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陳情表》第二課時 教學實錄 (滬教版高三上冊)

《陳情表》第二課時 教學實錄 (滬教版高三上冊)

 《陳情表》第二課時

課堂教學實錄

授課時間:2013年10月29日

授課班級:上海市市北中學高三1班

教材版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高中語文教科書

授課教師:廣東省陸豐市林啟恩紀念中學鄭旺吉

【教學目標】

1.通過討論探究,理解本文陳情的語言特點及表達效果。

2.通過反覆誦讀,感悟文中表現的拳拳孝子之情。

3.聯繫社會現實,引導學生“及時行孝”。

【教學重點】

1.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字裏行間藴含的真切情感。

2.體會文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陳情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對文句的理解,剖析作者所陳之“情”的含義,體會文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陳情方法。

【教學過程】(實錄)

一、反覆誦讀,體悟真情。

師:同學們,大家知道,中國封建社會能夠維持它的統治達兩千多年,從某種原因上來説,跟它所推行的忠孝思想有很大的關係。千百年以來,宣揚忠孝思想的文章有很多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被稱為“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的這兩篇千古佳文,我們在初中已經學習了《出師表》,感受了諸葛亮的忠君思想。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歷史的風雲回到晉朝,走進李密和他的《陳情表》。先請全班同學一起帶感情朗讀李密的《陳情表》。

(全班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很整齊,但是如果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大家,感情還不夠。下面大家聽老師朗讀一次,一邊聽一邊思考幾個問題--這篇文章標題是《陳情表》,那麼作者到底向誰陳了情?為什麼要陳情?陳的是什麼情?

(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師:剛才老師提問的三個問題,請同學們一起來回答。這篇文章標題是“表”,“表以陳情”,作者向誰陳情?

生(齊答):晉武帝。

師:一個臣子向皇上陳情,(那麼他)為什麼要陳情?

生1:因為他要照顧他的祖母,不想去做官。

師:什麼人叫他去做官呢?

生1:皇上,晉武帝。

師:皇上叫他去做官,他不想去做官,他是主觀上不想去做官呢?還是客觀上不能去做官?

生1:客觀上不能去做官,想要照顧自己的祖母。

師:他陳的是什麼情?

生1:親情。

師:作者向皇上説明自己不能去做官,到底是什麼原因?

生1:因為自己要照顧九十六歲的祖母,作者年少時承蒙祖母的照顧,現在要報恩,跟祖母相依為命,所以現在不能去就職。

師:他(作者)所陳當時的情況,除了説要照顧祖母,沒有其他人可以照顧嗎?

生(齊答):沒有。

師:李密跟皇上説不能去就職,除了祖母年老多病,這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生2:他小時候沒了爸爸,媽媽又改嫁了,沒有兄弟,也沒有叔伯,只有祖母帶他長大。

二、合作探究,鑑賞語言。

師:作者幼年喪父,母親改嫁,沒有其他的親戚,孤苦伶仃,從小跟祖母相依為命。那麼這篇表文作者李密向皇上不僅要陳忠情還要陳孝情,只有這樣才能打動皇帝。《古文觀止》對這篇文章的語言的評價是:至性之言,悲惻動人。這節課我們就來鑑賞《陳情表》這篇表文悲惻動人的語言。接下來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讀出聲來,然後前後、左右桌互相討論,探究這篇文章裏面你覺得哪些語言是非常能夠表達作者的這種深情的?用了什麼句式來表達?起到什麼表達效果?

(學生自由討論、探究)

生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師:(這一句)運用了什麼方法?

生:對仗。

師:運用對仗的方法表現了“我”和祖母相依為命的現實。這裏的對仗突出了哪個字呢?

生3:無。

師:這裏的對仗(或對偶)是把祖母和臣對句。這位同學説得很好,還有其他同學來回答嗎?

生4:“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寫出了(祖母)孤獨的情狀,無人照顧,感情真摯。

師:“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是寫自己還是寫祖母呢?

生4:寫自己。

師:寫自己孤獨、無依無靠,這樣的經歷更能夠打動皇帝。其他同學還有補充的嗎?

生5:“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這句話寫出了作者李密對祖母的不離不棄。

師:這裏用什麼形式來表現呢?

