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金剛經 >

《金剛經》含義解讀

《金剛經》含義解讀

導語:雖然《金剛經》講空,但它不是斷滅空。修一分善就證一分果,積累一分功德就有一分功德的果,這是實實在在的,這個功德是不落虛空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本經之名,一般稱為經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含義很多。現解讀如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金剛般若觀照,到達彼岸的方法。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金剛般若觀照,得無上正等正覺之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金剛般若觀照,得見如來指南。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金剛般若觀照,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的寶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金剛般若觀照,成就圓滿六般若波羅蜜多。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金剛般若觀照,剎那相應,一念得成諸佛聖道。

金剛般若觀照是實修無上菩提的法本。

金剛般若觀照是入佛一切智智的祕笈。

金剛般若觀照是降伏其心的護念。

金剛般若觀照是疾得無上大菩提的永恆付囑。

“經”,譬喻道路與方法。

“波羅蜜經”,是到達涅槃之路。

“般若波羅蜜經”,是中道智慧究竟解脱法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摧伏十方魔障的無上法寶。

金剛,喻為大菩提之烈火焚燃煩惱之乾草。

金剛,喻為大智慧之沸湯化度愚痴之冰霜。

金剛,喻為大光明之覺照,摧伏分別心中一切無明痴暗。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出生一切諸佛及諸佛成就之法。一切般若觀照行者因《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護,因而不被一切諸魔所破壞,不被一切障礙所留難,不被一切諸境相所迷惑,不被一切禪定三昧所樂醉。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非名非相非言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非到達非不到達,非此岸非彼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於一切法非得非失,非生非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於一切果非成就非不成就。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成就佛道非剎那非三大阿僧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非修非證,非出非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於其心不降伏而自然降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實無一法可得。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亦非諸有為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非涅槃非不涅槃,非解脱非不解脱。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無諸魔障亦無摧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雖喻烈火併非焚燒。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雖喻為沸湯,並無滾燙而是清涼。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雖謂光明卻並非日月。

是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不可思議。讀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不可思議。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果報亦不可思議。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什麼如此不可思議?是因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法身舍利。《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不可思議,是佛法身舍利寶光的不可思議,是佛於般若觀照者隨處護念的不可思議,是佛永恆付囑的不可思議。

以金剛心行於《般若波羅蜜經》,是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喻發菩提心者,其心淳淑,其意堅固,其心猶如金剛。

菩薩發心有十事行為若金剛,其十如下:

1. 為行菩提,遊於無量生死之難不生悔恨,心如金剛;

2. 一切所有施無所,心如金剛;

3. 常以平等心於眾生,心如金剛;

4. 我皆當度一切眾生,以佛滅度而滅度之,心如金剛;

5. 滅度眾生已而無一眾生實滅度者,心若金剛;

6. 分別曉了一切諸法,心若金剛;

7. 於一切佛法常加精進無所遺漏,心若金剛;

8. 其慧普入十方靡所不達,心若金剛;

9. 具足一切智智入一門,心若金剛;

10. 諸所愛重無有增減,不以貪惜斷諸所著,心若金剛。

菩薩以此十種金剛心行《般若波羅蜜經》,行無上菩提之路。無上菩提之行,即是金剛般若觀照之行。金剛般若觀照之行即是諸佛如來所行。諸佛如來所有無上菩提之行,即是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故佛説須菩提,以是名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汝當奉持。此《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即是佛法大城。

拓展閲讀:讀《金剛經》的建議

最近在紐約大覺寺講了兩次‘如何讀《金剛經》’,著重於字音及如何讀斷句子,好像頗得聽眾的歡迎。特別是初讀《金剛經》的,發覺有許多地方,和他原先以為是對的並不相同。事後有人建議我應該將它寫出來,也許有很多人會得到好處。其實,只要誠心誦經,唸錯幾個字也沒多大關係,各地方言就有許多不同,頂要緊的是掌握住經中的意義。又何況我所知有限,所謂對,也是主觀的見解,不過能夠滿足幾位同修的願望,也是應該,所以就寫出來,拋磚引玉,望能多得讀者的'指正,歡迎有新的意見

中國的文字很美,包容性極大,古文不用標點,所以往往有各種不同的讀法和解釋。千餘年來,因為抄寫及印刷校對的不夠精確,差異錯誤,在所難免。《金剛經》版本極多,各種版本有不同出入的地方,恐怕比任何經典都多,於是許多大德的註解,因為依據不同版本的經文,也可能頗有出入,有的地方,使讀者莫知適從!譬如須菩提第一次所問的‘應云何住’,許多近代版本印成‘云何應住’,一字易位,影響極大。又如‘不’字,可有三種不同的讀音及意義,也容易為人忽略。

依據我看了近二十種不同版本的結論,認為台灣大乘精舍印行的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校正本》為最合理,他參考了十一種版本的經文、注、疏、贊述,有敦煌石室發現的一千多年前唐朝書法家柳公權書寫的《金剛經》(石刻)文,有九百多年前東傳到日本再傳回來中國的《金剛經注》,以及清朝乾隆時的《金剛經疏記彙編》等等,江居士的校正嚴謹,是值得介紹的。

這次即採用這本校正本作為藍本,經文與目前的流通本,有多處不同。我建議讀經大德參考大乘精舍所印江居士的校正本內的校勘記。另外,我依照下列二個原則,加以注音及簡單的標點。

(一)一個字如有多種讀音及意義的,則根據《辭海》加以註釋。

(二)加入簡單標點符號,並不採用校正本原有的標點。

標籤: 金剛經 解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jingangjing/q2dny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