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陳涉世家的教案範文(通用5篇)

陳涉世家的教案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陳涉世家的教案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陳涉世家的教案範文(通用5篇)

陳涉世家的教案1

教材學情分析

本單元以史傳文學作為學習重點,學習這些文章不但增長曆史知識,而且可以受到古人智慧、勇氣和節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勵。《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不僅史料翔實,而且文筆流暢,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因而魯迅先生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因此教材把本文列為第六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並列為中考閲讀篇目,是很有道理的。

本文是《史記·陳涉世家》的開頭部分,生動地再現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陳涉世家》抓住陳勝、吳廣的活動線索,向我們重現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畫面。作品不僅有起義發起的經過的敍述,更有起義主要領導人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和起義前途的規劃,使人讀後對這場聲勢浩大的鬥爭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同時,在整個起義發起的過程中,兩位領導人物又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各自的個性,是閲讀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教學目標

1、瞭解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過及其歷史意義。

2、領會課文運用對話及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3、學習課文材料處理詳略得當。

4、認識我國古代農民起義反抗壓迫和剝削的英勇鬥爭精神。

教學重點: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彙,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難點:領會課文運用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

教學準備

學生:藉助課下注釋通讀全文,初步理解文意;課前瞭解《史記》以及司馬遷。

教師:查閲有關《史記》及司馬遷的相關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積累文言知識,熟悉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學過中國古代史,能説説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爆發是哪個朝代,起義的領袖是誰嗎?(秦朝、陳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記錄這個歷史事件的文章《陳涉世家》。

請同學介紹作者及《史記》,並介紹魯迅的評價。

(司馬遷(約前145—前90年),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司馬遷10歲“誦古文”,20歲開始遊歷,遊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説。在《史記》草創未就之時,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發憤著書,完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説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帝王傳記)12篇,世家(記諸侯本系)30篇,列傳(序列人臣事蹟)70篇,表10篇,書(記經濟、天文、曆法、禮樂等方面的情況)8篇。)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歷史事件發問,直接入題,毫不拖沓。由學生介紹作家作品,教師適時補充,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初讀正音

請一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吐字清晰,讀音準確,節奏分明。

(一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簡單點評,並讀讀本文中的易錯字。)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檢查預習,瞭解學生課前朗讀的基本情況。掌握文中的部分詞語(生字、

多音字、通假字)的音、形。

三、再讀通意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註釋,借用工具書,同桌合作疏通文意。

2、以小組為單位,針對翻譯中的疑難問題討論研究,共同解決。教師巡視各組,答疑解惑。

3、教師指導學生積累本課的文言知識。

(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省略句等)

【設計意圖】通過譯讀,疏通文意,積累文言知識,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翻譯主要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只解決疑難,以此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讀習慣和善於利用註解的習慣。

四、整體感知

請簡要複述《陳涉世家》的內容大意。

要求:

1、用現代白話複述;

2、複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環節和關鍵之處。可參考前邊所做的填空練習。

(陳勝的經歷:出生貧寒,少有大志。謫戍漁陽,會天大雨,謀而舉計。行卜問神,裝神弄鬼。魚腹藏書,篝火狐鳴。巧施苦肉,殺尉起義。自立將軍,攻下大澤。令人徇蘄,攻克諸郡。(銍、酇、苦、柘、譙)至陳一役,苦戰守丞。號令三老,計事豪傑。眾人推舉,自立為王,國號張楚。諸縣百姓,紛紛響應。)

【設計意圖】學生在翻譯全文的基礎上,要求他們複述《陳涉世家》的內容大意要求,力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為接下來的文章鑑賞做基礎。

五、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認識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原因、過程及其歷史必然性。品讀課文,領會課文運用對話及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步驟】

一、温故知新:請一名同學來複述文章主要情節。

二、根據課文內容,依次回答下列問題。

1、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直接原因是什麼?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天下苦秦久矣。?)

2、陳勝為起義制定的策略是什麼?

(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3、“燕雀”、“鴻鵠”各比喻什麼?文中哪句話表現了陳涉強烈要求改變自己地位的願望呢?

(燕雀: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鵠: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苟富貴,無相忘。)

4、陳涉對當時的形勢作了怎樣的分析和估計?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義可以利用的有利條件:假借扶蘇、項燕的名義,“為天下唱”,以順應民心,義旗一舉,“宜多應者”。)

5、陳勝、吳廣指出的眾士面臨的絕境是?(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陳勝在發動起義前所做的“威眾”準備是什麼?這樣做的效果是什麼?(魚腹藏書,篝火狐鳴;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7、陳勝在動員起義時,最具有鼓舞性,氣魄雄偉、扣人心絃的一句話是?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8、陳涉、吳廣起義經過了幾個步驟?每一步為什麼要這樣做?

