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説課稿彙總五篇

精選説課稿彙總五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説課稿彙總五篇

説課稿 篇1

《人像頭像》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二、授課部分

在上課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斷。目地:讓學生在休息之餘觀看影片,並對影片中出現的人物發生興趣,為後面的引入新課埋下伏筆。

點擊圖標,打開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現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電影明星的圖片,然後向學生提問,認不認識屏幕上的這些人,答案肯定是認識,並能説出他們的名字。讓大家回憶上課前看的影片,讓同學們講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時,同學們的注意力已經回來了課堂,這時提出問題:既然大家都認識這些人,或者説能記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麼來加以判斷的呢?引導學生思考,這時同學們會得出答案:是通過人的樣子及人的臉來判斷的。這時候就可以告訴大家:人的臉是一個人的標誌。所以在我們進行人物繪畫時,往往就得從人物頭像開始。要畫好人像,首先要對人臉的一些基本知識有所瞭解,所以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與我們人臉有關的知識。

<講授新課部分>

點擊“開始”,進入首頁。首頁分四個部分:臉型特徵、五官位置、表情變化、作業演示,它們分別鏈接到不同的章節。

一、臉型特徵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同樣子的人,這些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臉有一樣,我們要認識一張臉,首先得從他的臉的輪廓開始,既人物的臉型。

點擊“臉型特徵”,進入《臉型特徵》,屏幕上出現了一張由若干人物頭像組成的圖片。這圖片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思考下面這個問題:這麼多的臉,他們的臉型有沒有規律呢?

點擊圖片,出現“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講解。

點擊“八格”,出現“田國目用,由甲申風”。

用鼠標指向“田、國、目”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麼特點? 然後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徵。

用鼠標指向“由、甲、申”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麼特點? 然後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徵。

用鼠標指向“用、風”兩個字,請學生觀察這兩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麼特點? 然後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徵。

完成臉型特徵的講解後,為了讓學生加深鞏固,再在學生中選出一部分臉型比較明顯的同學站起來,讓其他同學判斷他們的臉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這八種不同臉型的特徵,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老師要針對大家回答的情況,加以進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過濾)提問:掌握了人物的臉型以後,我們的人物畫就邁出了第一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想像在畫面中已經畫了一個臉的輪廓了,哪麼接下來又該畫什麼了呢?(學生一起回答:五官)。

點擊“五官位置”,進入頁面,出現一個人頭像。

要畫五官,首先得確定出它們不同的位置,這個很重要。引入傳統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們的臉從上到下分成三份,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請大家看圖:

①鼠標進入髮際區域,出現“髮際”二宇,點擊,鼠標進入眉弓區域,出現“眉弓”二宇,點擊,出現“上停”;

②鼠標進入鼻底區域,出現“鼻底”二字,點擊,出現“中停”;

③鼠標進入下頦區域,出現“下頦”二字,點擊,出現“下停”;

(講此節內容時,還應適當的結合自己的面部進行講解)

注意: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麼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臉的中間部位. (在確定五官位置時,這點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們的臉(正面)寬為五個眼睛長。

點擊鼠標,出現幾條線,把臉橫向分成五份。同時有兩隻轉動的眼睛,可以移動到每一份中,大家會發現,這五份的寬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五眼的關係)

“三停五眼”古代畫家根據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歸納出來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於這一標準,則成為其明顯特徵。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準繩。但是,兒童與成人不同,年齡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顯得越緊湊。

(過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時也是有感情的,而人們的感情往往都是寫在臉上的,比如我們常説的“喜形於色”等都是説的這個意思,那麼這種寫在臉上的感情,我們)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樂等豐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們要講的豐富的表情,人們把感情寫在臉上,今天,我們就把表情寫在紙上。

(點擊“下一節”)出現標題“豐富的表情”,同時在屏幕上出現一面磚牆,在牆上畫有三種具有不同的表情簡筆人像畫,還有一個小丑。

(三)豐富的表情

今天這裏也來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小丑,他已經捺不住了,就忙着在牆上畫了起來,我們看他畫的是什麼?哦,原來他畫了三個人像,還不一樣呢?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幅不同的人像畫,看看他們有什麼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問)再請同學們觀察他們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現的呢?

(回答)通過五官的不同來表現的,主要通過眼、眉,嘴的不同形態來表現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這裏,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變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現出來,哪麼究竟小丑是怎樣把人物的喜、怒、衰、樂畫出來的呢?有什麼絕招嗎?

我們來問問他?

