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會計學知識點要點總結

會計學知識點要點總結

一、會計學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會計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接受會計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

(3)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能力及分析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內並瞭解國外與會計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及國際會計慣例;

(5)瞭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7)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二、會計學知識點要點總結

會計學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會計學知識點要點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會計學知識點要點總結1

1、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2、會計按報告對象不同,分為財(國家)務會計(側重於外部、過去信息)與管理會計(側重於內部、未來信息)。

3、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核算(基礎)和監督(質保)會計還有預測經濟前景、參於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的職能。

4、會計的對象是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

5、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會計主體(空間範圍,法人可以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持續經營(核算基礎)、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必要手段)。

6、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化、基本分類,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會計要素。

7、會計等式是設置賬户、進行復式記賬和編制會計報表的理論依據。

資產=權益(金額不變:資產一增一減、權益一增一減金額變華:資產權益同增、資產權益同減)。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靜態要素,反映財務狀況,編制資產負債表依據)。

收入—費用=利潤(第二等式,動態要素,反映經營成果,編制利潤債表(損益表)依據)。

取得收入表現為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發生費用表現為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

8、款項和有價證券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款項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證保證金存款、備用金等;有價證券是指國庫券、股票、企業債券等。

9、收入是指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支出是指企業所實際發生的各項開支和損失,費用是指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是按一定的產品或勞務對象所歸集的費用,是對象化了的費用。收入、支出、費用、成本是判斷經營成果及盈虧狀況的主要依據。

10、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一般包括:利潤的計算、所得税的計算和交納、利潤分配或虧損彌補。

11、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區,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

會計學知識點要點總結2

一、財務報告目標

1、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履行情況

二、會計基本假設及會計基礎 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個假設。

(一)會計主體

1、一般來説,只要是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都可成為會計主體。

① 經濟上獨立核算是成為會計主體的充分必要條件,因為只有經濟上獨立核算才有必要設置會計來反映其資金運動,其才能相應地成為會計主體;

② 常見的會計主體包括:企業、企業集團(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組成的企業聯合體)、事業單位、甚至獨立核算的車間等。

2、會計主體與法人的區別

(1)法人是一種享有民事主體資格的組織,法律賦予它等同於自然人一樣的人格,以便於其獨立地行使權力並承擔自身的義務;

(2)成為一個法人首先在經濟上是獨立的,從這個角度來説,法人肯定是會計主體,但僅僅獨立核算是無法足以支撐其成為法人資格的,所以,法人一定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業集團、企業獨立核算的車間均是會計主體而非法人。

(二)持續經營

1、持續經營假設的內涵

假設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破產被清算。即假設企業的經營活動處於一個正常運行狀態。

2、例外情況

當有確鑿證據(通常是破產公告的發佈)證明企業已經不能再持續經營下去的,該假設會自動失效,此時企業將由清算小組接管,會計核算方法隨即改為破產清算會計。

(三)會計分期

1、會計分期假設內涵

會計分期是將企業持續不斷的資金運動人為地分割為若干期間,以分期提供會計信息。

2、具體劃分方法

會計期間通常有四種口徑: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徑所編報表為年報,其他期間所對應的報表為中期報告。

(四)貨幣計量

1、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2、我國規定,企業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外商投資企業可以選用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進行核算,但應提供以人民幣反映的報表,境外企業向國內報送報表時應折算為人民幣反映。

會計基礎——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比較,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

權責發生制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三、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二)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相關性應以可靠性為基礎,即會計信息應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儘可能地做到相關性,以滿足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瞭,以便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1、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此可比性要求企業達到如下標準:

(1)同一企業不同會計期間的可比,即縱向可比。

(2)同一會計期內,不同企業之間的可比,即橫向可比。

2、實務應用

(1)因處置股份致使投資方的影響力由控制轉為重大影響時,剩餘股份原成本法核算口徑追溯調整至權益法標準;

(2)因會計政策變更而進行的追溯調整法;

(3)將子公司會計政策、會計期間調到母公司標準的合併報表準備工作。

會計學知識點要點總結3

1、會計概述

概念: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基本職能:會計核算、會計監督。

會計目標:取決於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會計的對象(名詞、選擇):凡是特定主體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都是會計核算、監督的內容,也就是會計的對象。(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

