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通用6篇)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通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語言優秀教案(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通用6篇)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1

活動目標:

一.理解兒歌內容,能初步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二.初步識字:“拔、洗、切、炒、蘿蔔謠”。

三.通過活動萌發初步的移情意識。

活動準備:

一.相關圖片四幅,分別表現小兔拔蘿蔔、洗蘿蔔、切蘿蔔、炒蘿蔔、吃蘿蔔。

二.兔子卡片四張,蘿蔔圖片4"6碗。

三.相關字卡:“拔、洗、切、炒、蘿蔔謠”。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師:“昨天劉老師到小兔家玩,給小兔拍了幾張照片,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説一説照片上的小兔在幹什麼?”

2.引導幼兒依次觀察五幅圖片,並説説小兔在幹什麼?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進行小結。

3.師:“那讓我們請出小兔子,讓它自己來告訴我們好嗎?我們一起説‘小兔子,快出來’。

4.出示一張小兔。

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扮演小兔指着第一張照片説:“這張照片是我在拔蘿蔔,拔蘿蔔,拔拔拔。”

2.師:“剛才小兔是怎麼説的?”請幼兒學説,教師同時出示字卡:拔。

3.師:“那拔蘿蔔的動作是怎麼做的,誰來做一下?”請幼兒表現動作並結合念兒歌句子

(小兔依次介紹圖片,教師結合字卡和幼兒跟讀、動作創編引導幼兒理解內容。方法同上)

三.學念兒歌。

1.師:“老師把這五張照片的內容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給它起名字叫:蘿蔔謠。(出示字卡:蘿蔔謠,引導幼兒跟念)

2.教師示範念兒歌一遍。(唸完後貼出一碗蘿蔔)

3.幼兒根據照片提示念兒歌一遍。(唸完後貼出一碗蘿蔔)

4.師生加動作念兒歌一遍。(唸完後貼出一碗蘿蔔)

四.念兒歌炒蘿蔔。

1.師:“咦,小朋友看看,小兔一共炒了幾碗蘿蔔?今天有三位客人到小兔家做客(出示另外三隻小兔圖片),小朋友想一想,三碗蘿蔔分給三位客人夠不夠?小兔自己不是沒的吃了嗎。誰來幫忙念兒歌,讓小兔再炒幾碗蘿蔔?

2.請個別幼兒念兒歌(念一次貼出一碗蘿蔔)。

3.師:“我們多念幾次兒歌還可以把蘿蔔送給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好朋友呢?讓我們加油吧。”再請幼兒念兒歌,唸完後贈送一碗蘿蔔。

五.活動結束。

師:“我們小朋友互相念兒歌炒蘿蔔吧!”

點擊此處查看幼兒園小班兒歌《蘿蔔謠》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不同的方式閲讀,培養幼兒的閲讀興趣。

2、根據圖畫,瞭解圖書的基本內容。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來觀察事物。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讓幼兒通過不同的方式閲讀,培養幼兒的閲讀興趣。

活動難點:學習用比較的方法來觀察事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大書、小動物的圖片。

經驗準備:對小動物的腳印有一定認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導入——《走路》。

師:小朋友們,和我們的客人老師打個招呼吧。

師:和李老師一起聽着音樂,學一學小動物是怎麼走路的吧。

師:現在請我們的小朋友像小花貓一樣,靜悄悄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來吧。

師:那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本有關於腳印的圖書吧!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封面。

師:你們在封面上看到了什麼呀?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這些都是誰的腳印呀?師:你們猜一猜接下來會是誰的腳印呢?

2、出示第2頁。

師:你覺得這兩個腳印一樣嗎?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師:你們猜一猜這兩個會是誰的腳印。

3、出示3頁。(小雞的腳印)

師:咦,你們看這是誰呀?(學小雞叫)

師:噢,原來這是小雞,那前一頁有它的腳印嗎?

師:現在呀請小朋友們擦亮你們的小眼睛仔細得觀察一下,小雞的腳印是什麼樣子的呢?(你們看一看小雞踩在雪地上的腳印像什麼呀?)師:原來,小雞的腳印尖尖的,像竹葉一樣。我們班的小朋友真的是太棒了。

4、出示第4頁。(小鴨子的腳印)

師:還有一位小動物也等不及要出場了,你們猜一猜它會是誰呢?