點擊鼠標,出現“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畫人怒;垂眼落嘴眉皺掉。”這就是畫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念一念,在念的時候,希望大學能記住這幾句口決。 (與同學們一起念)。

當然,今天我們講的只是一點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法,畫出簡單的人物表情,但這又是其它表現方法的基礎,其它的表現方法都是在這樣的方法基礎之上展開的。

(過渡)我們講了這麼多了,可能很多同學的手也開始癢了,也想在你的紙上畫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樣畫,大家的心裏可能還沒有底,哪麼我們的人物畫該怎樣畫呢?(點擊“下一節”)

(四)步驟演示

屏幕出現一張白紙.

請同學們把紙拿出來,今天畫什麼呢?今天我專程為大家請來了一位模特,大家請看: (點擊鼠標)出現一女子,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畫的模特。哪麼我們該怎樣來畫呢?

首先,我們要仔細觀察對象,在觀察的時候就要運用到我們今天講的這些知識,主要從人物的臉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變化,例如:我們觀察這位模特,(提問)這位模特的臉型是屬於什麼臉?五官的比例有什麼特別的?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回答)她的臉型是屬於“甲”字型臉,中停要寬一點,表情是在微笑。

步驟演示,分別點擊每一步的按鈕,出現每一步的步驟演示圖。

在這裏,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基礎水平,設計了兩種方案。一是,如果學生基礎較差,就一步一步的講,邊講邊畫,二是如果學生水平較高,可以先講步驟,再播放演示過程,讓他們能自主的觀察對象,表現對象。

<小節>講評學生完成的作業,同時根據作業情況複習鞏固講的知識點。

結束。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是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二版“第六章程序設計基礎”中第二節。縱觀本書,本章屬於電腦的高級應用。而這一節是在學習了“宏”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節在鞏固前面所學知識的前提下,從“宏”入手,深入的學習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基本控制結構。這一節既是本章重點又是難點,但是對學生只要求掌握程序的三種基本控制結構: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循環結構,難度有所降低。所以這一塊內容安排一課時,使學生理解這三種基本控制結構並能較熟練的運行。這一節的教學目標安排如下:

知識目標:要求學生理解程序設計的三種基本控制結構,弄清這三種結構中程序運行的順序。

能力目標:在理解上述三種結構的基礎上,較熟練的運行給定的程序,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新事物的認知規律。

重點: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

難點: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循環結構。

二、説教法

由於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程序設計的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從已經掌握的“宏”入手,通過“宏”與程序設計的關係,用已學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繫,引出程序設計的概念,並通過示例讓學生理解程序設計的意義。通過對示例的分析進入對三種程序設計結構的認識和理解。在分別講述三種結構時,用學生較熟悉的事例進行講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然後對這三種結構進行比較。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講解、演示與操作練習相結合的方法,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在學生操作時,及時的提出注意問題,並根據學生的操作情況個別講解或者全班講解,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三、説學法

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體,在看到一種新鮮的事物時,學生會產生一種瞭解探究的慾望,經過思考可能不能得到結果,此時,教師的講解將使學生恍然大悟。結合學生的實際操作,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新問題、再解決……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傳遞,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

四、説教學過程

1、引入:(複習)

複習“宏”的相關知識,以及在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問題,為本節的操作作好鋪墊,進而提出“宏”與程序設計的關係的問題,使學生對程序設計產生興趣。教師提出:程序設計的基本結構只有三種,自然的引入正題。

2、新課:

(1)結構化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有三種: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和循環結構。

其中順序結構程序按語句的書寫順序執行,比較簡單,學生較容易理解。

先執行語句1,再執行語句2……執行語句n。各條語句按照先後順序依次執行,其中語句1、語句2……既可以是一個語句又可以是一組語句。

例如:

a=3‘把數值3賦予a

b=4‘把數值4賦予b

c=a+b‘計算a+b的數值並賦予c

(2)選擇結構程序設計通過條件語句(If語句)來實現,它有兩種格式,一是單行結構,一是塊結構。

其格式如下:

If條件then

語句1

[Else

語句2]

ENDIF

該語句的功能是:如果"條件"為True,則執行"then部分",否則執行"else部分"。例如:

Ifx>ythena=a+1Elsea=a—1

條件語句中的Else子句是可選的。如果省略這些子句,則塊形式的條件語句簡化為:

If條件Then

語句

EndIf

例如:

IfC<0Then

Msgbox“Goodmorning”

EndIf

這種形式的條件語句也可寫成單行形式,即:

IfC<0ThenText1。Text="Goodmorning"

(3)For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循環結構有三種不同的風格,包括:計數循環(For—Next循環)、當循環(While—Wend循環)和Do循環(Do—Loop循環)。其中For—Next循環按規定的次數執行循環體,而While循環和Do循環則是在給定的條件滿足時執行循環體。這一節介紹For—Next循環控制結構。 For循環也稱For—Next循環或計數循環。

