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核舟記》教學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核舟記》教學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核舟記》學案

《核舟記》教學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文言文知識與技能:根據註釋,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回憶已學知識,解釋並積累重點詞語。翻譯重點句子。背誦二到四段。

2、學習過程及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重點賞析文章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結構特點,同時要學習文章對舟上的人和物細緻入微、生動形象的描寫與説明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收集我國民間藝人的故事,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

課時:2課時

學法導引

本文是一篇實物説明文,內容簡明充實,具有很高的藝術性。作者運用説明和描寫相結合的筆法,表現了核舟的“奇巧”,生動地介紹了明末雕刻藝人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才華,熱情讚揚了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藝術成就。學習本文,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重點賞析文章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結構特點,把握“總述--分述--總述”的結構形式;同時要學習文章對舟上的人和物細緻入微、生動形象的描寫與説明方式。並且通過研讀課文,要學習作者對事物細緻觀察和進行豐富想像的良好習慣,用以指導自己今後的語文學習。

預習導學

1、字音字形儲備。寫出下列字詞的拼音。

罔         貽          軒敞               箬蓬            黍         糝       髯        褶          髻           篆          

2、字詞積累。翻譯加點詞語,回憶已學過的文言文中出現這個詞嗎?如有,請寫出原文,並解釋詞義。再想想現代漢語有該詞的成語或詞語,並解釋詞義。

例: (1)罔不因勢象形:罔:無;罔不,無不,都。

已學:學而不思則罔。罔:迷惑

成語:置若罔聞  罔:無,沒有。放在一邊兒不管,好像沒聽見一樣。

(2)嘗貽餘核舟一  貽:

(3)蓋大蘇泛赤壁雲: 蓋:        泛:

(4)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        奇:

(5)高可二黍許   可:         許:

(6)中軒敞者為艙:軒:

(7)雕欄相望: 相望:

(8)其兩膝相比者: 比:

(9)左手撫魯直背:撫:

 

(10)佛印絕類彌勒:絕:           類:

 

(11)神情與蘇、黃不屬。屬:

(12)珠可歷歷數也   歷歷:

(13)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徐:      興

(14)其人視端容寂:視:          容:

(15)若聽茶聲然    然:

(16)船背稍夷   夷:

(17)曾不盈寸  曾:      盈:

(18)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        修:         狹: 

(在閲讀中還有哪些不懂的字詞,作好記號,課堂提出討論。)

3.試分別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語精煉,各不超過十個字)。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課堂學習

第一課時

一、解決“預習導學”內容。

二、整體閲讀,把握課文基本內容。要求讀課文一到兩遍,填寫下面內容。

1、本文説明的對象是            ,原材料是一個“            ”的桃核,卻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                 ”。本文作者經過細緻的觀察,準確地把握了這件雕刻品的各個細節,然後按        順序寫來,先寫核舟的     面,次寫它的     面;寫正面則先寫舟的      部分,次寫       ,最後寫       。從而鮮明地表現了它的整體形象。

2、在這樣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雕刻者是如何精當巧妙地安置這些人和物的?篩選原文信息填寫下表。

方位 具體位置 人或物

船的正面

船的背面

3、 試分析為什麼寫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中間→船尾”的順序寫,而是按照“中間→船頭→船尾”的順序。

三、細讀課文,然後從中找出一些細節來證明下面幾種説法。

1. 這次水上游覽者是蘇軾和他的兩位朋友,而不是別人。

2. 這的確是一次水上游覽活動(即“泛舟”)。

3.“泛舟”的地點是赤壁,而不是別的什麼地方。

四、寫下這節課你的所得及感受。

這節課我學到了                                                                

                                                                              

我不懂的地方                                                                  

                                                                             

我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 交流學習所得、學習感受,以及不懂的地方。

二、 將下列各句譯成現代漢語,力求簡潔。

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③其人視端容寂: 

④細若蚊足,鈎畫了了,其色墨:  

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⑥技亦靈怪矣哉: 

三、重點讀第2至5段,分析各個人物的動作情態,用原文填寫下表前三列,並用自己的話進行描寫,感受雕刻之神,描寫之妙。

人物 位置 動作情態 描寫(用自己的話)

  