資金運動:資金的投入、資金的週轉與調度、資金的退出。

資金投入:是企業資金運動的起點。

資金投入包括: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金,債權人投入的資金。

資金的循環與週轉:起點、終點均為資金(貨幣)。

資金的循環與週轉包括:供應過程、生產過程、銷售過程。

2、會計基本假設、記賬基礎

(1)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會計主體: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鑑定的“空間範圍“。

和法律主體(法人)並非相同的概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持續經營的概念:會計主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按照當前的規模、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不會破產,也不大規模的消減業務。

會計分期:將一個會計主體的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人為的劃分成若干相等的會計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編制財務報告。

會計期間: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按公曆起止日期確定(1.1—12.31)。

(2)會計記賬基礎:

權責發生制:是以收入、費用是否發生,而不是一款項是否收到或付出為標準來確定收入和 費用的一種記賬基礎。

凡是當期已實現的收入,已經發生或應當承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費用;凡不屬於當期的收入、費用,即使在當期收付,也不作為當期的收入費用。

收付實現制:凡在本期收到的收入、支付的費用,無論是否屬於本期,均作為本期處理

3、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質量要求: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

可靠性:以“實際發生的交易“做基礎。

可比性:兩個科比;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事項;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相似的交易事項。

實質重於形式:經濟實質重於法律形式。

在會計核算上,將融資租入的資產視為“自有資產”進行核算。

謹慎性:不得多計資產、收益,少計負債和費用,但不得計提祕密準備。

及時性:不得提前、不得延後。

4、會計要素、會計等式

要素:根據交易事項的經濟特徵所確定的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是會計對象具體化。

包括:1、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反映財務狀況,構成資產負債表要素);2、收入、費用、利潤(反映經營成果,構成利潤表)。

資產概念: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並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大部分資產擁有所有權,例如土地則沒有。

基本特徵:

1、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2、企業擁有、控制的;

3、預期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負債: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所有者權益:

內容: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資金、未分配利潤;

收入、費用: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人費、製造費用;

費用:

期間利潤: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利潤:1、收入——費用後的淨額;2、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損失(非日常活動的業績)。

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最基礎的是“複式記賬法、試算平衡、編制資產負債表“的理論基礎。

利潤=收入-費用。

會計學知識點要點總結4

一、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的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相關性: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瞭,便於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具體包括下列要求:同一企業對於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即對於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同企業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以使不同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基礎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5.實質重於形式: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如果企業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那麼就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無法如實反映經濟現實和實際情況。

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7.謹慎性: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8.及時性: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二、會計要素

1.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資產的特徵包括:

(1)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資產作為一項資源,應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具體是指企業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或者雖然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但該資源能被企業所控制。

(2)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指資產直接或者間接導致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的潛力。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2.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負債的特徵包括:

(1)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2)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3)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3.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又稱淨資產。

所有者權益包括的主要內容:

(1)所有者投入的資本

(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

(2)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

(其他綜合收益)

(3)留存收益(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

4.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收入的特徵:

(1)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2)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入,該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

(3)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收入的確認至少應當符合的條件:

(1)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入企業;

(2)會導致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

(3)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5.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費用的特徵:

(1)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

(2)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該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潤;

(3)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費用的確認至少應當符合的條件:

(1)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

(2)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

(3)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6.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利潤包括內容:

(1)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營業利潤);

(2)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

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利得包括兩種:一是形成當期損益的利得,比如處置固定資產的淨收益;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增值。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損失包括兩種:一是形成當期損益的損失,比如處置固定資產的淨損失;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損失,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貶值。

三、會計要素計量屬性及應用

1.會計要素計量屬性

(1)會計要素計量屬性

①歷史成本

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②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③可變現淨值

在可變現淨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税費後的金額計量。

④現值

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淨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淨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⑤公允價值

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2.計量屬性的應用

(1)歷史成本:購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購買存貨、承擔債務等的計量。

(2)重置成本:盤盈存貨、盤盈股東能夠資產的入賬成本均採用重置成本計量。

(3)可變現淨值:存貨的期末計量基礎——採用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

(4)現值:應用比較廣泛,包括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付款方式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的計算、分期收款方式銷售商品時收入的確認、可收回金額確定的計量原則之一、棄置費用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計量、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計量原則之一。

