮刀欲擊人,兇焰甚於北”,進行勒索敲詐,文天祥只好以“金錢買命方無語”。

文天祥他們總算離開了賈家莊,向高郵進發;剛走了四十里,又迷失道路,一夜行於“田畈中,不知東西,風露滿身,人馬飢乏”;等到天明時,又遇上大霧;迨至“四山漸明,忽隱隱見北騎。道有竹林,亟入避。”這次“避哨竹林中”,結果甚慘:隨員中虜去一人,刀箭傷一人,馬踏傷一人;引路人或逃跑,或被俘;馬匹也沒有了;文天祥本人雖未被發現,也弄得“倉皇匍匐不能行”;傍晚,幸好又遇見一夥樵夫,他們弄來一隻籮筐,拴上繩子,把文天祥抬到了高郵。

文天祥到高郵,已是三月初七日了。因文天祥“以籮為轎”,又因隨員有人“血流滿面,衣衫皆污”,所以高郵方面並沒有懷疑他們;但聽説李庭芝也有命令到高郵,他們便“不敢入城,急買舟去”。

文天祥準備取道泰州、海安、如皋而奔通州(今江蘇南通市)。這三百里水路,雖也常常“舟與哨相先後”,但還算順利,終於三月二十四日到達了通州。通州守將楊師亮終於從諜報口中瞭解到文天祥並未降元,才把他接到城裏,併為他料理衣服、飲食、舟楫,使文天祥得以休息將養多日。

最後,文天祥於閏三月十七日離開通州,登舟南下,四月八日至永嘉(今浙江温州),結束了這一段千辛萬苦、九死一生的經歷,又踏上了抗元鬥爭的新的歷程。

這段經歷,確如文天祥自己所説:“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儘管經歷如此險惡,文天祥仍不忘懷抗元大業,仍不屈不撓,堅持鬥爭到底,確實令人敬佩!他在航經揚子江時,寫了一首詩:“幾日隨風北海(長江北岸的內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作者又取這首詩的題旨,把這段時間寫的詩篇,命名為《指南錄》,於閏三月寫了一篇序文,同年五月又寫了一篇序文,因時間在後,名為《〈指南錄〉後序》。

僅從這一段北使元營、南逃永嘉的經歷看,文天祥也不愧為留芳千古的愛國志士。孫燧在《文丞相像贊》中説的好:“偉哉文公,千古之士!方國脈尚存也,流離顛沛,惟恐不得其生;及國脈既絕也,慷慨從容,惟恐不得其死。……百世聞風,孰不興起?”文天祥後來抗元被俘,囚禁燕京,慷慨就義的情況,已不屬本文範圍,這裏就不敍述了。

  

  

 

  

              

  

 

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傑出的民族英雄、文學家、詩人。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宋理宗寶祐&127;四年(1256)考取進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贛州(現江西贛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軍進迫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應勤王詔,捐家產作軍費,率義軍萬餘人起兵抗元。不久元軍大舉南下,駐軍於皋亭山,文天祥以資政殿學士身份出使元軍議和,被扣,後在北解途中逃脱,經海路轉至福州,擁立端宗,圖謀恢復,轉戰東南,終兵敗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寧死不屈,從容就義。時年僅四十七歲,遺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指南錄》是文天祥自輯出使北營到南返福州期間的詩作。以《揚子江》詩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之句命意,以表達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歸的一片丹心。

  

段落大意

  

   

《<指南錄>後序》的段落大意

一、敍出使元軍和當時自己的想法。

二、敍到元營與元丞相伯顏抗論,被拘留,又被驅北行,説明隱忍以行的意圖。

三、敍在京口逃脱,謀連兵大舉不成,展轉到永嘉的經過。

四、歷舉幾及於死的諸事,以示經歷的艱險,境界的危惡。

五、敍抄錄和編次患難中所記事詩及其用意。

六、記作序的時間和詩集的命名。

  

主題思想

  

  

《<指南錄>後序》記述了作者出使議和與敵鬥爭的情況和九死一生的艱險遭遇,表現了堅貞不屈、生死不渝的愛國精神。

  

  

 

  

              

  

 

寫作特點

  

  

寫作上的兩大特點

本文寫作上有兩大特點:其一融記敍、議論、抒情為一體,字裏行間充滿愛國激情;其二,敍事概括簡明,用語簡練、生動。散句、排偶句交錯運用,線索清晰,感情奔放,特別是第四段所用的十八個排比句,一氣直下,不可遏止,造成強有力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作業練習

  

  

《〈指南錄〉後序》練習

  

基礎知識及其運用

  

一、字詞

1.解釋加黑的詞,並注音

①羈縻     ②紓禍

③翌日     ④覘北

⑤巡徼     ⑥詆

2.區別下列各組多義詞的意義

 

3.選出與例句中加黑詞意義相同的一句

①例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

A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B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C靡計不施

D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例句:日與北騎相出沒於長淮間

A與向之噌祐者相應,如樂作焉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D至於幽暗昏惑無物以相之

4.解釋加黑的詞,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①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②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

③日與北騎相出沒於長淮間

④去京口,挾匕首以備不測

⑤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5.根據句式特點和語氣、銜接的需要,為空格處選填恰當的虛詞

①死生,晝夜事□,死而死□;□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堪。痛定思痛,痛□如□!