四、 拓展延伸

讀下面文言文,解釋加點字,回憶已學過的文言文中出現這個字詞嗎?如有,請寫出原文,並解釋詞義。再想想現代漢語有該字詞的成語,並解釋詞義。

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孟子告子上》) 

五、寫下這節課你的所得及感受。

這節課我學到了                                                                

                                                                              

我不懂的地方                                                                  

                                                                             

我的感受:                                                                   

                                                                             

《核舟記》教案

設計人:                      審定人:

教學目標:

1、文言文知識與技能:根據註釋,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回憶已學知識,解釋並積累重點詞語。翻譯重點句子。背誦二到四段。

2、學習過程及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重點賞析文章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結構特點,把握“總述--分述--總述”的結構形式;同時要學習文章對舟上的人和物細緻入微、生動形象的描寫與説明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收集我國民間藝人的故事,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

教學重點:實詞含義的掌握。

教學難點:説明順序,描寫手法的掌握。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成語“鬼斧神工“導入。

【解釋】:象是鬼神製作出來的。形容藝術技藝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出處】:《莊子達生》:“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憂鬼神。”《南史謝惠連傳》:“此語有神工,非吾語也。”元吳萊《大食瓶》詩:“晶熒龍宮獻,錯落鬼斧鐫。”

二、初步感知課文。

1、 學生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2、 解決“預習導學”問題。

3、 學生提出問題,交流解決。

預習導學

1、字音字形儲備。寫出下列字的拼音。

示例:罔(wǎng)、貽(yí)、軒敞(xuānchǎng)、箬蓬(ruòpéng)、黍(shǔ)、糝(sǎn)、髯(rán)、褶(zhě)、髻(jì)、篆(zhuàn)

2、 字詞積累。翻譯加點詞語,回憶已學過的文言文中出現這個詞嗎?如有,請寫出原文,並解釋詞義。再想想現代漢語有該詞的成語或詞語,並解釋詞義。

(1)罔(wǎng)不因勢象形:罔:無;罔不,無不,都。

已學:學而不思則罔。罔:迷惑

成語:置若罔聞  罔:無,沒有。放在一邊兒不管,好像沒聽見一樣。

 (2)嘗貽餘核舟一  貽:贈

貽笑大方:貽笑:被人譏笑。大方:大方之家,見多識廣的人。被內行人所譏笑。

貽害無窮:貽:遺留。窮:盡,極。留下的禍害沒有個完。指留下的禍害造成極壞後果。

(3)蓋大蘇泛赤壁雲:蓋:(刻的)原來是…… 泛:泛舟。

已學:蓋以誘敵。蓋:原來是……  

成語:蓋世無雙:蓋世:壓倒一世。無雙:獨一無二。壓倒一世,無可匹敵。比喻在當世佔居首位,無可比擬。

(4)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同“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    奇:零數

(5)高可二黍許  可:大約  許:上下

(6)中軒敞者為艙:軒,原指古代一種前頂較高而有帷幕的車,這裏是“高起”的意思。 

成語:氣宇軒昂:氣宇:氣概,氣度。軒昂:精神飽滿,氣度不凡。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7)雕欄相望:相望,相對,相向。

已學:耽眈相向

成語:相形見絀:相形:互相比較。絀:缺陷,不足。相互比較之下,一方顯出不足。

息息相關:息息:呼吸時進出的氣。呼吸相互關連。比喻彼此關係或聯繫極為密切。

(8)其兩膝相比者:比,靠近。

鱗次櫛比:鱗次:像魚鱗一樣按順序排列。櫛:梳、蓖的總稱。比:排列。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整齊緊密地排列着。形容房屋、物品等密集地排列着。

(9)左手撫魯直背:撫,輕按。

已學:婦撫兒乳。撫,輕按。

成語:撫今追昔:面對眼前景物而追思往事。

(10)佛印絕類彌勒:絕,極,很。類,相似,像。

已學:以為妙絕(極點)羣響畢絕(停止)

成語:駱驛不絕:駱驛:往來不斷,前後相繼。來來往往,接連不斷,前後相連。形容人或車馬等前後相接,連續不斷。

韋編三絕: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聯起來叫做“韋編”。三:指多次。絕:斷。原指孔子晚年反覆研讀《周易》,以致編聯竹簡的皮繩斷了多次。後泛指讀書勤奮刻苦治學。