(5)公允價值: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期末計量、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期末計量、交易性金融負債的期末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期末計量原則之一等。

會計學知識點要點總結5

第一章總論

1、會計發展階段

【古代會計】生產職能的附屬部分,為剩餘產品分配服務。

【近代會計】15世紀開始至20世紀40年代末,複式記賬法。

【現代會計】20世紀50年代管理會計迅速發展,隨着內外部信息需求者對會計信息要求的不同而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相互獨立的分支,作為現代會計的開端。

2、會計含義

本質上是解決會計是什麼的問題,即對會計本質的理解。代表性論點:會計信息系統論和管理活動論。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和程序,對企業、行政、事業等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連續、系統地核算與控制,向有關各方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並據以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前景進行事前預測和參與經營決策,促使企業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

3、會計與環境關係

經濟(決定性影響)、政治、法律、科技、文化教育環境。

4、會計分類

按所服務對象的側重不同,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者最根本區別再無對外還是對內提供決策所需要的信息。

現代會計核心是企業會計

5、會計職能

【職能】是指某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會計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傳統的會計職能是反映和控制,這是會計的基本職能。

會計基本職能

【會計反映職能】又稱核算職能(首要和最基本職能),是指會計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從數量上反映各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為經濟管理提供會計信息的功能。特點:①主要利用貨幣計量;②具有完整性、連續性和系統性。

【會計控制職能】是指會計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對經濟活動進行指導、控制和調節,使之達到預期目標的功能。特點:①主要利用各種價值指標對經濟活動進行控制;②對經濟活動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後的全過程控制。

反映是控制的基礎,控制又是反映的保障。

【會計的作用】履行會計職能對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影響和效果。

6、會計對象

【會計對象】是指會計反映和控制的內容,即會計的客體。企業會計對象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能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即資金運動(資金投入、運用和退出三個基本環節)。

【會計要素】是指對會計對象按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徵所確定的基本分類,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

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側重與反映企業在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側重於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經營成果。

【資產】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採用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應當將其作為企業資產予以核算。待處理財產損失,不符合資產定義,不確認為資產。)按變現能力的強弱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

【負債】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企業將在未來發生的承諾、簽訂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負債。)按償還期限的長短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

【所有者權益】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淨資產)。來源:①所有者投入的資本;②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③留存收益。

【收入】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費用】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產品製造成本,期間費用)

【利潤】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7、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是指會計主體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通過會計工作所要達到的結果。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於其決策的信息。

第二章

1、四假設

【會計主體】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範圍。會計主體不同於法律主體,獨立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在會計主體假設下,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明確界定會計主體是開展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持續經營】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是對會計核算時間範圍的設定。

【會計分期】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區間(以持續經營假設為前提)。

【貨幣計量】會計主體在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作為計量尺度,反映其生產經營活動。

四項基本假設,相互依存,相互補充。會計主體確立了會計核算的空間範圍,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確立了會計核算的時間長度,貨幣計量則為會計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2、二基礎

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

【權責發生制】(應收應付制或應計制)企業以收入實現和費用發生的時間為依據確認某一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收付實現制】(現金制)以收到或支付的現金為依據確認某一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費用等。

3、七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提供高質量會計信息的基本規範,也是財務報告所提供會計信息對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徵。可靠性、相關性(有用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

4、會計確認

【會計確認】確定某一項目、交易或事項,是否、何時以及列作哪項會計要素加以記錄並列入財務報表的過程。包括初始確認和再確認。確認條件:①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②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5、會計計量

【會計計量】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並列入財務報表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通常被視作會計系統的核心。會計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

【歷史成本】是指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過去的價值,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

6、會計記錄

【會計等式】是指會計要素之間的數量關係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權益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經濟業務】(會計事項)引起會計要素髮生增減變動需要會計予以記錄的事項。

7、會計科目

【會計科目】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項目。遵循統一性和靈活性結合原則

分類:按所反映的經濟內容分類,按其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的詳細程度分類(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

8、賬户

【賬户】根據會計科目在賬簿中開設的,用於分類、系統、連續地記錄經紀業務地載體。

賬户與會計科目地關係:①賬户是根據會計科目開設的;②會計科目是賬户的名稱;③會計科目只是個名稱;④賬户除了名稱之外,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結構。

