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説課稿彙總九篇

説課稿彙總九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説課稿彙總九篇

説課稿 篇1

一 、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設計理念是:

本課以聆聽《陽光下的孩子》作為導入,本課新授的內容是演唱少兒合唱曲《陽光牽着我的手》教學中以歌曲的情緒變化為主線展開一系列的聽、唱、奏、創的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以學生對歌曲的初步演唱為主。最後的歸納總結環節讓學生觀看校園生活花絮背景音樂為《陽光牽着我的手》讓學生在重温美好的校園時光同時考慮 如何做一個快樂的團結友愛的陽光少年既是對整堂課的一個提煉也體現了音樂課是生命快樂成長的搖籃。

二 、 學情分析:

農村小學中段的孩子在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能力方面,能用自己的聲音對它們進行模仿。能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基本掌握基礎識讀樂譜知識的能力,在課堂上能夠看譜吹奏口琴,但在聽辨單音及旋律音程方面還是有所欠缺,而且大部分同學缺乏初步的合唱經驗,因此合唱教學上多采用律動、音樂遊戲、歌唱表演等活動以及與 他人進行合作演唱二聲部。以逐步增強孩子的合唱能力。

三、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帶有領唱形式的童聲合唱曲。歌曲短小精悍、親切活潑充滿了活力和朝氣表現了少年兒童蓬勃向上、渴求真理的真摯感情。歌曲為2/4拍、2段體結構, 共分為二部分,前半部分節奏生動活潑明朗的音調,表現了孩子們在黨的陽光下幸福成長的歡樂心情。後半部分明亮的大調式曲調與第一樂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八度 大跳在高音區唱出了“陽光陽光”情緒熱情而又奔放,最後結束在高音“do”上,五拍的時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緒更為堅定。

四 、 根據本課的教材和學情我制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欣賞合唱歌曲《陽光牽着我的手》感受歌曲生動、活潑、明朗的音調及情緒特點。體會歌曲所表現的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熱情樂觀的精神風貌和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2、運用聆聽、模唱、口琴吹奏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欣賞、體驗和表現歌曲《陽光牽着我的手》。

3、在表演歌曲《陽光牽着我的手》的實踐中,學習二聲部合唱,使音樂表現更為和諧豐滿。

五 、 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重難點是:欣賞感受歌曲《陽光牽着我的手》的情緒特點和二聲部的合唱;唱好第二樂段二聲部曲調,強調音準和聲音的和諧度。

六 、 為克服重難點我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有:創設情境法、模仿教學法、對比法、聽唱法等。根據學生在兒童階段自然嗓音很純、很亮、體形靈巧這一特點。我還採取用了律動、遊戲互動法等教學手段。

七 、本課的教具是多媒體、鋼琴。

八、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

1. 聆聽《陽光下的孩子》導入新課(藉助課件播放學生快樂的成長在祖國陽光下的情景,並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及表演創設愉悦的音樂學習氛圍在歌聲中使學生進入學習音樂的佳境。)

(1) 聽範唱,感知音樂。瞭解歌曲內容與情緒

(2)再聽範唱,設問:“陽光”的含義是什麼?

2.看譜聽教師彈琴範唱第一樂段曲調,並引導學生自學。

(1) 學生學唱,教師個別指導讀譜能力較差的學生。

(2) 找出曲調中的“do”音,聽琴模唱。

(3)重點指導唱好

(4)設問: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3.教師鋼琴伴奏,學生加歌詞完整齊唱第一樂段。

4.學唱第二樂段。全班分成兩部分,各唱一個聲部。

(1)教師分別範唱二聲部曲調。重點指導第二聲部。

(2)分別聽琴視唱兩聲部,教師可彈奏低聲部,演唱高聲部,學生演唱低聲部,師生相互配合。

(3)學生獨立唱好第二樂段的二聲部曲調。

(4)學生加入第二樂段歌詞,並在教師在引導下,共同配合試着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可先分聲部練習)

5.加入口琴的二聲部合奏,提高學生的表演熱情。

6以稍快的速度、熱烈的情緒、充滿活力地吹奏和演唱全曲。

7.歸納總結,情感提升。

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説課的課題是廣東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題《理解與寬容》。下面是我對本課題進行的授課分析:

一、説教材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與寬容 》是初二《思想品德》第三單元《相處有方》的第一課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第二單元《善待他人》,懂得了待人的基本原則;本單元是第二單元內容的延續和擴展,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與人相處的道德準則、相處藝術和相處技巧,包括三個課題:理解與寬容,欣賞與讚美、競爭與合作,要使學生懂得理解與寬容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基本要求,欣賞與讚美是相處的藝術和技巧,只有做到理解他人、寬以待人、善意欣賞、真誠讚美,才能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通過學習,將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與他人相處的品德與藝術:學會理解、寬容的待人之道,為後面學習《欣賞與讚美 》的相處藝術和技巧教學做了鋪墊。可見本課題在個第二單元與第三單元知識體系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處於十分關鍵的地位。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渴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但還沒有認識到在形成和諧人際關係方面自己的責任,不懂得人際相處中需要互相理解寫寬容,更不知道如何做到理解寬容,這樣的特點使他們在人際交往容易發生誤解和矛盾衝突。自我意識起來越強烈,缺少了應有的對同伴的關心與愛護,對長輩的理解與尊重,導致不少初中生的自我中心傾向。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使社會發生了複雜而深刻的變化,直接影響着青少年的價值取向,一些媒體宣揚的急功近利的價值觀給青少年帶來了負面影響:表現為過分張揚自我個性,不以自私為恥,心胸狹隘等。但是由於上述因素,他們對他人缺乏理解與寬容,遇事容易斤斤計較,和同學、老師、父母鬧意見、發生衝突是常見的現象。對於社會經驗不足的青少年,人際關係和不良的心理狀態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工作。 學會理解與寬容他人的良好品行,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尤為重要。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題目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初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理解與寬容的內涵,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學習如何做到理解與寬容。

2、能力目標: 學會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積極與人交往溝通;學會寬容他人,自覺在生活中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懷,培養寬容精神,學會避免和化解誤解與糾紛的技巧,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理解與寬容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和行為方式,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能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博得理解和寬容的人。懂得尊重他人,為他人着想.有寬以待人的胸懷,能將心比心,體諒他人,檢討自我,化解矛盾。

(三)、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課題目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初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學生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

難點:如何做到理解和寬容

二、 説教法和學法

(一)説教法

教學是一門“教書”的藝術,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主創性,就必須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本單元第一課題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教學法。採用電教平台等手段擴大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有通過直接感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和直觀性原則。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勞。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

2、討論法: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結合對研究性學習理論和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認識,本堂課主要採用討論式進行教學。討論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和生生的對話、討論為主要手段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它旨在鼓勵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美國教育家布魯姆也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3、反饋教學法。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教師根據信息反饋,及時鼓勵或糾偏或彌補,使學生認知得以提高,從而昇華教學。

(二)、説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強調:“教的最優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認為,教學中要儘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而是要有機滲透於教學過程中。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通過“問題——探究”教學途徑,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中達到“問題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疑難由學生解決”的目的,把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會學習,善於學習。

根據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威廉·格拉塞的自控論和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他認為“人的一生都有與別人分享的需要和合作需要。”合作使學生更專心一致地投入學習,對教學過程、學習任務和學科本身產生更積極的情感,提高學生對他人認知和情緒的理解能力,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本節課,我採用小組討論和集體討論相結合、辯論兩種方法來培養訓練學生的責任意識,達到教學目的。同時,討論和辯論中培養學生的膽量,從而達到積極主動和樂於學習的目的。

(三)、課時安排

關於本課的教學安排問題,由於《思想品德》課每週安排2課時,時間緊,因此每課只能安排2課時。第1課時,主要以討論和辯論為主,同時用課件展示心靈導航內容。第2課時,通過第1課時佈置的作業及實踐與評價來進一步掌握心靈導航內容,引導他們應用所學內容來解決問題。本節為第1課時

三、説教學過程;

本課分為2課時,本節課説的課題是第一課時。

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第1課時通過“探究園”中“小蘇的苦惱”和“家庭故事”的活動,讓學生在情境感受和討論中學習“心靈導航”的知識點.幫助學生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懂得怎樣才能做到理解與寬容。

首先是導入新課。(課件展示,本環節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和討論法)由課前佈置學生收集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類似於 《小蘇的苦惱》小故事2則。使學生體會誤解是怎樣產生的,認識理解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通過討論尋找解決誤會的方法,教師注意瞭解學生在應對人際誤解時採取的做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掌握實現人際間相互理解、化解誤解糾紛的正確方法(課件直接展示心靈導航的這一部分內容)

其次,重難點的突破。(主要採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法)以“班級風最——小蘇的苦惱”活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讓學生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

活動 一:班級風最——小蘇的苦惱

(1)設計目的

該情境描繪了在校運會期間同學之間發生誤會的情節。學生通過探究化解小蘇與小丁之間的誤會的方法,思考理解他人、寬容他人的具體做法,學會主動理解和寬容。教師也可以從中瞭解學生在生活中是怎樣應對人際誤解的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掌握以理解和寬容去化解誤會的方法。

(2)準備工作

教師事先應收集整理本校或本班級與“小蘇的苦惱”類似的案例,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3)過程指導

第一步,學生分組討論小蘇的苦惱”,並就“小蘇該如何應付”進行交流,要求每一個同學都必須想出至少一個點子,然後小組內討論決定最好的點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每組派出代表陳述本組最好的點子。

第三步,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和點評各組所陳述的好點子的共通之處。討論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出“互相理解寬容”是好點子的共同之處。

第四步.學生分組討論,列舉發生在自身或身邊的類似案例,然後結合之前的討論對這些類似案例進行分析。

第五步,教師總結、點撥。

值得注意的是,在討論中,我會特別強調兩點:1、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2、敢於爭論,只有爭論,才使一些觀點更加鮮明,最終才能得出共同的結論,也使錯誤的見解對同學有警惕。(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