(首先用問卜、念鬼、魚腹藏書、篝火狐鳴等辦法制造輿論,鼓動人心,樹立威信;然後陳勝、吳廣抓住時機,採用激將法來激發羣眾的反抗情緒,“並殺兩尉”,掃除了起義的障礙;接着陳、吳二人號召徒屬,進行宣傳,指出大家的處境,分析了利害關係,又指明瞭鬥爭的方向;緊接着明確了起義軍的名義、標誌、稱號及組織領導,使起義工作從思想到組織上落實,最後起義軍在陳勝、吳廣領導下勝利進軍,並迅速壯大,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

9、“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這兩句話説明了什麼問題?

(“攻陳,陳守令皆不在”:守令聞起義軍將至,皆棄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見起義軍所向披靡的聲勢。“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照應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應者”,説明陳涉的分析完全正確,局勢的發展恰如他起義前所料。)

10、文中哪些詞語表現了起義軍的勝利進軍情況?結尾一句有什麼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動詞,表明陳涉、吳廣起義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結尾一句進一步反映起義的影響、號召力之大,農民起義風暴席捲各地,猛烈地動搖了秦王朝統治。同時也告訴人們,這場農民運動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

【設計意圖】通過一連串的追問,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整個農民起義的原因和經過,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為下一步品評人物打下基礎。)

三、品評人物

要求學生選讀課文中有關陳勝説話的內容,找出最能表現他性格的語言,並加以適當的評論。

最能表現陳勝性格的語言有:

(1)“苟富貴,無相忘”。

(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3)“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4)“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分析:(1)句表達了陳勝極想擺脱貧困,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反映了陳勝具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樸素階級感情,説明陳勝雖然出身低賤,但胸懷大志,不尋常人。

(2)句以“燕雀”比喻見識短淺的人,以“鴻鵠”比喻有遠大理想的人。通過比喻,表現陳勝年輕時就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也反映了他對同伴目光短淺的惋惜。

(3)句説明了陳勝面對秦王朝的暴政,面對死亡,毫不畏懼,決心不受命運的擺佈,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國家而舉行起義,表現了他勇於反抗的大無畏英雄氣概,這也是他“鴻鵠之志”的具體表現。

(4)句徹底否定了封建統治階級欺騙勞動人民的所謂天生貴種、尊卑有序、貴賤有別的謊言,砸碎了長期禁錮勞動人民頭腦的封建精神枷鎖,是鼓舞人心的戰鬥口號,表現了陳勝敢於解放思想,敢於推翻封建統治的鬥爭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陳勝是一個對封建統治強烈不滿,敢於反抗,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有志氣,有抱負的農民起義的領袖。)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不斷地朗讀,不斷地與文本對話,從語言描寫中品評人物,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

四、深入探求

同學們,這麼多的發現幫助我們把陳勝吳廣起義這一歷史事件梳理得清楚明瞭,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了《史記》的風味。陳勝這個人物給你什麼啟發和感受?《史記》在刻畫陳勝這個人物的寫法上有什麼可取之處?你能就這兩個問題中任意一個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嗎?想一想,後面這個問題還可以討論一下。把自己的意見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陳勝是一個富有政治眼光的人物,他能夠判斷和分析形勢,制定行動方針,並大膽地付諸實踐,這種敢想敢幹的精神令我欣賞;陳勝少有壯志,不甘平庸,後來終於成就大事,可見,小時候養成的個性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陳勝在殘酷的統治下敢於奮起反抗,這種挑戰命運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文章刻畫陳勝採用了襯托的寫法,用吳廣來襯托他,寫出他擁有別人不具備的政治頭腦;《史記》寫人還注意鋪墊──陳勝少年時期擁有鴻鵠之志,後來做處驚天動地的行動,少年時期為後來做了很好的鋪墊)

【設計意圖】本文敍事性強,如果只求把握情節,閲讀就會流於膚淺,古代作品的寫作技法、歷史人物的個性特點、史傳作品的語言味道就不能得到品味。激勵學生從古語樸言中去領悟一些東西,發現一些東西,就能幫助我們不知不覺跨過古今語言的障礙並領會作品深層的東西。

五、拓展延伸

1、陳涉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作者司馬遷對這一歷史人物持什麼態度?

(作者司馬遷對陳涉是肯定和讚揚的。“世家”是《史記》中為那些對全國政局有影響的王侯將相所作的傳記,司馬遷將陳涉與一般的王侯齊觀,可見對他首先發難的功績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2、説實話,僅憑節選的一部分《陳涉世家》就來談陳勝,憑短短四段文章就來論擁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史記》,實在是有點坐井觀天,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完這篇《陳涉世家》,也可以更多地去了解這部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和它背後的故事。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課外走進《史記》,畢竟課堂學習並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而應該成為學生更自由更主動的學習的起點。

六、佈置作業

要求學生幾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分幕合作創作《陳涉世家》的課本劇。

要求:

1、情節尊重原作,可加以合理想象、創造。

2、語言通俗化、口語化,言行突出人物個性特徵。

3、儘量少用旁白,適當運用道具。

板書設計

陳涉世家

司馬遷

少時:有“鴻鵠之志”

