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三字經 >

讀三字經有感彙編15篇

讀三字經有感彙編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字經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三字經有感彙編15篇

讀三字經有感1

它是一團火,燃燒熾熱情懷;

它是一簇花,馨香愛的心房;

它是一股水,盪滌你我胸襟……——題記

微風激起我心中層層漣漪;陽光四射我心中的每一個角落;愛的便利貼貼滿我心全部。

它是寬容卻不是縱容。

我是白雲,它是藍天。我肆意地縹緲在它的懷抱中,卻不由己亂飛。

因為,我始終孕育在它博大的胸懷中。

我是小樹,它是園丁。我快樂地生長在它的管理中,卻不亂冒枝杈。

因為,它愛的利剪無時無刻不在修剪着我。

寬容卻不縱容的它,讓我沒有成為温室裏的花朵,經受風雨洗禮後的我才會成為“人”。

它深情也無情。

我是小溪,它是大海。我歷盡千辛萬苦擁有它的懷抱。愛撫,微笑,於是我忘記了疲勞,忘記了一切,我想霸佔它所有的愛,它深情地安慰而又無情地拒絕。由此,我懂得了分享。

它疲憊卻不厭倦。

我是一本書,它是讀書的人。我有錯,它改錯;看到我的亮點,它褒揚卻不引我驕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讀了我千千萬萬遍,卻新意盎然。

它自私也無私。

我是電視劇中的王大春,它是醜娘。它長得極醜,但心靈卻極美;我無情將她拋棄,她卻不怨,不恨。我自己振振有詞,它卻在寂寞角落默默落淚。我有時也心痛,但它卻竭力安慰。將傷心悲痛自私地埋葬,包裝出的幸福卻無私盪漾。

它的無私,它的自私,讓我無地自容……等我要改錯的時候,它卻悄然離去……我只能壓抑一輩子。

不要提起荒寂的道途,不要赴往陌生的旅程,你眉梢鬱結着憂愁,你眼眶淚珠盈盈,那緊緊鉗閉的嘴角,不要再唉聲歎氣,不要等韶華虛度,百花飄零。它——我們的父親母親,我們所霸佔的父愛母愛,不能長久逗留,不要再説自己還小,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快用你的雙手,將那歲月的痕跡撫平!

“首孝悌,次見聞!”

讀三字經有感2

我以前就讀過《三字經》這本書,我覺得這書很令人深思。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段話的意思是:小的時候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才能為國家出力。人就好比就是一塊玉,一塊好的玉石如果不進行雕琢,也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不能成為一件精美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也就不能成為有用的人了。

讀第二遍《三字經》的時候,我想到了我有時做作業的時候很專心,但也有的時候腦子就不想動了,不願意做作業,這是不對的。

我覺得人的腦子也像是一塊玉,你不去動它,它就不會給你帶來收穫。

但如果你開動它,就會得到許多奇思妙想。

我覺得少年的時候應該很好的學習科學知識、明白一些道理,長大以後才能明事理,成為一個睿智、正直的人。我覺的現在付出努力都是應該的,這樣才能做一個聰明、正直的人呀!

我的學校是很好的學校,我的班級是很温暖的班級,我沒有道理不去努力學習,實現我的願望。我的願望是能考上杭外,長大後做浙江省省長。

讀三字經有感3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它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可謂是家喻户曉。其內容涵蓋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和做人的基本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易懂,真所謂“濃縮的是精華”。

我覺得《三字經》的作者-王應麟真的很厲害,竟然能寫出這麼完美的“詩經”。

《三字經》裏面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苟不教,性乃遷。這句話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如果小時候不好好教育的話,生來就有的善良等良好的本性就會慢慢的改變,人就會變壞。所以,我現在就要好好學習,特別要多學做人的道理,將來能成為一名對社會對他人有幫助的人。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知識和故事。譬如:一些朝代的建立和滅亡及其原因,一些皇帝和偉人的名字和功績,還有一些包含着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如:“孔融讓梨”告訴我要孝敬父母,要尊敬長輩,還要好好學習等。

