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集錦6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集錦6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集錦6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1、教學內容:《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是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五單元的內容。認識人民幣是小學數學教材中唯一的一個單元。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學生都有過用錢的經歷,從小就知道錢是好東西,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都已經認識人民幣了。

3、教學目標: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根據教材的編排要求並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在現實的情境中,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3)、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習慣。

4、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本課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是重點,用錢、換錢,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啟發引導,通過師生交談、問答法、課堂交流法,引導學生根據收集到的信息來理解知識。教學中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使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數學,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數學。教師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三:學情分析:(説學法)

1、學生特點分析:小學生好動、好表現,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認識人民幣的知識並不全面,這節課就是要系統學生的知識,認識各種人民幣,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

3、動機和興趣上:要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四、説教學過程: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自主學習,探索新知、拓展應用,加深認識、反饋總結。

(一)情境導入

設計思路:實物導入——情景產生問題——凸顯解決問題策略

課始,教師出示存錢罐,問:同學們這是什麼?(生:存錢罐)説的對,這是老師小時候用的存錢罐,漂亮嗎?你們有沒有自己的存錢罐?看來,大多同學都有自己的存錢罐。咱們國家的錢叫什麼知道嗎?對,咱們國家的錢是歸全國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幣,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這時,教師就板書課題。然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準了新知識的起點,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這一程序主要安排3個教學環節:小組交流初步認識—全班交流再次認識—拓展介紹深化認識

要想分類數,那得先會認,認識人民幣的小朋友舉手,太好了,課前老師讓你們帶的錢帶來了嗎?下面以小組為單位將你帶來的錢介紹給大家,介紹時説清這2件事,課件出示:1、你這張錢面值是多少?(也就數字是1角還是5元,這也是錢的正面)2、你這張錢的圖案是什麼?

活動一: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傾聽、指導,發現素材。

活動二:全班交流。學生展示錢幣並介紹,教師組織其他同學傾聽、提問,並注重與學生對話,適當解讀,如圖案。通過同樣面值的不同式樣介紹套數及人民幣的收藏價值,根據交流先後分區域板書。(大面額的教師提供)大面值的教師現場提供。

活動三:換零錢。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這麼多人民幣(指板書)如果要給他們分類的話,可以分為幾類?為什麼?(豎線隔開,板書元角分,介紹人民幣的單位)

生活中常常要換零錢,比如乘公交車。我現在有1元錢(出示)要換成成角的。現在各組準備成角的錢和我換,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來得和我這1元相等。(小組討論、湊錢)現場兑換,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書: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書:1角=10分

關於人民幣,你還知道那些知識?或者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適當拓展介紹,如:人民幣的地位、趣聞、愛護等)

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比較、推理、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認識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發現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拓展應用,加深認識

1、認一認,填一填。自主練習第1題

2、數一數,填一填。

小組活動後展示,同學評價,教師總結。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我們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1元=1角=讓我們從現在起,做人民幣的小衞士,愛護和使用好人民幣,下課!

讓學生自己説説本節課的收穫,既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五、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既簡明,又突出重點,讓學生看上去一目瞭然,能很清楚地看到這節課所學的知識。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及學情

1.教材分析:“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數學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是《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探索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

2.學情分析:學生對於規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礎。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的。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或多或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把它作為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也就是説《找規律》內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領悟、創造規律,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又因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但其又很活潑,思維很靈活。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心理特點揚長避短地進行教學,是我教學設

計的重點。

3.教材處理:基於學情的分析,我將教材進行了嘗試性的處理,以教材中的主題圖作為本節課的第一個層次的練習,而將學生動手創造規律、展示規律、表達規律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將教學的難度提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

根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探索、領悟、創造的規律,並能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説一説、畫一畫、擺一擺等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學會從多角度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之美,體驗數學之樂趣。

5.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找探究規律的活動中,自主探究並發現規律。

6.教學難點:能用合理、清晰的語言闡述自己所發現的規律,學會用“重複的一組”來表達規律,並會創造規律。

二、教法與學法

1.教法:

(1)本節課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從而進一步轉向關注“人”的發展。為了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層次,並在與同伴交流中獲得進步。在本節課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

在動態的過程中體驗規律、感悟規律、應用規律,同時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節課首先要讓學生能夠從事物中發現簡單的規律,然後能準確清楚的表述規律,最終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2)創設多元情景、發展多元智能。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發展潛能。我創設多元情景,如讀規律、演規律,聽規律,畫規律,欣賞規律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2.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我設計了找規律圈一圈、創造規律擺一擺等操作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圈、擺、畫,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對比歸納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學會歸納總結,同時錘鍊學生表述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2.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3.激趣練習,應用規律

4.聯繫生活,欣賞規律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

2.教材簡析:

《位置》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上下、前後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兩個數表示一個物體在平面中的位置(即從兩個維度來*定物體的位置),初步滲透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思想,學好這部分內容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 根據行、列*定物體的位置。

(2)結合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讓學生説一説、畫一畫、動一動等活動,使學生能從兩個維度來*定物體的位置。

(2)結合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根據行、列*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根據行、列來*定物體的位置。

二、説教法: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

“注意是知識的門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節課,我力求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探究的情境。

2.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感受物體的位置,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5.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教學內容是豐富的、生動活潑的。數學教學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精彩紛呈的。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校、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創新,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達到最高層次。

三、説學法:

新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4.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四、説教學程序:

(一)聯繫實際,導入新課。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簡單的方位概念,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物體的位置也有了比較多的感性認識。教學中,我藉助本節課中學習環境的改變,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座位引出本節內容—位置。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讓學生先説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後讓學生在班內交流。在學生知道如何*定自己的座位後,讓學生觀察思考前後、左右同學的座位與自己座位的關係,然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從而揭示出前後同學的座位與自己是同一組,左右同學的座位與自己是同一排這一規律。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真正做好組織、引導與合作者上。學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才會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關於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説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基於對《數學課程標準》的研讀,結合本節課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我對本節課的教學理念有如下認識:

1、創造有利於學生理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2、為學生提供充分數學活動的機會,變“學數學”為“做數學”。

3、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推理、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4、多方位、多元化評價學生。

二、説依據

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依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教學方法即,教師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

三、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61頁主題圖及第62頁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63頁練習十四第2題、第3題、第5題。

2、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整十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編排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與10以內加、減法基本相同,只是計數單位不同,是以十為計數單位。教材首先呈現給學生的是一幅發新書的情境圖,學生嘗試提出數學問題。小精靈的提示語顯示出讓學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相互交流,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理念。這樣編排,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後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屬於本單元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着重解決把相同數位的數相加。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3、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經歷在實際情景中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口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讓學生學會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歸結為10以內加減法,樹立轉化意識。

(3)、在觀察、比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獨立思考的意識,感受算法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悦,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教學難點: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的算理、算法。

四、説教法

本着樹立以“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思想,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引導自學、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熟練運用算法形成計算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在知識的應用階段,我還採用自主探索來解決問題,形成技能。

因為計算常給人的感覺是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學中我藉助發新書這一生動情境,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口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

在探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時,通過討論、交流、動手操作等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顯示不同算法,體現了《課標》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的理念。

練習環節請學生幫忙擺筷子,參與開火車遊戲,幫助家人買衣服,淡化“練”的痕跡,鞏固和實踐相關的知識技能,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五、説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藉助發新書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看圖)、想一想(想問題和算法)、數一數(數書)、説一説(説算理與算法)、擺一擺(擺小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數學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體現了《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六、説教學過程……

七、説反思……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大家上午好,下面是我就十幾減9本節課説一下: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4、教學重點: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5、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説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sxsk/、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説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三、説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關於教學程序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節日愉快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繫,引出課題。

㈡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解決“賣氣球”問題。

2、解決“套圈遊戲”問題。

3、解決“賣風車,猜字謎”問題。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5、閲讀課本,質疑問難。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㈢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㈣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説後評:其實大家對説課稿無外就是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然後就是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這樣能充分發揮你在每個環節的設計,這樣很清楚也能預見到你本節課,真這樣講下去的大致效果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wlyd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