謀劃起義:“天下苦秦久矣”根本原因

魚腹置書、篝火狐鳴 威服眾人

發動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煽動眾人

起義勝利

反思與跟進:

課後學生可能存在這樣的疑問:

1、吳廣為什麼沒有稱王?而是陳勝稱王

2、陳勝如此有才幹,為什麼最後沒能推翻秦朝統治

陳涉世家的教案2

教學目的

一、熟悉課文,疏通文意。

二、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三、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

教學設想

一、在熟悉課文的前提下,疏通文意。主要利用正音、斷句(讀準句中停頓)、範讀等方法,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然後,由學生的二人小組試澤全文,流通文意,其中,讀不懂的語句,集體解疑。

二、充分利用課後練習,將其自然融入課堂教學中,減輕學生負擔,落實“訓練重點”。

三、在熟悉課文、疏通文意基礎上,通過填空題,達到理解基本內容的目的。

四、用複述主要內容的方法,強化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

第一課時

教學四點

一、熟讀課文,疏通文意。

二、瞭解作者和《史記》。

教學過程

板書課題和作者:陳涉世家司馬遷

一、簡介司馬遷和《史記》。

方法:引導學生看教材註解①。教師適當補充下邊內容。

作者司馬遷,10歲“誦古文”,20歲開始遊歷,遊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説。歸來後,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漢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繼承他父親司馬談的官職,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等。他博覽皇帝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後國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官刑。出獄後,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他發憤著書,公元前91年完成《史記》。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説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帝王傳記)12篇,世家(記諸侯本系)30篇,列傳(序列人臣事蹟)70篇,年表12篇,書(記經濟、天文、曆法、禮樂等方面的情況)8篇,共526,500字。在史學和文學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課《陳涉世家》就節選自《史記》。

二、初讀課文。

1.正音

學生參照註解,藉助工具書,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出示卡片(或投影、小黑板)檢查卜列字的讀音掌握的情況。

閭(lǚ)左謫戌(zhéshù)當行(háng)度已失期(duó)

以數諫(shujiàn)罾(zēng)間(jiàn)祠(cí)

陳勝王(wàng)忿恚(huì)笞(chī)毋(wù)

寧(nìng)有種乎蘄(qí)?(zhì)?(cuó)

拓(Zh6)譙(qiáo)會(huì)計事長吏(lì)

以應(yìng)陳涉

[説明〕本文較學過的文言文長一些,需要注音的字多。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先讀註解所注的字音,然後讀課文;或學生通讀課文,邊讀邊掌握字音;也可以在學生自讀後,集體對一些字正音,同時,結合註解,理解其意。有些字的讀音,不可能一下子記住,在下邊的教學中,隨時複習。

2.試譯課文

二人小組,結合註解流通大意,並記下看不明白的語句,待全班討論解決。

[説明]學生分小組疏通大意,教師多給一些時間。其間教師巡視,隨時解答一些學生的疑難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只是疏通大意,不需要逐字“對號入座”。指導學生練習在書上做點筆記。

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一、三。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一、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二、瞭解一些詞古今的不同意義。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温習課文。

教師出示卡片,或利用投影(小黑板)出示練習一第1題所列的語句,請學生讀出句中停頓,並説説句意。

(l)發間左?戍漁陽900人

(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3)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詞中

(4)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絢蘄以東

[説明]句中的停頓,參看《教師指導用書》。

第2題。讀下邊三組句中A、B兩句,注意讀出語氣(略去句後的標點)。

A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B.等死,死國可乎

A嗟乎,燕雀安知鴻韻之志哉

B.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A.此教我先威眾耳

B.且壯土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説明]從檢查作業入手,目的是通過朗讀,温習課文內容,也為下邊將要進行疏通文意(集體)做準備。

聽教師範讀一遍課文。

要求:聽讀時,想每句話的大意,想上節課有問題的語句現在明白了沒有;準備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

二、集體解疑,疏通文意;理解基本內容。

學生提出有疑難的語句,全班集體解疑。具體方法:

一個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或句子,教師鼓勵其他同學給這位同學解説明白;同學們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師講解。

[説明]讓同學之間互解疑難,既使之產生興趣,又利於培養獨立學習的習慣。

二人小組,討論課後練習二,填空。

(l)起義的導火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戍卒在開赴漁陽途中遇雨失期)

(2)陳勝認為起義將得到廣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①秦二世殺太子扶蘇,引起人民羣眾對秦王朝的更大不滿;③楚人懷念楚將項燕,有強烈的復國願望)

(3)為起義作輿論準備的辦法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

(①將寫有“陳勝王”的布條置魚腹中,戍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②吳廣在駐地旁的叢詞中,狐嗚呼口:“大楚興,陳勝王。”)

(4)是起義的第一步;接着用。作為動員羣眾起義的口號。

(並殺兩尉;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

集體討論填室內容。

[説明]能將上面每個空填準,對課文內容就有了基本理解,教師不需要在這方面作過多講解。集體討論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再讀“閲讀指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瞭解古今詞義的不同。

