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關於小學美術教案模板7篇

關於小學美術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美術教案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小學美術教案模板7篇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美麗的染紙》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教材第六冊中的一課,該課主要以紙為材料介紹我國傳統的民間扎染藝術。染紙就是將吸水紙用摺疊、絞夾、捆紮、孔卷、搓揉、捏皺等方法進行加工,並通過點、漬、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紋樣的一種表現方法。它工具簡單,製作方便,色彩鮮豔,紋樣千變萬化,可以產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瞭解染紙特點,初步掌握染紙的方法。

2. 技能目標:學會不同的摺疊方法,掌握單色和多色染制方法,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給學生創設表現美、追求美、創造美的條件,從而對生活的更加熱愛。

教學重點:不同的摺疊方法和染制方法。

教學準備:染法不同的花布或物品、生宣紙、毛筆、彩色墨水、各種染紙作品。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相互問好後讓學生安靜坐好,檢查學生學習材料的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今天老師都帶來些什麼?

老師出示所帶來的那些花布和物品,讓學生仔細觀察它們有什麼不同?

(有的圖案清晰工整,色彩明快,重複出現的圖案完全相同。有的色彩具有濃淡變化,邊緣有一種自然滲透的感覺,重複出現的圖案不是完全相同的。)

説得非常正確,這裏物品花紋確實屬於兩種不同的染法。這種(老師出示)圖案清晰工整,色彩明快,重複出現的圖案完全相同,它完全是由機器操作染成的,叫印染。(再出示一些)

象這種(出示一件扎染物品)色彩具有濃淡變化,邊緣有一種自然滲透的感覺,重複出現的圖案不是完全相同的這種染法完全是由手工完成的,這種染法叫扎染。(再出示一些扎染物品)

説起扎染,它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在很早以前有個人不小心將紙的一部分弄上了些顏色,開始非常懊惱,可後來卻發現被弄上顏色染的紙很好看,於是便開始了多種多樣染紙方法的試驗,經過反覆試驗,便發明了這種扎染。

扎染的方法就是把布上需要有圖案的部分用繩子紮起來放在顏色裏一染就形成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與扎染很相似的圖案染染制方法——美麗的染紙。

(板書):美麗的染紙

三、講授新知:

老師出示一張染紙作品,問學生:“這張染紙圖案復不復雜、色彩亮不亮麗、圖案優不優美?”

(圖案複雜、色彩亮麗、圖案優美。)

對,其實象這種圖案複雜、色彩亮麗、圖案優美的染紙作品製作起來並不複雜,而且非常簡單,只要大家掌握好了它的特點、方法,就很容易染出來。

老師再出示一些風格各異,色彩絢麗的染紙作品,給學生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和美的享受,極大地調動兒童的學習興趣。

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是染紙中最常見的一種摺疊方法——米字格摺疊法。

1.摺紙

(1).老師示範米字格的折法:拿出一張摺好的米字格紙,打開來讓學生觀察是什麼形狀,再演示米字格折法。

第一次對摺 第二次對摺 第三次沿一角對摺 展開效果圖

(2).學生練習摺紙

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按照老師剛才所示範的方法摺疊一張折米字格的紙。

學生練習,老師巡迴輔導。這一練習,學生很快就會完成,老師給予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染紙中,為了達到各種不同的效果,還有其它各種不同的折法,如:田字法、摺扇法、輻射法、揉紙法、捲雲法、任意法等等。

老師可簡單的示範幾種折法以吸引學生。

2.染色

為了達到不同的色彩效果,就要用不同的染色方法,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染色法:

浸染法:把摺好的紙需要染色的部分浸入顏色中就叫浸染法。

點染法:用毛筆把顏色點在摺好的紙上就叫點染法。

衝染法:在染過色的地方蘸上水或酒精,並立即用抹布或吸水紙吸去多餘的顏色,叫衝染法。

破淡法:在淡色的地方再染上較濃的顏色,叫破淡法。

在染色的過程中,為了使染出的圖形色彩均勻,有時需用一隻大鐵夾夾緊,再用手擠壓,以便顏色染得透。有時細小的地方可以不染色,形成空白,這樣畫面還會更加好看。

(1).老師示範染色

老師將摺好的紙分別把浸染法、點染法、衝染法、破淡法一一慢慢的示範給學生看。同時也可叫幾名學生上台當助手。

(2).學生練習染色

叫學生把自己剛才摺好的紙用你喜歡的染色方法染色。

學生練習,老師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染得好的,展示表揚。

3.學生自我評價

抽幾個同學談談自己的感想,説説自己今天學得如何,對自己的染紙作品是否滿意?

