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通用10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通用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通用10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古代書籍的閲讀方式,對古詩誦讀活動有興趣。

2、會有表情地朗誦七言絕句,初步有順序地擺放詩句。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古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大圖書一本,《山行》音樂磁帶,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兒大拇指上畫紅娃娃(綠娃娃),大號字四份。

活動過程:

1、小朋友,這兒有本有趣的書。我們一起來看!

你覺得什麼地方有趣呢?

教師小結:古時候的書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書時從後面一頁頁往前翻。

2、告訴你們,這本書裏還藏了一首古詩呢!我們再來看一遍。教師翻書並念古詩《山行》。

這首古詩的名字叫什麼?是哪一個大詩人寫的?描寫了哪個季節的景色?

3、你們想來學這首古詩嗎?

出示大號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聽的聲音來念。(第二遍)

我們連起來念,會念的小朋友聲音響亮一點。(第三遍)

我們再來一遍。

4、這張紙上還有幾幅圖畫。你們猜猜看,這些圖畫裏藏的是哪個字寶寶?(認識“山、石、白雲、車、花”)

5、現在我們來做個遊戲,看顏色標記念。

我是黃娃娃,黃顏色畫的字寶寶我來念。那紅顏色的字寶寶誰來念?綠顏色畫的字寶寶呢?(四張紙)

6、紅娃娃、綠娃娃真能幹!

這兒還有字卡,你們會把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詩嗎?那請你來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給後面的老師聽。擺對了,念得好,老師還會獎你一個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將字卡收起來,坐在椅子上,跟着錄音機一起唱《山行》這首詩。(放音樂磁帶)

附:

古詩《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畫面,理解畫面的年代、特點,感知古詩的內容。

2、欣賞、跟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3、認讀生字:“行、停、車”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大範例、磁帶錄音機。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欣賞畫面

1、畫面上有什麼?

2、畫面上的人穿的衣服和我們有什麼不同?這個古代人站在什

麼地方。

3、詩人的旁邊有什麼?猜猜他為什麼停下來,是什麼吸引他下車?

(認讀生字:停、車)

4、你們知道古人是怎樣稱紅葉的嗎?什麼季節會出現漫山的紅葉?

二、欣賞詩歌

1、你們想知道詩人望着山上的紅葉想什麼,詩人怎樣形容這座山嗎?聽聽錄音你們就會知道了。

2、播放錄音。剛才小朋友聽到的就是詩人看到漫山紅葉後寫下的一首詩,古詩的名字叫《山行》,(認讀生字:行)你們知道山行是什麼意思嗎》

3、再次欣賞詩歌,提問:

哪一句是寫山上的小路的?古代人説露怎麼説?説説這是一條怎麼樣的小徑?

哪一句是寫山上的人家的?山的什麼地方有人家?

哪一句形容紅葉?我們一起來説説。4、發放幼兒用書,請幼兒邊指字邊欣賞古詩。

三、跟讀古詩

1、放錄音,集體跟讀古詩,教師觀察幼兒的閲讀狀態,看幼兒是否用目光隨着錄音在指相應的詩句。

2、古詩中的哪個句子不明白。

3、你覺得哪一句很好聽?請你模仿讀一下。

四、朗誦古詩

1、集體朗讀古詩,提醒幼兒注意模仿錄音。

2、收書。

3、請個別幼兒上前表演朗誦詩歌。

五、遊戲::摘紅葉

將字卡貼在紅葉的正面,紅葉背面朝上貼在黑板上,請個別幼兒上前摘下紅葉,並告訴大家自己摘到得是×字紅葉。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熟悉、理解古詩的內容。

2、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徵。

3、嘗試用熟悉的旋律來唱詩句。

活動準備:

畫有與古詩內容相一致的圖片、鋼琴曲《春江花月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欣賞老師畫的《山行》一圖。教師朗誦《山行》(配音樂)

二、基本部分:

1、組織幼兒來欣賞畫中的內容結合古詩逐行的來欣賞有關詩句,請幼兒從圖中找一找詩文所描述的景色。

2、引導幼兒逐句的來朗誦詩文,並向幼兒介紹我國故事的有關知識,從每句的詞、字中來了解古詩有五言、七言之分。

3、配樂朗誦《山行》

引導幼兒用原有的學習經驗來嘗試唱一唱古詩。

教師根據幼兒要求彈琴,請幼兒有節奏的來唱詩句。

活動結束:

教師彈琴請幼兒用分唱的方法來演唱古詩,加深對古詩內容的瞭解。

遠目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提示:

沿着不平的石路登上帶有寒意的山間,白雲飄出的地方有人家。因為深深喜愛傍晚楓林的美景而停車欣賞,經過霜打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

[註釋]

1. 山行:在山裏走。

2. 寒山:深秋時節的山。

3. 徑:小路。

4. 坐:因為、由於。

5. 於:比。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詩。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次句“白雲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説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裏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藴含多層意思:

(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託,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己的話語説説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説説詩意

(3)聯繫實際,發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

學習《山行》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於、白雲深處……

(學生髮現交流,在結合學生質疑,解讀古詩詞魚。)

3、句子的理解: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

B、山上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户人家。

C、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D、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裏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説説古詩的詩意。

(自己説、同桌説、指名説)

5、聯繫實際,發揮想象

6、介紹古詩

(可用小導遊、小畫家、小詩人……來表達古詩的意思。)

7、交流: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感情?

在朗讀熟練的基礎上,體會感情。

8、美讀古詩

形式多樣,體會情感。

三、作業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熟悉、理解古詩的內容。

2、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徵。

3、體會詩中描繪的美景和作者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點:

讓幼兒欣賞故事內容,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美景和作者抒發的感情。

教學時數:

一課時教學方法:講解法教學準備:課件、字卡、鋼琴曲《春江花月夜》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生問好

2、複習古詩《楓橋夜泊》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欣賞老師《山行》一圖。

2、教師朗誦《山行》(配音樂)3、組織幼兒來欣賞畫中的內容。結合古詩逐句的來欣賞有關詩句。

4、請幼兒從圖中找一找詩文所描述的景色。

提問:圖上畫了些什麼?他們是什麼樣子的?

5、引導幼兒學習古詩《山行》。

(1)引導幼兒感受古詩中的語句,知道古詩的名稱。

(2)古詩裏説了些什麼?説的是什麼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説説全詩的.意思?

6、總結全詩,體會感情這首詩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7、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8、引導幼兒逐句的來朗誦詩文,並向幼兒介紹我國故事的有關知識,從每句的詞、字中來了解古詩有五言、七言之分。

三、結束部分:

1、配樂朗誦《山行》

2、小結課情。

教學效果分析:

1、通過學習,幼兒理解了山行這首唐詩的意境,能準確的朗誦詩歌;

2、還需引導幼兒逐句理解古詩的內容。

3、激發幼兒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喜愛。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山行》,感受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學習詩中出現的生字。會寫“於、楓”這兩個字。

3、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詩中出現的生字。會寫“於、楓”這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誰能把《贈劉景文》這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這首詩描寫的是那個季節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齊讀。

3、介紹詩的作者:杜牧,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由讀古詩,畫出生字。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於 徑 斜 楓

3、説説記字方法:

於:同“幹”比較。

楓:用舊字“風”帶出“楓”。

4、描紅、臨寫。

5、再讀古詩。

三、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小組合作:選擇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2、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⑴ 自學:

藉助註解或工具書弄懂詩意。

⑵ 小組交流。

⑶ 集體彙報交流。

3、品析詩句,深入體會感情:

⑴ 讀詩,從那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根據詩句發表自己的見解)

⑵ 看圖想象:在石徑蜿蜒、白雲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不禁停車觀看,發出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感歎。如果你就是詩人,此時你會想到什麼?

⑶ 誦讀詩句,進入意境:

指導朗讀: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範讀,齊讀。

指導背誦。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師生齊背。

四、拓展活動

把自己課內、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 篇7

教學內容:

4課《山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地朗誦和背誦古詩

2、理解詩中的重難點字詞,學會串聯整首詩的意思

3、學習詩人寫景、抒情的手法

4、根據我國的《法律》法規,教育同學們應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過程和方法:

通過反覆朗誦使學生融入情境,在賞析景物中體會詩人抒發的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能感受詩中美的意境,體會詩人熱愛秋景,樂觀面對人生的感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詩歌內容,欣賞詩中描繪的秋色,學習詩人寫景、抒情的手法。

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美,體會詩人抒發的情感。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認識文意:

(一) 兒歌導入: 同學們,我們中國的古詩不僅能通過讀、畫來表現,還可以通過唱來展示。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首由古詩編成的兒歌,一邊聽一邊想:這首古詩叫什麼名字?你從課本或者其他地方讀到過這首詩嗎?