以完成課後練習五第1題為主要內容。

教師出示投影或小黑板,寫上如下樣子:

涉水時(年輕)

亦死(逃亡)

令吳廣(暗地)

中停停語(處處)

(將軍身披堅執鋭(自己、親自)

要求:為每組配上一句現代漢語,每句中要用上加點詞,然後在句後括號內,註明現代漢語的意思。

[説明]指導學生利用現代漢語詞典,瞭解古今的詞義有何不同。教師不必細講,學生能按要求做了,就達到了目的。

四、複述課文的內容。

要求:

(1)用現代白話複述;

(2)複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環節和關鍵之處。可參考前邊所做的填空練習。

[説明]串譯課文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只解決疑難,以此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讀習慣和善於利用註解的習慣。應該説,做到這些,課文大意學生已能明白了。用複述的形式,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基本內容。能夠複述佔主要情節,即説明達到了教學目的。

佈置作業

在本上翻譯第三段。

陳涉世家的教案3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陳勝少年懷有大志;

2、進一步掌握文言文字詞;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誦讀,明確起義的原因及謀劃和經過;

2、把握本文運用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情感與價值目標:

1、瞭解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經過及其歷史意義。

2、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為國家多作貢獻。

【教學重點

1、進一步掌握文言文字詞;

2、通過誦讀,明確起義的原因及謀劃和經過;

【教學難點】把握本文運用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也讓同學們課後進行了通釋課文,現我們就請一位同學來複述一下課文。

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本文,體會一下起義當時的情境。

二、合作探究

(一)學習課文,探究問題

1、第一段主要寫什麼?(要求用一句話作答)

這段主要寫陳勝年輕時給人做傭工之時,胸中已懷有大志("鴻鵠之志")。

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陳涉的?

是以姓名、籍貫、身世、志向等幾個方面來介紹陳勝的。

為什麼先寫這段?

先寫這段主要是表明陳勝後來發動起義並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2、學生齊讀第二段,找出起義的時間、地點、發起者、參加者及其人數。

學生討論完成,集體訂正,教師明確:

時間:秦二世元年七月,地點:大澤鄉,發起者:陳勝、吳廣,參加者及人數:"閭左適戍漁陽"的九百人。

起義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專制統治給人民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造成全社會普遍的怨憤和仇恨,這是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斬",秦朝嚴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這是起義發生的直接原因。

為起義作輿論準備的辦法是什麼?

①將寫有"陳勝王"的布條置魚腹中,戍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

②吳廣在駐地旁的叢詞中,狐嗚呼口:"大楚興,陳勝王。"

3、學生齊讀第三段。第三段寫什麼內容?(要求用一兩句話作答)

這段是記述陳勝起義的起事經過以及陳勝起義迅猛發展的概況。

起義的步驟是:第一步;接着用作為動員羣眾起義的口號。

(並殺兩尉;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

起義的性質(口號)是什麼?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理解

石破天驚的一呼,寫出了陳勝的"大志",更表現出他卓越的宣傳能力。

4、討論課文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

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很多,一般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課文刻畫的主要人物是陳勝。從課文內容看,陳勝表達志向、謀劃起義、發動起義等都是透過他的語言來表現的。

選讀課文中有關陳勝參與對話的內容,找出最能表現他性格的語言,並加以適當的評論。最能表現陳勝性格的語言有:

①苟富貴,無相忘"。

②"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③"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④"壯志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①句表達了陳勝極想擺脱貧困,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反映了陳勝具有"有相同車,有難同當"的樸素階級感情,説明陳勝雖然出身低賤,但胸懷大志,不尋常人。

②句以"燕雀"比喻見識短淺的人,以"鴻鵠"比喻有遠大理想的人。通過比喻,表現陳勝年輕時就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也反映了他對同伴目光短淺的惋惜名句説明了陳勝面對秦王朝的暴政,面對死亡,毫不畏懼,決心不受命運的擺佈,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國家而舉行起義,表現了他勇於反抗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也是他"鴻鵠之志"的具體表現。

③句徹底否定了封建統治階級欺騙勞動人民的所謂天生貴種、等卑有序、貴賤有別的謊言,砸碎了長期禁錮勞動人民頭腦的封建精神枷鎖,是鼓舞人心的戰鬥口號,表現了陳勝敢於解放思想,敢於推翻封建統治的鬥爭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陳勝是一個對封建統治強烈不滿,敢於反抗,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有志氣,有抱負的農民起義的領袖。

三、重温全文、小結

課文記敍了陳勝、吳廣領導的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過和浩大聲勢,表現了農民起義的偉大力量,讚頌了陳勝、吳廣的反抗精神及歷史功績。

四、達標提升

閲讀《陳涉世家》選段,回答文後問題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陳涉世家》)

1、下列加點詞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公問其故扶蘇以數諫故B宜多應者宜乎眾矣

C陳勝、吳廣乃謀曰聚室而謀D或以為亡國恆亡

2、解釋加點詞語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次:為天下唱唱:

今或聞無罪或:會天大雨會:

3、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扶蘇以數諫故。

A、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B、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聯繫上下文説説下列句子的大意。

A、"失期,法皆斬"的大意是:

B、"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大意是:

6、下列表述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義的深刻歷史背景。

B、"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是起義的直接原因。

C、"死國可乎"表現出陳勝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D、這段文字大意應概括為:記敍了陳勝、吳廣起義前對形勢的分析。

陳涉世家的教案4

教學目標:

一、瞭解陳涉起義的原因及起義後的主要情況

二、理解記事詳略得宜的剪裁方法。

三、體會小説與史傳的異同。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課時

二、採用整體入手的方法,每一“循環”都做到完整地閲讀、朗讀、講述、分析。

三、重點地突出一些字、詞、句,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義地講解。凡有註解的,不講,由學生利用註解讀懂課文。用一個不同斷句的例子擴大視野,積累知識。

四、介紹閲讀與課文有關的文學作品,培養閲讀興趣,提高閲讀水平。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 瞭解《史記》的一般情況。

二 讀通課文,理解詞語,明確層次。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新課(結合檢查預習中看閲讀提示和註解自讀課文的效果),教讀。

提問:1.《史記》的作者是誰?他是哪個時代的人?2.《史記》的“世家”部分是記什麼人的?作者為什麼把陳涉列入“世家”中?3.課文中記述陳涉起義的經過,同時又記了哪些有關的人物?這些人物中與陳涉關係最密切的是誰?要求:學生不看課本能簡答,並能板演“吳廣”、“葛嬰”,字形筆畫無誤。隨後,引導看閲讀提示和題目註解,既加深印象,又從註文“他用畢生精力著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一句引發求知要求,介紹《史記》。

講述:關於《史記》 漢朝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做過太史令,死後,司馬遷繼任這個官職。太史令是管天文、曆法、國家典籍、編寫史冊的官。司馬遷46歲時,因李陵事件牽連(只宜簡介,作最低限度的説明,不必多講),下了大獄,受到慘重的刑罰。後來,漢武帝因司馬遷很有才能,赦了他,任命他為中書令(管皇帝的文書詔令)。受刑後的司馬遷,決心繼續父親的事業,編寫史書。最後,終於寫成上起自傳説中的黃帝直至當代為止約三千年左右的中國通史。全書包括12世紀(記帝王事蹟),30世家(記諸侯世系)70列傳(記個人和少數民族事蹟),8書(記經濟、天文、曆法等情況),10表(用表格形式編排史料)。其中,列傳的最後一篇為《太史公自序》,是自傳。《史記》開創了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記載歷史這一“紀傳體”的體裁。(聯繫舊課: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是《左傳》)講述時,學生簡要筆記;講述後,學生(鄰座)互對筆記。指名複述筆記內容,師生共同訂正。

朗讀:指名(水平屬於中等的學生)通讀全文,讀時如個別字、詞有障礙,要及時幫助“過關”,以保持課堂良好氣氛。要求:在預習初讀的基礎上,再次加深對課文的印象。讀後,瞭解有什麼疑難,及時解答,並由此導向課文後的習題,解決“比較·辨析”的第三題(口頭)、第五題(書面)。(可參看《教師教學用書》,此處不重複抄錄)兩題解決後,即提出新的練習內容。

二、練習

提示:詞有本身的詞義,但要理解還須把它們放在句中、文中。下邊所舉的詞,在不同組合時有不同的解釋。

提問:楚人憐之,卜之鬼乎,殺之以應陳涉,這三個詞句中的“之”的解釋與上舉1-4例中哪一個相同?(答案:4)

這裏的練習,作用是:

(1)統觀全文,前後對照,易於分辨。

(2)全面掌握,突出個別,有助鞏固。作練習時,不僅答案由學生説,舉例語句的解釋,也可鼓勵學生説。應注意的是,把字放在句中、文中,避免多講古漢語語法的傾向。虛詞“乃”也可用同樣方法。

列出“乃謀曰”、“乃詐稱公子扶蘇”、“乃令扶離人葛嬰”,答案選取“2”。

除以上的“之”、“乃”之外,理解文中的“數”也可用這個方式來達到鞏固的目的。比較了“數有功”、“數萬人”音義的不同,就可找到“以數諫故”、“數言欲亡”的“數”與“數有功”的“數”同一音義。

三、再次導向課文,教讀。

提示:原文不分段,現在,編入課本,分了段,對閲讀理解有幫助。要求:提攝出每段主要內容。默讀,速度可較快,發言,明確本文層次:

1.用內心動態、對話、動作寫出陳涉情態,表現傳主陳涉的大志。(説明:本篇不是合傳,傳主只是陳涉一人,因吳廣與陳涉起義和後來行事的關係密切,所以也在開頭敍及裏籍)