再次是難點的突破。(主要採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法、反饋法)以“活動二:出謀劃策——家庭故事”來突破本課難點:如何做到理解和寬容。

活動二:出謀劃策——家庭故事

(1)設計目的

該情境描繪了在學生家裏,讓學生嘗試從小敏不同家庭成員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理解他們的想法,努力幫助家庭成員解決一些矛盾糾紛。可讓學生通過例舉和分析自己的家庭成員的類似糾紛,思考如何幫助家人實現互相理解和寬容,營造和諧的家庭關係,學會關心家庭成員,增強對家人的責任感。

(2)準備工作

讓學生事先思考和列舉曾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和糾紛,並回憶自己當時的具體做法。

(3)過程指導

第—步,學生自由發言,闡述個人對小敏的建議,全班同學互相點評,教師把學生的主要觀點記錄在黑板上。

第二步,學生分組討論,列舉曾發生在自己的家庭成員之問的矛盾和糾紛,並分享當時自己的具體做法;然後結合黑板上列出的同學對小敏的建議,

討論當時自己為緩解家庭矛盾還該做些什麼努力。教師到各組認真聆聽。

第三步,全班交流,教師可讓在小組討論中有深刻體會的學生髮言。學生在回答書上的題目時,教師可結合“心靈導航”的知識點給予提示,例如緩解家庭矛盾,學生可以分別對家人做解釋説服工作,讓他們彼此理解對方,寬容對方;同時讓家人掌握理解他人、寬容他人的具體做法,遇事彼此理解與寬容。

第四步,教師

總結點評。

通過“探究園”的“出謀劃策”活動,讓學生想辦法調解故事主人公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從而體會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家庭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學會從家庭成員各自不同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理解他們,幫助他們。通過舉例和分析自己的家庭成員的類似糾紛,學會幫助家庭成員實現理解與寬容,營造和諧的家庭關係。同時,也引導學生關注家庭親人,對父母長輩增強責任感。

結合活動中提出的問題,學習“心靈導航”,瞭解理解與寬容的內涵和意義,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和價值,學習如何做到理解與寬容;結合個人相關的經歷,從感性和理性結合的層面上加深領會“人們之間需要理解”、“生活不能沒有寬容”.培養理解與寬容的交往態度,主動避免和化解人際矛盾衝突,努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以討論的形式來解決如何解決家庭矛盾和糾紛,以感性的方式體現出來,並得到很好的解決。當然,在討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給他們討論的技巧,並給弱勢的一方及時的鼓勁,使討論能夠有序並且激烈地進行下去。(時間安排15分鐘左右)

最後一個環節是教學小結及作業的佈置。由於本節課主要是以活動的形式展示學習的內容,所以課堂小結更須注重同學們討論過程中的表現,特別是表揚一些表現突出者,同時鼓勵其他同學在今後的學習能更主動地參與。

而作業的佈置則依照本節課的安排:請結合自己實際説説作為青少年學生如何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懂得理解和寬容的人。除此之外,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本節課以討論和辯論的形式展現,學生樂於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而我把心靈導航的內容以課件展示出來,並結合在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討論的評價與指導之中,讓學生直接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也有理性的感受,教學效果不錯,學生也很滿意。

總之,本節課努力貫徹“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這一新課程教學理念,努力讓課堂“喚發生機和活力”。當然,也一定有許多不足,請在座的同行們給予批評和指正,讓我在今後的教學能夠做得更好。

説課稿 篇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口算乘法,課本第45、4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數乘以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瞭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運動速度,理解用複合名數表示速度的含義。

一、通過小組學習,教材

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觀察、思考合作的習慣。

3、教學重點:學習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4、教學難點:學習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5、教學關鍵: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點,選擇學生能理解又優化的一種算法。

6、編寫意圖:

1)、從本單元主題圖中選擇出自行車和特別快車的運動速度為素材學習口算,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發探究慾望,同時通過不同交通工具的運動速度,理解用複合名數表示數學術語。“速度”的含義,為後面理解關係式“速度×時間=路程”作為鋪墊。

2)、以物體的運動為背景,選擇兩個來自生活實際又具有特殊數值的兩道算式16×3、160×3作為引導學生學習口算的範例,使學生通過對比,自主得出一位數和兩位數(或者幾百幾十的數)相乘的簡便算法。

3)、鼓勵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與同伴交流。

二、教法學法

1、創造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探求知識的火花,有了興趣,學生就能自覺主動學習,就不會感覺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新課前,我結合主題圖和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同學們,秋天是一個郊遊的好季節,你們喜歡秋遊嗎?出去郊遊,我們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呢?”教師的問話吸引了學生,學生情緒相當高漲,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學習活動中去。

3、 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新課程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本課時,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後,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教師適當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思考空間,放手讓學生獨立探討,小組討論,自己領悟出口算方法,然後組織學生記報,教師再進行鍼對性的總結歸納,整個數學教學過程通過學生自主探索以及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認識,讓學生在活潑,友愛和諧充滿情趣的智力活動中自覺構建新知識。