一般格式如下:

For循環變量=初值To終值[Step步長]

[循環體]

Next[循環變量]

例如:

j=0

Fori=1to100Step1‘i=1,i=2,i=3……i=100

j=j+i

Nexti

該例從1到100,步長為1,共執行100次j=j+i。其中i是循環變量,1是初值,100是終值,Step後面的1是步長值,j=j+i是循環體。

説明:For格式中有多個參量,這些參量的含義如下:

循環變量:它是一個數值變量(i)

初值:循環變量的初值,它是一個數值表達式(i=1)

終值:循環變量的終值,它也是一個數值表達式(i=100)

步長:循環變量的增量。其值可以是正數(遞增循環)或負數(遞減循環),但不能為0。如果步長為1,則可略去不寫。

循環體:在For語句和Next語句之間的語句序列,可以是一個或多個語句。(j=j+i)

Next:循環終結語句,在Next後面的"循環變量"與For語句中的"循環變量"必須相同。

For循環語句的執行過程是:首先把"初值"賦給"循環變量",接着檢查"循環變量"的值是否超過終值,如果超過就停止執行"循環體",跳出循環,執行Next後面的語句;否則執行一次"循環體",然後把"循環變量+步長"的值賦給"循環變量",重複上述過程。

這裏所説的"超過"有兩種含義,即大於或小於。當步長為正值時,檢查循環變量是否大於終值;當步長為負值時,判斷循環變量的值是否小於終值。當循環變量達到終值時,For—Next正常結束。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

課文題目是“聰明的兔子”,這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主要講兔子很聰明,狐狸假裝死了,叫狼騙來兔子,打算趁兔子不備抓住它。兔子沒有上他們的當,用了一個巧妙的辦法揭穿了狐狸騙人的把戲,保護了自己。本課要學習“靈、摻”等九個生字。通過對教材的理解和研究,發現在這個故事中兔子的聰明才智其實就反應在它試出了狐狸在騙人,在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試”作為突破口。來組織整堂課的教學。

在課後練習“讀”中,共有兩句。第一句是課文中兔子説的一句話,這句話不但是訓練朗讀的'重點,而且也是反映兔子聰明的關鍵句。另一句則是對課文內容的簡要概括。為了培養學生説話的能力,結合本課內容,有一個“説”的練習:你覺得這隻小兔子聰明嗎?説説理由。最後,在寫字訓練中,要求寫“狐、狸”兩個熟字和“挺、跨”兩個生字。這四個字字型結構上都是“左窄右寬”。

二、教學目的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認讀本課九個生字;能讀準後鼻音“靈、挺”;能瞭解“挺”的正確筆順。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和識字能力,已能認讀生字“閉、確、跨”,所以在課上,只要通過讀文來鞏固這些字即可。而將識字重點落在其他6個生字上。這六個字分散在課上,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教學,且每一個生字教學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強調得是讀音,如後鼻音:靈、挺;有的是結合書寫,重在筆順,如:挺;有些字型結構比較複雜,學生難以認讀,就讓學生説説怎麼記,如:假、試,幫助學生加強記憶。這樣的教學體現了層次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目標二:能正確地朗讀課文,讀好小兔子的想法和它們的對話。本階段的教學目標是“讀課文識字”。讓學生藉助拼音,藉助豐富生動的語言環境識字、閲讀,同時在識字、閲讀中鞏固漢語拼音,建立識字和拼音雙向聯繫。所以,在課上創設各種環境讓學生反覆讀文,幫助學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由於本課中有小兔子的心理活動及和狼的對話,結合此訓練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

目標三:在反覆讀文中,讓學生感受到聰明的兔子巧妙地揭穿了狐狸騙人的把戲,保護了自己。通過一個多學期對新教材的學習,應該在讀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作一些適當的理解,初步瞭解童話故事所藴涵的道理,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遇事要向兔子多動腦子,別輕信別人。

目標四:指導學生找準關鍵筆畫,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狐、狸、挺、跨”。同時,繼續關注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通過之前對學生的寫字訓練,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筆順規則及在田字格中將字描寫好的方法。所以在這堂課上,教師沒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個字的筆順。而放手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教師起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平時,我也發現,學生在書寫中,往往不能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所以,在這堂課上,我重點關注書寫姿勢,訓練學生的毅力,鞏固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文中的小兔子用一句話“試”出了狐狸是假死,它這個辦法十分巧妙,如何通過反覆讀文,讓孩子感受到小兔子的聰明,是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設計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後,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設計,將整堂課分成了三大版塊。