播放兒歌《山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這首古詩《山行》,全班齊讀一遍課題。

(二)揭示課題,認識作者,瞭解文意

(1)通過理解詩題,初步瞭解全詩內容:同學們應該已經預習過這首古詩了,那題目“山行”是什麼意思?誰在山路間行走?

(2)師生交流詩人情況:現在,有哪位同學能為大家介紹杜牧? (杜牧生平:(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被後人成為“小杜”,以區別杜甫,他和同時期的詩人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二、新授

(一)讀順古詩,理解字詞, 解決疑難

(1)自由朗讀,先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這首古詩。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注意節奏。

(2)指名朗讀,強調難點: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教師根據該學生的朗讀,指導全班同學注意詩中易讀錯的字詞。 重難點字詞:“斜”字,在這首詩中讀xia,而不是讀xie。因為古詩講究韻律,詩句中末尾一個字韻腳相同,讀起來就朗朗上口。在這首詩中,為了讓“斜”與“家”、“花”押韻,所以讀xia。

(3)全班齊讀:大家一起把這首古詩讀一遍。

默讀古詩,劃出難解字詞: 現在,請同學們再小聲地默讀幾遍這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把你不理解的字詞用波浪線標出來。

(4) 全班交流,解決疑難字詞,瞭解詩文內容

重難點字詞:寒山、石徑、斜、生處、坐、愛、晚、霜葉、於

從“寒,霜”推斷出詩文寫的是深秋景色,從“白雲”、“晚”推斷出詩文分別寫了白天與傍晚的景色,

(二)創設情境,串聯詩意,融入意境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把這首詩中難以理解的字詞都弄清楚了。現在,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註釋和自己的理解,自己串聯這首詩的意思。

(1)指名描繪情境:哪位同學能把這首詩描繪的場面口述出來?

(2)融入情境,感受美景:其他同學請閉上眼睛,在輕柔的《高

山流水》音樂聲中,仔細感受他説描繪的景色。

(3)帶着對美的感受朗誦全詩:同學們,他剛才描繪的秋景圖美不美啊?讓我們帶着對這種美景的感受齊讀一遍古詩。

(三)品讀古詩,賞析景物,體會情感

老師從大家的朗誦中,體會到了你們對這首詩描繪的美景的感受。那麼,在這幅秋景圖中究竟有那些景物呢?詩人是從那些方面來描寫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賞析景物。

1、賞析景物,勾勒圖景,體會喜愛之情

(1)找找景物: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詩人描寫的景物,把它們圈出來

(2)描繪場景,探尋景物,美麗的秋景圖中究竟有哪些景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是怎樣描寫的。

“白天,詩人乘坐馬車行走在山路間,向遠方望去,他看到的景色有……詩人沉醉在美麗的景色中,邊走邊看,直到傍晚。在傍晚,他又停車觀賞,這時他看到的景色有……”

在所有的景物中,詩人寫白雲用了一個“生”字。“生”是出現生成的意思,表現了白雲的升騰繚繞,説明白雲是靜的還是動的?其他景物是靜還是動?

(3)師生交流,串聯景物,揭示詩人對深秋美景的喜愛之情

在這幅秋景圖中,有白天的……有傍晚的……有遠處的……有近

處的……有動態的……有靜態的……這所有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一副秋景圖?看到這樣一幅……的秋景圖,詩人會有怎樣的情感?

正是這樣一種……的情感,使他認真的觀察眼前美景,用詩歌從……六個方面描繪出了這幅深秋美景圖,從而留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4)帶着喜愛之情朗誦全詩:請同學們帶着詩人對美麗秋景的喜愛之情,再有感情地朗誦這篇古詩。

2、深度品讀,對比感悟,理解霜葉寓意

聽完大家的朗誦,我感覺深秋的景色真美,詩人已經完全沉醉其中。那麼,在讀完全詩以後,你們覺得,詩人最喜歡的是哪些景物呢?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1)齊讀3、4句詩,思考:美麗的景物這麼多,為什麼他獨獨最愛楓林霜葉?你認為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讓詩人如此喜愛?