生5:都是四個字。

師:四字短語在文中出現很多次,哪些自然段用四字短語用得最多的?

生5:第一、二段。

師:一句長一句短放在一起叫散句,四個字的短語很整齊的放在一起叫什麼句?想想我們初中學過的《陋室銘》是什麼文體?

生6:駢文。

師:對了,很整齊的句子放在一起叫“駢句”。那四字駢句在本文的作用是什麼?

生5:節奏感強。

師:語勢怎樣?

生6:語勢連貫。

師:“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這些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毫不拖沓,讓人感覺到作者災禍接連不斷、接踵而至。這樣就能夠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打動了皇上。除了駢句、對偶句,還有沒有其它的句式?比如説第二段的“州司臨門,急於星火”和第三段的“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齊答):比喻。

師:比喻起到什麼作用呢?比如“州司臨門,急於星火”,像星火這樣緊迫,用比喻來形容當時的情勢很緊迫,這樣就能夠……?

生(齊答):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

師(補充):“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內和外對舉,強調了“無”字,把自己舉目無親的孤獨情狀形象生動得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第二段中“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試想把“前”和“後”字去掉效果是不是不一樣了?前後對舉,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聖朝恩寵的感激。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讓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使文章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説服力。

這是一篇表文,表文的主要特點是以什麼動人?

生(齊答):以情動人。

師:以情動人,這是表文與其他文章最大的不同。比喻句“日薄西山”以落日比人命,貼切地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烏鳥私情”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下面我們總結歸納一下本文的寫作技巧: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行文通暢。對偶句式讓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使文章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説服力。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三、聯繫現實,滲透德育。 

師:綜合全文看,作者在哪一個字上做文章呢?

生(齊答):孝。

師:對了,今年《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了,明確規定子女必須定期回家探望父母,否則涉嫌違法,但是現實情況是“可喜亦可悲”。我在《家庭》雜誌上看過一篇文章,標題是《唱易行難的“常回家看看”》,意即“常回家看看”這首歌唱起來很容易,可是讓子女常回家看看實施起來比較難。

下面請大家欣賞一段音樂,看着大屏幕上的漫畫和文字聽老師朗讀。

師:(伴隨小提琴曲《離開你的那一天》深情朗讀)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穿衣服,綁鞋帶,係扣子,教你洗臉,教你梳頭髮;教你做人的道理。所以……當她們有一天變老時……當他們想不起來或接不上話時,請不要怪罪他們!當他們開始忘記係扣子,綁鞋帶;當他們開始在吃飯時弄髒衣服;當他們梳頭時,手開始不停地顫抖。請不要催促他們,因為你在慢慢長大,而她們卻在慢慢變老……只要你在他們眼前的時候,他們的心就會很温暖。如果有一天,當他們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的走。就像……就像當年他們牽着你一樣……

同學們,學了這一課,老師想提醒大家一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請及時行孝!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以“討論探究,把握陳情特點”和“聯繫現實,引導及時行孝”為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設置為“誦讀課文,體悟真情”“合作探究,鑑賞語言”和“聯繫現實,滲透德育”三個步驟。本人自認為本節課有兩大亮點:其一,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由討論,探究自己認為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並作簡要賞析;其二,教師飽含感情地配樂朗讀配畫文字《請及時行孝》,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自然巧妙地將孝情教育滲透於語文課堂上。但由於對學情瞭解不足,加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限,課堂上學生探究主動性不強,探究氣氛不濃烈。本課同時作為本人主持之廣東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課題《普通高中文學作品鑑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指導研究》的一節實驗課,也為本人該課題研究提供借鑑價值:本人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法的指導還有待做進一步的探索與改進。

【説明】本課是鄭旺吉老師在參加教育部“國培計劃(2013)”--一線優秀教師培訓技能提升項目華東師範大學高中語文班研修過程中,作為“國培”學員代表在上海市市北中學開設的一節展示課。

【鄭旺吉簡介】

鄭旺吉:語文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教於陸豐市林啟恩紀念中學,廣東省2009年度“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文科類名教師培養對象,教育部“國培計劃(2013)”--一線優秀教師培訓技能提升項目華東師範大學高中語文班研修學員。

鄭旺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7r2rd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