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語文《口技》優秀教案設計

語文《口技》優秀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語文《口技》優秀教案設計

一、知識目標

1、文言實詞含義。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二、能力目標

1、文言閲讀理解能力。

2、有條不紊、清楚地敍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及其豐富的表現力,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文言實詞及部分虛詞的讀音、含義,訓練文言閲讀理解能力。教師講解重點、難解字詞,學生自譯,教師給予訂正、補充。

2、背誦全文,力求當堂背誦。邊譯邊讀邊析,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背誦。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多讀文章(小組讀、個人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明確重點實詞的讀音及含義。

2、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複述3個場景的描寫。

3、通過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能理解兩種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導入新課

你聽過口技嗎?什麼是口技?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是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技藝,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寫這一技藝的文章。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聲音來欣賞,而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來欣賞。這,又是一種享受了。 (如有可能,可讓有這方面特長的學生表演一下,以創造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明確目標

1、瞭解文學常識,掌握部分文言實詞。

2、直譯全文(課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課下自譯完成二、三、四段。)

三、整體感知

1、結合《閲讀提示》及註釋①,請學生簡介文學常識,教師補充。

《口技》節選自清代人張潮編寫的《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作者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公元 1649年)進士,著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等。

2、朗讀課文

⑴ 範讀,請同學讀準下列字音:

頃(qǐng) 傾(qīng) 囈(yì) 絮(xù) 幾 (jī)

叱(chì) 間(jiàn) 許 許(hǔ) 曳(yè)

⑵ 學生自己小聲朗讀一遍。

⑶ 請幾個同學起來朗讀,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四、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第一自然段

⑴ 掌握下列字詞的意義:

善:擅長;

廳事:大廳、客廳;

施:放置;

會:集會,恰逢;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⑵ 請一學生依註釋翻譯,教師訂正、補充。

⑶ 分析:

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況。介紹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台佈置、道具、聽眾的情況及開演時的氣氛。

特別注意“善”字,它是統領全文、連貫全文的關鍵字眼,全文的展開都緊緊扣住它。

⑷ 朗讀、背誦:

教師提示,學生背誦,再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讀成誦,比比誰背得快。

⑸ 抽查背誦情況,鼓勵完成情況好的同學:

比如:教師提示“表演者的情況”,學生齊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時間”,背“會賓客大宴”;提示“舞台佈置”,背“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提示“聽眾情況”背“眾賓團坐”;提示“開演時的氛圍”,背“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以下當堂背誦同此,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背得快,記得牢。)

2、第五段

⑴ 朗讀第五段,注意幾個詞語:

絕:消失、沒有;

之:指屏風裏面。

⑵ 學生直譯文段,教師訂正補充。

⑶ 分析:

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應,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簡單,也反襯了口技表演聲響的繁雜,熱鬧,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藝,而不是藉助於外物,突出“善”。

⑷ 朗讀、背誦(同上)

⑸ 抽查背誦情況。

3、第二、三、四段

⑴ 朗讀。

⑵ 結合註釋,自己翻譯。

⑶ 準備這三段內容的複述。

五、總結、擴展

這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一部分同學還當堂背誦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讀、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我們不僅要會準確地翻譯文言文,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內容,請認真做準備,下節課要求複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比比,誰複述得最好。

六、佈置作業

朗讀、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上節課,我們熟讀、翻譯了課文,基本上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作者是怎樣描摹出精采場面的,很值得我們學習。這節課,我們繼續研讀這篇文章。

一、明確目標

1、掌握部分實詞。

2、複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

3、分析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二、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檢查學生自譯第二、三、四段的情況。

⑴ 部分實詞的詞義理解(請學生起來回答):

欠:打呵欠;

伸:伸懶腰;

其:他的;

乳:名詞,乳頭,動詞,餵奶;

畢:全;

絕:極、最;

意:心情;

少:稍微;

舒:伸展、放鬆;

雖:即使;

中間:中間夾雜;

許許:擬聲詞;

名:説出;

股:大腿;

奮:捲起;

幾:幾乎、差點兒;

走:逃跑。

⑵ 請了個同學起來翻譯這3個文段,一人一段,教師學生共同點評。

2、齊讀3個文段,準備複述。

3、請幾個同學來複述,一人複述一個場景,比比誰複述得好。

要求:

⑴ 複述的內容要與原文相符,要抓住要點;

⑵ 口齒清楚,語句連貫,要一氣呵成。

(請幾個同學和老師一起做裁判來點評)

4、分析這三個文段:

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複雜而多變的聲響所構成的三個場景。

⑴ 第一個場景:

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後的'喧鬧情景。

作者是怎麼寫“聲”的?(即按什麼順序描摹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⑵ 第二場景

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餘響。

⑶ 第三場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⑷ 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於反襯與讚美藝人技藝高超。

⑸ 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讚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讚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複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後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峯,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三、總結、擴展

口技表演者技藝“善”,作者對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繪聲繪色,亦“善”。這種描寫方法,給人生動形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希望大家仔細體會。在日常寫作中,能抓住特點,運用這種傳神的描寫。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三、四題。

2、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geyko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