學生講完,老師收集並展示一些學生的優秀作業,説明這是同學們染的第一張作業,做得很不錯。再具體説明每張作業好在哪些地方。同時鼓勵大家只要在染的過程中敢於想象、膽大心細、總結經驗、取長補短、不斷改進,就一定能染出美好的作品來。

四、小結

1.總結本課內容要點: a.紙的折法 b.色的染法

2.為作業優秀的同學發獎。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1.認識、瞭解水彩畫的新形式、新紋理特點。

2.培養學生髮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創新求變意識。

教學設計1.通過欣賞範圖,指導學生巧妙選材,如利用報紙上的字母、電話號碼、照片作為作品中的特色紋理。

2.報紙材料輕,建議學生在製作時不要剪得太碎。

3.為了體現材料特點,提醒學生調色要淡,保持色彩的透明度。

教材分析:原湖南師大藝術學院張小綱教授的報紙剪貼水彩畫使我們感受到一種既現代又質樸的美。教材設計立足點是培養學生從平常的廢棄物品中發現美、創造美的意識,體會物品上面特有的紋理美感,進行再創作。教材內容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欣賞畫家張小綱的《海濱印象》。第二,指導學生掌握製作步驟方法。

教具準備:廢報紙,剪刀,膠棒,水彩畫用具

學具準備:廢報紙,剪刀,膠棒,水彩畫用具

教學過程:

1.用媒體展示畫家作品《海濱印象》。

2.介紹作者:原湖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張小綱,現在深圳工作。

3.學生分析作品的表現形式、製作方法、材料美與形式美感。

(1)表現形式:水彩畫。(板書)

(2)製作方法:剪、貼、畫。(板書)

(3)美感:既現代又質樸,體現了報紙特有的印刷紋理美和形式美

4.板書課題:報紙剪貼水彩畫

5.欣賞作品,分析怎樣巧用報紙,怎樣塗色。

(1)學生討論發言。

(2)教師。

A.作品用材特點:為了體現高樓一層層的結構,畫家剪貼時注意了利用文字的橫向排列;海上的山或島嶼則利用了報紙上的照片;深色的題頭邊框像海上遠處的輪船;利用文字排列比較稀疏的報紙剪貼白雲。

B.學生的第一幅作業:作底色的報紙文字排列均勻,沒有標題或深色圖標。但房屋的屋頂、牆面利用了報紙上的標誌、字母、數碼字和粗重的黑色邊。第二幅作品則全部利用報紙均勻的文字排列,適合表現藍天、白雲、飛鳥。

C.塗色時用較淡的水彩顏色,以保留報紙的紋理美。同時,適當留白能表現畫面的層次美。(示範)

6.作業要求:製作一幅報紙剪貼水彩畫,題材不限,注意要表現報紙的材料特點。

7.分發報紙材料,學生開始製作。

8.學生提問,教師解答。

9.:

(1)作業展示、講評。

(2)今天我們體驗了一次新形式的水彩畫創作。“繪畫藝術的創新求變是永恆的主題。”從不起眼的廢棄的物質材料上發現創造的價值,這就是創造美。

板書設計:

第三課剪貼水彩畫

(1)表現形式:水彩畫。

(2)製作方法:剪、貼、畫。

(3)美感:印刷的紋理美和形式美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一、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遵照《美術課程標準》要求,根據第二學段[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對水性顏料、毛筆和宣紙等材料做多種嘗試,開展趣味性造型活動。”的教學活動建議,使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課與《筆墨遊戲-青蛙》是在三年級學習《水墨遊戲》和《彩墨遊戲》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中國畫的用筆、用墨和用色。三年級的兩節中國畫課重在筆墨情趣,突出趣味性,並無固定的表現對象,而荷花是具體事物,讓學生在感悟筆墨情趣的同時提高中國畫的造型表現能力。同時為下學期學習《筆墨遊戲-貓頭鷹》、《筆墨遊戲-大熊貓》打基礎。