總而言之,《三字經》涵蓋了我們需要認識和學習的所有的領域和科目,讀了《三字經》就如讀了一本百科全書,作者把所有的知識都寫得一清二楚。

《三字經》這本書對後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怪不得古人都説“熟讀《三字經》,便知千古事”今天,我終於明白了它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在幼兒園時就搖頭晃腦地背過《三字經》,那時根本不解其意,只是為了得到老師的一句你真聰明;只是為了得到同學一陣震耳欲聾的掌聲;只是為了得到媽媽一個熱吻而去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今卻不同了,上小學三級的我漸漸懂事了,慢慢地也從中悟出點道理。

特別是對“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感受頗深。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知道《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寫的。這句話意思是:狗在晚上能為人們看家守門,公雞天明剛亮的時候能夠為人們報曉。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學習,怎麼有資格做人呢。瞭解這句話的意思後,我慚愧極了。雞狗都能為供養他們的主人盡心盡力的工作。而家中小皇帝的我,為所欲為,沒人敢不服從我的命令,一天好吃好玩的`應有盡有,來到學校就是為了和小朋友玩,從不知學習的重要性。這不連雞狗都不如嗎父母那麼寵愛我,起早貪黑地拼命掙錢,為得不就是讓我好好學習,將來成為有用的人嗎

“怎麼有資格做人呢。”我不太懂,但我知道我現在還小,只要能幫助父母幹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讓父母操心,儘自己所能好好學習。學習好了父母就會開心,開心了父母就不會生病,不生病就不會老去。所以我要好好學習。不要做一個雞狗都不如的壞孩子。

讀三字經有感5

她輕手輕腳走進了王奶奶家的陽台,關上了陽台的門,悄悄地洗起衣服來!

直到上了小學,我才明白,原來下棋和學習一樣需要不懈的努力。它們也幫助主人蕭蕭在下一屆的書法大賽得了第一名。忽然,它看見了一座小涼亭;我傷心的差點要哭了。沒過多久,我們就看到了我們英俊的教官。

書中那一個個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前幾天,我剛好讀到了這幾句:“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通過爸爸的講解,我知道了這幾句主要講晉朝時有個叫孫敬的人學習十分刻苦,為了防止晚上讀書打瞌睡,就將自己的頭髮扎住,用繩子吊在屋樑上;而戰國時的蘇秦在讀書睏倦時,則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精神。

他們都沒有老師的監督,卻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看到這些,我想起自己每到週末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我就總是想着看電視、玩電腦。跟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比起來,我覺得自己很不應該。“幼不學,老何為。

”現在我們不知道努力學習,等到長大後,沒有知識和本領,還能有什麼作為呢?小故事、大道理。《三字經》,它教育我們孝敬父母、團結友愛、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讀了《三字經》後,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6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裏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着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裏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三字經的讀後感二

朗朗乾坤,得萬古之靈氣,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曠世之奇書,《三字經》橫空出世!小子對此奇書甚有感觸,即書一文,此亦個人之意,又亦兒戲之言,不可當真也!

何謂此書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韻句成句,自成一體,易讀易記,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華文化之精髓,這部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書,竟融“歷史、地理、人物、天文氣象、詩書禮樂、教育、哲學”於一體。可謂學一書而通萬卷也!但是,我們要把《三字經》與當時的歷史條件聯繫起來思考,正確地認識,主動汲其精華,剔其糟粕。

親情、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孔融四歲就知道讓大梨給長兄;黃香九歲便主動孝順父親而無怨無悔。

重視子女教育和歷史教育亦是優秀的文化傳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玉不琢,不成器”。這體現我國對教育的重視。《三字經》還將整個中國歷史濃縮在一起,易學易記,並且專門談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總之,這一切都表現了古代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於當時的歷史與政治原因,造成了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使《三字經》多了幾分糟粕:三綱五常。所謂“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這説明當時的人們愚昧地認為有了“三綱”,就會形成君順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婦順的社會安定局面;所謂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這是人人都必須遵守這些基本道德底線,不容打破。只是可憐當時的人啊!一心認為三綱五常可以維護家族、國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綱五常並親身踐行,實際上這不過是富有的統治者對被統治者在倫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緊箍咒而已。