三、教學過程簡述

首先創設情境——簡單介紹6種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學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義——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瞭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師提供信息: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走16千米,讓學生根據這個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教師適當地引出例(1)後——首先建立計算模式。其次,要求學生用自己地知識經驗獨立口算。再次,與同桌交流算法——回答計算結果,彙報不同算法——引導學生對比不同算法的特點,確定最優化的算法,最後小姐口算方法。

説課稿 篇4

《找駱駝》説課稿

一、説教材

《找駱駝》這篇課文是人教課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故事改編自阿拉伯民間故事。人物有兩個: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着對觀察到的現象的準確分析和判斷,使商人終於找到了駱駝。

二、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三年級學生的識字、閲讀的要求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等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讀準文中加拼音的字詞。

2、理解老人是根據什麼知道丟失的駱駝的特點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由讀、默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和心理。

2、引導學生對老人觀察到的現象和判斷的結果作對應的分析,弄清現象與判斷、原因與結果的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瞭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發現這些特點的。本課的難點是理解老人為什麼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三、説教法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為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我採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學法:三年級的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心、愛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以謎語導入、創設了小偵探破案的情景設計,來激發學生興趣,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2、以讀代講法:本課課文的學習理解貫徹在故事情節的推動中,為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學生在充當小偵探的過程中可以分次完成四讀:一讀知案情,二讀聽辯解,三讀看現場,四讀查真相,隨後進行理解課文後的五讀分角色,六讀表演讀。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在故事情節的推動中,讓學生主動的、積極的、有目的、有層次的讀,學生不再是為讀而讀,效果會比較好。

四、説學法

在本文教學中我將故事情節的推動交給學生,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想想、議議中整體感知文本,養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情境交融,構建新知。

五、説教學思路

這組課文圍繞“細心觀察”這一專題組合來編排。因此,我以課文前“學習提示”中的“只要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現”為中心來設計教學情景,在小偵探破案的過程中自發的去觀察、思考。教學環節的設計如下:

第一部分:謎語激趣。由謎語引出“駱駝”,再簡介駱駝,強調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為商人找駱駝的急切心情作鋪墊。從而切入課題,導入新課。

第二部分:自讀自悟。明確學習要求。引導學生通過問案情、聽辯解、看現場、尋真相、找駱駝這五個環節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讓學生參與到故事中,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着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

第三部分:指導朗讀。首先練習分角色讀,讓學生讀準字音,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理解字詞如“跛、憤憤、不緊不慢”,為下一步表演讀打好基礎。表演讀環節設計了想象人物的動作、神態、心情、語氣,添加上人物對話的提示語後表演讀。

六、説板書

本文板書直觀、形象,表現出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用心觀察,認真思考,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16 找駱駝

左腳跛 腳印右深左淺

左馱蜜右馱米 路上左有蜜右有米

缺了一顆牙齒 樹葉上留下牙齒印

觀察——分析——得出結論

細心觀察 認真思考

説課稿 篇5

知識目標: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關鍵句子的含義,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1、感受繼父對“我”海一般深沉、博大的愛及我對繼父的懷念、感激與愧疚之情。

2、使學生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愛並思考自己怎樣去愛。

教學重點:

結合繼父為我做的四件事,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繼父對“我”的愛。

教學難點:

通過對“……騙局……”、“看海的意義”兩處的探究,進一步地體會繼父對“我”的愛是那樣的無私、偉大。

教學時數:三課時

課前準備: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説説8歲前的河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孩子?15歲後呢?

2、河子的這種變化你能用一個詞形容嗎?是誰改變了她?

3、一個普通、年邁的海員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力量使一個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呢?我們共同來學習。

二、結合繼父為“我”做的四件事,初步感受繼父的愛。

(一)速讀課文,看看繼父為了幫助“我”成長而做了哪幾件事?

(二)1、帶“我”上街

2、給“我”講海

3、教“我”學知識、做家務

4、鼓勵“我”做事

(三)自學。畫出描寫繼父語言、動作的句子,體會繼父這樣做的用意。

(四)彙報交流

1、帶“我”上街:

a、目的:消除自卑心理,領“我”邁出了成長的第一步。

b、分角色朗讀:體會繼父的慈愛。

2、給“我”講海:

a、目的:幫“我”樹立第一個人生目標,使“我”有了成長的動力。

b、創設情境讀關於海的故事,理解繼父對“我”的用心及“我”對海的美好向往。

c、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看海的日期要定在15歲?

3、教“我”知識、做家務:

a、目的:學好文化才能在社會中謀生,學會做家務才能自食其力。

b、理解“規定”一詞的含義:繼父對“我”嚴格的要求都是為了“我”將來的生活奠定基礎,這同樣源於繼父對“我”的愛。

c、“永遠講不完的海的故事”:讓“我”始終不放棄夢想,為夢想而努力。

4、鼓勵“我”做事:

a、理解“欣喜若狂”、“驚天動地”的含義。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體驗,你們的父母在什麼情況下為你而欣喜若狂?而繼父呢,“我”只是做了原來不能做的事,繼父為什麼當成了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在逐漸學會克服困難,經受住了生活的磨練,這是“我”成長的標誌,而這正是繼父所期望的)

