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歷史典故 >

湖南名菜背後的歷史典故

湖南名菜背後的歷史典故

身為湖南人,每天都要吃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但在湘菜美味的背後,有許多連我們湖南人都不知道的歷史典故。今天就給大傢俱體分享一下湖南名菜背後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湖南名菜背後的歷史典故

湖南名菜背後的歷史典故

剁椒魚頭

剁椒魚頭是湖南湘潭以及湘贛交界地方的一道傳統名菜。以魚頭的“味鮮”和剁辣椒的“辣”為一體,風味獨具一格。菜品色澤紅亮、味濃,蒸制的方法讓魚頭的鮮香被儘量保留在肉質之內,剁椒的味道又恰到好處地滲入到魚肉當中。

歷史典故

剁椒魚頭也被稱作“鴻運當頭”、“開門紅”。

據説清朝雍正年間,黃宗憲為避難逃到湖南一個小村子,借住農户家。農户的兒子撈了一條河魚回家,女主人就在魚肉裏面放鹽煮湯,再將辣椒剁碎後與魚頭同蒸。黃宗憲覺得非常鮮美,避難結束後,他讓家裏廚師加以改良,就成了今天的湖南名菜剁椒魚頭。

臘味合蒸

主要有豬、牛、雞、魚、鴨等品種,將三種臘味一同蒸熟即為“臘味合蒸”。色澤紅亮、臘香濃重、鹹甜適口、稍帶厚汁,且味道互補,是用來送飯的首選。

歷史典故

臘味合蒸的成名相傳與一位乞丐有關。從前在湖南一小鎮上,曾是飯館老闆的劉七因被人追債而流落他鄉乞討,有一天,一户人家把家裏醃製的魚肉雞拿點給他,劉七見天色已晚便將所有臘味一同蒸熟。不巧被一大户人家循着香味找到,品嚐過後大為讚賞,帶他回去在自家酒樓掌勺,掛出“臘味合蒸”菜牌。從此“臘味合蒸”作為湘菜留傳下來。

東安子雞

東安子雞又叫東安雞,因用新母雞烹製而成,故名東安子雞。此菜白、紅、綠、黃四色相映,色彩樸素清新。雞肉味道酸辣鮮香。菜冷卻後下一餐食用亦別有風味。

歷史典故

相傳唐朝開元年間,有客商趕路,入夜飢餓,在湖南東安縣城一家小飯店用餐。店主老嫗因無菜可供,捉來童子雞現殺現烹。因菜鮮香美味,客人讚不絕口,到處稱讚此菜絕妙,知縣聽説後,親自到該店品嚐,果然名不虛傳,遂稱其為“東安子雞”。

永州血鴨

永州血鴨是湖南永州的一款漢族傳統名菜。永州血鴨分為多種,有道縣,新田、寧遠、藍山等多個説法。在當地,幾乎家家户户都會製作此菜。

歷史典故

傳太平天國起義初期,洪秀全率眾將士攻打永州城,特命廚師長在天黑前把飯菜做好。廚師長由於時間緊迫為了顧大局,也為了保小命,急中生智,就把殺鴨時的鴨血全倒進了鍋裏。結果大家胃口大開,個個吃得肚如戰鼓。於是“永州血鴨”便由此而得名。

麻辣子雞

麻辣子雞這道名菜,充分體現了湖南的地方特點:一是湖南氣候潮濕,易患風濕症,因而形成了愛吃辣椒、生薑的習慣;二是湖南雞產量多,且營養豐富。

歷史典故

麻辣子雞以長沙百年老店玉樓東酒家最負盛名。清末曾國藩之孫、湘鄉翰林曾廣鈎登樓用膳,曾留下膾炙人口的“麻辣子雞湯泡肚,令人常憶玉樓東”的詩句。後經長沙市滯湘酒家的廚師精工細作,味道更佳,民間又流傳有這樣一首打油詩:“外焦內嫩麻辣雞,色澤金黃味道新,若問酒家何處好,滯湘勝過玉樓東。”

髮絲百葉

髮絲百葉脆嫩香滑,略有辣味,極其爽口。百頁牛肚質地軟韌,炒出菜來卻脆嫩無比,堪為奇絕。

歷史典故

髮絲百葉與紅煨牛蹄筋,燴牛腦髓,被贊為“牛中三傑”,源自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回民餐館李合盛。“牛中三傑”被譽為“湘菜異苑中別具一格的佳餚”。1938年著名社會活動家、詩人郭沫若來長沙,應邀品嚐“李合盛”,吃完後讚不絕口,並將當時情景載入名著《洪波曲》中,一時傳為美談。

 醬汁肘子

醬汁肘子豐盈飽滿,肥而不膩,肉質酥爛,鮮鹹濃香,入口即化。一份醬汁肘子上席,將筷子往醬紅色肘子皮上輕輕一插再撥開,湧出一股熱氣,醬香襲人,白色晶瑩的肥肉堆積在一絲絲的瘦肉上,性感光鮮,垂涎三尺。

歷史典故

清光緒年間,馬明德在長沙馬王街開了一家熟肉店,並以自己的名字起店名為“馬明德堂”,馬以祖傳祕製方法,專做以肘子、滷肉為主的熟食,其中“醬汁肘子”、“虎皮肘子”、“水晶肘子”最為有名。做法獨特的“肘子”位居當時青石井十大名產“十子”之冠。只可惜“馬明德堂”毀於長沙“文夕大火”。不過,早年的祖傳醬汁肘子祕方傳到了譚奚庭開的玉樓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lishidiangu/drzw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