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浣溪沙》李璟

《浣溪沙》李璟

《浣溪沙》李璟1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譯文

捲起珍珠編織的簾,掛上簾鈎,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隨風飄蕩的落花誰才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憂思不盡。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裏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蕩奔流。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註釋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後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後闋基本相同,只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後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後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後闋末句擴展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真珠:以珍珠編織之簾。或為簾之美稱。《西京雜記》:“昭陽殿織珠為簾,風至則鳴,如珩佩之聲”。玉鈎:簾鈎之美稱。

依前:依然,依舊。春恨:猶春愁,春怨。鎖:這裏形容春恨籠罩。

悠悠:形容憂思不盡。

青鳥:傳説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漢武帝。這裏指帶信的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幸有三足鳥為之使。”注:“三足鳥,青鳥也。主西王母取食。”雲外:指遙遠的地方。

丁香結:丁香的花蕾。此處詩人用以象徵愁心。

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説法不一。這裏用《漢書·高帝紀》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全詞語言雅潔,感慨深沉。

詞的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鈎”,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敍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若説‘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後人妄改,非所謂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捲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蕩。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裏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裏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從人事着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説,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果。“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據説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集殿前,遂後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鬱結不散,如李商隱《代贈》詩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獨創就在於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悽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青鳥”、“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聯工穩的對仗,一人事,一時景,這律詩般的俊語將思念難解之情寫得既空靈透脱而又真摯實在。至此,詞的感情已經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鈎的時刻,已經春恨綿綿;風裏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則徒然的嚮往已經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局。

最後以景語作結:“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長江接天,這樣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廣。“接天流”三個字讓人想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脈相承的。另外,從整首詞來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詞中的一腔愁懷置於一個與其身世密切相關的歷史地理環境中,與心靈的起伏波動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滿“春恨”的人事內容究竟具體何指。據馬令《南唐書》卷二十五載:李璟即位,歌舞玩樂不輟,歌師王感化嘗為之連唱“南朝天子愛風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闋並手書以賜感化,其中就包括這一首。這樣看來,詞中的春恨就不是這位風流天子對景抒情的一般閒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脅時的危苦感慨,而“青鳥”句就是憂國之思的深沉寄託了。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作者介紹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即位後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李璟好讀書,多才藝。常與寵臣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時年47歲。廟號元宗,諡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詩詞被錄入《南唐二主詞》中。

《浣溪沙》李璟2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山花子”,是“浣溪沙”的變式。

菡萏(h鄋d鄋):荷花的別名。

韶光:美好的時光

夢迴雞塞:夢迴,夢醒。雞塞,即雞鹿塞,漢時邊塞名,今在內蒙古西部。此泛指塞外。

吹徹:吹到最後一曲。徹,大麴中的最後一遍。

玉笙寒:玉笙以銅質簧片發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倚:憑靠。

滿塘鮮豔的荷花都凋謝了,翠綠的荷葉也殘敗了。愁人的秋風吹起了綠色的波紋,使人產生無限的哀愁。這荷花和時節一樣都憔悴了,叫人不願再看。

夢中想着國家邊塞的戰事,醒來時卻正淅淅瀝瀝地下着秋雨。小樓上載來玉笙那哀婉幽怨的吹奏之聲,使人感到秋的寒意和無限的淒涼。倚着欄杆遠望,心中有多麼愁苦,又流了多少淚水啊!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長子,五代南唐中主。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脅,遷都南昌,抑鬱而死。其詞僅存四首,風格悽婉。

這首詞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篇得意之作,歷來備受名家推崇。據説,一次詞人戲謂馮延巳:“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馮説:“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這是真心話,決非奉承之辭?詞人通過秋景寫心中憂愁,寫出了一國之君在國家面臨滅亡危險的時候卻無能為力的無限哀愁。

開端“菡萏香銷翠葉殘”一句,從詞語的選用上,便已達成了一種深微的感受。“菡萏”即“荷花”,亦稱“蓮花”,後兩者較為淺近通俗,而“菡萏”則別有一種莊嚴珍貴之感。“翠葉”即“荷葉”,而“翠”字又表現了一種情感上的珍美。然後於“菡萏”之下,綴以“香銷”二字,又於“翠葉”之下綴一“殘”字,詩人雖未明白敍寫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對如此珍貴芬芳生命的消逝摧傷的哀感,便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次句繼之用“西風愁起綠波間”,便是寫珍美的生命在充滿蕭瑟悲傷的環境中重現。“西風”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蕭殺悽清,其下又接“愁起綠波間”,便造成多種不同的聯想和效果:一則就人而言,滿眼風波,使人想見其一片動盪淒涼的景象;再則就花而言,“綠波”原為其託身之所在,而今則綠波風起,當然便更有一種驚心的悲感和惶懼,故曰“愁起”。“愁起”者,既是愁隨風起,也是風起之堪愁。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一般指“春光”,伸引為青春歲月。這裏的“韶光”後緊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時節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間年華容色的憔悴。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無限深重的悲慨。

此詞上闋從“菡萏香銷”的眼前景物敍寫下來,層層引發,直寫到所有的景物時光與年華同此凋傷憔悴的下場,並與“韶光”“不堪看”做結,呼應了開端的“菡萏香銷”“西風愁起”的景色。

詞的下闋前兩句“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是對上闋的呼應。上闋景中雖也有人,但基本上卻是以景物之感發為主;下闋則是寫已被景物所感發以後的人之情意。“雞塞”是雞鹿塞的簡稱,是漢時一個邊塞,原句出自《漢書?匈奴傳下》:“又發邊郡士馬以千數,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因此後人多用“雞塞”以代指邊塞遠戍之地。全句寄託着思婦之情,因而才有着“細雨夢迴”的情意。

“小樓吹徹玉笙寒”中“小樓”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徹”之深情,方能體會到“細雨夢迴”“小樓吹徹”之苦想與深悲。這一種意境,一直到“多少淚珠無限恨”,方將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極為質直的敍述一瀉而出,正好像引滿的弓箭,一舉中的。然而一發之後,卻又戛然而止,把文筆一推,不復再作情語,而只以“倚欄干”三字做了結尾。遂使得前一句之“淚”與“恨”也都更有了一種悠遠含藴的餘味。

標籤: 浣溪沙 李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gvxq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