b、繼父此時的狀況呢?結合23、24小節(身體孱弱,被妻子無情的拋棄,這對年邁的繼父來説是巨大的打擊,但還拖着病病歪歪的身子,鼓勵我做各種事,還是為了讓“我”成長起來)

c、繼父的心願達成了嗎?(一個人、辦各種各樣的事、獨自承擔家務。我已經真正長大了。)

d、解決“為什麼看海的日期要定在15歲”這一問題。

三、精讀重點段,突破難點,進一步感受到繼父的愛是那樣無私、那樣偉大。

1、繼父的心願達成了,而“我”歷經了7年的等待也終於盼到了看海的日期,可是當繼父告訴“我”這一切永遠都不能實現的時候,“我”感到失望、委屈、傷心,甚至認為這是一個騙局。你們認為這是不是騙局?

2、引導探究:繼父明知“我”會失望、傷心,甚至會埋怨他,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他的苦心?或者永遠都不告訴“我”真相呢?(結合“安安靜靜的去世”來理解繼父的愛是多麼無私的、多麼偉大,他的胸襟是多麼寬廣)

3、引讀“當我……”“我”終於明白了“看海”的意義。你們明白嗎?

a、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看海作準備

b、去海邊之前,讓我必須學會應付一切。

4、繼父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在沒有他的日子裏能夠堅強、獨立地活下去,而他的良苦用心卻從沒向我提過之言片語,直到這時,我才真正懂得了他的心。所以站在他的遺像前,我悄悄對他説:“伯伯,我看見了大海……

5、“我”實際上看見了什麼呢?(繼父海一樣深厚的愛、海一樣寬廣的胸懷、繼父就是“我”的大海,承載着“我”這隻小船鼓起風帆,破浪前行。

6、“我”對繼父的呼喚藴含着怎樣的感情?(感激、懷念、愧疚……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

四、再讀課文,歌頌父愛

現在你們知不知道,是什麼力量改變了“我”?(愛)

繼父,一個普通的海員,一位偉大的父親。

五、思考什麼是真正的愛

繼父説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看海做準備。繼父説去海邊之前,讓我必須學會應付一切。

當我穿行在鬧市上時,當我熟練地做着家務時,當我受鄰居的委託替她照看孩子,從而每月從她那裏得到40元的生活費時,我突然明白了繼父的“看海”的意義。有無數次,我站在繼父的遺像前,悄聲對他説:

“伯伯,我看見了大海,真的,我看見了……”

説課稿 篇6

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六單元,第十九課。

教材分析:本課講述了一隻小鳥和一隻青蛙對於天有多大而展開的一組對話。通過這個寓言故事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不要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自以為是,而應該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知識豐富。

(一)教學目的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着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才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為教學難點。

(三)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 通過各種方法閲讀課文,理解詞意,理解課文。

(2) 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捲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從而揭示寓意。

(3) 設計“跳出井口”,以此來拓展學生們的思維想象。

教法設想:

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徵,我在教授本課以運用啟發性原則來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主動地自覺地學習。引導他們自由朗讀,以讀代講,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因此我採用了看圖片、做實驗、分角色表演等直觀性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在此我運用了談話法、實驗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來使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這樣也使老師寓教於樂,學生在樂中,學有所求,樂有所悟。

學法設想: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會從“不會學”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從而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目的。而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採用比賽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地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目的,也使教師充分地發揮了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主動,運用遷移規律模仿學習,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解疑閲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練習設想:

積累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本課我主要進行聽、説、讀、寫、演五方面的技能訓練。

聽——學生聽老師有感情朗讀,老師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説——以學生髮揮想象力、自由説説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所見所聞。

讀——個人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效果。

寫——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演——讓學生分角色表演,鍛鍊他們的表達與表演能力。

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注重看、聽、説、讀、練的教學思路。可以安排兩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説第二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首先,我以謎語的方式揭示本課課題,“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喜歡)“那你們都知道一些什麼故事呢?”這時的學生會結合平時所看到聽到的説出一些白雪公主、葫蘆娃、寶蓮燈等故事。緊接着我再問“今天,我又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成語故事,再説這個故事之前,我先給大家出一個謎語:一隻青蛙坐在井底看天,打一成語。以此揭示出本課課題《坐井觀天》。

因為“創新思維是由問題開始的”,為了使低年級的孩子學會創新,並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我引導學生審題質疑,初步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提出“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後,會有哪些想法,會想到些什麼呢?”讓他們小組討論,然後我再梳理好問題歸納小結,可以得出三個問題:

1、通過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

2、這到底是講的一個什麼故事呢?

3、如果小青蛙跳出井口後,又會看到什麼呢?