總而言之,《三字經》這本奇書,其精華就在於對親情、孝順的張揚,對後天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重視。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道德,兩千年來一直是束縛中國人思想和行為的繩索。

我們一定要記住,《三字經》所體現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汲取精華,剔其糟粕,最後發揚光大至世界。

讀三字經有感7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他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學好問,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潔精湛的哲言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温席” ﹑“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言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當認真學習,勇攀高峯,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母擇鄰的故事,從中説明了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

《三字經》中有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你如果還沒有讀過,建議你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穫。

讀三字經有感8

我這幾天正在背《三字經》,為了方便我背誦,媽媽每一段都給我講解意思,讓我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背誦,果然快許多。我不但背了《三字經》,還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字經》一開始寫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段話告訴我們:每個人出生之初,天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來因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如果從小不進行教育,其天生的善性就會因外界的不良影響而改變。《三字經》每一句裏短短的三個字卻藴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感觸最深的是這一句: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一段話告訴我們,要珍惜年少的黃金時期好好學習。讀到這,我很慚愧,因為有時候我沒有好好寫作業,經常邊寫邊玩,還容易被別人的一舉一動給吸引去,這些毛病讓作業的正確率很低,浪費了很多時間。讀了《三字經》,我明白了:如果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將來就會碌碌無為。

《三字經》不僅講了做人的道理,還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值得我們好好去品味。

讀三字經有感9

在五月份下旬,我認真地讀了《三字經》,發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

《三字經》向人們講述了古代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非常具有啟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

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從中我知道昔孟母為了兒子的學習,不斷更換他們居住的地方;如果兒子還不學,就讓他懸樑刺股,可真是個好母親!

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從中我知道玉如果不雕琢,就稱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長知識,這對現代社會的人們有多大的幫助啊!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跟《三字經》沾邊的事,比如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儘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為好的學校為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現在的小孩,也一點也不如古代的小孩。古代的小孩九歲就能幫父母暖被,四歲就能讓梨;而我們卻穿父母的,吃父母的,甚至花父母的,有人一點也沒想回報父母。真是有天壤之別。

《三字經》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它流傳至今,仍給人們帶來巨大的成就!我喜歡《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10

女兒一歲半了,聽朋友説從小就應該給孩子國學知識的啟蒙教育,於是購買了一本兒童版的三字經,開始和女兒一起誦讀。

説起《三字經》,我以前上小學時沒有學過,只是常常聽人説“人之初,性本善……”才知是《三字經》,也不懂得什麼意思。當了媽媽以後,就很注重孩子的啟蒙教育,不知不覺中迷戀上了讀《三字經》,這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説,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句句精闢,句句簡練,句句哲理,再細心領會琢磨,才感到《三字經》確實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而成的。它承載着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記載着千千萬萬個尊師愛友、孝順父母等令人敬佩的故事。

《三字經》雖然短小,讀來卻意義重大。“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裏有一句:“能温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孩子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卻不知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好逸惡勞,學習不努力,喜歡趕時髦,比吃穿。可以説,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所以我們從小就應該教育孩子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教育孩子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活,聽父母的話,長大後不僅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滿足父母的物質生活,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時間多陪父母聊聊天、説説心裏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

讀三字經有感11

人剛生下來的時候原本都是善良的、好的。如果性格品質、行為習慣好的話大家都會接近你和你玩兒;如果行為習慣是壞的話,那麼大家就不會接近你和你玩兒。

這就是我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感悟。

讀《三字經》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個動畫片的名字名字叫三字經裏的故事,故事講得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周楚,他原來沒有媽媽,而且他還一直欺負別的小朋友。十年以後,別人稱她三惡之一,於是周楚把其他兩惡都除掉了,皇上把他升為將軍,於是周楚好好的為人們幹事。

