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死海不死》教案示例

《死海不死》教案示例

《死海不死》教案示例

《死海不死》教案示例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説古道今,運用神話故事、傳説和數據説明事物的方法。

二、瞭解死海的特點及其原因,認識準確數據的説明作用。

教學設想

一、採用"導讀法",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明白事物的發展變化。

二、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出示小黑板):

1解釋詞語:〔安然無恙〕恙,讀yàng,平安無事的樣子,沒有遭受什麼病害或災禍。〔怙惡不悛〕怙(hù),依靠,憑藉;悛(quān),不讀(jùn),改過,悔改;一貫作惡,不肯悔改。〔執迷不悟〕執,堅持;迷,迷惑;堅持錯誤而不覺悟。〔諭告〕告訴,使人知道。

2下列解釋是"死"的義項。請在下列句子中選擇與之相應的義項,填在後面的括號裏。

A失生去命B不顧性命、堅決C不活動、不靈活D不通的E指"乾涸"F固板G沒有生物

①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A、E)

②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G)

③…真是"死海不死。(G、A)

④…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A)

二、導入新課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紹地理知識的説明文。它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説古道今,舉實例,引傳説,列數據,通俗地向讀者介紹了死海的特徵和它的形成過程。"死海不死"這個標題看似矛盾,其實正抓住了死海的奇異特徵,這就是既"死"又"不死"。全文寫得有條不紊,饒有趣味。

三、分析課文

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然後寫出這篇文章的結構提綱和大意(抽一名學生上黑板板演,教師訂正)。

第一部分(1-4段),説明死海的特徵:水的鹹度很高。

第二部分(5-6段),説明死海的成因:海水含多種礦物質,長期儲存沉積,因而形成"死海"。

第三部分(7-8段),介紹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結合課文第一部分,説説文章是怎樣從形象的描繪到科學的分析,進而揭示事物特徵的。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在第一部分裏,文章先介紹死海的地理位置;接着從水中與岸邊不存在生命活動推測它"得名的原因";繼而從另一個角度,通過舉例和援引傳説,把死海浮力之大説得既形象又神奇;最後,綜合"死海"與"死海不死"的特徵,作為科學的説明,從而揭示了死海區別於其他海的最顯著的特徵:海水的鹹度很高,所以不適於生物的生存;因為海水的比重大於人體的比重,所以浮力很大,人能自由遊弋。這種從形象描繪到科學分析,進而揭示事物特徵的方法是説明文常用的方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借鑑。

3、提問:死海是怎樣形成的呢?文章又是怎樣來説明死海的成因?

討論明確: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礦物質,水分不斷蒸發,礦物質沉澱下來,經年累月而成為今天最鹹的鹹水湖。人類對大自然奇蹟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最後依靠科學才揭開了大自然的祕密。文章先引用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説,反映了遠古時代人們對死海成因的探索。接着從正面對死海的成因進行科學的解説。從神話的説明到科學的説明,反映出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過程,讀起來也引人入勝。

4提問:引用神話傳説,在説明死海中起到什麼作用?

總結:在知識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話傳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説明事物,教案《死海不死教案》。離開了這點,旁徵博引,為追求增加文采而隨意堆砌材料,濫引趣聞,是不足取的。本文兩段傳説、神話對説明死海的特徵起着不同作用。引羅馬統帥狄杜處死俘虜而未得逞的傳説,對説明"死海不死"是一個很生動的例證。雖説是傳説,卻有史實作基礎,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實際情況: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會下沉,哪怕是戴上腳鐐手銬的人(傳説中的俘虜是戴鐐銬的)。這種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徵説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讀者的閲讀興味。同時,也從時間上説明死海存在悠久。

5提問:課文中為什麼要引用大量數據?

歸納:知識小品的寫作目的,是為了傳播科學知識。它雖然可以旁徵博引,説古道今,但是,歸根到底還是要讓讀者對説明對象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如第4自然段,説明死海海水浮力大是因為鹹度很高。高到什麼程度?文章引用了科學數據。用具體數字表明海水中所含的鹽分(鈉鹽、鈣鹽、鉀鹽)之多,再用一個比例數字指名各種鹽類在海水中的比重,這樣"鹹度很高"就得到了確切的説明。最後,再用其比重與人體的比重作比較,從而得出人在水中不會下沉的結論。這幾個數字對於説明死海海水浮力之大都有説明效果。讀到這裏,真正明白了文章前面所描繪的死海水中沒有魚蝦水草,海邊寸草不生人不會被淹死等奇異現象的科學道理。

死海不死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一、瞭解有關海洋知識,培養學生愛科學的情趣。

二、理解列數據的説明方法的作用。

教學設想

一、從分析課文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思路,把握全文內容。

二、講清列數據的説明方法,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導入課文,可從講故事入手,也可做實驗比較,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撲朔迷離、千奇百怪的自然現象,有的謎底至今未曾解開:如安哥拉有條長達六公里的"香河",香味飄傳百里開外。隨着人們的認識不斷髮展,有的奧祕已經揭開,像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的"死海"。(加黑字板書,下同)現在,讓我們隨着作者的思想,看看這"海"為什麼冠之以"死"字,既是"死"海,標題又為什麼稱為"不死"的呢?