師:原來是小鴨子呀。(學一學小鴨子是怎麼走路的吧。)

師:小朋友們學的太像了,那你們看一下小鴨子的腳印是什麼樣子的呀?你覺得它踩在雪地上的腳印像什麼呢?

3、出示第6頁。(小貓的腳印)

師:剛才我們的小朋友們猜到了小雞和小鴨子,認識了小雞的腳印是尖尖的,小鴨的腳印是扁扁的。那你們猜一猜誰最愛吃魚呢?(出示貓踩着魚的圖片)

師:那你們猜一猜小貓的腳印是什麼樣子的?(幼兒回答)

師:用你們的火眼金睛仔細得觀察一下,小貓的腳趾是什麼樣子的呢?

師:原來呀,小貓的腳趾是圓圓的,走起路來靜悄悄的。

4、出示第7頁。(小狗的腳印)

師:有一個小動物想和各位做好朋友,你們猜一猜會是誰來啦?

師:走起路來落梅花,從在到晚守着家,見到生人汪汪叫,見到主人搖尾巴。(説兩遍之後在讓幼兒猜

師:你們猜出是誰了嗎?讓我們學一學小狗是怎麼搖尾巴的。(幼兒和老師一起做搖尾巴的動作)那讓我們大聲的把他喊出來吧。(小狗小狗快出來)

師:你們觀察一下小狗的腳印是什麼樣的?他的腳趾是什麼樣子的呀?

5、出示5頁。

師:你們觀察一下小貓和小狗的腳印一樣嗎?

師: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呀?我看看哪個小朋友的小眼睛最亮了,觀察的最仔細了。

師:原來呀,小貓的腳趾是圓圓的,走起路來靜悄悄的,而小狗的腳趾是尖尖的,非常的鋒利。

6、出示第9頁。(出示小牛的聲音)

師:咦,你們聽,這是誰的聲音呀?

師: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牛的腳印是什麼樣子的呢?

師:你們看小牛的腳印有幾瓣兒?

師:原來這是小牛的腳印,小牛的腳印是分兩瓣的。

7、出示第10頁。(出示小豬的腳印)

師:你們猜一猜這會是誰的尾巴呢?

師:那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它的腳印是什麼樣子。

師:擦亮你們的小眼睛,仔細觀察一下。

師:原來這是小豬的腳印,小豬的腳印有兩點。

8、出示第8頁。(小牛和小豬的腳印)

師:那你們覺得小牛和小豬的腳印一樣

嗎?它們的腳印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呀?

師:原來呀,小豬的腳印比小牛的腳印多了兩點。

9、出示第11頁。(小朋友的腳印)

師:你們剛才認識了那麼多小動物的腳印,猜一猜接下來會是誰的腳印呢?

師:你們仔細看她們的腳印和你的腳印一樣嗎?為什麼?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小朋友的腳印)你們數一數他有幾個腳趾?

師:原來呀,這是小朋友的腳印,他有五個腳趾頭。

三、結束部分

1、出示大書封面。

師:今天呀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腳印,但是還沒有給這本書起名字呢?誰有好聽的名字送給它呢?(請個別幼兒説一説。)

師:老師也給這個故事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誰的腳印》。

2、回顧故事。

師:你還記得這本書裏有哪些小動物嗎?在這些小動物中誰和誰的腳印是相似的呀?

師:我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分別説一説小動物的腳印有什麼不一樣。(出示小動物們的腳印圖片,讓幼兒自己找出相似的腳印,並進行簡單地説明。)

師:今天呀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腳印,下節課讓我們看看你作者是怎麼説這些腳印得,現在請小朋友們聽着音樂,我們學着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去户外做遊戲。

活動反思

今天我上的是小班語言活動的分享閲讀《誰的腳印》,這堂課主要是讓幼兒感知各種腳印的差異,讓通過不同的方式閲讀,培養幼兒的閲讀興趣,學習用比較的方法來觀察事物,並用語言進行表達。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仔細觀察,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在幼兒觀察腳印的差異這一環節,讓

幼兒看並猜是誰的腳印這一重點中,幼兒的想像力發揮的不夠,以後要多鍛鍊他們的想像能力,這是我們班大部分幼兒的一個缺點,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加強練習這一方面。在這個活動中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之處。

