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馬説》教學設計(長春版七下)

《馬説》教學設計(長春版七下)

   

(一)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重點掌握“食、 見、策、盡”的詞義和“其、以”的用法。

2.瞭解作者及文體特徵。

3.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領悟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4.背誦並默寫這篇文章。

(二)能力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督促學生疏通詞句,翻譯課文,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封建社會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學生認識當今時

代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2.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教學關鍵  理解短文闡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領悟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教學方法  討論法  發現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    具  多媒體

課    時  三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一定聽説過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投影顯示)“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首詩呼喚人才,呼喚健全 的人才制度。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也談到了作者的人才觀,它是唐代大作家韓愈的《馬説》。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1.關於作者

2.關於文體

3.關於背景

4.關於伯樂

學生讀資料,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

教師抽查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生字、通假字。

(多媒體顯示)

①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伯樂相馬   駢   槽櫪   粟

②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食之不能盡其材

才美不外見 

其真無馬邪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提醒學生注意句中停頓。

(3)學生大聲讀課文,注意語調的變化。

(4)學生齊讀課文。

2.翻譯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參考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翻譯課文。

(2)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積累詞語。

①積累重點詞語。

相、駢、櫪、策、粟、邪

②掌握一詞多義。

③難句翻譯。

一食或盡粟一石: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駢死於 槽櫪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裏。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想要和平常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巡視,參與學生討論,適時給予指導點 撥。

四、課堂練習

做課後第二題。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後第二題。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背誦課文。

2.有關人才的警句。

二、新課  思考題:

a.結合標題,談談本文的體裁特點。

b.結合創作背景,談談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本文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顯著特點?説説我們還學過哪些類似的文章?這種寫法有什麼好處?

三、重點研讀

1.探究文章的思想內容

本文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請同學們閲讀思 考,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a.千里馬的處境是怎樣的?

b.千里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c.食馬者的愚蠢無知都表現在哪些方面?

d.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引導學生首先獨立閲讀,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討)

教師提示:

a.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b.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d.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e.其真不知馬也。

將上述句子讀一讀,讀出相應的語氣來,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探究文章的寫作方法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當然要有觀點,請大家從文章中找一找中心句。另外本文在結構上很有特點,也請大家説一説。

(小組討論)

學生可能圍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真不知馬也”哪個是中心句的問題展開討論甚至爭論。不妨讓大家爭論一下,進行思維和口語訓練。

四、總結

五、學生分段背誦

六、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三。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歸納課文。 

中心思想:本文圍 繞着有馬還是沒有馬的問題反覆論述,慨歎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於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並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讀了本文受到什麼教育

明確:閲讀本文的現實教育意義:讀了本文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今天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鍊自己,使自已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才。 三、歸納寫作特點 

本文以物作為比喻,通篇説馬,通篇喻人。先從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落筆,鮮明地提出了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接着以名馬的不幸遭遇説明有千里馬沒有伯樂還是等於沒有千里馬。再以餵馬的不得法進一步論證了論點,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最後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馬者的表現,歸結到實質是不識馬這個要害上來。不識馬才會妄説無馬,識馬就有馬。文章反覆論述,層層深入,短小精悍,波瀾曲折,耐人尋味。

四、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

韓愈雖因懷才不遇而憤懣不平,但他並不心灰意冷。雖然對統治 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徑進行了揭露和控訴,但仍對他們寄以希望。請同學思考一下,在封建社會裏,韓愈的願望是否能實現?再聯繫當今社會,談一談我們應樹立怎樣的人才觀?怎樣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盡其才?

(小組討論,找出中心發言人課堂交流,不必統一結論,只要能談出想法,提高認識能力就可以了)

教師提示:

在封建社會裏,人才被埋沒的現象如同痼疾,是很 難避免的,因而韓愈的希望更是難以實現 。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封建社會的侷限性。當今社會是人才輩出的時代,主要是有了寬鬆的育人環境,英雄因有用武之地而能大展宏圖。

五、教師小結

韓愈的 《馬説》因其筆勢犀利,表意懇切,文辭練達而傳誦於世。其思想內容對封建統治者敲響了警鐘,即使是在當今社會,也有其意義。更可讚歎的是作者本人,他不因自己的不公遭遇而妄自菲薄,而是直言力諫,自強不息。我們不僅要從他的文章學到知識,更應從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六、佈置作業

1.默寫課文。

2.運用託物寓意的寫法,寫一篇短文,表達對某一問題的認識。

板書設計

    馬説 韓愈      論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命運: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遭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主旨:其真不知馬也。      全文感情:(感慨悲歌)無限痛惜──憤怒譴責──辛辣嘲諷

教學後記

 

劉維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2kn9w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