導入課文也可以實驗開始,一杯白水,一杯濃鹽水,分別放入雞蛋進行比較。

二、範讀課文。

一)藉助工具書給加黑的字注音,並解釋詞語。

1遊弋2安然無恙3氯化鈉4告誡5乾涸6執迷不悟

(1)yì,(兵船)巡邏。文中指游來游去。(2)yàng,無恙,沒有災禍、疾病之類優愁的事。形容很平安,沒有受到什麼損害。(3)nà,食鹽的化學名稱。(4)jiè警告、規勸的意思。(5)hé,水乾,枯竭。(6)wù,執,固執;迷,迷惑,對事物分辨不清。形容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二)運用下列詞語各造一個句子。

1安然無恙2告誡3大驚失色4猜測

三)劃分課文段落層次,概括大意。

四)數字,一般分為確數和約數兩種。認真閲讀課文,劃出表確數和約數的語句,體會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

五、討論作者思路。

劃分課文段落層次,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怎樣劃分,只要言之有理,自圓其説即成。本文共8小節,有幾種劃分層次的方法,請同學們各抒已見。

第一段:1節,寫死海得名的由來。

第二段:2 ̄4節,説明死海不死的緣由。

第三段:5 ̄6節,寫死海的成因。

第四段:7 ̄8節,寫死海的現狀和未來的情景。

六、新課

1、提問:關於死海的知識,大家在地理上已接觸過,請大家回憶一下,舉手回答。

2、指名朗讀課文1-3自然段。

提問:作者説是死海,又稱之為"不死",是不是自相矛盾?是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來證明"死海不死"呢?

小結:死海寸草不生,沒有任何生物存在,因此稱之為"死海"。但人浮於水面,不會淹死,因此説"死海不死"。作者運用舉例説明的方法,敍説了歷史傳説,證實了第二節論斷的正確。

3、齊讀第4自然段。

提問:1公斤棉花和1公斤鐵,誰重?

補充:從數量上看是一至的,但質量上就不相同了。這裏有個比重問題。比重是物理學名詞,是物體的重量和它的體積的比值。顯然鐵的比重比棉花要大。課文第4節談到"死海"海水的比重大於人體的比重,人一到海里就漂起來,就不足為怪了。據有關資料介紹,死海的海水比一般大海水鹹7倍,氯化鈉儲量夠40億人吃兩千年。有不少人家用濃鹽水醃鹹鴨蛋,鴨蛋為什麼不下沉?就是鹽水的比重大於一般的白水比重的緣故。

4、要求學生自讀5、6自然段,簡要説出死海的成因。

七、指名講述課文插圖內容。

學習第四部分;講析説明方法;佈置作業。

1、提問:人們是怎樣開發死海海水資源的?為什麼説"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

概括:人們在"死海"邊修建工廠、遊樂場所,利用海水治病。資源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利用。(追問:除了課本上談到的作用外,"死海"海水還可以進一步開發、利用,有哪些作用?此問題意在開拓學生的思維,教師可隨機點評。)説"真的要死了",指的是海水的逐漸消失,乾涸。

2集體朗讀7-8自然段。

四、講析説明方法。

1、提問:本文的説明方法有哪幾種?

主要有兩種:舉事例、列數字。

2、提問:假如把舉例的兩個神話、傳説刪掉行不行?為什麼?

小結:如去掉兩段事例,讀者也可從中瞭解到有關"死海"的知識,但可讀性就減弱了。寫文章總是要給人看的,特別是説明文,僅注意科學性是不夠的,還應該注意文章的生動性、趣味性。

3、運用列數字説明是本文的一個特點,請大家劃出有關表確數和約數的句子,思考數字説明的好處。指名學生朗讀、回答問題。

小結:説明海水的浮力用的是確數,這是經科學測算而定的;死海的地理位置、面積也是確數。運用約數的:"最深的地方大約有四百米","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釐米"。運用數字説明的好處,可使被説明的事物具體可信,去掉有關數字。或都運用約數,就會使文章的可讀性、可信性大大下降。

指名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六、佈置作業:

1完成文後揣摩、運用五,理解"死"的不同含義。

2給課文插圖寫一段説明文字,不少於200個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kxg7xn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