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三字經 >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15篇)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三字經》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15篇)

讀《三字經》有感1

《三字經》從南宋以來,到現在已經有了七百多年的歷史了!《三字經》的歷史悠久,從古到今,人們都喜歡讀《三字經》。《三字經》就像是一個藴藏着許多道理和知識的大寶庫,取之不竭。

有一段《三字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是這幾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

説的是東漢時江夏人黃香,在他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年紀雖然小,但他卻深深懂得了要孝敬長輩的道理。在炎熱的夏天裏,他用扇子為父親扇涼帷帳,直到父親入睡。在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最大的梨子讓給兄長吃,把最小的留給自己。

黃香用身子幫父親暖被窩,是為了讓父親睡的時候不再那麼寒冷。他那麼孝敬父親,是我們所有人的好榜樣,黃香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從孔融能把最大的梨讓給兄長這件小事裏,就可以看出孔融是個敬老愛幼的人。

黃香給父親温席、孔融給兄長讓梨,就足以給人們做為一個好榜樣了,雖然我們不一定給爸爸媽媽扇風,起碼也要像孔融一樣,把好的東西讓給晚輩或兄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幫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活,或優異的學習成績報答爸爸媽媽。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區區這一小段《三字經》就能給人們那麼多的啟發,快去讀讀《三字經》這本書吧!.

讀《三字經》有感2

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話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我能理解書中的一些含義,特別是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中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勤編,削竹筒,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這六段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七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入此勤奮的學習;宋朝趙普讀了一輩子的《論語》,做了宰相之後,扔勤奮學習;漢朝路温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私削竹片來抄書,他沒錢買書,卻如此勤奮;孫普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沒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捉螢火蟲當作燈光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窮,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就停止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讀懂了這幾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的優越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裏,有辛勤的老師教導我們,書本都是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的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嗎,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讀《三字經》有感3

昨天中午,我加班把《青銅葵花》這本書看完了。書的內容很感人,看到好幾個部分時,我都被感動地哭了。

書中講了一個叫葵花的小女孩兒從小就失去了媽媽,她的爸爸帶領着她來到了大麥地村。可是,爸爸在畫完葵花(大麥地種的葵花)獨自駕船過河時,一陣突如其來的龍捲風把爸爸捲到了河裏淹死了,幼小的葵花就這樣成了一個孤兒。最後,她來到了青銅的家。青銅的家很窮,雖然日子艱苦,但她卻很幸福。最後,兩個阿姨和青銅葵花市的市長把葵花接回了城市。青銅和葵花分開的那一瞬間,青銅會説話了,他大聲的喊着:“葵花!葵花!”

合上這本書,我從葵花聯想到了我自己。我自己可以説,比葵花幸福10000倍。葵花上學的錢是家裏人省吃儉用,賣蘆花鞋攢出來的。葵花知道,家裏人很辛苦,所以她不亂花錢,她還揹着家人自己乘坐一艘輪船到南方撿銀杏果按現在的説法就是打工。而我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手大腳地花錢。誇張一點兒可以説是揮金如土。上街買這買那,我要吃什麼,媽媽買,我要玩什麼,媽媽也買。葵花卻什麼東西也不敢買,反而自己還掙錢。

我真敬佩葵花,敬佩葵花不亂花錢的好品質。葵花不但不亂花錢,而且還很懂事呢!

葵花到了青銅家裏,從來不撒嬌,很體貼家人。家裏很窮,要做作業的時候,為了節省燈油,到夥伴家借燈光寫作業。夥伴們不讓借了,青銅就給葵花捉了很多很多的螢火蟲,放在一個瓶子裏,葵花接着螢火蟲的光寫作業。爸爸媽媽有時候批評她了,她也虛心接受,不犟嘴。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奶奶得病了,葵花的心裏就出現了念頭,第一就是掙錢,第二就是在期末考試那天成績不考好,這樣就不用交學費,爸爸媽媽就可以把省下來的學費給奶奶當醫藥費。 我想一想,心裏實在有些羞愧。

葵花那麼懂事,那麼節約,我真需要向她學習學習。從今天開始,我要讓爸爸媽媽監督着我,我只買我需要的東西,不需要的東西一律不買!我一定要做一個像葵花一樣懂事的好孩子,珍惜我現在的幸福生活!

