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課文《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課文《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課文《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課文《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一、課前思考:

我們研究的子課題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這一學期我們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在預習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説,學生在預習中,自己提出問題,藉助現代信息技術,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我覺得《鄭和遠航》很適合上課題課。

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一是我們在期初分析整冊教材時,就認為這篇文章適合上我們這學期的課題研究課。二是我覺得學生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只要一看課題,就很容易的會產生出很多問題,問很多為什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激發,學生上網去尋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熱情會高漲,這樣,學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長知識,另一方面也容易產生成就感,當然,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容易達到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目的。

二、教案設計:

(一)、導入 :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麼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板書課題:26、鄭和遠航。

3、啟發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麼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麼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請幾位同學起來一人讀一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認真思考。

(一方面老師可以瞭解大家的預習情況,一方面學生能認真思考課文寫了什麼內容。)

2、説説課文寫了什麼內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麼分?請速讀思考。

5、指導理解詞語:文章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寫鄭和遠航,如萬里無雲,鎮定自若等,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三)、總結:我們這堂課初步瞭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

(四)、佈置作業 :

(1)、請同學們把自己蒐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做得好的同學的材料老師將放到老師的個人網頁中的“學生天地”欄目裏。

(2)、繼續朗讀課文,如果發現還有什麼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努力的。

三、課後反思:

1、通過上這堂實驗課,我覺得我們的課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我們現在提倡學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提倡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我們的課題就是建立在這種理念基礎上的。學生學習一篇課文,一看到課題,肯定會產生許多的疑問,我們就可以藉助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高效地找到答案解決問題。學生自主去學習探究到的知識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學習《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我覺得學生由於讓學生在預習中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解決了很多問題:如鄭和為何要遠航,鄭和遠航的出發地哪兒,為什麼要選擇這一地方,鄭和遠航順利嗎?鄭和遠航有什麼意義?至於鄭和出生的時間、地點,鄭和的家庭情況等學生都蒐集到了,學生通過上網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也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2、學生在預習時,老師的點撥引導要到位。學生在搜索信息時,由於網上的信息大,學生要學會速讀,要學會篩選,要學會概括,到把網上搜集到的信息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有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看都不要看。由於我在學生上網前交代這次時間緊張,根據平時學生上網的一些不足之處,及時提醒學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網比較快捷,二要提醒學生閲讀的速度,三要提醒學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話概括。所以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的資料很多,在學生交流時,學生滔滔不絕,連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都是我的學生嗎?看樣子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斷提高。

3、這節課我佈置有作業 是:

(1)把蒐集到的資料整理在電腦上建個人物介紹文檔;

(2)繼續朗讀課文,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產生新的問題,然後繼續去探究。作業 的佈置緊扣課題研究,不同於一般情況下的作業 ,有的學生覺得很新穎能完成,有的學生是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不會處理這種作業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進一步去認識鄭和,還有就是為今後學習作了鋪墊。

現在我們這一課題研究剛剛起步,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只能在網上查找,然後去教室交流。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學生能把自己蒐集到的信息經過處理,在課堂上當堂顯示出來給大家看,大家共同解決一些難點、重點。要能達到這種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斷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xgjxn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