(2)對比“霜葉”與“二月花”,體會寓意

a.氣候與環境對比:“霜葉”是深秋時的楓葉,二月花是春天的鮮花。從氣候來看,深秋的氣温是……春天的氣温是……,從當時的環境來看,深秋的動植物……春天的動植物……這説明,楓林霜葉的生存環境比二月花要……

b.提問引出楓葉品質:可是,為什麼被霜打過的,在惡劣環境中生存的霜葉比温暖的春天中盛開的花還要紅豔?這説明霜葉具有怎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 篇8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山行》,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理解詩的意思,圖文結合體會詩的意思和意境,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圖文結合體會詩的意思和意境。

三、教具:

掛圖、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提問: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對,秋天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了。“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橙黃橘綠時” 指的就是絢爛的秋天。

你覺得秋天什麼最美?

揭題:有一位詩人,他也喜歡秋天的景物,他寫了一首描寫秋天景物的詩《山行》(板課題:山行),這位詩人就是杜牧。杜牧,唐朝著名詩人,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杜牧對江南美景情有獨鍾,寫下許多詩篇。有一首詩以它優美清新的風格傳誦千古。這首詩就是《山行》。

2、初讀感知

(1)“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詩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麼呢?

翻開課本到十四頁,自由朗讀《山行》,要求讀準字音,聲音洪亮。(學生自由朗讀約5分鐘)

(2)指名朗讀,請兩位同學朗讀。

(3)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首詩。

3、精讀感悟

(1)詩中有哪些景物?

板書: 寒山、石徑

白雲、人家

楓林晚、霜葉紅

請同學們欣賞掛圖,看看圖中有沒有這些景物。

(2)現在讓我們跟隨詩人去欣賞這些美景 (用小黑板出示古詩)

①(結合掛圖)詩人坐在馬車上正慢慢走來,他首先看到了什麼?(寒山、石徑) 為什麼詩人説這座山是“寒山”呢?

若學生不能理解,則引導:深秋時節,天氣漸涼,山上草木枯黃,陣陣秋風向詩人吹來,詩人會有何種感受?

石徑就是石頭小路。

“遠上寒山石徑斜”,詩意:山間的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

②詩人抬頭看,又看到了什麼?“白雲生處有人家”

這句詩中,有沒有你們不理解的詞語?請同學説一説這句詩的意思。 看圖,有白雲的地方是什麼樣子? (虛無縹緲,就先人間仙境)

人家又在什麼地方?

在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户人家。

③詩人這時突然叫道:“停車。”這是為什麼呢?“停車坐愛楓林晚”

同學們現在都是坐着上課的,但是這裏的“坐”和我們平常理解的不一樣,這裏的“坐”是“因為”的意思,因為它比較特殊,所以同學們像這樣,用筆在書上記一記。

④這樣的景色太美了,詩人太喜歡這景色了,以至於發出一句感歎“霜葉紅於二月花 ”。

詩人為什麼説“霜葉”啊?引導:這首詩描寫的是深秋的景物。被秋霜打過的楓葉就是“霜葉”。

二月花就是春天的鮮花,請同學們有一個詞語來形容二月花。如學生無法回答,我會提示:老師會用漂亮來形容二月花,也會用五彩繽紛來形容二月花。

二月花是如此的美麗,但是詩人卻説“霜葉紅於二月花”,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花還要紅豔,詩人將霜葉與二月花作比較,可見霜葉是有多美啊,詩人是多麼的熱愛這景色啊!同學們帶着喜愛的語氣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句詩。

4、現在你們就是作者,用你的話向我們介紹這些美景。指名回答。

遊戲:老師説詩意,學生説詩句。

老實説詩句,學生説詩意。

5、詩句這麼美,風景這麼美,我們要帶着讚美、熱愛的語氣朗讀,再次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這些美景。

五、作業

鋼筆描紅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 篇9

『教材簡析』

《山行》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詩,詩歌描繪了由寒山、石徑、白雲、楓林構成的山林秋色圖。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熱愛之情。教學中,引導孩子登寒山,仰望白雲,欣賞火紅的楓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發熱愛生活之情,是教學的重難點所在。