並板書:道理、事、看

(二)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通過朗讀來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他們自由讀,然後提問“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一件什麼事呢?”(一隻青蛙和一隻小鳥在爭論天到底有多大)“這麼有趣的一件事,同學們想不想來表演一下呢?”(想)這時的學生興趣高漲,我再一步步地引導“想要演好戲可得先熟讀劇本。”以此來激發他們自由、主動地來朗讀課文的慾望。

這樣,當我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時,教室裏頓時會書聲朗朗,學生們都會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投入到朗讀練習中,而從他們豐富的表情與動作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在朗讀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並且還會有所感悟。

接着,讓他們來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再提問:“為什麼小鳥以為天無邊無際呢?”他們通過上面的表演會很快答出(因為天非常大,大得很)。“還有哪些地方是無邊無際的呢?”他們會結合平時所看到的説出“大海、藍天、草原”等,在此基礎上我再讓他們用“無邊無際”説話,並引導他們加“?”“!”這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標點符號。(以此來讓他們體會這兩個符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也因此讓他們在閲讀中學會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無論他們怎樣説,説得好不好,老師都應該給予表揚。)

(三)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1、通過上一環節學生對“無邊無際”的説話,我緊接着提出“這麼美麗的景色,我們的這隻小青蛙聽了也忍不住想跳出進口來看一看了,來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吧:想想如果他跳出井口之後會看到一些什麼美麗的景色呢?”而這時同學們的情緒高漲,運用他們的童真,會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結合起來,説出許多美麗的景色,如:“來到田野裏,看見了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而小青蛙就在稻田裏捉害蟲……”或者“小青蛙來到了公園裏,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兒,還許多的小朋友在那裏捉迷藏……”等等。以此來抒發他們純潔的心靈,完成了問題“看?”

2、通過捲紙筒“觀天”,懂得其道理。

再通過上面的説話,我又提出了“這麼美的景色,為什麼小青蛙以前不知道呢?”並通過捲紙筒“觀天”讓學生明白其原因,然後再讓他們説出“你們願意像小青蛙這樣什麼也不知道嗎?小青蛙和小鳥,我們更喜歡誰呢?為什麼?”由學生自由説,而這時的小朋友會説出“不願意,因為這樣整天呆在井底沒有意思,而應該像小鳥一樣每天到處飛,看得多,聽得多,才會知識豐富……而他們説的這些正是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雖然他們並沒有説出“不要做目光短淺,狹隘的人”,但從他們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孩子們已有所感悟。盧梭説過:“在達到理智年齡同前,孩子們不能接受觀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其實,豈止是孩子,形象的東西,誰都接受得快,記得牢。

3、歸納總結,提示寓意,拓展知識

學生説出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後,由我歸納出完整的寓意。學語文與生活實際應用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揭示寓意後我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並聯系生活實際,溝通課堂內外,互相交流學習的方法,從而拓寬知識面。並提出了“如果小青蛙霜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知識豐富,應該怎樣做呢?”並讓他們想一想:“如果小青蛙做了一個見多識廣、知識豐富的青蛙之後,再一次遇到了小鳥,它們又會進行一組怎樣的對話呢?”這些問題就留給他們下去思考,下去解決。以此來拓寬學習的空間,在學習知識與掌握技能的過程與方法的訓練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板書:

19 坐井觀天

事? 小鳥 天 無邊無際 (見多識廣)

看?

道理? 青蛙 天 井口大 (目光狹小)

説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三年級語文上冊21課古詩兩首中的《望天門山》。下面,我將從説目標,説教法,説學法和説教學流程,説教學反思五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學目標:

1、會認“斷、孤、帆”等個生字。正確認讀“中斷、楚江、至此回、相對、孤帆”等詞語。並能聯繫上文理解“至此回”,重點指導書寫“楚”。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習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的方法來品讀古詩。

3、背誦古詩,並能用自己的簡單説出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我確立此目標有以下四點依據:

一是基於對課程標準學段目標的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第二學段目標中也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朗誦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二是基於對單元重點項目的理解:

本單元以“壯麗的祖國山河”為主題來展開學習,通過閲讀,能夠從多個側面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進一步熱愛祖國以及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是基於對教學內容的認識:

本篇古詩描繪的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

四是基於對三年級學生學情的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在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組課文和二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學生對祖國的山河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古詩中去感悟祖國的大好山河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還有一定的難度。

據此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習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品讀古詩的方法;背誦古詩,並能用自己的簡單説出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二、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閲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為此我採用“朗讀法”、“引導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獲得自己獨特的情感經驗。

三、説學法

在教學中要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以生為本”的理念。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朗讀感悟法,讓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品讀古詩的方法,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設計意圖:聯繫舊知,以及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以一個主問題:作者是怎麼望天門山來貫穿整首詩。)

(二、)初讀詩文,初悟詩意。

(設計意圖:古詩教學的基礎是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所以讓學生先自由讀,然後抽讀,老師範讀,學生試讀,展示讀等多種讀讓學生能真正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

(三、)想象畫面,找出景物

(設計意圖:通過劃節奏再讀,以想象畫面來品味詩文,找出詩中寫景的詞語。有詩文初步整體把握。)

(四、)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設計意圖:在想象中,感悟詩文的情景,並通過朗讀,品味天門山的氣勢,長江水的澎湃。)

(五、)找關鍵字,品觀望點

(設計意圖:通過找文中能體現出李白觀望天門山的一個字,讓學生通過接讀感悟“出”字的好處。)

