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易經 >

易經講解:有感斯應

易經講解:有感斯應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易經講解:有感斯應

孔子認為研究《易經》的學問,智慧成就達到了極高的境界,便不需要靠卜卦。而一般人將有所作為時、將有所行動時,因為自己智慧不到,就只好問卦,“問焉而以言”。如果自己修道有成就,到達《易經》最高的境界時,一旦要問事,只要反問自己就知道了。“其受命也如響”,只要你思想念頭一動,就已經知道了。這就中所謂的神通,神而通之,神通的道理是“其受命也如響”。他們感應快得很,一個動作一來,它的現象就出來了。一個現象,一定有它的作用,“其受命也如響”。像音響一樣,只要手一拍,音響就出來了,反應就那麼快。

卜卦是什麼?就是感應。這兩天流行以前在上海玩過的那個碟仙,現在大家又來玩啦!一個人伸出一個指頭放在碟子上,它自己就轉動起來,便可以問事情的吉凶。

一個同學來問我,那究竟是不是精神作用?我説你不要那麼粗下決斷,你的精神為什麼要靠它呢?不靠它你就做不到?如果説不是,那他又問了:不是精神作用?那是真的碟仙羅!我説那也錯了!當然我沒有給他作答案。答案你要自己去找啊!

有時候同學們問我,到底扶乩準不準?有沒有鬼神駕臨?我常常告訴同學們,你要小心啊,小事情很準,大事情包你不準。有進修鬼還請不出來呢!有時候問完了你送它走,它還不走呢!扶乩的筆停都不停,轉得很厲害。

有位同學告訴我,有一次就是這樣,問完了,它就是不走!通常是兩個人扶着它轉,那一次我一個指頭扶着它,轉得比過去還快,就是不肯走。沒有辦法,只好請它喝茶啦,告訴它謝謝啦!你請回吧!我問完了……

有關這一類事情,其實你説有這個東西嗎?幽冥難見。鬼神之事都是一體的,這個道理原理就在這裏,“其受命也如響”。瑜伽術就叫“瑜伽”。

“瑜伽”的意思我們翻譯就叫“相應”,相應就是感應,互相的感覺而成。所以他説你懂了這個道理後,“無有遠近幽深”;不管幾千萬年的事情,高遠的,或者是在地球以外的事,或者就在目前,或者看不見的,鬼也好、神也好、菩薩也好,那些看不見的就叫幽深。到了《易經》這個法則以內,沒有逃出這個範圍的。“遂知來物”,都會知道。

所以平常提到中國文化,自己要吹起老祖宗的東西,拿這個來吹就很偉大了,可惜你不會。平常外國人來到我們這裏,問到哪裏參觀我們中華文化,大家都説到士林故宮博物院。可惜那不是我們的,那是我們老祖宗的.。

這一代老是把我們祖宗拿出來炫耀,這一代除了破壞之外什麼都不會!那今後又怎麼叫做中華文化呢?那不是很丟人嗎?我們祖宗無論怎麼好,祖宗們已經死掉了。

而我們的呢?我產這一代什麼都沒有,那是很糟糕的啊!所以不可以如此。我們如果真懂了《易經》的道理,真到了有感斯應那個時候,便可以“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了”。

孔子説《易經》這一門學問,要修養到“精微”才能夠“遂知來物”。《禮記》上孔子為易學下了定義,説《易經》是“潔淨精微”。“潔淨”是宗教性的,宗教是非常聖潔恭敬的。

這一門學問,我們小時候讀《易經》,一定要很恭敬地捧着來讀,不敢隨便拿的。尤其講《易經》的時候,更是潔淨恭敬,不敢有一點隨便的樣子。

“精微”是很科學的,要很精、很微、很細密的思想。這是宗教性、哲學性的科學,你沒有精密的頭腦,搞《易經》是沒有用的。所以説:“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yijing/ge9vj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