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有趣的測量》數學教學反思

《有趣的測量》數學教學反思

有趣的測量》數學教學反思

《有趣的測量》數學教學反思

《有趣的測量》數學教學反思

《有趣的測量》是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這一部分知識的延伸與發展。以往舊教材中,這部分內容,只在習題中出現過,新教材卻將它納入例題範圍,這是因為不規則的物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學習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同時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和物理知識奠定了基礎。

其中,發現、驗證並運用排水法測量石塊的體積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目的在於通過本節課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想法都應當通過親身的實踐去驗證才能夠得到結論再加以應用,這是一種很嚴密的思維過程,也是現在孩子缺少的一種思想。並在理解“上升的水的體積就是浸入水中物體的體積”的基礎上,感悟“轉化”的數學思想,是本節課的難點。

我在本節課教學中,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實驗操作等數學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體驗等量替換的數學方法。在教學時,我出示、一盒長方體形狀的牛奶和一塊正方體魔方、一塊不規則形狀石塊讓學生説説怎麼知道它們的體積。學生很快説出求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方法。至於石塊,它既不是長方體,也不是正方體,怎麼知道它的體積呢?我先讓學生觀察,猜一猜它到底有多大,然後讓學生討論設計測量方案。在交流討論結果時,學生有的説出了教材呈現的兩種方案,有的説出其它可行的方案……我對學生設計的方案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並選擇教材上呈現的兩種方案,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明白這是把不規則石塊的體積轉化成了可測量的水的體積。這樣既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體積的含義,又能幫助學生髮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本節課中,我覺得自已最大的亮點是以下兩點:

一、保證數學思考的`時間,提高數學思考的有效性

數學學習是通過思考進行的,沒有學生的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而思考問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新課標也指出“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能夠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敍述思考過程,並説明理由”。因此學生在思考時,教師一定要耐心等待,一定要給予他們充足的思考及交流思考成果的時間,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思考的實際效果。雖然在等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冷場的感覺,但短暫的冷場後,也許就會換來學生驚人的發現。在教學本節課時,測量方案的設計是不能在三兩分鐘內就完成了的,在學生得出“石塊的體積=水槽底面積×水面上升的高度”後,我就進一步追問:為什麼“石塊的體積=水槽底面積×水面上升的高度”?學生一時表述不清,但他們思考後就意識到:水面上升的原因是投入了石塊,水增加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還有一些學生,先是疑惑,停頓幾秒後,就都豁然開朗了。思考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真正經歷了整個思考過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給予耗費學生思考的時間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二、注重思維方法的引導,從“授人以魚” 到“授人以漁”。

“帶着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着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在教學時,我通過引導,讓學生髮現,不規則的石塊體積必須要轉化成規則物體的體積,水可以充當這一轉化過程中的中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在水中體現石塊的體積,學生思考後,結合生活的實際可知: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裏,溢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學生充分理解這一方法後,我又問:你還有其它測量石塊的體積的方法嗎?學生獨立思考後交流:將石塊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長方體容器裏,上漲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把石塊放在一個長方體容器裏,往裏面倒水,沒過石塊後,再把石塊取出,下降的水的體積也可以是石塊的體積。——多獨到的思考!在此,我就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後,在交流中造成衝突,又在觀察、討論、思考中相互接納,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要,盡顯了學生的潛在能力,發揮了課堂教學中的多種交互作用,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自已在課堂上的語言應更精煉,這樣課堂上也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又如在學生分小組用兩種方案測量石塊的體積後,教師再用這兩種方案來分別測量同一塊石塊的體積,在全班學生面前演示,從而驗證兩種方法都可以測量出石塊的體積,只要操作方法得當,測出的石塊的體積就比較準確了,這樣的話,就更能很好完成本節課的目標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pnxgl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