(六)入情入境,深悟詩

(設計意圖:出示作者作詩的背景,讓學生聯繫背景來理解作者寫這首詩的心境。再通過引讀,深入感悟山的熱情、水的澎湃都是因為詩人喜悦的心情。)

(七、)作業

(設計意圖: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豐富學生的知識,增長學生的見識。通過對閲讀材料的補充,不斷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

五、説教學反思

1、這是第一次公開上古詩課,自身還是有些拿捏不準這節課到底該怎麼來上,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感覺不夠精準,特別是制定的教學重難點上,我制定的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習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的方法來品讀古詩;背誦古詩,並能用自己的簡單説出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但在實際教學下來,感覺學生自己的理解還是不夠,課堂上對古詩的理解主要是老師的教授,總感覺學生雖然有想象,自己也有説,學生內心的感悟還有些欠缺,特別是中等偏下的同學,理解起來還是有些難度。

2、本課中本來是有拓展,讓學生讀一讀李白所寫的另外一首詩《天門山》,但因為突然停電,我就把這個佈置成了作業,如果在課堂上讓學生去讀的話,也許效果會更好一點。以上就是我的説課,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8

一、 説教材

《愛心捐贈表》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實驗教材《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下)——板報製作初步第十課的內容。這一課的課時安排是3課時,今天我説的是第2課時的內容。表格的利用在整個板報排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排版中恰當的運用表格能使文字、段落和圖片更加明確的定位,從而使整個板報顯得結構清晰、給人一種一目瞭然的感覺。

二、 説重點與難點

在上一課時的基礎上我們已經學會了利用菜單和表格按鈕插入表格以及在表格中文字格式的修飾。在這一課時我們主要學習使用自動套用格式、學會設置框線和底紋。當然,學生在進行表格美觀設計過程中很難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操作:比如因不慎操作導致單元格的行距與列距不相等。但在這一課,它的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學會使用自動套用格式和設置框線、底紋。

知識目標: 瞭解自動套用格式使用方法;

要求學生初步瞭解表格的框線和底紋設置方法。

理解表格的初步應用

技能目標: 掌握對單元格、行、列、表格的選取(達成度90%)

掌握使用自動套用格式(達成度90%)

掌握設置框線、底紋(達成度80%)

情感目標: 加強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三、 説學生

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很強、他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對於表格的設計他們有自己的思路,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設計理念提出很多相關問題。比如“老師,我想把第一行設計的和別的行不一樣,該怎麼辦?”“老師,怎麼樣才能把文字放在單元格中間?”作為老師,要適當引導他們的質疑,並做恰當的教學設計。

四、 説教法與學法指導

這節課在設計中我採用任務式驅動、分步學習知識技能和探究性學習這三種教學方法來完成我的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我以一位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努力營造帶領學生一起學習的氛圍。在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只要在老師的指引下,帶着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去學習就行了。

五、 説媒體

在這節課中需要用到的軟件是多媒體網絡控制教育系統和辦公自動化中的Word。在硬件上需要足夠數量的計算機,儘量能使一個同學用到一台電腦,還需要投影儀設備。在教學教材準備上需要一份《班級通訊錄》和《課程表》。

六、 説設計過程

[教學導入]為了便於同學之間互相聯繫,我們班要製作了一份《班級通訊錄》。[多媒體展示《班級通訊錄》]《班級通訊錄》要求既實用又美觀,現在我們實用性做到了,至於美觀方面,就是我們這節課所學的內容。通過你們的製作,老師要從35份作品中選擇最合適最漂亮的一份,當作我們班的通訊錄!

[提問]我們知道要想對某一事物進行操作,首先必須“選定”對象。現在我們要對錶格進行操作,那如何對整個表格選定?以及如何對單元格、行、列進行“選定”操作。

請同學們嘗試操作選定整個表格!接下去請一位同學上教師機演示並廣播所有的電腦。然後指出學生操作的正確點和錯誤處,並加以糾正。

總結知識點:

方法一:用鼠標拖動選取

方法二:單擊——按住shift鍵——單擊

方法三:將鼠標移動到表格左上角,出現在四方向箭頭的標誌,鼠標也同時發生變化,點擊它即將整個的表格選中。

[教學意圖]因為學生以前學過對文字、段落的選取操作,讓他們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嘗試新的應用,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由於這一步相對來説比較容易,大部分學生應該會達到預期目的,從而使學生體驗探究性學習的快樂,加大了他們的自信!

[提示]選定表格後,就可以對它進行格式設置。命令在“格式”菜單下“邊框與底紋”。當然也可以在右鍵菜單中找到相應的命令。

説課稿 篇9

今天我説的課題是《地圖上的方向》。

本節主要介紹了在地圖上如何判斷方向和在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關於地圖上的方向的教學,重點在於訓練學生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確了地圖上有三種定向方法,它們是: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指示北方。經緯網定向法: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其中經緯網定向方法最為精確,是今後學習地理課和實際應用最廣泛的方法。

