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法律文書 >答辯狀 >

答辯狀製作指引

答辯狀製作指引

歡迎來到CN人才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答辯狀製作指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答辯狀製作指引

1.總則

1.1本指引主要適用於民事案件一審答辯狀的製作。

1.2民事案件的上訴答辯狀、再審答辯狀等反駁性法律文書的製作可以參照適用本指引。

1.3本指引適用於本團隊承接的民事訴訟案件。

2.答辯狀的功能

2.1民事案件答辯狀是被告對原告訴訟請求,以及支持該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給予的書面反駁意見

2.2民事案件答辯狀應當具有如下功能:

(1)直接反擊原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和法律依據,根本性否定原告的訴訟請求;

(2)在不能根本性否定原告訴訟請求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減輕委託人的法律責任;

(3)通過策略性否定原告主張的重要事實,轉移舉證責任,增加原告舉證不能的訴訟風險;

(4)策略性降低原告勝訴預期,在案件整體對委託人不利的情況下為調解結案創造條件。

3.答辯狀的製作原則

3.1民事案件答辯狀在形式上應當堅持簡潔、美觀的原則,且易於被裁決書直接援引;在內容上應當做到邏輯簡單、觀點明確,便於法庭界定無爭議和有爭議事實,便於法庭歸納爭議焦點,便於法庭重新分配舉證責任。

3.2民事案件答辯狀應當與已方的證據組織、舉證意見、質證意見、代理意見保持一致,且應當在訴訟程序中不斷提升其內在邏輯性和體系性。

3.3民事案件答辯狀應當遵循內容極簡原則,篇幅達到最有效率的阻止原告訴訟請求的成立即可。

4.答辯狀的內容

4.1民事案件答辯狀應當包括如下內容:

(1)對原告訴訟請求的總體反駁意見;

(2)對原告主張事實的反駁意見;

(3)對原告有關法律適用方面主張的反駁意見;

(4)對原告主張的訴訟請求計算方式及計算結果的反駁意見。

4.2民事案件答辯狀的內容原則上應當與最終提交法庭的證據一一對應。

4.3民事案件答辯狀的內容,必須最大可能的避免自認對已方可能產生不利後果的事實。

4.4在確認民事案件答辯狀的內容,應當充分預測其對原告及法庭產生的影響,以及原告可能採取的應對措施,並確定可行的反應對策略。

4.5最終確認的民事案件答辯狀內容,應當有多層次證據支持,具有足夠的兼容性,可以應對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5.答辯狀的製作準備

5.1民事案件答辯的準備內容:

(1)找出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以及所依據的事實依據、法律依據,並分析其映射關係;

(2)確認影響原告訴訟請求的關鍵性事實及依據;

(3)逐句核對原告在其民事起訴狀中所陳述的事實是否與所提供證據一一對應,將沒有證據支持的事實標出,然後分析缺乏該證據後對原告訴訟請求的影響;

(4)要求委託人就全案提交證據,並依據提供的證據最大限度的歸納案件事實;

(5)就證據進行策略分析,確認原告最大限度的收集到證據的範圍;確認我方最大限度收集到的證據;確認我方能夠提交證據原件的範圍(即確認哪些證據不能提供原件);

(6)依據對證據的策略分析,結合委託人確認的事實,按本指引確認答辯狀內容。

5.2在製作民事案件答辯狀時,應充分利用原告在其民事起訴狀及證據清單中自認的對我方有利的事實。

6.答辯狀的排版規範

6.1頁面佈局

6.1.1紙張採用A4,縱向設置;

6.1.2頁邊距採取普通模式,即上下均為2.54,左右為3.18;

6.1.3首先將全文字體設置為中文宋體、西文Times New Roman,字號小四,行間距1.5倍,段間距為段前0、段後0。設置方法是全文選中,然後一一操作前述各設置選項;

6.1.4在上述狀態下進行民事案件答辯狀中各模塊的排版;

6.1.5民事案件答辯狀通常由以下模塊組成:

(1)案件信息;

(2)標題;

(3)答辯人的自然狀況;

(4)答辯狀首部;

(5)正文;

(6)結尾

6.2案件信息模塊的排版

6.2.1案件信息內容為受理法院就該案配置的案號;

6.2.2案件信息設置為宋體小四號字黑體,行間距設置為1.5倍,段間距段前設置為0行、段後設置為0行,居左設置(不退格)。

6.3標題模塊的排版

6.3.1 標題內容為:“民事答辯狀”。標題字體設置為華文中宋加黑小二號字;

6.3.2標題“民事答辯狀”的`行間距設置為1.5倍,段間距段前設置為1行、段後設置為1行。

6.3.3標題應當居中(應當注意,先確認標題置於該行最左端時再進行居中操作)。

6.4答辯人的自然狀況模塊的排版

6.4.1答辯人自然狀況需要列名的內容:

(1)答辯為自然人的:當事人的姓名、民族、出生年月日、住所地;

(2)答辯人為非自然人組織的:當事人名稱、住所地、法定代表人。

6.4.2排版

(1)分行

以下內容單獨設為一行:

行數

自然人

非自然人

第一行

姓名

單位名稱

第二行

民族,出生年月日

住所地

第三行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及職務

(2)字體、字號、行間距

第一行,當事人姓名或名稱黑體宋體小四(不加黑),段間距段前設置為0.5行、段後設置為0。

該模塊其餘各行的字體均為宋體小四,段間距段前和段後均設置為0。

(3)對齊

第一行居左(不退格),該模塊其餘各行均退兩個字,即首行縮進2字符。

6.5正文模塊的排版

6.5.1正文包括:正文首部、正文、正文尾部三部分。

6.5.2正文首部內容為:“因原告(姓名或或名稱)訴答辯人(姓名或名稱)(案由)一案,現答辯人就原告的起訴作如下答辯:”。該部分字體設置為宋體小四號字,段前0.5,段後0.5。

6.5.3民事案件答辯狀正文可以依據對事實的反駁、對適用法律的反駁、對訴訟請求計算方式或計算金額的反駁、對原告訴訟請求的整體反駁區分不同版塊。也可以按預測的案件爭議焦點劃分板塊;

6.5.4正文中的每個版塊均由標題和該版塊正文組成;

6.5.5版塊標題由“標題編號”和“標題內容”組成。標題編號為中文數字(如一、二……);

6.5.6版塊標題編號及正文均為黑體小四(不加黑);段間距段前設置為0.5行、段後設置為0.5行;

6.5.7該版塊正文部分,均設置為宋體小四,行間距1.5倍,段間距段前和段後均設置為0.5行;

6.5.8版塊正文中,可以給每個事實編上序號,序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1、2、3……”;

6.5.9正文尾部,應當對原告整體訴訟請求進行綜合性評價,並明確最終的觀點。

6.6結尾模塊的排版

6.6.1“此致”用宋體小四,在與正文的最後一行間增加一個回車(即一個空行);

6.6.2此致的法院,為宋體小四,居左(不退格);

6.6.3此致與此致的法院間不增加空行即回車;

6.6.4答辯人信息為:“答辯人:(答辯人姓名或名稱)”。答辯人信息距離“此致的法院”間為三個空行。宋體小四加黑。答辯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距離頁面右邊界4個字節的距離,即兩個漢字的距離。段間距段前和段後均設置為1行;

6.6.5答辯時間信息:全部用中文大寫,如“二〇一四年六月七日”,宋體小四加黑,位於具狀人及具狀人名稱中間的位置。具狀時間的段間距段前和段後均設置為1行。

7.其他

7.1團隊各成員在使用本指引期間,應當注意收集各方反饋信息及執行效果,並不斷總結經驗,以便於對本指引不斷升級。

附:

【寫作要點】:

1.答辯的理由,是答辯狀的主體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內容:就案件事實部分進行答辯;就適用法律方面進行答辯。

2.提出答辯主張,即對原告起訴狀或上訴人上訴狀中的請求是完全不接受,還是部分不接受,對本案的處理依法提出自己的主張,請求法院裁判時予以考慮。編輯本段如何寫民事答辯狀

民事答辯狀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組成。

(一)首部

1.標題。居中寫明“民事答辯狀”。

2.答辯人的基本情況。寫明答辯人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等。如答辯人系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應在其項後寫明其法定代理人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及其與答辯人的關係;答辯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寫明其名稱和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和職務。如答辯人委託律師代理訴訟,應在其項後寫明代理律師的姓名及代理律師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名稱。3.答辯緣由。寫明答辯人因××一案進行答辯。

(二)正文

1答辯的理由。應針對原告或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與理由進行反駁與辯解。被上訴人的答辯主要從實體方面針對上訴人的事實、理由、證據和請求事項進行答辯,全面否定或部分否定其所依據的事實和證據,從而否定其理由和訴訟請求。一審被告的答辯還可以從程序方面進行答辯,例如提出原告不是正當的原告,或原告起訴的案件不屬於受訴法院管轄,或原告的起訴不符合法定的起訴條件,説明原告無權起訴或起訴不合法,從而否定案件。無論一審被告,還是二審被上訴人提出答辯理由,要實事求是,要有證據。

2答辯請求。答辯請求是答辯人在闡明答辯理由的基礎上針對原告的訴訟請求向人民法院提出應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保護答辯人的合法權益的請求。一審民事答辯狀中的答辯請求主要有:①要求人民法院駁回起訴,不予受理;②要求人民法院否定原告請求事項的全部或一部分;③提出新的主張和要求,如追加第三人;④提出反訴請求。如果民事答辯狀中的請求事項為兩項以上,在寫請求事項時應逐項寫明。對上訴狀的答辯請求應為支持原判決或原裁定,反駁上訴人的要求。

3證據。答辯中有關舉證事項,應寫明證據的名稱、件數、來源或證據線索。有證人的,應寫明證人的姓名、住址。

(三)尾部

1.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稱。

2.答辯人簽名。答辯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寫明全稱,加蓋單位公章。

3.答辯時間。

4.附項主要應當寫明答辯狀副本份數和有關證據情況

標籤: 答辯狀 指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alvwenshu/dabianzhuang/lvz7x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