有教無類:類:種類,級別。教育應普及於所有的人,不受等級、地域的限制。

(11)神情與蘇、黃不屬。屬,類似。

已學: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類。

成語:屬人耳目:屬:集中在一點。指引人注意。

(12)珠可歷歷數也  歷歷:分明可數的樣子

歷歷在目:清清楚楚地呈現在眼前。

(13)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徐:緩緩的  興:起

興風作浪:興、作:掀起。原指神話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後比喻煽動挑撥,製造事端。

(14)其人視端容寂:視,眼神,眼光。容,臉上的神情和氣色。

已學:轉視積薪後。視:看

成語:一視同仁:視:看待。仁:仁愛。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親疏。

容光煥發:容光:面容上的光彩。煥發:光彩四射的樣子。臉上發出光彩。形容身體健康,精神飽滿。

(15)若聽茶聲然  然:……的樣子

已學:屋舍儼然。然:……的樣子  怡然自樂  然:……的樣子

成語:昭然若揭:昭然:很明顯的樣子。揭:高舉。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顯。

(16)船背稍夷  夷:平

化險為夷:夷:平安,平坦。原指變險阻為坦途。後多用來指使危險的處境或狀況變為平安。

夷為平地:使成為平地。夷:使……平

(17)曾不盈寸  曾:連……都   盈:滿

曾不若孀妻若子(《愚公移山》)曾:連……都

沸反盈天:沸:沸騰。反:反覆地。盈:充滿。沸騰翻滾的聲浪充滿天空。形容人聲喧鬧,一片混亂

(18)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挑選  修:長   狹:窄

言簡意賅:賅:完備。言語不多,但意思包括無遺。形容説話、寫文章簡明扼要。

3.試分別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語精煉,各不超過十個字)。

第一段:總介王叔遠極工微雕(引出説明對象--核舟) 

第二段:主要説明船艙的結構形態

第三段:描述船頭三人的神情態度。

第四段:描述船尾兩人動作情態。

第五段:介紹船頂的題名和篆章

第六段:綜説核舟“容量”,極稱其技。

三、分析課文內容。

(一)、整體閲讀,把握課文基本內容。要求讀課文一到兩遍,填寫下面內容。

1、本文説明的對象是 核舟 ,原材料是一個“ 長不盈寸 ”的桃核,卻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 大蘇泛赤壁 ”。本文作者經過細緻的觀察,準確地把握了這件雕刻品的各個細節,然後按 空間 順序寫來,先寫核舟的  正  面,次寫它的  背  面;寫正面則先寫舟的   中間   部分,次寫  船頭  ,最後寫   船尾   ,從而鮮明地表現了它的整體形象。

2、在這樣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雕刻者是如何精當巧妙地安置這些人和物的?篩選原文信息填寫下表。

方位 具體位置 人或物

船的正面

船的背面

 

3、 試分析為什麼寫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中間→船尾”的順序寫,而是按照“中間→船頭→船尾”的順序。

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艙邊的窗又竟然可以關閉,由此説起能夠引發讀者的興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中寫景的名句,可以使讀者通過想像感知蘇軾當年泛舟赤壁時的優美環境。

(二)、細讀課文,然後從中找出一些細節來證明下面幾種説法。

1、這次水上游覽者是蘇軾和他的兩位朋友,而不是別人。

蘇軾是主角,但也有同遊者。前後兩篇《赤壁賦》中都提到有“客”相從,只是沒有指名。雕刻家便由此想到蘇軾在黃州生活時期的好友佛印和黃魯直。蘇軾的“峨冠多髯”,史書上有記載,容易表現出來;佛印是僧人,也不難刻畫出他的外形特徵。這就進一步形成了以蘇軾居中,魯直、佛印分居左右的設想,再以“蘇、黃共閲一手卷”表現二人的閒適心情,以佛印的灑脱神態作襯托,又將三人置於船頭的顯著地位,畫面的主體部分就突出了。

2、 的確是一次水上游覽活動(即“泛舟”)。

為了給觀賞者造成一個江上泛舟的實感,雕刻家精心地設計了一個“舟尾橫卧一楫”的細節,又有舟子二人分居左右,一人“倚一衡木”而坐,一人燒茶,都是很悠閒的樣子,跟蘇軾《後赤壁賦》裏“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的意境暗暗相合,使人覺得靜中有動。