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辨別方向,首先要確定圖上的經線是東經還是西經,緯線是南緯還是北緯。根據第一章所學經度、緯度的劃分方法,讓學生認識並總結在方格狀或弧狀(以南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上,經緯度遞變的規律。這一部分教學可通過典型實例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為了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首先介紹了在室外看地圖的方法: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然後又通過學生活動,讓學生學會在野外、在北半球確定方向的方法。本節教材既介紹了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方法,又介紹了在野外確定方向的方法,使學生能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觀,使他們懂得學好地理知識將會終身受益。

據此,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本節課的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為:讓學生知道地平面上的八個基本方向,並且學會在不同類型的地圖中判斷方向的不同方法。

能力目標為:能在地圖上判斷方向,能在野外辨別方向。

情感目標為: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所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接着我再説一下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及其依據:根據新課標對學生認知水平的要求,結合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確定在不同類型地圖上方向的確定為教學重點。其中經緯網定向方法最為精確,是今後學習地理課和實際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因此,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辨別方向是本節的重點。

由於中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相對較差和知識儲備不足,故確定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中辨別方向為教學難點。

綜上所述,我把本節內容安排一課時,結合北京的旅遊交通圖、校園平面圖、有經緯網的地圖,運用計算機課件使知識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地出現在學生面前。

“有經緯網的地圖”這一部分教學通過典型實例分析,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先用簡圖的形式用計算機課件複習第一章所學經度、緯度的劃分方法,然後用教材中方格狀或圓弧形(以南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地圖,讓學生認識並總結經緯度遞變的規律。

本節內容教學方法以“讀圖分析”為主,講授法相結合,並安排分組討論與課堂練習等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提高學生與人交往、處理問題的綜合素質。

於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首先,我是這樣導入的。

十一黃金週就要到了,你打算外出旅遊嗎?我聽説天安門的人民廣場佈置的可漂亮了,並且長安街上花山樹海,還有形態各異的造型呢。你想不想去親自瞻仰一下雄偉的天安門?你想不想踏着古代帝王足跡逛一逛紫禁城?

師:你知道北京在我們的什麼方向嗎?

師:我們坐火車通常是在北京西站下車,那你知道北京西站在天安門的什麼方位嗎?這就是本節課要重點討論的。

板書:《地圖上的方向》

首先課件展示地圖上的八個方向。

接着展示北京地圖,首先確定地圖上的方向,我們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

首先找到本圖最中心的方城,那就是紫禁城,看一看,北京西站在它的什麼方向?

那如果我們坐汽車從北京迴廊坊,你知道去哪個長途客運站嗎?

看看木樨園在天安門的什麼方向?

找一找北京動物園在天安門的什麼方向?

板書:一般定向法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課件展示實驗中學平面圖,我們看到在平面圖的左上角有一個指向標,我們這時就要按照指向標來確定方向了。

板書:指向標定向法

首先請請同學判斷一下,在此圖中哪面是北?

那麼教學樓在南門的什麼方向?操場在南門的什麼方向?

通過一系列問題,讓同學們掌握利用指向標確定方向的方法。

接着我們學習如何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板書:經緯網定向法

①首先複習舊知:經線指示什麼方向?緯線指示什麼方向?

②接着教師講解如何判斷圖上的緯線是南緯還是北緯,通過數值由上向下遞減的規律,確定在此圖上赤道應標在上面還是下面,從而確定為北緯,用同樣方法確定經線為東經。

③標註X、Y、Z三點的四個方位,確定三點的位置關係。

師:無論哪種地圖,在實際應用時都應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這樣地圖上的方向就與實際方向一致了。可問題是:假如我們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或者在野外,找不到“北”了怎麼辦?如何找到“北”?怎樣才能走出困境?誰有在野外辨別方向的經驗或者是書本上介紹的經驗也可以,請大家來談談。

在這裏我設計了學生搶答的探究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1)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用北極星確定方向;(2)在白天利用太陽確定方向;(3)白天觀察樹木確定方向;(4)利用房屋確定方向;(5)利用果實先紅的一面確定方向;利用雪地裏,朝陽面雪融化快的現象定方向。

之後,課件展示在野外辨方向的圖片。

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好多辨別方向的方法,那你能否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

活動一:

某日,你和同學正在玩耍,一位司機路過問到二廠怎麼走,你手邊正好有一幅平面圖,你能告訴司機怎麼走嗎?

你能確定小河的流向嗎?

活動二:在經緯網地圖上確定方向。

活動三:在極點俯瞰圖上判別方向。師:當一個人站在南極點上,他的前後左右各是什麼方向呢?站在北極點上,他的前後左右各是什麼方向呢?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地球儀,當一個人站在南極上,他的前後左右都指向北;當一個人站在北極點上時,他的前後左右都是指向南方。

下面請同學以前後桌為組,討論一下,為什麼我們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要這樣定方向?

因為:一般情況下地球儀的擺放是北極點在上,南極點在下,把從地球儀上切下來的一部分水平放置時,即成為某一區域的區域地圖,圖的上方離北極點近,圖的下方離南極點近,即“上北下南”。接着我們輕輕地撥動放在桌子上的地球儀,使它自西向東旋轉,這時看地球的運動是從左(西)向右(東)轉動,因此地圖上的方向自然就是“左西右東”了。

標籤: 彙總 九篇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3p0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