1、缺少遊戲環節,全程缺少活力。

2、講話缺少親和力,不能很好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3、在活動中,對於問題的提問不夠準確,引導語不夠具體。

4、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説的過多,幼兒説的較少。前期經驗的鋪墊不夠具體。

5、幼兒觀察畫面的過程性時間太短。在描述動物腳印的特徵時,大部分幼兒都沒有自己的'見解,往往

是別人説什麼我也説什麼,儘管我説了要發表不同的意見,可還是沒有多大的效果。對於小班幼兒來

説,他們的想象力不夠,所以在讓幼兒觀察動物的腳印長的像什麼時,他們回答的不是很好。

調整思路:

1、在活動中增加遊戲環節,可以讓幼兒學一學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小動物的叫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2、在日常的活動中多培養幼兒觀察畫面的能力,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

3、在結束部分用圖片的方式回顧,要幼兒更加直觀的瞭解到小動物的腳印。

4、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多學習語言的提煉方法。

我上的這節課程中,重難點沒有把握好,上的太過表面,沒有深入,沒有從幼兒想象力出發。沒有讓幼兒感知各種腳印的特點,積極運用語言進行表達。還有語言不夠簡練,以至於到後半節課程中,提得問題是重複又重複。由於有點緊張,導致課上我的語言組織亂碼了,牛頭不對馬尾的。上課的語調沒有高低起伏,感覺平平的。我將吸取本次評課老師所給的意見,努力把我的不足之處改善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3

【活動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教育幼兒要喜歡交朋友,大家一起玩才快樂。

2、能力技能目標:培養幼兒安靜的聽別人講述的能力,並鼓勵他們在集體面前大聲的表述。

3、認知目標:培養幼兒語言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豐富詞彙:走、跳、遊。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小鴨找朋友”。

2、幼兒已熟悉音樂律動活動《找朋友》。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比較完整、連貫的講述出圖片的主要內容。

難點:敢於在集體面前大聲地講述。

【活動過程】

一、利用教學掛圖導入。

出示教學掛圖,用拉線不斷拉出小兔、小鳥、小龜,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教師提問:它是誰?他什麼樣?誰來學一學!

二、通過觀察、提問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1、這是什麼地方?誰在池塘裏游泳?它自己玩心裏高興嗎?

2、看看,誰來了?小鴨會怎樣邀請朋友呢?朋友又會怎樣回答它呢?小兔(小鳥、小龜)會怎樣説?

三、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教師繼續拉動拉線教具,讓小兔、小鳥、小龜一一接近小鴨,讓幼兒以集體回答的方式完整地講述圖中的主要內容。

2、請幾名語言能力強的幼兒到前面講述。教師以鼓勵的口吻和插話的方式幫助其完整、大聲地講述。

四、以“平行提問”的方式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1、再次拉動拉線教具,講述圖片內容。

一天小鴨來到池塘裏游泳,他看見誰來了?怎麼説的?對!他看見小兔了。他説: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嗎?我自己玩沒意思。小兔(小鳥、小龜)怎麼回答的?小兔説:對不起,我不會游泳,你找別的朋友吧!後來誰飛來了?小鴨怎麼説的?小鳥是怎麼回答的?小鴨最後看見誰了?對,一隻小龜爬過來。他對小龜怎麼説的?小龜又是怎麼回答的?小龜説:好啊!我和你一起玩!小鴨終於找到朋友了,他心裏怎麼樣?

2、再次拉動教具,讓幼兒一起邊看圖邊連貫、完整地講述。

五、置換圖片中的動物,引導幼兒遷移講述經驗。

1、用大頭針分別在拉線的動物兔、鳥、龜位置上放上貓、雞、青蛙的圖片。

2、拉動拉線教具,引導幼兒把“小鴨找兔、鳥、龜”的講述經驗遷移到“小鴨找貓、雞、青蛙”的經驗上來。

六、結束部分:

放音樂《找朋友》做律動自然結束。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4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圖片,根據圖片內容排出順序。(重點)

2、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難點)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閲讀的習慣,激發閲讀興趣。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氣球若干幼兒畫冊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吹氣球"

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老師給小朋友們吹氣球好不好?