讀《三字經》有感4

上學時媽媽給我買了兒童讀物《三字經》,並告訴我《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古人認為,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讓我沒事時讀一讀。我很好奇就根據注音慢慢讀了起來。我發現它三字一句,很上口,裏面的小故事更是吸引着我,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懂得小的時候不學習,長大什麼都不會,有什麼用呢?“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讓我明白:我們從小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讓我知道: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的行為,是每個人從小就要學會的。“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我知道意思是蠶能吐絲,蜜蜂能釀蜂蜜。人如果不學,什麼都不會,連一些動物、植物都不如。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通過誦讀《三字經》,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讀《三字經》有感5

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見媽媽説過,《三字經》這本書是一本老少皆宜、膾炙人口的好書,書中包含了我們國家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和豐富哲學道理,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三字經》這本書。 我牢牢地記住了媽媽對我説的話,默默地記住了《三字經》這本好書,我平時聽別人讀到“人之初,性本善”等《三字經》裏面的一些句子,但是沒有完整地讀過一遍,所以,我在寒假裏的一天中,我就上網查了一些《三字經》中的語音版,聽着孩子們如天籟之音般的聲音朗讀《三字經》,我深深地被陶醉在其中。 我一口氣聽完之後,我才發現了媽媽説的那樣,《三字經》不過簡單上千字,其中的內容卻博大精深,有一些句子的意思我還是能明白的,有的道理我卻是一解半知。其中有兩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深深地打動了我。東漢時期的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順自己的父親,冬天,天冷的時候用自己的身子幫父親暖身;孔融四歲出去摘梨,把大梨全讓給了自己的哥哥,而自己卻挑了一個最小的梨。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小學生從小就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要時刻懂得謙讓。 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所有的事情都要爸媽幫我們安排好。我知道了這兩個故事後,覺得十分慚愧,所以,我決定了,我要向他們兩個好好學習,不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還要幫父母、大人做一些家務事,並且還要好好地孝順父母、長輩,和同學們、朋友們在一起時,不要逞強,要時刻記住禮讓。 當然,《三字經》這本好書中值得我們學習的道理還有很多,當我讀完《三字經》之後,讓我明白了很多的知識和道理,《三字經》這本書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本好書呀!

讀《三字經》有感6

《三字經》總是分為三段。下面請看,我為《三字經》第一段做的介紹:

人之初,性本善在這朗朗上口詩聲當中,你是不是會想到自己的孩子。人生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忽視了教育,就可能會變壞。孟母為了孟子的健康成長。曾三次搬家,斷織教子,使孟子成為聖賢之士。竇燕山一聖賢之理教育子女,史稱“五子登科”.孟子和竇家都在良好的成長環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後才有作為.

家長們,從這裏你們應該知道了吧!在良好的教育很重要,一定不能忽視.

誦讀《三字經》第二段,我明白了,一個人兒是不學,長大了能有何作為?玉石不雕琢,難成器皿。人不學習,就不懂道德禮儀,就不能成才。所以一個人從小就要尊師愛友,學習道德禮儀。黃香九歲就知道給父親温暖牀鋪,四歲的孔融分東西 就知道謙讓。孝順父母,禮讓長友,尊師愛師觀後感大全,學習道德禮儀。

小朋友們,古人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讀《三字經》有感7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它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可謂是家喻户曉。其內容涵蓋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和做人的基本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易懂,真所謂“濃縮的是精華”。

我覺得《三字經》的作者-王應麟真的很厲害,竟然能寫出這麼完美的“詩經”。

《三字經》裏面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苟不教,性乃遷。這句話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如果小時候不好好教育的話,生來就有的善良等良好的本性就會慢慢的改變,人就會變壞。所以,我現在就要好好學習,特別要多學做人的道理,將來能成為一名對社會對他人有幫助的人。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知識和故事。譬如:一些朝代的建立和滅亡及其原因,一些皇帝和偉人的名字和功績,還有一些包含着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如:“孔融讓梨”告訴我要孝敬父母,要尊敬長輩,還要好好學習等。

總而言之,《三字經》涵蓋了我們需要認識和學習的所有的領域和科目,讀了《三字經》就如讀了一本百科全書,作者把所有的知識都寫得一清二楚。

《三字經》這本書對後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怪不得古人都説“熟讀《三字經》,便知千古事”今天,我終於明白了它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書房中傳出我朗朗的讀書聲。我正在讀一本中華經典書籍——《三字經》呢。

這個學期,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教師向我們推薦了好多古今經典詩文,而我最喜歡讀的就是《三字經》。它是我國明清時期的兒童啟蒙課本,作者是宋代的王應麟。這本書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令我百讀不厭。