第一版塊:初步朗讀課文,對課文大意有所瞭解是讓學生能讀通課文,達到不加字,不漏字,讀準字音的要求,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並能邊讀邊記,對兔子的聰明及課文的大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同時,分散學習生字“靈、假、試”。

這一版塊有這幾個教學環節組成:

1、聽課文錄音,初步感受兔子的聰明學習生字“靈”

由於生字“靈”讀後鼻音,所以教學重點落在正音上。

2、揭示課題,用誇獎兔子的語氣讀好課題

3、通過自讀、交流讀等方式,將課文讀正確

4、交流讀到了哪些內容?師予以小結,出示並讀好:

小兔子用了一個好辦法,試出狐狸是假裝死了。

學習生字“試、假”

在交流課文內容中,不作統一要求,或多,或少,或詳,或略,都可,旨在培養學生邊聽邊記的習慣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總結。

生字“假、試”的字型結構比較複雜,通過説説怎麼記,幫助學生記憶。

第二版塊:朗讀理解課文,感受兔子辦法的巧妙

這一版塊中,將要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整堂課的重要環節。課文的重點、難點就是要理解兔子的聰明,一是反映在他沒有輕信狼和狐狸偽裝的假象,並要想到去試一試狐狸是真死還是假死;二是它試的辦法非常之巧妙,可以説是輕而易舉的試出了狐狸。於是。我就抓住了文中的一個字——試,圍繞兔子要試什麼,為什麼要試,怎麼試,試的結果怎樣來突破課文的重、難點。在教學方法上,我屏棄了對教材的分析和煩瑣地提問,而是通過對課文內容反覆誦讀來領悟兔子是十分聰明的。在課上,教室裏始終充滿着琅琅的書聲,朗讀的形式多樣,有自讀,有指名讀,有同桌讀,有分角色讀。學生讀得面也很廣,每個孩子都有讀的機會。最後,學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小兔子辦法的巧妙和他的聰明。讓學生説説向小兔子學習什麼,學生們都回答的很好,體現出了文道合一,文回到道。

接下來,我將結合板書,介紹一下這一版塊的教學環節:

1、理解兔子的心理活動,知道“兔子要試什麼”

兔子想:它到底是真死還是假死,我得試試。通過朗讀,學生知道兔子要試的是狐狸是真死還是假死,説明他對狐狸的死是半信半疑,也説明兔子的聰明,沒有輕易上當。

2、學習狼和狐狸的表現,瞭解“兔子為什麼要試”

學習生字“挺、躺”

學生找到兔子半信半疑的原因,即狼説的話和狐狸裝死的樣子。要使兔子相信狐狸死了,狼該怎麼説,指導學生讀出狼的語氣。狐狸又是怎麼裝的,裝的像嗎?學生找出關鍵詞,如:躺,一動也不動,直挺挺。特別是直挺挺一詞,更是形象的表現出狐狸裝得像。通過分角色讀這一部分,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狼和狐狸裝得太像了,所以兔子要試一試。

這一環節學習的“挺、躺”,重點落在讀準音上。

3、學習第八小節,抓住“自言自語”和兔子的的話

引導學生感受“兔子是怎麼試的,試的結果怎樣”

第八節是課文的重點節,通過讀讓學生找到哪裏看出兔子在試?抓出關鍵詞“自言自語”,這個詞就是自己説給自己聽。讓學生做做兔子,説給自己聽一聽。讀出語氣。再從“狐狸一聽,趕緊把嘴張開了。”中,看出兔子其實是説給狐狸聽的。兔子只用了一句話,就試出了狐狸是裝死。學生們都感到這個辦法非常巧妙,兔子太聰明瞭。

4、説話練習:

我們能向聰明的兔子學些什麼呢?

第三版塊:指導正確書寫,繼續關注書寫的姿勢

在課的最後,安排了寫字訓練。放手讓學生自學筆順和找關鍵筆畫,但對書寫姿勢要嚴格要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觀察字的結構,都是“左窄右寬”

2、小組自學筆順,找找在田字格中的關鍵筆畫

3、學生書寫,教師關注書寫姿勢

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第二段的教學內容。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在三年級初步熟悉分數的基礎上,先是教學分數的意義、熟悉分數單位;然後以對分數單位的熟悉為基礎,熟悉真分數和假分數,拓展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二、説學情:

學生在前一階段所熟悉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而且這些分數表示的都是一個數量中的一部分和這個數量的關係。本節課上,學生需要熟悉分子與分母相等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以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

 三、説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學情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和把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加深對分數熟悉的理解。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語言表達等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探索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把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了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説教學重點: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難點:概括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

 五、説設計理念:

(一)自主探索,以學生髮展為本。

考慮到學生已有的分數的初步熟悉,本節課在教學思路上突出學生學的過程,力求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概括理解真分數、假分數的意義,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操作實踐,以學生活動為主線。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本節課以實踐操作為切入點,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對學生思維能力發展起着極大的推動作用,學生通過做分數、觀察、分類、合作交流等實際活動中,熟悉、理解了新知,使學生能具體的感受真分數、假分數。

六、説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類、比較、交流等活動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七、説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入:什麼叫分數?什麼是分數單位?