2.以對話為主,詳寫起義前的準備,包括所處環境、分析形勢、共同謀劃、製造輿論等。

3.用對話和敍述的方法,寫起義的經過和起義後的大好形勢。敍事真切、生動,有條理,是《史記》的特色,所以,人們不僅把它視為不朽的歷史著作,而且評價它是有高度文學價值的作品。

分散快速默讀,體會層次和敍事生動性,並注意字音。讀後指出:借,是籍(藉,文言文中通用)的簡化字,常解釋為“假使”,讀,不讀。但書籍的“籍”不簡化,讀。酇,讀。度已失期的“度”,讀。適,是“謫”的通假字,讀,在文中與“適”無關。適有兩音:讀,常作人名;現又作“適”的簡化字,應讀。“適”不能代替“謫”的通假字而讀成。

四 討論(此內容適用於水平較高的班)。

文中“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據中華書局版二十四史是這樣斷句的:“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比較一下,哪一種斷句文意更明確?思考、議論、發言、結論:後者較好。據歷史,秦興徭役,發民謫戍,民不堪命,屯大譯鄉的九百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把“九百人”三字連下讀較能明確當時史實。如果“九百人”三字屬上,可以理解為當時只徵發九百人到漁陽去而已。由此可見,讀古籍斷句,要反覆思考斟酌,要結合歷史事實。這是閲讀中應當懂得的門徑。

五 佈置作業

參考課文後第四題,試作填充,並準備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講時要注意“序”,即弄清課文段落和段落內部各層次,以體現作者安排材料的恰當。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 鍛鍊口述能力。

二 理解選材詳略。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新課(結合檢查作業)

提問:檢查課文和填充第四題第1小題情況,明確填充答案(參見《教師教學用書》),在此基礎上口頭講述。

二 新課內容

1.講述訓練:指名一人以《大澤鄉》為題講“陳涉起義”的故事。要求:明條理,有重點,合史實,不誇飾,事件發展過程層次分明。講後,學生評論,教師總結。評論標準:過程有序,事實明白,口齒清楚,語言通暢,能把起義的準備、行動作為重點,其他只作略講。

2.朗讀訓練:分散讀全文,然後指名朗讀,要求:注意第二段和第三段前半(“吳廣素愛人”至“收而攻蘄”),用語調、語氣、語速,吸引聽者。

3.小結(講述與提問結合):

(1)寫法上,剪裁得當:詳寫起義前的商議和輿論準備,起義的具體經過。其他如傭耕、徇地、戰譙門、刑秦吏等等則略寫。這樣寫,表現出作者的史才,善於剪裁史料,突出了起義的主要內容。

(2)描寫生動:文中詳寫的是人物的心理、説話、動作;其他略寫的,只作一般敍述。這樣寫,表現出作者善於突出重點,寫得生動,有文學才能。

(3)條理分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一句人物自己表明內心的話,貫串全篇。起義前,失期,是導火線。謀劃時,從“苦秦”而確定大計,是善於分析形勢。準備時,篝火狐鳴和帛書,是善於製造輿論。起義時,吳廣先“忿恚尉”而後陳勝佐其殺尉,立即召令眾人聽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句寫出了善於把握時機和胸中之志。先殺尉而後發號召,行事易成(若先號召,尉未殺則效果不同),可見善於謀劃,設計周密。以下寫乘時而作,及時自立為王,便很自然。總之,這樣寫,顯示了傳主的“鴻鵠之志”,同時,也見出條理。前人評論説司馬遷善序事理,稱讚他做到“其文直,其事核”,實屬至當。(這裏只點一下,下邊還要説到)

三 作業

課後反覆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一、自讀茅盾短篇小説《大澤鄉》。

二、比較小説與史傳的異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講述:茅盾在1930年寫了短篇小説《大澤鄉》。那時正處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前期,農民的革命意識逐漸覺醒,對反動統治的反抗意識逐漸增強。現據1980年人民文學版的《茅盾短篇小説集》複印(或謄印),發給閲讀。

二、新課內容

學生閲讀《大澤鄉》。要求:默讀2-3遍,把它與《史記·陳涉世家》作比較,看看有什麼異同,可從題材、體裁、寫法等方面考慮,在文字下邊畫線(單橫線、曲線按各人自己使用習慣),左右空白處也可用文字簡記要點。不必出題限死回答內容。要讓學生思路活躍起來,自由馳騁,並由此引發學生興趣。讀後先小聲議論,然後發言。教師在學生議論時巡迴瞭解情況,以便幫助小結。小結、歸納,其大端可如下舉:

1.題材:相同,陳涉在大澤鄉起義反秦。

2.組材:課文是從傳記節選的,材料比《大澤鄉》多。《大澤鄉》是短篇小説,它所選取的是一個“橫斷面”,集中於大澤鄉起義,不像傳記還寫了起義以外的事(如裏籍、傭耕、進軍、稱王等等。)