賬户結構:指組成賬户的各個部分及其結合方式。左右兩方名稱以及登記增加和減少額的方向,取決於記賬方法和賬户所記錄的經紀業務內容。

期末餘額=期初餘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

9、記賬方法

【記賬方法】將發生的經紀業務記入賬户的方法。分為單式記賬法和複式記賬法。

【複式記賬法】對發生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以相等的金額,在相互聯繫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户中進行登記的記賬方法。①能夠了解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全面、系統地反映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②有效地防止記賬中的差錯,且出現差錯後也比較容易核對查找。

【借貸記賬法】以“借”、“貸”作為記賬符號記錄經紀業務的一種複式記賬法。借方和貸方哪方記增加額,哪方記減少額,取決於賬户的經濟性質。

【借貸記賬規則】指運用借貸記賬法在賬户中記錄經濟業務所引起的會計要素增減變動的規律。既是記賬的依據,也是核對賬目的依據。

【會計分錄】對發生的經濟業務列示應借、應貸賬户及其金額的記錄,簡稱分錄。三要素:借貸符號、賬户名稱、記錄的金額。分類:簡單會計分錄和複合會計分錄(一借多貸,一貸多借,多借多貸)

【試算平衡】根據會計等式和記賬規則,檢查一定時期內所有賬户記錄正確與否的一種驗證方法,包括髮生額試算平衡和餘額試算平衡。

10、貨幣資金

【貨幣資金】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均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處於貨幣形態的資金,統稱為貨幣資金

11、憑證

【會計憑證】簡稱憑證,是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的書面證明,也是登記賬簿的依據。按填製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分為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兩大類。

【原始憑證】在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時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記錄和證明經紀業務發生或完成的情況,並作為明確經濟責任和記賬原始依據的一種會計憑證。經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是填制記賬憑證的直接依據。

【記賬憑證】由會計人員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或原始憑證彙總表,按照經濟業務的內容加以歸類,並據以確定會計分錄後所填制的作為登記賬簿直接依據的會計憑證。記賬憑證是會計分錄的載體。收款憑證:記錄現金和銀行存款收入業務;付款憑證:現金和銀行存款付出業務。涉及相互劃轉的業務一般只填制付款憑證。轉賬憑證:不涉及現金和銀行存款收付業務。

12、賬簿

【賬簿】由相互聯結的具有專門格式的賬頁組成,依據審核無誤的會計憑證,全面、連續、系統地登記各項經濟業務的簿籍。

13、總分類帳與明細分類賬

內在聯繫:①所記錄的經紀業務內容相同;②登記賬簿的依據相同。

區別:①所反映的經濟內容詳細程度不同;②作用不同。

第三章

1、會計事項

【會計事項】導致企業的會計要素髮生增減變動的業務事件。

期末賬項調整目的是使會計信息恰當地反映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和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

2、會計信息系統

【會計信息系統】為了完成會計目標而構建的,由會計人員、會計軟件、信息工具和運行規則組成的人機交互系統。其中的會計軟件是會計信息系統的核心部件。

【結構化決策】流程固定、經常發生的、所需信息比較單一和重複的、能夠事先制定的決策過程

第四章

1、籌資

【籌資】企業通過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銀行借款、發行債券、利用商業信用等方式獲取所需要資金的行為。原則:規模適當、籌措及時、來源合理、方式經濟和結構優化。

2、權益籌資和負債籌資的區別

①承擔責任的對象不同;②償還期限長短不同;③資金成本高低不同;④籌資風險大小不同;⑤對控制權的保障強弱不同。

企業採用權益籌資方式籌集的自己成為投入資本。

3、投入資本

【投入資本】所有者投入企業的資本,包括實收資本(股本)以及企業在接受投資人投資過程中形成的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

4、資本溢價產生主要原因

①資金具有時間價值;②企業初創時與創立後資金風險和利潤率不同;③留存收益。

5、借款

【借款費用】企業因借入資金所付出的代價,包括借款利息、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輔助費用以及因外幣借款而發生的匯兑差額。

