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孔雀東南飛》(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繁昌縣職教中心   蔣宗旗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敍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思想。 

2.瞭解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3.瞭解偏義複詞、古今異義字的特點,掌握“謝”“相”“見”“迎”的一詞多義。掌握“相”、“自”、“見”在不同語境裏的用法。 

 4.注意把握本詩人物語言個性化這一突出的藝術成就。 

二、教學重點 

1.疏通文義,把握故事發展過程,體會人物感情;把握人物性格。  

2.掌握文中的“偏義複詞”和“謝”“相”“見”“迎”的一詞多義。   

三、教學難點 

1.通過人物對話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摯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內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義色彩。

四、教學設想: 

    本文語言接近口語,而且註釋較詳,學生易讀懂詞句。同時全詩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堂內串講。因此,教學本詩擬從人物命運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思想。 

    教學時數:3教時

五、課前預習: 

通讀全詩,利用工具書和註釋,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第一教時

                              第二教時 

一、回顧詩歌內容,簡述故事情節,把握詩歌結構。 

    1、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詩歌的故事情節。 

    要點:劉蘭芝的美德,兩情相依的重要情節,蘭芝抗婚,雙雙殉情,化鳥雙飛的願望。

    2、詩歌結構: 

    層次          章節           內容               情節進展 

    起興        首  句          託物起興 

    第一部分      2             蘭芝自訴               開端 

    第二部分    3-12           夫妻誓別              發展(一) 

    第三部分   13-22           蘭芝抗婚              發展(二) 

    第四部分   23-32           雙雙殉情               高潮 

第五部分   最後一節         化鳥雙飛               尾聲 

二、研讀探究:開頭和結尾的寫法。

    (1)詩歌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麼作用?

明確:這是民歌習用的起興手法。它為全詩製造一種徘徊顧戀的情調, 奠定全詩了悽惻纏綿、哀婉傷感的感情基調。又有提攝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尾聲化為鴛鴦充滿了什麼色彩,結構上有何作用?還有什麼作品採用了這種結尾?

    明確:浪漫主義色彩。呼應開頭,寄託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願望。

三、人物形象分析

    教師:《孔雀東南飛》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劉蘭芝、焦仲卿的藝術形象,除了他們的悲劇行為外,對話在表現典型性格方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是這首詩突出的藝術成就。現在我們就來討論分析詩歌的人物形象。

指導學習:

1.劉蘭芝:是詩中最主要的人物,作者從外貌、品質、精神多方面加以描寫和表現。

    (1)第2節:自請譴歸

齊讀後探討:①“十三能……十六誦詩書”説明劉蘭芝是一個怎樣的人?--多才多藝,知書達禮,富有教養;②“雞鳴…夜夜…三日斷五匹”説明什麼? --勤勞能幹;③“大人故嫌遲”這-“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內容?--既顯示了焦母的異常挑剔,也顯示了蘭芝洞察世情的聰慧。④蘭芝為何不等對方開口便自請譴歸?--一則不堪凌辱,二則她明白焦母的意圖,深知譴歸之事已無可挽回。            

(2)第9節:精心粧扮

    齊讀後探討:①打扮時為何“事事四五通”?--臨別時故意精心修飾,既是對焦母無言的抗議與示威,也表現了她對愛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②這一段作者對劉蘭芝的外貌進行描寫,目的何在?--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了她從容鎮定,外柔內剛的性格,是為例人格尊嚴,也為下文太守為兒子求婚作鋪墊。

    (3)第10節:拜母別姑

    辭小姑時落淚,表現了她的懂禮儀、易相處。辭焦母時不落淚,不卑不亢,足以見出蘭芝的性格--倔強。

    雖然作者極力寫劉蘭芝的善良和温順,但善良和温順之中別有一種掩蓋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剛性,這種剛性廣泛地散佈在蘭芝全部言行的細節裏,自請譴歸是如此,嚴粧打扮、拜母別姑也是如此。

    (4)逼婚:哥哥逼婚時,剛性又立刻佔據了蘭芝的靈魂,處於弱者和被壓迫者地位的那種凜然不可侵犯的尊嚴感在她心底昇華,她決定以結束生命來表示最後的抗議,所以“仰頭”回答,很快便應允了。“處分適兄意,那得任自專”--外柔內剛,自有主意,忠於愛情。再嫁期作定時,裁衣做裳乃至“舉身赴清池”,沒有一點遲疑和猶豫。她從來沒有向惡劣的環境低頭。

    小結:劉蘭芝美麗、善良、勤勞、聰明能幹、知書達理、堅強、持重,不為威逼所屈,也不為榮華所動。        

    2、焦仲卿:是詩中的男主人公。師生互動加以探討。

    明確:由於特定的家庭環境,養成了拘謹懦弱的個性,是一個善良的書生。他忠於愛情,又守禮盡孝。他深愛蘭芝卻又不敢直接與其母抗爭,只是消極反抗,忍辱負重。當他知道母親要驅逐蘭芝的時候,先是“婉啟”,繼是“跪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可見他對愛情的堅貞不渝。等到“母槌牀便大怒”時,他就“默無聲”地退了出去,一面勸蘭芝暫回孃家,一面約定將來再去接她。其實,他只有一點幻想的期待並無實際行動。蘭芝被逼改嫁,他聲言要獨個兒自殺。蘭芝死後,他以愛蘭芝之深,終於以身殉情。詩中寫了他在“庭樹下”“徘徊”了一陣,然後上吊,活生生地刻畫出了這個怯弱書生的性格和麪貌。這最後的反抗令人感動。

他的思想經歷了一個由幻想到絕望,由軟弱到堅強的過程。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長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的典型。她極端的蠻橫無理,對於蘭芝的美德,仲卿夫婦的愛情,毫無認識和同情,一意獨斷專行,強行拆散恩愛夫妻。她對仲卿是軟硬兼施,一會兒(逼譴時)是惡語威脅:“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小子無所謂,何敢助婦語!”一會兒(阻死時)又是好言誘哄:“東家有賢女……阿母為汝求。”要仲卿速譴蘭芝,除去眼中釘,以維護她的家長權威。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長制摧殘青年的醜惡本質。

四、小結課文的主題思想。以練習方式完成。

本詩以時間為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衝突的線索,也可以説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線索來敍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詩歌中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封建制度漸趨嚴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長制成為清規戒律。

焦仲卿劉蘭芝舉起的反抗的旗幟,無疑是茫茫長夜中的一道閃電!

五、佈置課後思考題。

1、造成焦劉夫妻婚姻悲劇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試作簡要分析。

2、從詩中可以看出劉兄、劉母是怎樣的人?

教後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kylnv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