我的這本《三字經》不僅僅有它的原文,並且還有註釋和相關的故事,圖文並茂,使我讀起來興趣盎然。

讀《三字經》,讓我懂得謙讓、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是講孔融四歲就明白把大梨讓給哥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講黃香九歲就明白用身體把被窩焐暖讓父親休息;“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是説人應當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

讀着這些資料,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只要我開口,要什麼就有什麼,真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一向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當的,從來沒有想到為他們做些什麼。每當學習不順心的時候,甚至還會向父母亂髮脾氣呢。和孔融、黃香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呀。今後,我要改變自我,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着想,儘量讓他們少為我操心。

讀《三字經》,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幼不學,老何為”警示我小時候要用功讀書;“玉不琢,不成器”告誡我人不經過鍛鍊是不會成才的;“勤有功,戲無益”告訴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必須會後悔的;“頭懸樑,錐刺股”提醒我學習時必須要全神貫注;“昔仲尼,師項橐”告訴我學習應當不恥下問……

《三字經》的資料包羅萬象,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

徜徉在這樣的經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洗滌。在這些精練短小的語句中,藴含着人生的哲理,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閲讀者,收穫着,我樂此不疲。

讀《三字經》有感9

中華民族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成就的民族,這個民族所創造的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詩詞歌賦是一顆璀璨的明珠。讀過這本被稱作“千古一奇書”的古代文化經典,感觸很深。

《三字經》這一書藴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説,深得世人所珍愛,其中我也是它的忠實支持者。

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朽。”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等,使我明白了為人父母和嚴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我明白了爸爸媽媽的用心良苦,也明白了爸爸那次對我不好的原因: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爸爸早已坐在那兒,黑着臉。我便已知大難臨頭,準備想溜走。爸爸叫住了我,問:“怎麼,心虛了嗎?“我的臉刷地一下紅了:“什。。。。。。什麼?”“老師向我反映了情況,她説你考得不好,還冒充簽名,是不是有這一回事?”我結結巴巴地回答:“誰。。。。。。誰叫。。。。。。你整天黑着臉,弄得。。。。。我不敢向你説簽名的事。”那晚,我被狠狠地批了一頓,我很恨我的爸爸。

但現在我總算明白爸爸的苦心了,心中後悔萬分。

因此,我們在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一定要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瞭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從小紮下中華文化的根。同學們,讓我們誦讀經典詩文,做個文雅的東華人!

讀《三字經》有感10

從小父母就告知我:中國是文化禮儀之邦,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沉澱了太多的文化。《三字經》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它使我更懂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讓我知道了人人都是好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從而讓我懂得要以一顆珍藏和善良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昔孟母,擇鄰處”讓我瞭解了我們的父母真是為我們操了很多的心,體現在生活、飲食、學習等各方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從而讓我更加的知道要體貼和關愛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未來。

“融四歲,能讓梨”讓我知道做人要懂得尊重和團結兄弟姐妹,要懂得血濃於水,兄弟情深。特別是作為我們小男子漢更要做到這點。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讓我知道了民以食為天,吃是第一等大事。同時更讓我明白了要愛惜每一顆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因為粒粒皆辛苦。

通過學習《三字經》,我知道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關愛手足、珍惜糧食。同時要珍惜時間,好好對待愛我和我愛的人。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讀《三字經》有感1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書房中傳出我朗朗的讀書聲。我正在讀一本中華經典書籍——《三字經》呢。

這個學期,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好多古今經典詩文,而我最喜歡讀的就是《三字經》。它是我國明清時期的兒童啟蒙課本,作者是宋代的王應麟。這本書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令我百讀不厭。

我的這本《三字經》不僅有它的原文,而且還有註釋和相關的故事,圖文並茂,使我讀起來興趣盎然。

讀《三字經》,讓我懂得謙讓、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是講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講黃香九歲就知道用身體把被窩焐暖讓父親休息;“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是説人應該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

讀着這些內容,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只要我開口,要什麼就有什麼,真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一直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為他們做些什麼。每當學習不順心的時候,甚至還會向父母亂髮脾氣呢。和孔融、黃香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呀。今後,我要改變自己,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着想,儘量讓他們少為我操心。

讀《三字經》,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幼不學,老何為”警示我小時候要用功讀書;“玉不琢,不成器”告誡我人不經過鍛鍊是不會成才的;“勤有功,戲無益”告訴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一定會後悔的;“頭懸樑,錐刺股”提醒我學習時一定要全神貫注;“昔仲尼,師項橐”告訴我學習應該不恥下問……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