二、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邊説兒歌邊做動作:吹、吹、吹氣球(幼兒雙手放在嘴邊,做吹氣球的動作),吹成一個大氣球(幼兒雙手逐漸張大),吹、吹、嘭!氣球爆了!(幼兒雙手上身做氣球爆破狀)

2、看圖排順序

(1)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逐圖觀察。

(2)提問:圖上有誰?他們在做什麼?

(3)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小刺蝟在做什麼?

(4)幼兒觀察氣球的變化,開始怎樣?後來怎樣?引導幼兒發現圖排列的正確順序。

(5)教師和幼兒一起排出圖的正確順序。

活動結束:

小朋友,你們喜歡起球嗎?和老師一起玩好不好?

區域活動:

在區域活動區,準備故事圖片,讓幼兒練習排序,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5

設計意圖

童謠簡短明快、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幼兒喜愛。童謠的內容大多源於生活,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小班童謠《蟲蟲螞蟻在搬家》共四句,每句七字。教師用四川方言開展教學活動,讓幼兒理解“耙、旮旯”意思,明白“螞蟻搬家要落雨”的生活經驗,同時讓幼兒感受童謠的趣味與魅力。

活動目標

1.理解童謠內容,感知方言詞彙“耙、石旮旯”。

2.通過“開火車鑽山洞”遊戲,進一步體驗童謠的趣味性。

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學習童謠的興趣,感受用四川方言朗誦童謠的趣味性。

難點:理解童謠內容,藉助遊戲使幼兒較準確的朗誦童謠。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會説四川話,看過螞蟻搬家的現象。

物質準備:圖片、紙板。

活動過程

(一)師幼聽賞童謠《蟲蟲螞蟻在搬家》(普通話)。

1.教師出示圖片,引出主人公——螞蟻。師:孩子們,看看這是誰?

幼兒:螞蟻。

師:對的,那你們聽過關於螞蟻的童謠嗎?

幼兒:

師:接下來郭老師念首童謠,聽聽螞蟻在幹什麼?

2.教師有情感和節奏地朗誦童謠(四川話)。

《蟲蟲螞蟻在搬家》天上落雨地下,蟲蟲螞蟻在搬家, 問你搬到哪裏去? 搬到對門石旮旯。

(二)通過問答形式,幫助幼兒理解童謠內容。

師:剛才你們聽到了什麼?

幼兒:螞蟻。

師:螞蟻在幹什麼? 幼兒:搬家。

師:是的,蟲蟲螞蟻在搬家(教師出示第二幅圖片,貼上)。螞蟻為什麼要搬家呢?

幼兒:下雨了。

師:你的小耳朵聽得很仔細,天上落雨了。那你們曉不曉得天上落雨,地下會變得啥子樣?

幼兒:濕的。

師:是的,落大雨地下會濕。郭老師請你們摸一摸天上落雨過後的地下是啥子感覺。

教師拿着第一幅圖片快速的讓每個幼兒摸一摸,並説出摸上去的感覺。師:摸上去是硬的還是的?

幼兒:的。

師:天上落雨後地下是的,原來:天上落雨地下。

師:看到螞蟻搬家,你們猜小朋友會給螞蟻説啥子話吶?(教師出示第三幅圖)

幼兒:

師:我聽聽小朋友給螞蟻説了啥子,原來大哥哥説的和你們説的一樣呀:問你搬到哪裏去。我們學一學小朋友説的什麼?

幼兒:問你搬到哪裏去。

師:看看,螞蟻搬到對門哪裏去了?

幼兒:石頭

師:對的,石頭的縫縫頭,四川話叫“石旮旯”。原來是搬到對門石旮旯。告訴你們哦,這首童謠的名字叫《蟲蟲螞蟻在搬家》,我用綠顏色的紙表示題目: 幼兒:《蟲蟲螞蟻在搬家》。

(三)通過多形式(師幼合作、幼兒分組)朗誦,進一步加深幼兒對童謠的理解。

1.師幼共同朗誦童謠。

師:你們會不會念這首童謠了?我們一起試一哈,要不要得? 幼兒:要的

2.幼兒分組朗誦童謠。

先請 6 個小朋友到前面朗誦,剩下的小朋友來當小老師,然後互換角色,看哪一組唸的又大聲、又有勁兒。

(四)“火車過山洞”遊戲,感受童謠有趣好玩的特點。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示範玩法。

