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金剛經 >

《金剛經》名稱含義

《金剛經》名稱含義

《金剛經》是一部功德無量之經,人們也懷着極大的熱情和嚮往去讀這部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金剛經》名稱含義,一起來看看吧。

《神聖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大乘經》。“神聖”是與“凡俗”相對之詞,説明這部經典所説的是與凡俗知見相對立的勝義諦真理,即諸法性空之理,是聖道智慧,所以叫“神聖”,不是世俗的哲學或科學的見解,它是另一種智慧的領域。“能斷”是指般若智慧破障斷惑的功能。“金剛” 指“般若”的無滯、無礙、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作用。“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到達彼岸”,“般若波羅蜜多”意思是“彼岸智慧”,即佛地智慧、超世智慧。佛地的智慧是一般人不通過學習訓練達不到的一種智慧境界。一些人往往把佛地的智慧和世俗的智慧作比較,這是不能相比的。

一個學禪的日本人説:佛地智慧是一種直覺。從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再回到直覺思維,這是思維的三個過程。現代哲學上高級階段是理性思維。從佛法上來説,高級階段不是理性思維,理性思維是世俗思維。佛地思維是直覺的一種東西,就像我們用眼睛看到的感性的東西,不需要思索,這是智慧的高級階段,所以叫佛地智慧或者超世智慧。彼岸智慧與世俗智慧沒有共同之點。“此岸”指世俗、輪迴,“彼岸”指超脱輪迴的境界,説明這種智慧是與世俗智慧即分別智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智慧。這種智慧是通過聞思修, 徹底消除世俗觀念、世俗惡習、虛幻意識,使智能結構得到徹底改變後所產生的直觀直覺境界,非世間經驗範圍的知見。這就是佛地境界,得到的途徑是聞思修,聞就是聞法,思就是進行思考,然後就是長期的修煉體驗。通過這種途徑,把世俗的智能結構、思維、世俗觀念整個模式進行徹底改變。我們世俗的智慧都有框架,觀念是習慣形成的,在怎樣的文化環境下就有怎樣的思想和觀點。認識的方式和看問題的習慣,總的來説都是一種虛幻一是造成的。

佛地智慧就是要徹底熄滅這種世俗的智,改變這種智能結構。禪家提“不立文字”,認為文字般若無用,這種説法過於片面。般若智慧還需要用般若知識和抽象的思維來認識,這種般若智慧是在認識的基礎上再經過修煉體驗來驗證產生的智慧,於通過我們的觀念思維、理性思維、抽象思維獲得的智慧不是一回事。所以説,般若智慧是“非世間經驗範圍內的知見”。“大乘”指的就是“菩薩乘”,“乘”指運載工具。“小乘”是獨木舟,是隻追求自脱的工具,因此把自求超脱的佛法稱作小乘法。“大乘”是輪船、航空艦艇,它的超脱對象是世間一切生命,有大慈悲、大智慧,故稱“大乘”。大乘分顯乘、密乘兩種,顯乘如普通的飛機、輪船,密乘如航天飛機。密乘有很多顯乘所沒有的修定、修慧和破障斷惑的巧妙方法,所以密法被稱作佛法的精華。宗喀巴大師説:“佛好得,但密法難得。”原因是在賢劫一千佛中傳密法的只有四位佛。因為密法是一種高層次的破障斷惑法和修慧法,所以能即身成佛。空慧是顯乘的最高境界,但在密法中它只是基礎法。徹底悟了性空道理後,就成佛了。