徜徉在這樣的經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洗滌。在這些精練短小的語句中,藴含着人生的哲理,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閲讀者,收穫着,我樂此不疲。

讀《三字經》有感12

成功多半在於勤奮。凡是勤奮好學的人,學問都會與日俱增:如若懶惰嬉戲,則一事無成。這是我讀完《三字經》中“勤有功,戲無益” 後明白的道理。

開始我還疑惑,何紹基為什麼會得到“大書法家”的稱號呢?原來何紹基立下誓言,堅持“百字練”。他每天都會堅持練一百個字。這需要大的毅力和志向啊!當我讀到“它描了又寫,寫了又摩。玉版紙屑了一刀有一刀,松香墨溶了一塊有一塊”時,我驚歎了,何紹基的'成就是靠勤學苦練得來的呀!

何紹基的認真勤奮讓我慚愧。我一點也不勤奮,一遇到難題就置之不

理。從此,我決心向何紹基一樣,勤奮學習,去收穫自己的未來。

老師説“勤奮是智慧的朋友”,因為好多名人靠的勤奮得以成功。媽媽説“勤奮是致富的根源”,因為我家靠的勤勞得以致富。我也想説“勤奮是學習的助手”。

“勤有功,戲無益”。我現在要把這句話當做我的座右銘,它會激勵着我一致努力。

讀《三字經》有感13

文章介紹了歐陽修的讀書方法——“計字日誦”。歐陽修每天讀,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將十部書讀完。然後,他又每天背誦150個字,這樣只用了七年時間就全部背誦完畢。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我也正用類似的“讀”字法來背古詩。這種方法第一天要讀十遍,第二天讀五遍,第三天讀五遍,第四天讀兩遍。假期我就用這種方法來讀《桃花源記》。因為沒有“背”的要求,所以我減輕了許多壓力。四天後,我不但輕輕鬆鬆地背誦下來,而且記得很牢固。直到現在我仍然堅持每天用這種方法背誦古詩。

“堅持”二字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説它容易,是因為只要願意,人人都可以做到;説它難,因為能夠真正堅持下來的,卻往往只是少數人。

千里之程,在腳下,不在眼前。

讀《三字經》有感14

今天早上,爸爸忽然告訴我"今晚的八點半到九點半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將會在全球舉行,全球有超過十億人以熄燈一小時的方式參與到這次活動當中,而且參加的人員還會獲贈一張電子版的參與證書。"我一聽可樂了,忙嚷着問爸爸“爸爸,你是怎麼知道的呀?是真的嗎?我們也參加吧!”爸爸神祕地笑着説:"呵呵!互聯網呀,一傳十,十傳百,除了你還有誰會不知道呢?"我一聽,嘟着小嘴巴更樂了:"爸爸,拜託!別總是把我看做長不大的小不點嘛!以為我什麼都不知道呀!不就是三字經裏都有"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的道理嘛!、、、、、、”

啊?瀚之爸一臉的茫然:"許瀚之,原來這就是你學三字經的精華呀?"呵呵!

讀《三字經》有感15

朋友們,你們聽過“三百千”嗎?它是三本中華第一啟蒙讀物,分別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而《三字經》又位居其首,自然是最重要的了。令人發笑的是我第一次見識這本偉大的書,既不是在學校,也不是在家裏,而是在暑假的英語夏令營中接觸的。老師告訴我們《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了廣大人民,這不止是因為它有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四句一組。讀起來琅琅上口。 它的詞藻樸實無華,並能夠深入淺出地瞭解到我國的歷史、文化和禮儀。

在文學講座課上,我們拜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其中一些句子的印象特別深刻,比如説 “首孝弟,次見聞。”,它的意思是: 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我認為,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否則,你就不是一個大寫的人,而是一個外表是人,內心冷酷的冷血動物。還有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包含的意義是: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玉器;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我想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就像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在告訴我們蠶吐絲來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製蜂蜜,給人們吃。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來體現自己的價值,那就連小動物也不如了。

《三字經》告訴我們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和風、雷、雨、電,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鳥獸蟲魚,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這個世界。人類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掌握前人留下來的知識,並以此來開拓更深、更廣泛的知識領域,不斷地改善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環境。《三字經》讓我懂得了為人處事的道理,瞭解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與濃郁的文化底韻.在同時也讓我結識了五千年來的名人。《三字經》包羅萬象,真不愧為中華兒童第一啟蒙讀物!

朋友們,如果你還沒有拜讀過這本著作的話,趕快到書店解解眼饞吧!

標籤: 有感 通用 三字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sanzijing/ne90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