3.“泛舟”的地點是赤壁,而不是別的什麼地方

遊覽的地點是在赤鼻磯(蘇軾誤作赤壁),這在“核舟”上是無論如何也難以用富有立體感的細節表現出來的。於是雕刻家巧妙地藉助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中的文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分刻在船艙左右的小窗上。這是雕刻家的一個大膽的藝術創造,實際上是通過觀賞者的文字想像能力來表現生活中的實在圖景,是一種“移植”的手法。

四、佈置晚讀、早讀任務。

背誦二到四段。

第二課時

一、 流學習所得、學習感受,以及不懂的地方。

二、 將下列各句譯成現代漢語,力求簡潔。

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都能順着原材料的格局來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中間戴着高高的帽子,長着濃密鬍鬚的是蘇東坡。 

③其人視端容寂:那人正眼看着爐子,神色平靜。 

④細若蚊足,鈎畫了了,其色墨:筆劃像蚊子的腳一樣細,筆筆清楚,顏色是黑的。 

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是挑揀狹長的桃核刻成的。 

⑥技亦靈怪矣哉:這種技藝,也真夠奇妙的了!

三、重點讀第2至5段,分析各個人物的動作情態,用原文填寫下表前三列,並用自己的話進行描寫,感受雕刻之神,描寫之妙。

人物 位置 動作情態 描寫(用自己的話)

蘇東坡 船頭中 峨冠而多髯者;

蘇、黃共閲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

東坡現右足;

微側

佛印 船頭右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魯直 船頭左 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魯直現左足,各微側,

舟子一 船尾右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舟子二

船尾左 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四、拓展延伸

讀下面文言文,解釋加點字,回憶已學過的文言文中出現這個字詞嗎?如有,請寫出原文,並解釋詞義。再想想現代漢語有該字詞的成語,並解釋詞義。

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孟子告子上》) 

【譯文】孟子説:“現在有個人,他的無名指彎曲了而不能伸直,當然不痛苦,也不妨礙工作,如果有人能夠使它伸直,就是去秦國、楚國(求醫)都不嫌遠,因為自己無名指不及別人。無名指不及別人,就知道厭惡;良心不及別人,竟不知道厭惡,這叫做不懂得輕重。”

指:手指。(右手指卷 指:動詞)

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的日子,不久。指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實現。

屈:彎曲。(詘右臂支船  詘:通屈,彎曲)

首屈一指:首:首先。屈:彎曲。屈指計算時,首先彎下的手指,表示第一,居首位。

信:shēn,伸直(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誠信)

若:及。(若聽茶聲然 若:好像)

虛懷若谷:若:好象。虛懷:虛心。谷:山谷。胸懷像山谷一樣深廣。形容非常虛心。

類:輕重(佛印絕類彌勒 類:像)

出類拔萃:類:種類。出、拔:超出。萃:草叢生,比喻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超出那一類,高出那一羣。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羣出眾。

每課一測               《核舟記》      

班別:           學號:          姓名 :

一、給下列字詞注音

罔(         )、貽(         )、軒敞(           )、箬蓬(         )、黍(        )、糝(      )、髯(          )、褶(        )、髻(        )、篆(       )

二、解釋加點字

  1、明有奇巧人:(                 )      2、徑寸之木:(                 )

3、嘗貽餘核舟一:(             )      4、罔不:(                     )

  5、蓋大蘇泛赤壁雲:(                 )(                 )(                )

  6、高可二黍許:(        )(        )  7、中軒敞者為艙:(                  )

  8、啟窗而觀:(                     )  9、石青糝之:(                     )

  10、雕欄相望:(                  )    11、卷端:(                         )

  12、共閲一手卷:(                )    13、絕類彌勒:(              )

  14、卷末:(                      )    15、其兩膝相比者:(        )

16、矯首昂視:(          )(                )(               )

  17、神情與蘇、黃不屬:(     )    18、珠可歷歷數也:(        )

  19、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                  )

  20、若嘯呼狀:(             )         21、居右者:(                  )

  22、其人視端容寂:(      )(      )(             )(            )

  23、若聽茶聲然:(        )    24、船背稍夷:(              )

  25、鈎畫了了:(             )    26、其色墨:(                     )

  27、其色丹:(                     )    28、曾不盈寸:(          )(          )

  29、修狹:(          )(           )  30、技亦靈怪矣哉:(       )(        )