②將藏之□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

③未幾,賈餘慶等□祈請使詣北;北驅予並往,□不在使者之目。

④予分當引決,□□隱忍以行。昔人云:“將以有為□。”

供選虛詞:也、所、矣、何、而、焉、於、以、哉、然

二、語言運用

1.分別選出與例句加黑詞用法相同的項

例①草行露宿(  )

例②道海安、如皋(  )

A北雖貌敬,實則憤怒

B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C既來之,則安之

D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E良庖歲更刀

F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G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2.選出誦讀時停頓正確的一項

A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B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C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D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3.指出下列被動句表被動的方式,並依此給它們分類

A真州逐之城門外

B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C予羈縻不得還

D給北艦十餘里,為巡船所物色

E初,奉使往來,無留北者

F而君幸於趙王

G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H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

I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J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

K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於人

4.對“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127;號呼靡及”一句翻譯最正確的一句是    (   )

A(我)貧困飢餓,深感無聊,敵人懸賞捉拿又很緊急,天高地遠,&127;呼喚求救都辦不到。

B(我)困窘飢餓,無所依託,懸賞捕捉又很緊急,天高地遠,&127;呼喚求救都辦不到。          

C(我)貧困飢餓,無所依託,敵人又緊追不捨,天高地遠,喊(天)呼(地),(天地)也無法聽到。

D(我)困窘飢餓,無所依託,敵人又緊追不捨,天高地遠,喊誰都聽不見。

閲讀思考

課文在“悲予志焉”後面刪節了一部分.現抄錄於下,請閲讀並完成後面的題目

嗚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為?求乎為臣,主辱臣死,有餘僇;所求乎為子,以父母之遺體,行殆而死,有餘責。&127;將請罪於君,君不許;請罪於母,母不許;請罪於先人之墓。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義也。賴天之靈,宗廟之福,修我戈矛,從王於師,以為前驅,雪九廟之恥,復高祖之業。所謂“誓不與賊俱生”,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後已”,亦義也。嗟夫!若予者,將無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於草莽,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於君親,君親其謂予何?誠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見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復何憾哉!復何憾哉!

注:“正丘首”,此處指死於故國、故土。

1.聯繫上下文,認真體會句意,解釋加黑詞的意義

①僇 ②殆 ③向④委

2.與“誠不自意,返吾衣冠”中“意”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

B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C目似瞑,意暇甚

D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3.與“予之生也幸”中“幸”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B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脱矣

C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D則吾斯役之不幸

4.對下列各句中“也”的用法,分類解説正確的項是(  )

①而幸生也何所為

②……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後已”,亦義也

③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A①③,句中表停頓,助詞

B①③,副詞,與現代漢語的“也”同義

C②④,句末表判斷,副詞

D②④,句末語氣詞,相當於“啊”,“呀”

5.對“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於君親”一句翻譯正確的一句是(  )

A我雖然正氣凜然,沒什麼慚愧的,但在君主和雙親面前,&127;卻沒有一點事功來掩飾自己的罪過

B我雖然光明磊落,沒什麼慚愧的,但在君主和雙親面前,&127;卻只能憑這一點點成績來掩飾自己的罪過

C我即使正氣凜然,沒什麼慚愧的,但在君主和雙親面前,&127;仍然沒什麼好自我誇耀的

D我即使光明磊落,沒什麼慚愧的,但在君主和雙親面前,&127;卻沒有一點事功來掩飾自己的罪過

6.“修我戈矛”語出《詩經秦風無衣》,請寫出這首詩

7.找出一個被動句,並翻譯它

  

《〈指南錄〉後序》練習答案

   

基礎知識及其運用  

    一、

    1①jīmí拘留、&127;束縛②shū解除③yì明(天、年)

    ④chān偵察⑤xúnjiào巡查的隊伍⑥dǐ斥罵

    2①國家政府;&127;國家;指孫權統治的區域;封地;國都②錯誤;理虧;彎曲③正確;徑直;通“值”,價值;竟;只是④列;遞眼色;眼;用眼看;網眼

1. ①C②A

2. ①授官②吝惜,捨不得③淮河④離開⑤後來的;同情、思念

3. ①也;矣;而;所;何;哉②於;&127;焉③以;而④然而;也 

    二、①AE(名詞作狀語)②DF(名詞作動詞)

4. C

5. &127;①ACE(無表被動的詞語)②BDH(用“為……所……”或用“為”表被動)③&127;FGIJK(用“於”、“見”或“見……於……”“受……於……”表被動)

6. B(“窮”不能講為“貧困”,“追購”是“懸賞捉拿”)

閲讀思考

1. ①罪②危險③從前④委棄

2. A   3.B   4.AC   5.A   6.(略,見初中三冊書)

7.“主辱臣死有餘僇”;皇帝遭難受辱,臣子即使死了,也是有餘罪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yww2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