【借款費用資本化期間】從借款費用開始資本化時點到停止資本化時點的期間,但借款費用暫停資本化的期間不包括在內。只有發生在資本化期間內的價款費用,才允許資本化。

開始時點:①資產支出已經發生;②借款費用已經發生;③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已經開始。

暫停:非正常中斷且中斷時間連續超過3個月。

停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

6、債券溢價

債券溢價是企業因以後各期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補償,債券折價則是企業因以後各期少付利息而預先給投資者的補償,兩者實質上都是對債券票面利息的調整。

第五章

1、成本計算

【成本計算】生產經營過程中,按照一定對象歸集和分配各項費用支出,以確定各對象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一種會計核算方法。

2、存貨

【存貨】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內容: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商品、週轉材料。確認: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相關税費(增值税):增值税小規模納税企業購進貨物無論是否取得增值税專用發票,支付的增值税均不得計入進項税額用於抵扣銷項税,而應計入購進貨物的成本。

不計入存貨成本:①超定額損耗;②經營管理中發生的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應計入營業外支出;③存貨入庫後發生的倉儲費用,在發生時計入管理費用,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須的倉儲費用應計入存貨成本。

【永續盤存制】平時逐筆登記存貨明細賬中收入、發出和結存的數量,並隨時結出賬面結存數的一種盤存制度。①隨時反映存貨增減變動與結存情況,有利於加強對存貨的核算與管理;②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存貨短缺、毀損等現象,有利於保護存貨的安全與完整。

【實地盤存制】存貨的明細賬平時只登記存貨的增加數,不登記減少數。①賬面上看不出存貨的領用和結存情況;②採用“以存記耗(銷)”會將可能存在的損耗、差錯、被盜竊等非正常的減少,全部隱沒在本期存貨的耗用或者銷售成本中,不利於加強對存貨的管理。

3、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特徵:①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②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企業外購固定資產成本:①購買價款;②相關税費;③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歸屬於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

4、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第六章

1、生產活動發生的經濟業務

及其會計核算內容

生產活動發生的經濟業務及其會計核算內容主要表現為生產費用的發生、歸集、分配和產品成本的計算。

2、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

固定資產取得成本(即原始價值)、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淨殘值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是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主要因素。

年限平均法:P219工作量法

3、無形資產攤銷

【無形資產攤銷】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在其估計使用壽命內採用系統合理的攤銷方法對應攤銷金額進行攤銷。無形資產殘值一般為零。

4、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應該計入產品成本,但沒有專設成本項目的各項生產費用。①間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各種費用;②直接用於產品生產但管理上不要求或核算上不便於單獨核算,因而沒有專設成本項目的各項費用;③基本生產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費用。

5、約當產量法

完工產品【約當產量法】根據期末在產品的投料和加工程度,將在產品按一定標準摺合成相當於完工產品的數量。P228

如果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在產品則不需要摺合成約當產量。

6、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企業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

第七章

1、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營業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2、收入

【收入】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確認:①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實質而不是形式);②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繫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的控制;③收入的今個能夠可靠地計量;④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⑤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3、銷售商品形成應收賬款地核算,其入賬價值包括:銷售貨物或提供勞務地價款、增值税以及代墊的運雜費等。

4、商業匯票結算

商業匯票結算(應收票據)

5、折扣

商業折扣按照扣除商業折扣後的金額確定收入金額。

現金折扣按照扣除現金折扣前的金額確認收入金額(總價法),對實際收款時所發生的現金折扣作為企業的理財費用,計入當期的財務費用。

6、銷售費用

【銷售費用】企業在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

第九章

1、利潤

【利潤】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反映,也是會計應當提供的一個重要指標

營業利潤(影響利潤的因素):利潤總額、淨利潤

2、淨值

當企業資產的估計可收回金額或可變現淨值低於其賬面價值時,即表明資產發生了減值,企業應當確認資產減值損失,並把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或可變現淨值

3、壞賬

【壞賬】企業無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極小的(5%以內)應收款項。由於發生壞賬而產生的損失,稱為壞賬損失。“壞賬準備”賬户屬於“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賬户的備抵(抵減)調整賬户。