人之初,性本善,告訴我們人本來都是善良的。

讀三字經有感12

“讓閲讀成為習慣”這是我們學校一直以來所倡導的一種思想。今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讓好書鏈接世界,讓書香滋潤心田”的讀書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讀了很多書,我最喜歡看的就是《三字經》了,在這本書上我學到了很多道理,有感恩的、有勤學的、有做人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書中的一段“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意思是説:漢朝的路舒温家裏很窮,把借來的《尚書》寫在用蒲草做的席子上學習,公孫弘則把竹子削成片抄下《春秋》。他們雖然都很窮,買不起書,但仍很努力學習,最終獲得成就。晉朝的孫敬讀書時用繩子把頭髮懸在屋樑上,

只要一打瞌睡就回被繩子拉住。蘇秦讀書讀累了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們雖然沒有老師督促,卻很自覺地學習。晉朝的車胤把螢火蟲裝進紗袋裏,以此照明看書;孫康則就着屋外雪地上的月光的反射光來讀書。他們家雖貧窮,但從來沒有停止過讀書。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的李密,放牛時把書掛在牛角上,一邊放牛一邊讀書。為了讀書,他們一點都不怕累。這段話所説的前輩,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想盡辦法都要讀書,經過他們千辛萬苦的學習,最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使我十分感動。使我感動的不是他們的成就,而是他們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持讀書的這種精神,這種勇氣。這種精神、這種勇氣使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重大的震撼。他們當時的條件和現在的條件來相比真是天淵之別,我們現在有設施設備齊全的學校,有兢業、優秀的老師來教,書本學習用品一應俱全,不懂的可以問老師、問家長等,條件不知道優越多少倍。但是我們現在的人和他們相比,這種拼勁、這種勇氣是遠遠比不上的。我們要向前輩們學習,要好好的珍惜眼前的大好機會、大好時光,抓緊時間,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用自己的進步回報社會,回報家長。切勿“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讀三字經有感13

在這段時間的讀書活動課上,我饒有興趣的讀起了圖書角我班同學放的《三字經》一書。《三字經》就是三字一句,兩字一韻,雖然只有三個字,但每句簡潔明瞭,含意深刻,基本上每句一個典故,含義深刻,言簡意賅,易記易背,讀起來琅琅上口。

我覺得越讀越有興趣,每天寫完作業,我都沒心思看曾經讓我朝思暮想的動畫片,每次的班級讀書活動課上,我都會拿起《三字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你可別小瞧它,這裏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

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小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母睡……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為父母減輕負擔,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勞累,主動承擔家裏所有家務,還細心地照顧父母,真是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別。我現在雖然讀四年級了,卻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麼事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每次上學也是由爸爸媽媽接送,就連老師佈置的作業也是爸爸媽媽幫我檢查……我和一個小小年紀的黃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孝於親,所當執。”孝敬父母,理所當然,可我都十歲了,孝敬過父母嗎?倒是媽媽天天為我洗衣、做飯,接送我上學,忙個不停,多累啊!我真慚愧啊,我比黃香大一歲,居然沒有好好盡過一次孝。我想:不行,正好週末我得給媽媽“放假”一天,想到就要做到,我就立刻忙活起來,我學着媽媽平時的樣子,先是整理房間、打掃衞生、抹桌子;然後洗衣服、洗鞋子;又到廚房裏忙了起來,煮飯、洗菜、炒菜,一會兒,飯做好了,喊媽媽、爸爸吃飯了。吃完飯,我就又念着《三字經》,收拾起碗筷來……

我還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不吉利的語言和動作。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附近,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説明了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小學生都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因此我們從小就要立下偉大的志向,不能浪費光陰,刻苦學習,勇攀高峯,長大後要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

