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如夢令 教案教學設計

如夢令 教案教學設計

一、導入。 

今天我們開始學詞。詞是古代詩歌的一個分支,原來也稱曲、曲子詞,又因句子參差不齊而稱長短句,而最常見的是“詞”這個名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歌詞。詞,早先都是入樂的,要按照曲調的要求來寫,所以作詞又叫“填詞”。每一個曲調都有一個名稱,叫“詞牌”,例如這首詞的詞牌就叫“如夢令”;有時作者也根據內容另給一個題目,叫“詞題”,例如下一首《西江月》,本來就有一個詞題,叫《夜行黃沙道中》,選人課本時未被採用。説到詞,一般只提詞牌,這是一千多年來的習慣。 

這首詞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她擅長於白描,語言明白如話,富有生活氣息。這首《如夢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二、讀讀講講問問。 

教師領讀一遍後,問:這首詞所敍述的事發生在哪一個季節?(從“藕花深處”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它是詞人當天寫的嗎?(從“常記”一語可以看出已經隔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為什麼詞人經常想到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師:這首詞全是用口語寫的,很好懂,除了第三句,句句押韻,第五句連用兩個“爭渡”,叫疊句,我們平時唱歌也往往會遇到的。全詞只有33個字,用1分鐘就可以背下來。現在先練習背誦,要慢慢地讀。 

學生試背後,教師略説讀的節奏,再領讀一次,務求節奏鮮明。 

問:這首詞記的是女詞人的一次郊遊,是她獨自去的嗎?(從“爭渡”一語可以看出,還有她的許多同伴。)為什麼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麼會“誤入”呢?(因為“沉醉”)還有別的原因沒有?(這是一次泛舟出遊,目的地是溪邊的亭子,可見周圍是水鄉,水路縱橫。)什麼時候發現“誤入”的?(沉醉中發現周圍淨是藕花想到來時沒有經過這個地方,這才大叫起來:錯了!錯了!)既誤人,慢慢劃出去,不也行嗎?(不行,已是“日暮”時分。)你能想象出“爭渡”的情景嗎(從“驚起一灘歐鷺”可以想見漿聲、水聲和少女們的笑語喧譁聲一時並作,酒意也消失了。) 

好,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敍述這件事的經過。(自由發言,略。) 

講:這首詞構思巧妙。從“沉醉”一語可以看出,女詞人和遊伴們在溪亭裏曾舉行過一次時間不短的郊宴,一邊説笑、行酒令,一邊喝酒,充滿了歡樂的氣氛,直至夕陽在山才匆忙上船。但詞中卻略去郊宴不寫,而只寫歸途,甚至連歸途也沒有寫全,至“爭渡”“驚鷗鷺”便戛然而止。這是因為由於誤入而羣起爭渡是這次郊遊中出乎意外的一個高潮,用這個典型細節能更鮮明、更集中地表現少女們天真活潑的性格和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師再次領讀。 

三、總結。 

這首詞的格調清新而又明快,從中可以看出女詞人早年曾經有過的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她43歲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她逃難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趙明誠又病故。隨着生活境遇的變化,她的詞也顯得悲悽了,以後我們將會讀到的。 

西江月 

辛棄疾 

一、導入。 

詞按字數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種,58字以內為小令,91字以上為長調,58字以上至90字為中調。其實並無根據,但習慣如此。長一點的詞還可以分段,有雙調、三疊、四疊之分。這首詞有50字,仍屬小令,但有兩段,故稱雙調。讀雙調的詞要注意上、下段(又稱上片、下片或上闋、下闋)之間的聯繫。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寫的許多詞都跟當時的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有關。由於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跟當政的投降派發生矛盾,曾兩次罷官。這首詞是他罷官後隱居在上饒(今屬江西省)帶湖期間寫的,記一次夜行的經歷,比較容易讀懂。 

二、讀讀講講問問。 

教師領讀全詞一至二遍,着力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也可讓學生試讀。 

問:詞人這次夜行的路程長不長?(長)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天氣有變化:開始有明月、清風,後來烏雲四合,下了幾滴雨,又從詞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趨勢。)路長,為什麼要夜行?(白日酷熱)這時是什麼季節?(從蟬鳴可見;從“説豐年”可知,是豐收在望之時,即盛夏;又,雨是驟雨,也是盛夏時有的。)“説豐年”的是誰?(詞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還有三三兩兩出來納涼的村民。) 

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敍述上片的內容。(深夜時分,月兒從雲縫裏鑽了出來,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頭上棲息的山鵲,清風吹拂,蟬也叫得格外歡快。此時,詞人和他的同伴們正行進在黃沙道中,一路上他們都聞到了稻花的香氣,田間的青蛙也不斷地嗚叫,他們一邊走一邊談論着今年定是一個好年成。) 

問:下片一開始就説“七八個星天外”,這意味着什麼?(天空已佈滿烏雲,僅天邊尚餘幾顆星。)“兩三點雨山前”,雨不大嘛,詞人着急麼?(從下句看,他是着急的,因為這是驟雨將至的信號。)詞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對這條路熟悉麼?(從下文“舊時”二字可知他是熟悉的。)再看最後兩句,註釋裏的話跟詞人的表述有什麼不同?(詞人用的是倒語。)為什麼要用倒語?(表現詞人的驚喜之情,因為他找到避雨的地方了。)補充解釋:詞中常常出現倒語,有的出於表達內容的需要,有的出於押韻的需要,更多的是兩種需要兼而有之,這兩句就是這樣。 

學生創造性地表述下片內容(可參照上片的表述方式)。 

三、總結。 

凡雙調的詞,內容重點大多在下片。這首詞也是如此:它上片寫月明之景表達詞人輕鬆、喜悦的心情,其實只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在山野裏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到。 

此外,讀詞也要注意詞中的關鍵性字眼,過去叫做“煉字”。這首詞中“忽見”二字就煉得好,集中地表達了詞人喜出望外之情。 

(《初中語文第一冊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邊教育出版社)

標籤: 教案 教學 如夢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9g78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