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鄭和遠航》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運用恰當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結合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扶老攜幼、驚歎不已、嚴陣以待、化險為夷”等詞語的意思。

2、抓住關鍵詞句,反覆品讀,並補充資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3、能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步驟,複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4、在讀中感悟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遠航這一歷史事件寫清楚的,初步感知詳寫和略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題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你們知道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是誰? 對,是哥倫布,而早在明代,我國就有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九十多年!他就是——板書“鄭和”。出示鄭和圖片。誰能用一句話來説説你所瞭解的鄭和?

2、一提起鄭和,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豐功偉績。鄭和下西洋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樣的意義呢?就讓我們帶着問題,走進《鄭和遠航》。

(設計意圖:讀題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對課題的意思進行了初步的解析)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時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2、檢查生字詞

在剛才的朗讀中,這些詞語跳入了我們的眼簾,誰能來讀好它?

出示:

(雄偉壯觀、浩浩蕩蕩、破浪西行)這組詞語在文中是描述什麼的呢?

(狂風呼嘯、奔騰咆哮、波峯浪谷)同學們,咱們中國的語言,很美,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請你用心去讀讀這些詞語,讀出你腦海中的畫面和氣勢來。

類似這樣的詞語,你還能説出幾個來嗎?(驚濤駭浪、波濤滾滾、洶湧澎湃、風高浪急)

(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別、友好親切、鎮定自若、鬢髮全白)這組詞語在文中又是描寫誰的?

碼頭、派遣、儀器、撕裂

3、理清課文條理

(1)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哪幾小節寫的?

(3)默讀課文一到五小節,給鄭和第一次遠航加上三個小標題: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4)課文1到5小節重點描寫了鄭和遠航的經過,那麼剩下的兩小節又寫了什麼呢?(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

三、瞭解歷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蹟!

2、文中有一段話給了鄭和遠航高度的評價。誰能快速找出來?

交流,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峯。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民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與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着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1)是的,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峯。教師圈劃“大”、“長”、“廣”、“ 頂峯”。

(2)大家知道“頂峯”是什麼意思?(山的最高點)

(3)鄭和遠航達到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峯,説明了什麼?(地位高,獨一無

(4)指導朗讀,讀出誇讚的語氣。

(設計意圖:這一句揭示了鄭和遠航的巨大歷史意義,激發學生對鄭和遠航一事的強烈好奇心。本課抓住這一句進行以點到面的分析。學生也能夠根據規模、時間、範圍三方面有序地學習。)

3、解讀“規模大”

(1)質疑過渡:究竟是多大的規模,多長的時間,多廣的範圍才能被稱之為“頂峯”呢?今天我們首先來體會鄭和遠航的“規模大”,請大家默讀課文1-3段,從哪裏體會到鄭和遠航規模很大?請把它劃出來。

(2)、交流: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

(3)用筆圈出這段話中的數字。

(4)學生説體會。(可體現出“寶船”的大。)

(5)點撥:為什麼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

要點:

A、這些船大,雄偉壯觀,最大的長148米,寬60米,可乘1000多人。(讓我們想象一下,以我們所在的這間教室來作比,寶船等於有二十幾個教室這麼長,十幾間教室這麼寬。可見,寶船真的是非常雄偉壯觀啊。)

B、船上有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設備,這些都是能遠航的條件。 (理解“羅盤”:指南針)

C、船上載着瓷器、絲綢和茶葉等。(點撥:還可以往後面看看,這艘寶船上載着什麼?)

(6)點撥:船如此裝備齊全、華麗雄偉,又如此多,可見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加以具體説明的?(列數字)

是的,作者通過這四句列數字的句子,讓我們感受到了鄭和遠航的規模宏大。朗讀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抓住數字仔細體會,把握寶船的特徵。)

(7)指導朗讀。誰來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把句中的數字讀好,突出寶船氣勢的雄偉。)

(8)除了船多,你還從哪看出這次遠航的規模很大?