有人説“密法也是得到性空之法”,這完全不對。密法是在性空的基礎上才修煉的,無上瑜伽部的好多經典都是在性空的基礎上才能修,空法是前提。現在很多人喜歡密法,説密法修煉快。為什麼這樣説?因為它的起點高,要在菩提心和悟空、出世心等三根本法的基礎上才能修密法,所以來得快。若顯法的基礎都未達到,修密法的快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金剛經》對密法來説也是一個必備的基礎法。所以學習《金剛經》對學顯學密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金剛經》內容概括起來就是“用空慧斬斷二執”〔人我執和法我執〕。人們以假當真,在虛幻中產生種種妄想、造種種業、受種種苦、執迷不悟就稱“凡俗”;豁然醒悟、瀟灑自如就是“解脱”。迷者為凡人,悟者為佛。有人説“凡人就是佛,佛就是凡人。”這種説法不對。從佛性的理論來説,凡人覺悟了就是佛,佛是覺悟了的凡人,凡人是沒有覺悟的佛。

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任何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這就叫“佛性”。佛性遍及一切眾生,就是説眾生具有可塑性,可以改好,可以把虛妄的見解和本身的有史以來的缺陷除掉,成為完善的人,這就是“佛性”。迷的根源是人心中無始以來形成的虛妄意識、執實執真的知識障,破除這種執著,思想就會進入另外一個境界,人格就會起質的變化。所以成佛和成仙是不同的。人格和智慧上起一個質的變化,就是成佛。並非死後生到佛國或者到天堂,佛不是這樣的。世人的苦都是思想上的感受,人生是苦海,輪迴是苦海。嚴格的説在苦海當中是沒有幸福可言的。即使我們認為是幸福的東西也是幻覺造成的,本質上説是沒有幸福的。苦和樂都是一種感受。比如四禪天的時候,不單是苦,連樂都覺得是一種思想上的負擔,就乾脆拋棄了。這部需要到佛地,四禪天就沒有苦樂了。三禪天還有樂,樂也會成為思想上的煩惱,所以,到四禪天時什麼苦樂的感覺都沒有了。

苦樂是人們不同的感受,同樣的遭遇、處境,對不同的人苦樂就不同。從本質上説沒有什麼是苦、什麼是樂。為了幹一件事各種困難都可以克服,也不會覺得苦,苦和樂都是一種暫時的因緣和感受,所以説:苦樂無自性。人的一生的道路不平,就是人心不平,道路都是一樣的,人心平了,道路就平了,“心平道路平,心寬天地寬”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尋求解脱的辦法就要從這裏下手,破執後心境就向天空一樣寬闊無邊。天空是無執無礙的,平不平是有相對的東西。地球、山脈是看得見的有相的東西,就有高低。虛空就沒有平不平的問題。思想上有了相,有了執著,就感到有不平,有苦、有樂。

佛的智慧沒有侷限性,所以才能涵蓋萬物,遍及一切。有侷限性的東西,始終是有限的。例如我們的眼睛就能被牆擋住,有形的東西,靠眼睛、色根看,受時空的限制,而我們的心是看不見的,所以,牆是擋不住的,一剎那間你可想到印度,你可想到紐約、想到月球,因為它是無形的,沒有滯礙。指揮也是這樣,有了執著就有了侷限,沒有執著的智慧就是沒有侷限性的佛地智慧,能涵蓋萬物,遍及一切,所以他的慈悲心、平等心才不受侷限。因為我們的思想上有執著,所以慈悲心有限得很、小得很。佛的慈悲心、平等心都不受對象的侷限,不受時空的侷限。

對佛來説,沒有親和仇,沒有敵人和朋友,眾生中並非人比動物更重要,這就是佛的智慧和慈悲的平等心。大家聽説過有一個常哭菩薩,由於它的慈悲心,使他看見眾生而經常流淚。佛的捨身飼虎也就是這種慈悲心形成的。看一個人有無佛性,不僅僅是看他有無智慧,主要是看他有無慈悲心。“慈悲是佛法的基礎,智慧是佛法的`根本。”所以説破執法是佛法的根本大法。美國有一個學校講般若經時,有些學生談他們的感受時説:“般若智慧就像推土機一樣,把人的心全部推平了。”我覺得説得很好,這樣你就會感到到處都是佛國了,是極樂世界了。極樂世界並不一定就是特指一個清閒的世界。對每個人來説,自己的極樂世界是不同的。思想變了,人間就是極樂世界;若思想上有執,極樂世界也不是極樂世界,因為苦和樂只是人的一種感受。