2、學情分析:

學生對中國畫接觸較少,在三年級雖然已經瞭解一些執筆方法和墨色變化的基本規律,但是還很不規範,也不深入。對墨色、水分的掌握較差會成為對本課學習的難點問題。但是學生對中國畫的表現形式、特點有較濃厚的興趣,樂於學習。

3、教學目標:

學習中國畫用墨中的`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通過表現中國寫意畫“荷花”,使學生了解中國畫的用筆和用色。體驗中國畫的筆墨變化,感受筆墨變化所帶來的樂趣,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焦、濃、重、淡、清等墨色的調配,中鋒、側鋒兩種用筆方法,荷花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墨色的調配。

三、教學資源:

教學方式、方法: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觀察法、演示法、實踐法,

教學流程:複習舊知識 自主練習 觀察分析 講解演示 欣賞學習 藝術實踐 欣賞評價 拓展延伸。

技術準備:PPT演示文稿及多媒體教學設備。

教具準備:作品資料、宣紙、墨汁、毛筆、國畫顏料、筆洗、畫氈等。

學具準備:宣紙、墨汁、毛筆、國畫顏料、調色盤、水瓶等。

四、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及擺放。

二、複習舊知

PPT展示三年級學習《水墨遊戲》時的一些學生作品。

提問:同學們在三年級學習了哪些中國畫知識?

1、欣賞過去的作業,回憶所學過知識。

2、請學生參照28頁圖片練習墨色變化,中鋒、側鋒的用筆方法。

提出並板書課題:筆墨遊戲——荷花

三、講授新課

1、欣賞潘天壽的《晴霞圖》

問題:你能在畫面裏找到不同的墨色嗎?在這幅畫中哪裏用中鋒,哪裏用側鋒?並説一説。

2、出示真的荷花圖片,引導學生分析與畫中的荷花的不同。

3、播放視頻——畫家畫荷花

4、讓學生根據所看的自己試着畫一幅荷花圖。

留心觀察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

5、展示部分學生作品

提問:

①説一説哪些作品運用了前面所學得知識?

②在畫作業時你遇到哪些困難?

6、演示

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邊演示邊講解。

①葉的畫法(兩種:展開的、還未展開的)

用側鋒大筆鋪葉,中鋒勾筋(在一幅畫中荷葉的畫法應有濃有淡)

②花的畫法

用淡墨勾勒畫法(中鋒)

沒骨畫法(有中鋒,有側鋒)

③莖的畫法

中鋒用筆,墨色有濃有淡。

7、欣賞書P29的學生作品,

説一説作品中筆墨的運用。(簡單介紹構圖:四角留白、莖不能平行畫)

四、作業要求

出示一些畫家的作品和範畫,提作業要求:

每人完成一幅荷花作品,注意墨色、用筆及構圖安排。有能力的同學可進行創作,臨摹的同學可在構圖上有變化。

五、學生實踐

巡視指導:

1、對筆墨掌握較好的學生,提示對構圖的安排。

2、指導學生對墨色濃淡的調配荷花瓣色的濃淡表現。

3、重點關注練習時出現問題較多的學生,必要時單獨示範。

六、作業講評

1、組織學生組內展示互評選出一副優秀作業。

2、展示每組選出的作業,師生共同評價。

七、課堂延伸

請學生欣賞幾幅有特色的畫家作品,瞭解其設色及其技法特點。

八、佈置任務

下節課依然準備國畫用具,學習《筆墨遊戲-青蛙》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嘗試獨特的繪畫形式,進行大膽創作。

活動準備:

各種形狀的小石頭、水粉筆、各種顏色的顏料、各組一塊抹布、小水桶。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石頭,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石頭能幹什麼?

二、欣賞石頭畫

1.播放課件

2.提問:你喜歡哪件作品呢?為什麼喜歡?

