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小班説課稿彙編九篇

關於小班説課稿彙編九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小班説課稿彙編九篇

小班説課稿 篇1

一、活動背景

春天是幼兒園開展“春季主題教育”的最佳時機。春天給人希望,春雨給人生機。本次活動藉助春雨這一自然現象,讓幼兒初步感知雨水與萬物間的關係,繼而感受春天萬物甦醒的生機勃勃。在學習詩歌的具體過程中讓幼兒體驗春天的美,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首詩歌分三段,結構一致,符合小班幼兒學習特點。

二、説活動目標

1、感知春天美麗的景色,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2、在看看、講講、做做中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3、初步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説活動準備

製作了三幅圖片,加了一點小小的創意,給人以新鮮感,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小班幼兒喜歡角色遊戲,因此我給每個人準備了一個胸飾,能夠幫助幼兒進入角色,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説教學法

1、直觀教學法:小班幼兒處於直覺形象思維,直觀的東西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學習記憶。

2、遊戲法:結合遊戲,激發幼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動靜結合。

3、情境法:創設情境,能夠讓幼兒較好地進入遊戲。

五、説重難點

難點:通過詩歌感知春天的美。僅僅依靠詩歌內容來感知春天的美是比較難的,所以我通過運用圖片、動作、談話、遊戲等來幫助幼兒去感知。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語言美。

六、説教學過程

活動流程:感知小雨點——欣賞圖片,初步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的美

——學習詩歌——遊戲。

1、環節一:感知小雨點。

通過播放“下雨”時的錄音,及讓幼兒説説小雨點落下來的聲音,來喚醒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具有親切感。

2、環節二:欣賞圖片,初步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的美。

通過讓幼兒説小雨點會落在什麼地方再出示圖片欣賞,理解內容。應該説三幅美麗的畫面能為幼兒提供一個充分講述表達的機會,並且教師通過引導讓幼兒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並且藉助動作、表情等等把幼兒的思維引入詩歌豐富的內涵中去,幫助幼兒把描述的口頭語逐步轉化為生動的書面語言,為下一個環節——幼兒學習詩歌打下基礎。

1、環節三:學習詩歌。

此環節我設計了一些動作讓幼兒邊唸詩歌邊做動作,促進他們更快、更好地

記憶,而且不顯得枯燥、單調。

2、環節四:遊戲。

孩子最喜歡遊戲了,此環節運用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去鞏固詩歌,可調動積

極性,讓幼兒主動參與,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體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幼兒喜愛春天的情感,同時活躍氣氛。

總之,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注重啟發引導,通過讓幼兒在主動探索、操作和遊戲等過程中學習詩歌,淡化教與學的界限,讓幼兒學得快樂。

小班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活動設計意圖:

繪本《好餓的小蛇》內容簡單、畫面有趣。小蛇吃下東西后發出“啊嗚、咕嘟”的情景具有趣味性,幼兒樂意模仿。這個繪本中沒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蛇的滑稽搞笑畫面,以及圖書對故事連續性、動態似的表現,能深深吸引着孩子們,適合託班的年齡特點,因此我設計了《好餓的小蛇》這一課題。在活動中讓孩子們以小蛇的角色貫穿整堂活動,教師以“蛇媽媽”的擬人化的口吻和幼兒一起參與活動。故事中小蛇蛇出乎常理的好吃,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同時結合《綱要》精神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嘗試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讓幼兒把自己溶入到遊戲的角色中,在遊戲活動中加深對故事的體驗和理解。並實施教育,讓幼兒懂得吃飯要“細嚼慢嚥”道理,使活動主題得到昇華。

2、目標定位

(1)通過閲讀故事繪本,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學習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3)感受故事傳達的幽默與滑稽的氛圍,初步體驗閲讀活動的快樂。

本活動的重點是:學習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

活動的難點是: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3、活動準備

幻燈片、葡萄圖片、小蛇身體變葡萄形狀的圖片、菠蘿圖片、小蛇身體變菠蘿形狀的圖片

二、學教法

1、情景創設法:利用教師扮演蛇媽媽、幼兒扮演小蛇,將幼兒引入到活動中,非常適合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動起孩子參與活動的慾望

2、多媒體課件法:我將這個繪本的圖片拍攝成一幅幅漂亮的圖片,並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展示給幼兒看。

3、提問法:此教學方法是讓幼兒在觀察圖片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圖片內容用準備、好聽的話來講述圖片。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提問的方法,用有效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畫面內容。它能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三、説學法

1、講述法:繪本教學以幼兒講述為主,教師為幼兒創設輕鬆愉快的氛圍,利用有效提問幫助幼兒對畫面內容進行講述,並學習使用恰當的詞語來描述事物的顏色、形狀等,以此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用適當的方式進行表達和交流。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繪本教學產生興趣。

3、遊戲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參與畫面中小蛇吃水果的各種場景,同時注重幼兒的語言表達,對吃水果時發出的“啊嗚、啊嗚”的聲音進行表現。

四、説流程

1.出示小蛇吃東西的圖片,引導幼兒進行猜測。

提問:請你猜一猜小蛇肚子裏吃了什麼?(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大膽猜測)

2.教師根據課件生動的講述故事

指導語:讓我們一起完整的聽一聽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麼好東西。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蛇都找到了些什麼好吃的東西?