師:你們曉得不?《蟲蟲螞蟻在搬家》這首童謠跟“火車過山洞”遊戲一起,少好耍,你們想不想耍? 幼兒:想。

師:那就聽清楚規則:緊緊拉住前面一個小朋友的衣服,大家一邊開火車一邊大聲的念童謠,唸到“問你搬到哪裏去?”的時候,山洞就會關上,只有大家一起念“搬到對門石旮旯”,山洞才會打開,火車才能繼續開起走。明白了不?

幼兒:明白了。

2.遊戲結束,教師小結。師:遊戲好玩不?

幼兒:好玩。

師:待會請你們回到教室,把今天的童謠和遊戲分享給你們的小夥伴,一起玩,要不要得?

幼兒:要的。

附:小班童謠《蟲蟲螞蟻在搬家》天上落雨地下,

蟲蟲螞蟻在搬家, 問你搬到哪裏去? 搬到對門石旮旯。

活動總結

平日的教學活動老師們都是使用的普通話,而童謠本身具有很強的地域性,要用當地方言才能感受到童謠的趣味性,因此用方言進行語言教學活動的機會孩子們表現的特別好奇、興奮。

在第一環節,讓孩子們理解“耙”,我用棉花塗成咖啡色,儘可能的貼近泥土顏色,

孩子去摸的時候,感受到了軟軟的,這個教學策略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由於教師全程是採用四川方言教學,孩子很快就適應了語言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誦(師幼朗誦、幼兒分角色朗誦),加上本首童謠內容比較短,孩子學起來比較快,很快就學會了童謠。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6

活動目標:

1、能夠理解兒歌的內容,會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能夠嘗試用簡單的動作表演兒歌。

3、培養幼兒願意學習兒歌的情感。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掛圖5張(圖片是小白兔拔蘿蔔、洗蘿蔔、切蘿蔔、炒蘿蔔、吃蘿蔔)樂器響板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用手偶和小朋友打招呼

提問:

1)“小白兔最喜歡吃什麼呀?”

2)“老師帶來了小白兔在家裏的幾張照片和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

2、引出圖片,介紹圖片讓幼兒自己理解圖片講解圖片內容,因為圖片是從拔蘿蔔一直到吃蘿蔔的過程,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給孩子一個完整性,便於幼兒理解。

3、在幼兒理解圖片的基礎上,請幼兒自己根據圖片同動作表演加深幼兒對內容的記憶

4、學習兒歌,因為兒歌比較簡單上口便於記憶

5、在幼兒對兒歌熟悉之後我們可以利用響板邊打節奏便朗誦兒歌,這樣可以引起孩子朗誦兒歌的興趣,對孩子節奏感是一種訓練,加強孩子的節奏感。

6、請幼兒進行表演。

7、結束評價

教學反思

這首兒歌結構簡單,句式對仗,節奏明顯,趣味性強,易被幼兒所接受。根據孩子的認知結構,我按教材上剛開始把兒歌的內容加以故事的形式展現,我覺得這樣對孩子們來説失去了拓展、想象的空間。也缺乏一定的挑戰性。

在活動的開始,我只是簡單的講述故事,然後提問,充分為孩子們營造表達的空間。但我太低估了幼兒的想象能力,沒有加入創編兒歌這個環節,直接把兒歌展示出來,沒給孩子創造想象的空間。活動過後才意識到,我應該只示範編第一句,最大的限度留給孩子時間,在情景中給孩子感受,儘可能地讓孩子去説、去編,力爭讓所有的幼兒都參與進來,讓每個孩子都有説話和展示的機會,盡情地讓孩子感受到創編兒歌帶來的快樂。

不過在講故事時,為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注意語速較慢,吐字清晰,通過圖片進行了故事的講述,並特意加重了“拔、洗、切、炒、吃”的讀音。在複述故事時,小朋友們都很積極,回答得也很準確,當做“拔、洗、切、炒、吃”的動作時,他們都紛紛主動模仿老師做這些動作。

通過活動,我真正的意識到,以後我們都要以孩子為“本”,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促進孩子的主體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qpjl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