隨行的人多:上面載有二萬七千八百多人,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送行的人多:人山人海。)

蘇州府劉家港碼頭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場面熱鬧)

師:那在這一段裏,除了寫了人多,場面熱鬧,還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時間、地點、天氣、主人公:那可見,以後我們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對於這些信息,也應該第一時間告訴讀者。)

鄭和指揮着規模如此宏大的“寶船”隊將揚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時的樣子了嗎?(學生想象練説。)

(10)是呀,鄭和就這樣意氣風發地指揮船隊“揚帆啟航”了。

師:除了第一段,還有哪裏也能看出規模宏大?

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是的,當時時近中午,只見他,出示第三自然段。(板書:揚帆啟航)隨着鄭和的一聲“啟航”,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自主讀文、想象練説,抓關鍵句、重點詞體會感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會鄭和第一次遠航的規模之大。)

4、小結:可見,鄭和遠航真是一次( )的航向啊!

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鄭和規模宏大的遠航船隊,那他遠航的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又體現在哪裏呢?我們下節課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

聽寫詞語。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段(第1~5節)。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麼?(1405年7月11日;蘇州府劉家河碼頭)

(2)自讀第一段,邊讀邊想。

為什麼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

交流,反饋。

(①這些船大,最大的長150米,寬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針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設備,這些都是能遠航的條件;③船上載着瓷器、絲綢和茶葉。)(3)將近中午,鄭和登船準備起航,自讀第三自然段,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體會到什麼?

(鄭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師:這是一個多麼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該怎麼通過讀來體現?

訓練學生朗讀。

過渡:寶船起航了,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課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學4、5自然段。

小組交流。

①抓住體現各國人民友好態度的詞語。

②訓練學生在讀中表現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現海上風險浪惡的句子,從中你體會到什麼?邊談邊讀。

④還有什麼困難?這種驚心動魂的場面你能表現出來嗎?

訓練朗讀。

⑤這時,你對鄭和又有了什麼認識?

生各抒己見。

2、講讀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

這時你對鄭和又有什麼新瞭解?

三、回顧全文

1、你能談談鄭和遠航的意義嗎?

(具體的內容可以從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討論:為什麼略寫其餘六次的遠航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先小組討論,再全班反饋。

四、課堂總結

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再讀到這激動人心的一幕幕,還能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業

有感情朗讀課文,寫一則讀後感受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2

教學思路

1、巧用題目,誘導初讀感知

2、緊扣結尾,引導細讀感悟

3、從讀中寫,體會寫作特色

4、依據標題,指導熟讀複述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重點

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

教學難點

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的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條理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1][2][3]下一頁

2.揭示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板書:鄭和遠航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呢?

(鄭和是什麼樣的人?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

二 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

2、聽讀範文

3、檢查預習

(出示生字詞:派遣 太監 魁梧 抱拳 扶老攜幼 瓷器 脱韁野馬 撕裂 威脅)

(強調個別字寫法讀法)

4、指導理解詞語:文章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寫鄭和遠航,如萬里無雲,鎮定自若等,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出示詞語)

5、請同學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標記問題的答案)

三 交流反饋

1、瞭解學生初讀感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説説課文寫了什麼內容?

2、再讀課文

學生再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四 指導分段

(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麼分?)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指導分層)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總結:我們這堂課初步瞭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回到600年前,跟隨鄭和的船隊一起去經歷一次遠航。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詳略精當的寫法

3、通過課文,感受鄭和等人的不畏艱難、永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 複習舊知識

1、聽寫詞語

二 精讀課文

1、緊扣結尾,引導細讀感悟

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寫了什麼?

上一頁[1][2][3]下一頁

(學生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讚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讚頌)

2、讀悟課文第一、二、六自然段,體會“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

問題設計:課文是怎樣分別具體地寫出“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的呢?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回答

(此為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

3、讀悟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體會以鄭和為代表的“我國古代人民頑強對的探索精神”及“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問題設計:從第三自然段,你們讀懂了什麼?

鄭和遠航的船隊所到之處,情況如何呢?

課文中寫了幾次風險,分別是什麼呢?

(此為本課難點,引領學生通過理解相關詞語,體會相關語句描寫,聯想相關畫面等來體會鄭和的精神和此次出行的意義)

4、 迴歸整體

學生感情的朗讀課文,並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問題設計:你能談談鄭和遠航的意義嗎?