三、辨析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

  1、明有奇巧人:(                )       2、明有奇巧人:(                  )

     八分有奇:(                 )         八分有奇:(                    )

     3、    為宮室:(                     )

          為字共三十有四:(              )

       中軒敞者為艙:(                )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

    5、珠可歷歷數也:(               )

       扶蘇以數諫故:(               )

       數日:(                       )

    6、題名其上:(                   )

       其色丹:(                     )

四、選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兩項(   )(   )

A.罔不因勢象形/置若罔聞             B. 左手撫魯直背/撫今追昔

C. 神情與蘇、黃不屬/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D. 其人視端容寂/容光煥發

五、翻譯下列句子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

2、嘗貽餘核舟一:                                                          。

3、蓋大蘇泛赤壁雲:                                                        。

  4、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

  5、高可二黍許:                                                            。

  6、中軒敞者為艙,箬蓬覆之:                                                。

7、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

8、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

9、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                                      。

10、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

  11、嘻,技亦靈怪矣哉:                                                     。

 

六、閲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後面的練習。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①.這段文字具體介紹“核舟”的形狀、構造等情況。請用簡練的詞語概括出這段文字介紹的內容。(不超過12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2至3句的説明順序是_______________。

③.這段文字中描寫核舟上交代舟上人遊覽的地點以及周圍景物、環境的句子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附:參考資料

【文學常識】《虞初新志》及作者簡介

課文選自張潮(清代文學家,以刊刻叢書在當時知名)編輯的短篇小説集《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所收入的作品,多為明末清初人的文言短篇,並附評語。張潮編輯此書,意在“表彰逸事,傳佈奇文”,少數作品對當時不合理的社會現象有所反映。

魏學洢(約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現在浙江嘉興)人。敏而好學,善為文,一生沒有做過官。他父親魏大中因彈劾權宦魏忠賢而遭誣害,他自己也因受閹黨威逼悲憤而死。著有《茅檐集》。

【主旨概述 】

《核舟記》是一篇寫一件精美的工藝品的説明文,以簡潔生動的語言,再現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藝,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著成就。

[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總述。概述刻舟者的精湛技藝,以及核舟的由來和內容。

第二部分(第2-5段):分述。詳細介紹核舟的形狀、結構,描述各部位人物的神情狀貌,用事實説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藝。

第三部分(第6段):總述。總計核舟上雕刻的人、物的種類和數目,讚揚王叔遠的精巧技藝。

【空間説明順序】説明物體的形狀、結構一般都是先説整體,而後逐一地説它的各個局部,稱為空間順序。至於整體怎麼説,各個局部的順序怎麼安排,則要因物制宜,沒有一定之規。本文寫核舟整體的只有兩句話,一説長度,一説高度,突出了這件雕刻品的體積之小。以下寫局部:正面反映雕刻家的藝術構思,是雕刻品的主體部分,自應在前;上面是題款,系雕刻品的附屬部分,自應在後。這是合乎常理的,不足為奇。令人感到奇特的是,寫舟的正面卻不是按照“船頭-中間-船尾”這樣的順序寫,而是將船頭和中間部分的順次加以顛倒。為什麼要這樣寫?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艙邊的窗又竟然可以關閉,由此説起能夠引發讀者的興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中寫景的名句,可以使讀者通過想像感知蘇軾當年泛舟赤壁時的優美環境。這後一個原因尤為重要──如果我們把核舟比作一幅圖畫的話,那麼,蘇、黃、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頭是畫的主體部分,而船艙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僅可以引人入勝,還可以使讀者初步領略這個環境中的特殊氛圍。如果按正常順序先寫船頭次寫船艙,就不會產生這樣的藝術效果。至於最後寫船尾,這用不着細説,那兩個舟子顯然是用來烘托船頭的三位遊者的。

【“大蘇泛赤壁”】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在湖州任上被人誣陷,説他所作詩文有毀謗朝廷的意圖,被捕入獄半年。次年貶為黃州(現在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官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鼻磯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從課文可以看出,雕刻家雖然取材於這件事,卻不受這件事自身過程的拘束,他講求的是既具體生動又高度集中的概括方式;他力圖再現人物的神情動作,又不把人物的塑造跟四周的環境分離開來。在他的藝術構思中,精心地設計每一個細節跟突出事物的整體形象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7xedo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