3.小結:根據每塊石頭的形狀,想象它像什麼,用顏料畫出圖案,要畫大。

4.從不同角度觀察石頭,想象。

三、作品創作

1.幼兒觀察石頭,想象。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品講評

五、活動延伸:

回去我們再嘗試看看在石頭上還可以怎樣畫,就會更漂亮。

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課多研的第三研,活動整體效果很好。經過老師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每一句引導語,整堂課中孩子們探索的慾望很高,也能跟着老師的思路積極想象,回答問題。從孩子們的作品來看,都大膽嘗試了石頭畫的作畫方法,並從中得到了樂趣。

不足:

教師拓展幼兒的思維,讓孩子想象的環節可以更一目瞭然地呈現在大家眼前。要給幼兒充足的想象時間。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第一課 四季的色彩

教材分析:這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教材第七冊第一課,本節課是造型:欣賞評述領域的內容。《四季的色彩》是一節以瞭解色彩知識為主線,以認識國內外多樣的表現形式為基點,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的 “欣賞?評述”課。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不同的季節的色彩變化有較深的認識,對不同的繪畫表現形式有初步瞭解,同時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對美的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中,造型表現的階段目標,結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通過欣賞、分析藝術作品,能夠認識到不同季節的色彩變化,及不同色彩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應會:認識該課中介紹的四位畫家,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其作品進行初步分析,並寫出短文,以表達對畫而的認識與感受。2、隱性內容與目標:(1)通過本課欣賞,認識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瞭解東西方不同的文化。(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的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四季的色彩,能正確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教學難點是:用寫短文的方法,表達個人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教學方法:本課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以小組競賽的活動方式,採用“認識四季―欣賞名作―鑑賞名作―新年祝願”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生的表達和內心真實的感受,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表達能力。

下面我來説教學過程:為了使學生能在視、聽、説、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遊戲導入 2、認識四季 3、名作欣賞 4、名作鑑賞 5、新年祝願

第一環節:遊戲導入

我們剛剛過完元旦,馬上就要迎來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春節,為了迎接新年,我們今天就來一個小小的競賽。首先我考考大家,一年有幾個季節?那我把大家分成春夏秋冬四組,現在我們就開始比賽。 第二環節:認識四季

1、請説一説你最喜歡一年中的哪個季節的景色,它的色彩有什麼特點?(學生用語言描述出四季景色的特點,教師根據情況追問季節色彩特點)

2、老師這有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讓它喚起我們美好的回憶。(播放課件四季風景圖片學生試着用“這是___季,是___季節”來形容它。) 3、猜一猜教師出示四幅色調圖,學生猜出它所代表的季節 【這樣設計:是為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利用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四季的變化,引發學生對四季的回憶。】 第三環節:名作欣賞

1、分組欣賞四幅作品,教師提出問題:(1)畫面表現了哪些事物,運用了哪些色彩?

(2)畫面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這幅作品有什麼特點?(3)你從作品中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分組先欣賞、討論再分組交流作品。教師對四位畫家的情況作簡單的介紹) 2、教師小結:我們已經欣賞了這幾幅作品,你能説出欣賞的基本方法嗎?

【這樣設計:是為了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交流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瞭解欣賞的基本方法】 第四環節:名作鑑賞

1、剛才我們已經分組欣賞了四幅作品,現在大家仔細看看這四幅作品有什麼異同? (教師出示教材中的四幅作品,學生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並搶答。)

2、小結:其實在畫外,他們還有很多相同之處:如他們都出生於平凡的家庭,他們一生都起伏不平,他們都擁有一顆追求藝術的心。如果大家想更多的瞭解他們,還有哪些方法呢?(上網,查資料,看畫展??) 3、遊戲:老師通過上網查資料,找到了他們的一些代表作品,你能猜出是誰的作品嗎? (教師分組出示四名畫家的代表作,讓學生搶答出是誰的作品。)

【這樣設計:感受不同創作形式與作品的特點,提高學生欣賞,評述能力。】 第五環節:新年祝願

1、誰來猜一猜他們為什麼能畫出那麼偉大的作品。(學生競猜)

2、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成為大師的祕密,那你們想成為大師麼?(想)老師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進步,心想事成,早日成為像大師一樣偉大的人。 【這樣設計:鼓勵學生進一步學好美術,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第二課 生活中的暖色