3.體裁:《陳涉世家》是傳記,必須敍寫傳主的一生事蹟,因而篇幅的長短取決於傳主生平事蹟的多寡。《大澤鄉》是短篇小説,篇幅的長短受體裁特點的限制。

4.人物:《陳涉世家》按史傳體例,一開頭就敍寫傳主概況(本篇因需要而兼及有密切關係的人,但這並不能看作是“合傳”),以傳主的事蹟貫串全篇。《大澤鄉》先描寫環境,由押送的軍官先“出場”,然後在故事情節展開中,主人翁陳勝才出場,有時一個場面描寫別的人,主人翁可以不出現。

5.寫法:《陳涉世家》遵循“史”的要求,注重“實錄”,儘管文中也寫人的對話、行動等等,但目的不在於描寫,只為了敍事,更不作想象,不運用文藝創作上的手法。《大澤鄉》中有景物描寫,或用來交代情節發展的環境,或把這種描寫同人物的心理活動結合起來,起到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作者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心理,刻畫人物形象,予以合理的想象。例如,第一部分寫兩個軍官的性格,寫他倆的.思想活動,與戍卒對立;第二部分寫戍卒的怨恨情緒;第三部分寫軍官暗地裏商量坑殺戍卒;第四部分寫起義的場景。

6.中心:《陳涉世家》着意在反映史實,《大澤鄉》則突出了階級對立、階級矛盾的主題。

小結(講述為主):讀《陳涉世家》,僅僅從課文這個節選部分,已能初步領略到《史記》的特點:“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正因在史學、文學兩方面都有高度的成就,所以魯迅稱它為“史家之絕唱”。《大澤鄉》用短篇幅寫大事件,作者匠心獨運,還熔鑄了一些史事於篇中,寫得極其自然。例如,秦始皇36年,百姓怨秦而假借天上墜星為殞石的謠言,有使者夜行過平舒道中聞仙人説祖龍(指秦始皇)當死;大將蒙恬率大量戍卒屯邊,是秦的一大苛政。作者又借用漢代梅福説的話(倒持太阿)來指斥秦的統治者,用這些史事來加強反秦的氣氛,但又不同於傳記中的人物行事實錄。作者還在作品中寫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句子。例如,“但是‘閭左’的賤奴們的洪水太大了,太大了”,“地下火爆發了”之類。

三、作業

指導使用《簡化漢字總表》,向學生説明:使用簡化漢字應以1986年10月10日國家正式頒佈的“總表”為準,《大澤鄉》的復(油)印中應改正三個字,“象”改“像”,瞭望的“瞭”不作“了”,“囉”的簡化字應作“囉”,不應作“羅”。又,電影、電視的字幕,商品的説明書,時常有不該使用的簡化字,應予注意,不要受其影響,發現不符合“總表”規定的,可以用與人為善的態度,提出意見,要求糾正。

陳涉世家的教案5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文章的第1段,下面請同學口頭回答。(1)簡介司馬遷和他的《史記》。(2)陳勝是什麼出身,他有什麼性格特點?

教師歸納:課文第1段介紹陳勝傭耕出身,又通過對話表現他有要擺脱貧困,幹一番事業的雄心大志。這是介紹被立傳的人物。接下來寫被立傳人物所經歷的史實,以印證被立傳人物的性格特點。於是課文第2~3段轉入寫陳勝、吳廣所領導的農民起義。本課時我們瞭解這次農民起義的原因和經過,討論陳勝在起義中所表現出來的性格,以及這次起義的歷史意義。

(一)明確目標

分析課文第2~3段,瞭解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過和起義後的浩大聲勢及陳涉的語言及作用。

(二)整體感知

讓學生體會到課文第2段主要交代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並寫了決定起義後陳勝、吳廣進行了哪些起義前的準備工作(造輿論:問卜、念鬼、魚腹藏書、篝火狐鳴等),鼓動人心,樹立威信,使人們相信“大楚興,陳勝王”是必然趨勢,結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了反應。陳勝的做法雖然是藉助鬼神迷信來爭取羣眾,但作為一種策略,充分顯示了陳勝、吳廣的鬥爭才智。史家之用心,由此可見。

課文第3段:敍述發動起義到建立張楚政權的經過。陳勝、吳廣把發動起義.計劃得十分周密:第一步是借吳廣被笞以“怒眾”,使戍卒站在自己的一邊;第二步是殺尉,置戍卒於欲退不能的境地;第三步是向大家講明兩種前途,以“死即舉大名”相號召,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激勵眾人的反抗決心。起義軍建成後,進展神速,從“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陳守令皆不在”等語可以看它從者如雲、所向披靡的情況,生動地表現了陳勝的“首事”之功。

學生概括文章中心:課文主敍了陳勝、吳廣領導的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過和浩大聲勢,表現了農民起義的偉大力量,讚頌了陳勝、吳廣的反抗精神及歷史功績。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指導學生分析課文第2段。

1.學生主動朗讀課文第2段,參閲註釋理解文義,並注意下邊加粗詞的意義。

為(wéi)屯長:作為。度(duó)已失期:猜想,估計。陳勝、吳廣乃謀曰:於是就。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判斷動詞。上使外將兵:率領。為天下唱:向,倡導。或以為亡:有人,逃跑。吳廣以為然:對的。有功:建立功業。

2.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陳勝、吳廣是在什麼情況下決定起義的?