[我以複習上節課的知識導入,為本節課的教學作鋪墊。

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長春國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五板塊中的第三課《鳥的樂園》。

一、説教材

《鳥的樂園》是一篇情境識字課文,由11種鳥類生活的情境圖組成,展現了各種不同的鳥,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快樂生活的情景。在情境圖中,出現了要學的生字,課後適當安排了鞏固性的訓練和擴展性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學習目標中明確提出了“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並從相互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以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基於此,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採用多種識字方法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和2個部首。會寫一個字。在情境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並發展語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索和總結識字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喜歡鳥類,建立保護小鳥的意識,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養成認真觀察、善於動腦、學會傾聽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本課12個生字和2個部首。會寫一個字。

教學難點:能利用多種方法識字。

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説教法

本節課我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增強教學趣味性,讓識字過程在多種情境中完成,使學生對識字興趣盎然,從而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學生能夠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並交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紮實學生對漢字的認識。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和遊戲中自主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同時注重發揮了電教媒體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説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讀一讀,記一記,議一議,説一説,編一編”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動情。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四、説教學流程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理念,現結合第一課時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因此,在上課伊始,我首先通過電腦課件出示一幅美麗的森林圖,飛來飛去的小鳥正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學生被此情此景帶進了美麗的大自然、帶進了鳥的樂園,做到了課伊始,趣即生,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馬上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二、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本環節通過藉助多媒體把課文的插圖展現給學生,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讓學生以小導遊的身份結合課前蒐集的有關鳥的資料説一説自己喜歡的鳥,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在相互介紹中瞭解了不同鳥的特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思維並發展語言能力。

三、圖文結合,自主識字

(一)讀準字音

要想記其字,首先要正其音。所以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讀詞語,然後多媒體出示各種鳥的圖畫,將鳥與詞語對照學習,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再次拼讀詞語。最後去掉詞語中的熟字,讓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帶拼音的生字,三次拼讀目的就是讓學生讀準字音。

(二)利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在學習生字時,我首先關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學生先説一説哪些生字是你以前就已經認識的,你是怎麼認識的,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然後讓學生通過生字卡片來交流記字方法。

由於識字本身是很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快樂地識字,交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兒歌,猜字謎等。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化抽象為形象。

如用歸類識字的方法學習“鵲,鵑,鴉,鴕,鷹”這5個字。

學習燕字通過字理識字圖來記憶。

結合丹頂鶴的圖片來學習理解丹的意思。

學習孔字時認識孔字旁,同時教師教寫孔這個生字,本着一看二寫三對照的

原則讓學生寫好這個字。學生可用加一加,替換法來記這個字。

為了幫助學生記憶這些生字,我還給一些生字編了字謎,

如麻雀的麻字編成“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兩棵樹,搓繩它最強。”

喜鵲的鵲字編成“雙十一日鳥飛來。”

杜鵑的鵑字編成“口月鳥”

通過以上學習生字的方法,能夠紮實學生對漢字的認識,使識字教學落到實處。

四、迴歸整體,鞏固練習

1、小遊戲:“猜猜我是誰”教師説鳥的特點讓學生猜鳥的名字,然後在通過開火車的形式讀詞語。這個遊戲即能加深學生對鳥的特點的瞭解,同時又鞏固了本課的生字,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2、把本課小鳥的名字編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小兒歌,使生字再現,學生讀兒歌的同時又鞏固了本課的生字。

五、課外延伸,總結昇華

通過讓學生看小鳥的公益廣告,並説一説自己的想法,激發學生喜歡鳥類,建立保護小鳥的意識,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總之,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意在讓學生經歷了一個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習得的學習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意識、自主行為、自主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課堂教學中如有疏漏與不足,懇請各位領導與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整堂課中,我認為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識,學生學習熱情比較高漲。但是在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時,我發現還有個別學生參與意識不夠強烈,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多關注這些學生,使合作學習能更好地發揮它的實效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20y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