教材分析:這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教材第七冊第二課,本節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識,並能根據觀察和回憶來表現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景象,提高學生色彩的審美感受。四年級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學習習慣比較好,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已經認識色等美術語言,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和造型能力,基本能積極主動地能通過觀察、討論、繪畫等方面表現自己的感受。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中,造型表現的階段目標,結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1、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暖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應會:能畫一幅以暖色為主的畫。2、隱性內容與目標:瞭解暖色知識,體驗暖色帶來的感受.提高學生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的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識,並能根據觀察或回憶表現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景象。教學難點是:以暖色為主的畫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下面我來説教學過程:為了使學生能在視、聽、説、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教學活動 2、教學準備 3、組織教學 4、研究活動 5、美術實踐

第一環節:教學活動

讓學生欣賞暖色系圖片,並自由討論。 第二環節:教學準備佈置課前準備內容:

1準備2~3張以暖色為主的圖片。2你認為暖色給人什麼樣的感受?3你喜歡冷色還是暖色?為什麼? 第三環節:組織教學

出示色卡,將暖色與冷色分開。學生選擇區分冷色與暖色。

認識暖色,瞭解暖色特點:對比中產生冷暖。播放教學課件《生活中的暖色》。你發現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什麼場合使用暖色? 第四環節:研究活動

組織學生研究活動:

1分析自已帶的圖片中哪些是暖色。2曖色畫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麼作用?

3.介紹一幅畫的名稱、也.彩以及給你的感受。小組活動:

分析自己帶的圖片中哪些是暖色。暖色畫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麼作用。

介紹一幅畫的名稱、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第五環節:藝術實踐

分析名家名作《紅色的房間》表現方法,談談給你的感受。

仿照馬蒂斯《紅色的房間》,選用與其不同的暖色改畫一幅作晶。 學習材料

教師:色卡、暖色為主的圖片、教學課件《生活中的暖色》、學生優秀作業、繪畫用具? 學生:暖色為主的圖片、繪畫用具。

第三課 生活中的冷色

教材分析:這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教材第七冊第三課,本節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生活中冷色》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想想、畫畫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中,造型表現的階段目標,結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1、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冷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應會:能運用冷色點染的方法畫一幅風景畫。2.隱性內容與目標:瞭解冷色知識,體驗冷色帶來的感受,提高學生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的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識,並能以冷色為主運用點染的方法畫一幅風景畫。教學難點是:運用點染的方法畫一幅風景畫。

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下面我來説教學過程:為了使學生能在視、聽、説、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激趣導入 2、引導啟發 3、大膽創作 4、展示 交流 評價 5、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首先我讓學生欣賞一段音樂,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春江花月夜》把學生帶入音樂的世界中,讓學生體會音樂帶來的色彩感覺,為後面設計冷色做好鋪墊,引出本課課題―生活中的冷色。 第二環節:引導啟發

瞭解生活中的冷色,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瞭解生活中的冷色”一環節。讓學生自己先感受什麼是冷色,然後尋找生活中有哪些冷色。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然後我設計了一個小測試,讓學生自己區分冷暖色,以此來引出色彩的相對性。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試着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課上到這裏學生都會有一點疲勞的感覺,注意力開始分散,所有我隨之設計了一個小遊戲,讓學生自己判斷畫面的冷暖,也以此來檢測學生的學生情況。在這些畫中我有意選擇了幾幅冷暖色兼具的畫,引導學生探討冷色調畫中有暖色出現,有什麼作用?然後就是畫法的不同表現,嘗試不同的畫法,體會不同造型特點的樂趣。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課題:會爬的玩具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標新立異與積極思考。

2.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造,體驗創造的樂趣。

3.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否標新立異,大膽、積極的思考。

2.能否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創造。

3.能否獨立完成作品。

教學準備:

教師:各種會爬的玩具的實物、各種紙材、剪刀、膠水、顏料等。

學生:把以前美術課上學做的會搖的、會滾的玩具都帶來。各種紙材、剪刀、膠水、顏料等。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5月24日——5月25日