我還喜歡有一段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六段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孔子曾經把七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如此勤奮的學習;宋朝中書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後,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温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錢買書,卻也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射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停下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我反覆讀這一段話,在讀懂了這一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有辛勤的老師教導着我們,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沒有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好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許多人,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夥伴們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相信你在閲讀之後,會比我有更多獨到的見解和體會。

讀三字經有感14

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覺得,如果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像天空中沒有太陽,就像鳥兒沒有翅膀,就像飢餓的人沒有食物。自記事以來,我看過不少有趣的書,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三字經》、《藍色經典神話》等。其中,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是《三字經》。

《三字經》是我的良師益友。記得有一次我的數學考砸了,一整天都像霜打的茄子——蔫蔫的。百無聊賴之時,我漫不經心地捧起《三字經》來讀。當我看完《刺股苦讀》這篇故事後,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一個連家人都看不起他的蘇秦,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順,發奮苦讀,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看看蘇秦,想想自己,自信似一股清泉重新噴湧而出,瞬間滋潤了整個心田。於是,我暗暗地下定決心,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下次一定要取得好成績。

還有一回,我在語文單元檢測中取得了滿分,這可是全班絕無僅有的一份殊榮。我不禁飄飄然了,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文豪。回到家,我一邊哼着小曲,一邊捧起老朋友——《三字經》讀起來,希望能和她一起分享我難以言表的開心和快樂。但讀着讀着,我的驕傲和得意忘形慢慢地消失了,因為書裏《孔子讓路》一文中,博學多才,受人敬仰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都那麼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和他相比,我的這點雞毛蒜皮的成績又算得了什麼呢?

《三字經》,是一條通往我心靈深處的小徑;是一面能時刻讓我發現自己不足之處的明鏡;更是一個我向品德高尚的人學習的窗口。有她相伴,在我悲哀的時候可以給予我安慰;在我消沉的時候可以給予我自信;在我得意的時候讓我恢復平靜;在我迷茫的時候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

我喜歡看書,更愛看《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15

“人之初,性本善”這個耳熟能詳的三字經,是中國人幾千年的中慵之道對美德的概訴。人,生下來本是善良的,只是因為社會這個大染缸對人的洗理,才會對每個人賦予不同的色彩。 看完幾遍事蹟後,感慨時世弄人,有的孩子很小就要扛起家庭的重擔,有的是見義勇為,有的是和奶奶相依為命還堅持上學。 孩子問我“什麼是美德?”我説:“美德是一種品質。誠信、善良、責任、勤奮、勇氣、堅毅、友誼、孝順、自律和智慧都是美德的表現形式。就像你説話誠實也是一種美德啊!”事蹟裏的這些美德都是必要的,也是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人有所欠缺的,如誠信,如果大家都沒有誠信,是不是所有人都活在謊言中,那將很可怕,就同商家做生意,如果沒有信譽,還能在商場立足嗎?

文章中的一些事蹟能讓我們清楚的知道什麼是誠信,什麼是責任……最美司機吳斌,就是對責任的最好訴説,還有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抗癌女孩魯若晴,最美媽媽,最美…… 這麼多的最美,構成了我們現今的社會。社會是有陰暗的一面,但天上的烏雲總也遮不住太陽的光芒,這種光,給人們希望,給人們方向,領着人們朝着夢想的方向飛行,讓美德衝破蒼穹,撥雲見日。一次我帶趙欣雨去缽池山公園玩,公園裏鳥鳴不斷,這時有兩隻鳥落在草坪上,我和趙欣雨説:“我們去抓鳥。”她説:“不好,小鳥是益蟲,不能捉。”這短短的一句話,讓我從心底感覺到孩子真,善,美的一面,她們也是有自己的思想,她們想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其實每個人在心底都有最柔軟的一面,如果能把這一面再放大一點點,社會的陽光會更燦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善良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是最容易受到欺騙的,但俗話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在你付出愛的同時,心靈也能夠得到一種浸潤,那種“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感受是何等的美妙!

標籤: 彙編 有感 三字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sanzijing/mrko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