『目標預設』

1、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用自己的話語説説古詩的意思。

3、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設計理念』

在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我運用多媒體創設了學習情境,本首詩優美生動,可以在帶領學生感受古詩藴涵,利用直觀的欣賞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於令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詩的含義。

『設計思路』

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了一幅濃郁動人的山林秋色圖。深秋在詩人筆下並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所以,教學的過程中,在以識字為重點的基礎上,我利用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讓他們在情境中發揮想像,練習説話,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

『教學過程』

一、觀看楓葉,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一片楓葉,請學生説出它的名字並説一句説話(可以是介紹楓葉的,也可以是讚美楓葉的)。看誰説得好。

2、教師小結過渡:同學們見過真正的楓林嗎?大詩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見過,那真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他被這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還寫下了一首非常好聽的詩《山行》,你們想讀一讀嗎?

【設計意圖:一下子就使得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提起興趣。】

二、初讀古詩,感受古詩內容。

1、板書:行,誰能用“行”字組一個詞語。

板書:山行,讀題,説説知道了什麼。讀了詩題,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2、簡介作者:杜牧,唐代詩人,有“小杜”之稱,多才多藝,工詩文,能書畫,流傳下來的詩有二百多首。

3、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馬車,順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引導學生自讀,讀到琅琅上口為止。

4、(放音樂)師:同學們可以隨着音樂再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首先先了解詩題的意思與作者,為學好古詩打好基礎。配上音樂讓學生讀,意境更唯美。】

三、設置情境學詩,隨文識字。

1、配樂齊讀古詩。

2、出示幻燈片(老師將圖片順序打亂)學生討論:

(1)每幅圖上畫的是什麼?(學生自己選擇想説的圖片)

圖意:第一幅: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路通向山頂;第二幅:山頂上白雲繚繞,飄着縷縷炊煙;第三幅:夕陽下詩人停下車來駐足楓樹下欣賞讚歎;第四幅:漫山遍野似火的楓葉。

練習説話:讓學生總結每一幅畫上的內容。

【設計意圖:既學習了古詩,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再次討論:每幅圖片的內容和詩中的哪一句有聯繫?

3、既然我們已經觀看了和這首詩有關的圖片,那請四人小組合作,利用多媒體的圖片及身邊的“無字詞典”,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4、小組彙報交流。

(1)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路通向山頂,詩中是怎樣寫的?

(生:遠上寒山石徑斜)哪個字寫出了石板路的特點?(斜)

(2)楓樹覆蓋的山頂上飄着縷縷炊煙。從詩中哪個詞看出人家在哪兒?(白雲生處)指導朗讀:白雲生處有人家。

(3)漫山遍野如火的楓葉,詩中説:霜葉紅於二月花,為什麼説紅於二月花呢?(楓葉不畏霜寒,經霜後更加明豔動人。)

(4)詩人用“二月花”與“楓葉”進行比較這樣寫好在哪兒?

師生共同討論:詩人運用比較的寫法,寫出了這時的秋天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透過“霜葉”作者感覺到了山林熱烈、生機勃勃的景象。

(5)從哪句也可看出詩人非常喜愛楓葉?

生答:從“停車坐愛楓林晚”也能看出,詩人為了停下來欣賞豔麗的紅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

(6)師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不錯,“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鮮明地表白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而“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將作者對楓葉的喜愛、讚美之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以致作為名句千古流傳。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在頭腦中展開豐富的想象。

5、指導朗讀,進行朗讀比賽。

(1)瞭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麼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練讀。指名讀。

(3)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4)想象漫遊: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5)對呀,詩人和你們一樣,被這美麗的秋景給迷住了,被這美麗、和諧的大自然迷住了,讓我們一起美美地來讀讀這首詩。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讀,不但讓學生融入了美麗的秋景中,而且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從讀中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

五、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1、想象着詩歌意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指名朗讀。

3、聽錄音朗誦後再次練習美讀古詩,體會情感。

4、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畫,然後指導背誦。

六、作業。

請你今天回去畫一幅秋景圖,然後配上這首古詩,並把古詩美美地背誦給父母聽。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古詩教案《山行》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寫好生字。

2、理解重點詞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3、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難點

想象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引領入詩。

喜歡旅遊嗎?讓我們跟隨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去秋遊吧——(音樂)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馬車,順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山行》(板書詩題)

1、齊讀詩題。

注意:行的讀音是後鼻音,山行的意思就是在山路上行走。

2、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二、詩人在山路上行走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請大家自由讀古詩。

1、自由讀詩。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詩。

重點指導“生”“斜”。“斜”在這裏應該讀xié,有人認為應該讀古音,但現在不提倡。

4、齊讀全詩。

三、再讀想象,整體感知。

1、詩人被這美麗的山景深深打動,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詩人描繪了深秋哪些景物呢?!