(具體的內容可以從第4自然段中挖掘)

三 體會寫作特色

討論:為什麼略寫其餘六次的遠航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點面結合,詳略得當)

四 依據標題,熟讀複述

(進行如下指導:1、抓住聯繫點 2、想象畫面)

五 課堂總結

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再讀到這激動人心的一幕幕,還能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板書設計

第一次 揚帆起航

(詳寫) 友好交流

戰勝兇險

其餘六次遠航

(略寫)

上一頁[1][2][3]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3

一、課時教學目標界定: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詞語的分類理解,從而理清課文層次,瞭解課文大體內容。

3.在朗讀和想象的過程中,體會鄭和第一次遠航時的壯觀場面,激發並培養學生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學設計板塊:

1.激情導入,走近鄭和。

2.分類理解新詞,脈絡一目瞭然。

3.探究學習“揚帆遠航”。

4.自主自設作業樂園。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PPT圖片、文字)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目的:

(一)、激情導入,走近鄭和。

1.教師導語引入:由現在出國之便利,引出古代出國出海之艱難,從而引出六百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遠航的故事,隨即出示鄭和像。

2、出示課件:走近鄭和

鄭和,本姓馬,雲南昆明人,1371年生,12歲時,鄭和入宮做太監,後提拔為內官監,賜姓鄭。鄭和體貌豐偉,聰明好學,機敏善辯。他入宮後信奉佛教,因此被封為“三寶太監”。

1405年鄭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當時的西洋是指現在的文萊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帶。鄭和下西洋,比其他國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鄭和船隊超過二百艘,其寶船的載送量達到一千多噸,船隊總人數達二萬多人。

讀了這段材料以後,此時,你有什麼感受要説説?

[導入部分,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對鄭和產生一份敬仰之情,通過“讀材料,談感受”,拉近了學生與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之間的距離,為接下來進行平等有效的閲讀對話做好了必要的鋪墊]

(二)新詞分類理解,脈絡一目瞭然。

1.提出初讀要求,指導學生充分讀書。

2.在學生充分初讀之後映示文中新詞:

派遣(qiǎn)

魁(kuí)梧(wú)

健步

浩浩蕩蕩

贈送

絲綢

瓷(cí)器

名揚海外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A、指名讀,相機正音。

B、這些語詞,你能在課文中理解它們嗎?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交流。

3.投影映示,將上述詞語放入三個方框中。

猜猜看老師為什麼把這些詞放在三個方框中,分成這三類呢?

4.試試為每一類有關的內容加個小標題。

(揚帆遠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5.映示課文框架圖,幫助學生理清全文脈絡。

〔本板塊教學,將學習理解詞語和理清文章段落層次巧妙地結合起來,既不迴避起始課時的字詞教學,又儘量高效省時,一舉兩得。〕

(三)學習“揚帆遠航”。

1.教師以繪聲繪色的描述,引出課文第三自然段,課件映示。自由讀,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當時的情景。

2.指名朗讀或扮演鄭和進行表演再現。(選哪一種方式彙報,由學生自主選擇。)

3.假如時間能倒流,你就站在岸上為船隊送行的人羣中,當時你們會對鄭和、對船隊怎樣歡呼,如何祝福?

引導學生讀一讀第1、2自然段後再展開想象。

4、此時,假如你能和鄭和相見,你會有哪些問題想問問他?

【這一置疑的巧妙之處在於讓學生直接向文章中的人物質疑,與文本進行近距離對話,至於學生所提出的

問題,教者根據問題類型和內容,或扮演鄭和角色直接回答,或存疑留待下一節課探究解決。】

(四)自主自設作業樂園。

抄抄詞語,讀讀課文會讓大家太枯燥乏味,今天老師想讓大家自己來設計作業,然後自己完成。

投影映示:“自主自設作業樂園”

發放“自主自設作業樂園”卡。

【這一設計旨在讓學生走出接受性作業的圈子,喚醒自主意識,自主設計作業內容,自主設計作業類型和形式。】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4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教材簡解]: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有過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鄭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個,它足以令世人驕傲。課文《鄭和遠航》主要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並點明瞭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我國古代出色的航海技術。