《金剛經》中有四句話點破了《金剛經》的主題思想,這四句話是: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意思是説一切有為法,即凡一切因緣所生之法,沒有一個例外,都是虛妄顛倒之見形成的,如夢幻、如泡影、如露、如電,即虛幻不實、即生即滅、幻滅無常。在佛家的觀點來説,一切都是這樣的,沒有一個是永恆的,包括佛都是如此。

拓展閲讀:實脩金剛經的感悟

偶然的機會來到論壇。隨着時光流轉,終於盲人遇明燈,照破心中暗!在論壇裏一次次看着回家人師父的文章漸漸於佛法修行次第有了較為明晰的認識。

感恩大善知識慈悲!!

自己修習佛法經典是從金剛經開始的。就自己一些初上路的體會同各位師兄分享一下。佛恩浩蕩,佛經不可思議。或許是宿世因緣自己對金剛經好象特別偏愛。還記的幾年前書店的經歷。那時偶然的在書架上發現了金剛經。隨手翻開,可能因經中所述,誦此經的功德福報不可思議。由於當時貪心大起就與金剛經結緣了,好象把經背了下來。再以後就忘了。直到幾年後於06年再遇佛法又選擇了金剛經!一路走來誦了2700多部。

深信因果不空!每人都有自己的際遇經歷。“得到的都是該得到的”我們應該珍惜得遇佛法的因緣,精進修行大菩薩行直到證悟。

自感福報的積累於修行是很重要的事!隨着修行的深入,般若智慧的提高,各種法門和因緣隨之而到。在這個過程裏有可能適合自己的法門,名師等因緣自然到來。但前提是:你的修行確實使你有了相當的但當和功德福報。

在修習金剛經的過程裏感覺就好像在登高山!100部一個高度,500部一個高度,1000、2000部又一高度。每當停下回觀,發現自己覺悟有漸次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如一滴滴水匯流一樣潛移默化而形成。在回師的文章中可以發現“慢慢的”這個詞用的絕妙!沒有一嘴吃個胖子的!終於明白大德宗師的一朝悟道證果不知許世間進行了多少的修行!

在初讀經的過程中不必思維義理!書讀千遍其意自現。更何況是大乘般若經典。大可以五千,一萬部的讀下去!其中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記的前兩年重修金剛經時自己一人讀經發現窗台上飛來幾隻鳥兒!當時感覺佛法太不可思議,它們就站在窗台上好像是在聽經。感覺在初學時可以多看看持驗感應錄之類的書以增加信心。等修到了一段時間後就發現:讓你放下讀經,你都不願意!

在修行過程裏最好持佛菩薩聖號,使自己24小時融入到經聲聖號聲中然後待人接物,工作學習慢慢的看住自己的“心”。所謂:靜則一念不起,動則萬善相隨!一念邪起覺察轉掉!慢慢的發現自己時時持聖號一段時間後心中就好像有一面鏡子:慧光照耀,邪念消滅。

當然如果大的妄想來時可能還跟它走。所以以般若智慧為基礎的修行顯得非常非常重要!

慢慢的才發現隨着自己修行的累積才有可能逐步領悟到經中的偈語和祖師們言語的精妙絕倫!回想幾月前面對的偈語和今時面對同樣偈語感覺天壤之別。當自己般若功夫不到時就好像帶着有色鏡(無明)看寶珠(偈句等)根本不知所云為何或生不起堅定信心。再讀幾百部經後由於無明漸銷方現寶珠之妙明真光!(只是相對自己現階段的所謂“真光”)

標籤: 名稱 金剛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jingangjing/kd3kx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