活動一:玩一玩

玩一玩以前美術課上學做的會搖的、會滾的玩具,回憶什麼原理使得他們會搖、會滾。

教師展示會爬的玩具,發給四個組一組一個,大家一起玩一玩,並通過協作討論説説自己組得到的玩具是以什麼形式爬的,你感覺它是運用了什麼原理(或是像什麼動物一樣)爬的。

每組派代表上來展示並闡述觀點。

活動二:探索,解疑

四個組都以“在葉子上爬的蠕蟲”為研究對象,研究一下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每一部分是什麼樣子的,怎樣的組合使得它會爬的。

拆一拆,議一議,寫出簡單的觀察報告

交流。教師總結、概括。

1.一片葉子,上面開兩個小口。

2.用以前學過的摺疊紙條的方法作一條蟲子。

3.用較硬的卡紙製作一長一段兩條紙條

4.將他們粘貼、插接到一起成為會爬的玩具。

活動三:

每個人試着做一做,可以自己嘗試着改變葉子的形狀、顏色或直接利用掛曆紙表現葉子。

試着在葉子上改變切口的方向或者改變操縱桿的形狀來改變蟲子爬的方式。

學生展示作業,以蟲子是否能流暢地爬為目標進行自評與互評、師評。

佈置思考作業:還可以怎樣製作會爬的玩具?

下節課講相關製作材料帶來。

第二節

施教時間:5月26日——5月28日

活動一:

各組派代表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回家研究的會爬的玩具。

思考:這些作品都利用了哪些動力使它會爬的?

討論、總結:

紙條或線的拉力,風力、下滑力……

學生中有獨創性的想法應及時鼓勵,即使無法做到,也應保護、表揚;也可鼓勵學生使用多種材料進行創作。

活動二:

鼓勵各組同學從交流中獲取新的思路,製作出與眾不同的會爬的玩具。

教師看到學生在製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應及時引導,適當幫學生克服困難。

活動三:

當學生們的作品完成後,可讓學生們展示,並請學生説説他們的設計思路;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評一評、議一議。有的學生作品製作得不夠美,可以提議大家幫他找到問題所在並修改一下。

課後拓展:課後可讓學生充分利用青島的地方資源,如:貝殼等動腦筋再做一個會爬的玩具。

札記:

在自己合作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創造合力使我唏噓不已:三班有幾個平時“淘”的令人頭疼的男孩居然用硬紙板作了一棵樹,樹上打了兩個孔做成了軌道;由於平時“敢於”觀察,他們做的毛毛蟲惟妙惟肖;兩條線繩拉着毛毛蟲爬上爬下,乍一看,嚇得女生哇哇大叫。看着他們那從來沒有過的成功的笑容,我深深的體會到一位家長在為自己孩子的調皮辯解時説的:“在淘氣的過程中,他們未必學不到知識。”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課題:變幻無窮的形象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各種形象加以聯想而創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導學生對組合造型藝術有一些基本的瞭解。培養學生髮現美,表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2、將身邊的物品進行想象、變化,並嘗試將製作完成的不同的藝術作品。

3、根據身邊的物品,進行想象和變化,創作藝術作品。

教學重難點:瞭解掌握各種身邊常見的物體,熟練的運用“加”“減”的方法,根據想象和變化,創造出藝術作品。

教具學具:皺紙、彩紙的邊角料、廢料,剪刀、膠水、小鑷子以及繪畫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欣賞與分析

觀察欣賞藝術家創作的各種圖片和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造型藝術。

討論:

(1)説説他們給你什麼印象?

(2)你能根據你的理解説説這些作品是怎樣做出來的?

2、觀察與嘗試

(1)觀察:學生觀察課本上範圖,討論作品是通過哪些方法加以變化而來的

(2)嘗試:大膽想象、創造,試着用各種形象變化出其他簡單的造型。

3、實踐與操作

(1)通過嘗試及再次觀察作品,小組討論:在製作是還要注意哪些要點?

(2)遊戲: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變幻出來的造型最多,最美。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與反思

1、自己評,把你的作品介紹

2、互相評,誰的作品最有趣

3、你最喜歡誰的作品,説出他作品的優點和你給他的建議。

五、延伸與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的常見的物品,進行組合排列,會產生以外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mly0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