像這樣大規模的航海,是歷史上所罕見的,那課文是怎麼來記敍這樣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主要寫鄭和率船隊第一次航行的情況。

第六至七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主要寫鄭和從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遠航,為促進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貢獻。課文第一部分可以分為三層:第一至三自然段為第一層,寫1405年7月11日,在蘇州府劉家河碼頭,鄭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隊出使西洋時的壯觀場面。(揚帆起航)第四自然段為第二層,寫鄭和與所到的亞非各國人民進行了友好交往。(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為第三層,寫鄭和在航行中多次戰勝狂風巨浪和海盜襲擊等兇險。(化險為夷)

[目標預設]: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通課文,分清條理,能講述課文大意,知道課文詳寫第一次航海經歷,略寫後六次。明確中心段落。

[重點難點]:

讀通課文,分清條理,能講述課文大意,知道課文詳寫第一次航海經歷,略寫後六次。明確中心段落。

[設計理念]:明確高年段學習目標,不逾越,不飽脹,認真落實好第一課時目標。強化初讀,引導把握課文大意。

[設計思路]:導入,初識鄭和——初讀,整體感知——學習生字新詞——再讀,理清條理——迴歸整體。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出示鄭和圖片。誰能用一句話來説説你所瞭解的鄭和?

2、一提起鄭和,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豐功偉績。鄭和下西洋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樣的意義呢?就讓我們帶着問題,走進《鄭和遠航》。在鄭和右邊板書:遠航。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帶着問題(簡單出示問題)自讀課文,試着從課文中找找答案。(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反饋交流,瞭解課文內容。

3、逐段指名朗讀。(同學之間相互評議)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請大家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每一個字,讀通每一句話。教師巡視,參與學習。

2、反饋學習情況。

練讀詞語。(出示)扶老攜幼、驚歎不已、嚴陣以待、化險為夷、鎮定自若、雄偉壯觀、奔騰咆哮、波峯浪谷、碼頭、儀器、派遣、雙手抱拳、贈送、撕裂、範圍。

你讀書時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還有哪些不理解?

“扶老攜幼”藉助場景描繪。

“驚歎不已”遷移舊知識,練習説話。

“鎮定自若”“雄偉壯觀”觀察插圖理解。

3、同學們,咱們中國的語言,很美,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請你用心去讀讀這些詞語,你的腦子裏會出現怎麼樣的畫面來呢?(狂風呼嘯、奔騰咆哮、波峯浪谷)

再讀這組詞語,讀出你腦海中的畫面來,讀出畫面的氣勢。

類似這樣的詞語,你還能説出幾個來嗎?

這就是學習,不僅能正確的讀出,還能讀出畫面,還能想到同類的其他詞語。但,學習,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還要把詞語放回到課文裏,這樣就能把詞語學活了。誰能回憶剛才你讀到的課文,告訴大家,這組詞語在文中是描述什麼的?(西洋的險惡)

文中哪個自然段是寫西洋的險惡的呢?誰來讀讀這段話。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讀了這段話,細心的同學一定會發現,西洋的險惡,除了風浪的險惡,還有什麼險惡?

再讀讀這組詞語。

4、指名讀。(雄偉壯觀、浩浩蕩蕩、破浪西行)這組詞語在文中又是描述什麼的?

文中哪個自然段是直接寫鄭和的寶船船隊的呢?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讀,評價。

讀了這段描寫,鄭和的寶船船隊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規模宏大)

規模宏大:是一般的大嗎?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嗎?引導用上第二組詞語中的雄偉壯觀和浩浩蕩蕩。

讀出這種氣勢來。

5、觀察文中的插圖,説説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四、默讀課文,理清層次。

在理解詞語的基礎書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鄭和七次下西洋課文主要寫了哪一次?能把課文分成兩段嗎?