答:是在陳勝、吳廣等900貧苦人被征戍邊,途中遇雨,道不通而無法按期到達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殺的情況下,不得不舉行起義的。這既説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説明了起義是被逼出來的,又表現了陳勝等人的反抗的精神。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在逃亡和起義同樣都是死的情況下,毅然選擇了舉行起義的決定,充分顯示了陳勝的鴻鵠之志。

(2)決定起義後,陳勝、吳廣做了哪些起義前的輿論準備工作?

答:置書魚腹,篝火狐鳴。

(3)陳勝分析形勢的句子有哪些?他們提出了怎樣的口號?

“天下苦秦久矣……宜多應者。”口號是:“詐稱公子扶蘇、項燕”。

(4)起義的計謀、策略反映了陳勝、吳廣的什麼?

答:充分顯示了陳勝、吳廣的鬥爭智慧、才能。

3.指導學生學習第3段。

(1)教師領讀或由學生自讀課文後,結合註釋理解文意,並注意下面加粗詞的意思。

吳廣素愛人:一向,向來。廣故數言欲亡:故,故意;數,多次;亡,逃跑。陳勝佐之:幫助、協助。戍死者固十六七:固,本來。十六七,十個裏面有六、七個。從民欲也:服從。為壇而盟:建築。祭以尉首:用。車六七百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騎千餘:古時一人一馬為一騎。將軍身被堅執鋭:通“披”。陳涉乃立之王:於是被擁立。諸郡縣苦秦吏者:被……壓迫的。

(2)這段文字記敍丁什麼?

記敍了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經過和起義後的浩大聲勢,以及建立農民政權的情況。

(4)組織討淪。

①陳勝、吳廣是通過哪些步驟發動起義的?

第一步:選擇了“將尉醉”的適宜時機,設下激尉笞廣的圈套,使眾人認為殺尉有理。第二步:陳勝佐吳廣,並殺兩尉。表現了起義領袖的機智勇敢。第三步:殺尉後陳勝當即號召羣眾起義,他先曉以利害,指出如不起義,只有死路一條。再提出“壯士不死即正,死即舉大名耳”,激勵眾人立下雄心壯志,為國幹一番事業。尤其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對封建統治階級提出了有力的挑戰,道出了千百萬貧苦農民的心聲,顯示了對起義勝利的堅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氣概。陳勝的這些話,果然得到眾人的熱烈擁護和響應,起義隊伍很快組織起來了。

②起義發動後,起義隊伍為什麼能形成浩大的聲勢並建立起農民政權?

起義發動後,起義軍鬥爭矛頭直指秦政權,攻城略地,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戰鬥中起義隊伍迅速擴大,很快建立了農民政權——張楚。究其原因,除起義領袖敢於反抗,胸懷大志,謀劃正確,策略得當外,還有九百徒屬的熱烈響應,勇敢戰鬥。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對貧苦人民的壓迫剝削程度之深,致使怨聲載道,人心思變,使農民起義有着堅實的基礎。三老、豪傑的話“伐無道,誅暴秦”就點明瞭起義的性質,也是歷史的必然,所以農民起義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故而陳勝、吳廣發動起義後,很快就形成了浩大的聲勢,不久農民政權也建立起來了。

③學生再次齊讀課文,研討這段文字在材料安排和記敍方法上有什麼特點?

材料安排上的特點是詳略得當。詳寫起義的發動經過,並把敍事和對話結合起來,使起義領袖的機智、勇敢及強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體現。而對起義後的浩大聲勢及建立張楚政權的經過則略寫。這樣做詳略得當。

記敍方法上:以側面描寫表現陳勝、吳廣的功績。借三老、豪傑的嘴,讚頌農民起義的功績,以諸郡縣殺秦朝酷吏響應陳勝,表現農民起義得到全國各地的擁護。

(四).總結、擴展

本節課我們分析了課文內容,瞭解了陳涉起義的原因、過程和起義後的浩大聲勢。也讓我們瞭解到起義領袖敢於反抗、善於鬥爭,要為國家幹一番事業的雄心大志。

閲讀人物故事一則,回答問題。

公儀休嗜魚

公儀休相魯而嗜魚。一國人獻魚而不受。其弟諫曰:“嗜魚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受魚而免於相,則不能自給魚,無受魚而不免於相,長自給魚。”

——選自《韓非子·外儲説右下》

1.為加粗字釋義。

(1)嗜魚

(2)自給

(3)長自給魚

答案:

(1)喜歡,特殊的愛好。

(2)供給。

(3)長久

2.這則故事告訴了人們怎樣的道理?

答案:做官的人要時刻珍惜自己的地位、利益,不能見小利而忘大義,在大利麪前鋌而走險。否則,不但會失去既得利益,甚至會身敗名裂。

(五)佈置作業

做課後練習第一、二、三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03q7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