學生自讀。

2、同桌互説。

3、指名説。

(相機板書: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

四、以畫為媒,研讀感悟

1、看文中插圖。

這幅插圖把詩人描繪的景象畫出來了嗎?邊讀詩邊思考。

(1)學生個人自讀思考。

(2)小組討論研讀,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反饋,讀中悟詩。

根據學情,相機指導:

(1)指導朗讀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①指名學生交流研讀情況:什麼叫“寒山”“石徑斜”

[ 多媒體演示:小徑彎曲、人家在白雲生處。]

②個人讀、學生練讀、師生共讀、齊讀相結合。

重點體會“斜”“生出”。

③教師引讀:白雲人家,蜿蜒石徑,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時節啊,詩人遠遠望去,感歎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④邊吟誦邊想象配樂齊讀。

(2)指導朗讀第二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解決關鍵詞“坐愛”“ 楓林晚” “於”的意思,先讓學生説,教師再點撥。

大家都沉浸在濃濃的秋意之中啊!來,我們再來看看畫,讀讀詩,還有什麼問題嗎?

a、詩人坐在馬車上邊走邊看,為什麼停車呢?

b、根據學生感受,相機操作:楓葉變紅。

詩人沒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紅紅的楓林,他停車就是因為愛這美麗的楓林!

c、①師生齊讀。

②引導學生角色換位體驗:你就是詩人,你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③學生交流個人感受,進一步體會“坐愛”、“紅於”、“晚”。

④練讀,讀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種方式讀詩:指名讀、小組共讀、師生讀、兩人讀等。

⑥配樂齊讀

3、配樂背誦

(1)描述畫面。

石徑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白雲繚繞的地方人家隱隱約約,秋意綿綿啊,當那一片楓林躍入眼簾時,那比二月花還紅的楓葉更讓詩人驚喜不已,他停車欣賞!留戀忘返!(指名讀)

(2)指名看畫面背誦詩

(3)配樂齊誦

五、鞏固練習

1、找出古詩中要求寫的生字。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後找小夥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範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4、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山行

景: 寒山 石徑 白雲 人家霜葉

情: 熱愛自然

教後記:

發現的問題有:

1、課堂上教師的話比較多,而讓學生自己思考表達的時間不夠充分,讀詩還顯得不夠,特別是對於基礎較弱的學生,如果沒有課前充分的預習,似乎聽得一知半解。

2、古詩的每句話裏都有十分重要的詞語,只有真正理解詞語的意思才能理解詩意,進而感悟情感。在教學每句詩時,應該更加紮實地讓學生知道詞語的意思,讓他們説説,進而用自己的話説説本據詩的意思,而不是蜻蜓點水式地想當然以為孩子們會知道,其實,真正不需要老師點撥學得好的學生是非常少的,老師的教是服務於學生的學。

3、提問不夠整,沒有明確的主問題貫穿整節課,或者是備課時有這種想法,但課堂操作中卻被學生牽着鼻子走或是無法靈活應付,這也説明課前的預設還不夠充分,備課還不充分。

反思:

首先,上課是一門藝術,當我們設計某個教學環節時應該思考這樣的問題:我設計這個環節目的是什麼?有效嗎?這個環節能達到本節課的目標嗎?如果熱衷於表面的熱鬧而變成低效的課堂,受害的不僅是老師,更是學生們。

其次,對於知識點的講解一定要清楚明瞭,因為語文本身是個包羅萬象的科目,教師不要以主觀的臆想或感覺來告訴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鑽研教材,吃透教材,多讀課文,課前做做必要的習題,先考慮教什麼,再考慮怎麼教,這才是紮實真實有效的課堂。

最後,教學時應該有貫穿全課的主問題,這首詩應該緊緊抓住“詩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麼?”來教學,找出景物,理解關鍵詞,初步感知詩意,配合圖片創設情境悟出詩情,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讀出詩歌的味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7dmn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