1、反饋:説説這樣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意義深遠。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2、默讀第1—5自然段,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第一段分成三個層次。

3、組織反饋。

五、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1、速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呢?(引導概括,第一次遠航,其他幾次遠航,遠航意義。)

2、強調遠航意義。

3、誰能在黑板板書的提示下,用簡潔的話來説説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

揚帆起航

鄭和遠航 第一次 友好交往

戰勝兇險

共有七次遠航,意義深遠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5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2、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三、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瞭解課文背景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人,請看我在黑板上寫他的名字。(師板書:鄭和)

知道他嗎?

出示鄭和圖片。誰能用一句話來説説你所瞭解的鄭和?

一提起鄭和,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豐功偉績。鄭和下西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航程呢?就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走進《鄭和遠航》。在鄭和右邊板書:遠航。

指着課題,一起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打開課文,請大家來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每一個字,讀通每一句話。開始,讀。

2、好,有的同學一遍讀了,認真地讀第二遍了。老師來檢查一下大家的讀書成果。

誰來讀讀這些詞語。

3、檢查自學效果

三 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1、課文讀完了,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呢?

引導概括,第一次遠航,其他幾次遠航,遠航意義。

2、課文重點寫了哪部分?

思考,為什麼詳細第一次遠航,略寫其他次遠航?

3、下節課,我們將進一步走近鄭和,隨鄭和一同去遠航。

第二課時

一、“揚帆遠航”。

1、導入。

六百年前的一個夏日,在蘇州府劉家河碼頭,鄭和的船隊“揚帆起航”,開始了震驚世界的遠航,這是古代航海史上最壯觀的一幕。

2、要求學生小聲讀一讀書上1-3小節,説一説從哪句話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3、指名回答,老師注意指導學生説清自己的感受,並讀出自己的體會。

重點指導以下要點:

“寶船”的宏偉壯觀——“場面”的壯觀——“鄭和”的自信威武

二、“友好交往”。

1、導入。

當時的明朝是世界上的強國,鄭和率領的船隊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而他們訪問的大多是亞洲、非洲的一些小國,但書上這種交往是“友好的交往”。請你默讀這一部分,畫出那些地方能體現出這種“友好交往”。

2、學生讀文後教師指名回答,並進行口頭表達訓練。

A 鄭和對君主説的話(注意語氣和態度要友好親切,以及外交禮節)

B“當地人們參觀寶船時驚歎不已”,會些説什麼?

C 出示圖片:當地人看到名揚海外的中國絲綢和瓷器時很想交換,會説些什麼?

三、“戰勝風浪”。

1、導入

“然而,這次航行也充滿了風險” 。

2、要求學生大聲讀這一部分,説説有哪些風險——風浪與海盜

3、老師指導重點句子的學習:

出示句子:“狂風呼嘯着,海水像脱僵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彷彿要把船隻撕裂。”

要求學生大聲讀,説説體會到什麼,讀出感受。 教師指導:此句形、聲兼備,使用了擬人和比喻修辭手法,突出了風浪的“險惡”。

學生朗讀體會。

4、戰勝海盜部分引入歷史資料:當時的南海上,海盜十分猖獗,鄭和首次出海就遇上其中最大的一股,人數有5000人,鄭和把他們全部消滅了。

5、鄭和在這兩次嚴峻考驗面前,表現如何?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提煉板書: 鎮定自若、有勇有謀等

四、“概述七次遠航及意義”

1、出示鄭和航海圖,老師領讀第六小節“概述七次遠航”,並介紹相關國家、地理、航程等。

2、引入歷史資料:

在鄭和遠航87年後,哥倫布才開始為期十年的到美洲的四次探險;在鄭和遠航的114年之後,麥哲倫才率開始那次環球的航行。他們率領的船隻只有兩三艘,隨從不過2、3百人,所以,鄭和遠航是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峯。

3、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峯。”

能説讀到這句話時自己的感受嗎?讀出感受。

4、引讀課文完畢。

五、拓展

蒐集資料,做一個小導遊,向別人介紹鄭和的事蹟,介紹他的遠航壯舉。

板書:

鄭和遠航

揚帆起航 友好交往 戰勝兇險

自信威武 鎮定自若 有勇有謀

標籤: 教學 鄭和 遠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v9q7v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