4、固定資產處置

固定資產處置,包括固定資產的出售、轉讓、報廢和毀損等。

5、營業外支出

由於無法查明原因的庫存現金短缺以及存貨盤盈和盤虧的一般經營淨損失計入管理費用;固定資產的盤盈作為前期差錯處理,無法查明原因的庫存現金溢餘計入營業外收入,盤虧固定資產的淨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各項財產物資的毀損淨損失亦計入營業外支出中。

6、暫時性差異

【暫時性差異】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税基礎不同產生的差額。

【遞延所得税】由於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税基礎不同,產生了在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的期間內,應納税所得額增加或減少並導致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税增加或減少的情況,形成企業的遞延所得税資產和遞延所得税負債。

遞延所得税負債產生於應納税暫時性差異。

“所得税費用”賬户核算企業按規定從本期損益中扣除的所得税。

7、所得税費用

所得税費用由當期所得税和遞延所得税組成

8、期末結轉損益

【表結法】企業在年終以外的各個會計期間,對本期利潤和本年累計利潤均通過“利潤表”予以反映的方法。到年終決算時,將所有損益類賬户餘額結轉至“本年利潤”賬户。

【賬結法】企業在每月末均將各個損益類賬户餘額結轉至“本年利潤”賬户,通過“本年利潤”賬户反映本期利潤和本年累計利潤的方法。

轉賬後,“本年利潤”賬户如為貸方餘額,反映本年度自年初開始累計實現的淨利潤;如為借方餘額,反映本年度自年初開始累計發生的淨虧損。年度終了,應將“本年利潤”賬户的累計餘額,轉入“利潤分配”賬户,如為淨利潤,借記“本年利潤”賬户,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户;如為淨虧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結轉後,本賬户應餘額。

9、財務成果分配

【財務成果分配】企業將本年實現的淨利潤和以前年度積累的未分配利潤,按國家的有關規定、企業章程或企業投資人的決議,對各方利益人進行分配的過程。①提取法定盈餘公積;②分配優先股股利;③提取任意盈餘公積;④向股東分配利潤;⑤確定未分配利潤。

10、法定盈餘公積

【法定盈餘公積】按照企業淨利潤和法定比例計提的盈餘公積。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產,也可用於企業彌補虧損或轉增資本。

11、利潤分配

“利潤分配”賬户核算企業利潤的分配(或彌補虧損)和歷年利潤分配(或彌補虧損)後的餘額。若為貸方餘額,反映歷年累積未分配的利潤額;若為借方餘額,反映歷年累積的未彌補虧損額。

第十一章

1、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是表格形式的財務會計報告,它是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主要部分,是企業向外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以及報表附註。

2、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報表。①瞭解企業的資產分佈及其來源渠道,分析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②瞭解權益的結構情況;③計算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指標。

編制方法:①根據總賬賬户餘額直接填列(固定資產、短期借款等);②根據總賬賬户餘額計算填列(貨幣資金、存貨、未分配利潤);③根據明細賬户餘額計算填列(應收賬款和預收款項、應付賬款和預付款項。收加收、付加付、借加借、貸加貸);④根據總賬賬户和明細賬户餘額分析計算填列;⑤根據賬户餘額減去其備抵項目後的淨額(賬面價值)填列;⑥將與一年內到期的長期項目。

3、利潤表

【利潤表】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的報表。①表明企業經營效果的好壞;②用於分析和預測企業的獲利能力;③分析企業損益的形成原因;④預測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

4、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企業一定時期內現金流入與流出情況的報表。①評價企業產生現金的能力;②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現金調整的能力;③有助於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④説明利潤與現金流量的關係。

現金流量表的【現金】指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現金包括企業庫存現金和可隨時支取的銀行存款;現金等價物則指期限短、流動性強、易於轉換成已知金額的現金且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①經營活動形成的現金流量(購銷、收付增值税等税金);②投資活動形成的現金流量(不屬於現金等價物的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③籌資活動形成的現金流量(長短期借款;發行債券;接受投資;發行股票)。

5、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反映構成所有者權益各組成部分當期增減變動情況的報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企業的綜合收益。

6、財務報表附註

【財務報表附註】為了便於財務報表使用者理解財務報表的內容而對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以及報表主要項目等作的解釋。①能夠説明企業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②能夠説明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特殊事項;③能夠突出企業重大事項的信息;④能夠補充説明財務報表本身無法表達的情況。

標籤: 知識點 會計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g27gj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