總結:蘋果是圓圓的、紅色的;香蕉是長長的、黃色的;飯糰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蘿是帶刺的。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小蛇吃東西的樣子。

雙手分開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動的表情表現“啊嗚”和“咕嘟”這兩個擬聲詞。

4.教師第二遍完整的講述故事

(1)教師和幼兒共同分享圖畫書《好餓的小蛇》

(2)教師講故事,幼兒進行大膽表演。

五、結束

討論:最後小蛇會怎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後環襯和封底。

小結:小蛇吃飽了在呼呼呼的睡覺呢。

小班説課稿 篇3

一、説設計意圖

我今天選擇説課的主題內容為《長長和圓圓》。我的教育對象是小小班小朋友。小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於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並儘量與他們自身有着較強體驗的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為小小班安排的活動內容更需易貼近幼兒的生活。就如《綱要》中所説的,“既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次的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夠服務幼兒的生活。我在“長長和圓圓”這個大主題的背景下,選擇了“長長和圓圓的蔬菜”這個小主題。

大家都知道,蔬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我們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品種非常的多,它們不僅有不同的名稱,還有形狀的不同,顏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對於小小班的幼兒,他們的認識是具體的,只能根據外部的特徵來區別事物,蔬菜中的不同最直觀的是外形,引導幼兒認識蔬菜的明顯的外形特徵是很有必要的。

二、説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瞭解一些蔬菜的名稱,認識蔬菜某一明顯的外形特徵。

2、引導幼兒按蔬菜的某一特徵歸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瞭解一些蔬菜的名稱,認識蔬菜某一明顯的外形特徵。難點是:引導幼兒按蔬菜的某一特徵歸類。

三、説教學準備

1、各種長長的和圓圓的菜,如:胡蘿蔔、芹菜、洋葱、花菜、黃瓜、番茄、土豆、竹筍、大蒜、蒜頭、辣椒等各若干(數量多於幼兒人數)

2、蘿蔔娃娃和南瓜娃娃(在蘿蔔和南瓜上分別粘貼鈕釦做眼睛、紅色玻璃紙做嘴巴)

3、長方形的盒子和圓形的盒子,各貼有長形和圓形的標記。

4、兩位老師同時參與遊戲活動。

四、説教法、學法

(一)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根據小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情景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了蔬菜娃娃形象,引起幼兒的注意。引發幼兒融入到説蔬菜名稱、認識蔬菜外形、給蔬菜分類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積極思考,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2、直觀法:這裏使用的是演示法,通過演示變換實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結合教師的變換操作及幼兒的親身體驗,動靜結合,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便於幼兒理解,易於記憶,從而是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3、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二)學法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等來獲得知識經驗。另外在第二環節後半部分我鼓勵幼兒説出一種蔬菜名稱和它做好朋友。第三個環節,把蔬菜寶寶送回家,我採用了嘗試法

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全身心的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説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一開始,教師以神祕的口吻激起幼兒的興趣:“你們看,今天誰來了?”出示蘿蔔娃娃和南瓜娃娃,通過回答蔬菜寶寶的問題:“我還有一個名字叫什麼?為什麼?”引發幼兒的觀察。託班小朋友他們最初表達的一定是他們直觀看到情形,多數以單詞的表達形式出現,如長長的、圓圓的,等等。這時老師的作用除了幫助孩子表達清楚,還可以通過順口溜的形式表達,如教師以蔬菜寶寶的口吻,鼓勵幼兒和它們一起念:蘿蔔娃娃,長又長,南瓜娃娃,圓溜溜。過渡到下一環節,此環節為目標1服務。

(二)認識蔬菜。

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在這一環節我出示了多種蔬菜,引導幼兒觀察,教師介紹及幼兒指認説説它們的名稱、形狀,小朋友結合以往經驗大膽表達。在這一過程當中,老師是引導者,在輕鬆的.活動氛圍當中,幼兒摸摸、看看、説説。此環節是為目標1服務的。

(三)蔬菜分類。

小小班的孩子們好動、好玩,對學習的認識很大的程度依賴於行動。“蔬菜分類”的遊戲,就能滿足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在遊戲中讓幼兒體驗學習的快樂。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強調營造一個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遊戲氣氛,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遊戲的快樂,讓孩子們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此環節是重點、難點的聚集之處,難點的解決主要是採用遊戲操作法、嘗試法。

整個活動是圍繞着蔬菜展開的,以充分展現孩子們自主的表達,並在愉快、輕鬆的遊戲中學習、感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又能激發幼兒認識蔬菜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幼兒是主體。我會關注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況,並幫助膽小的孩子能大膽地去遊戲,去表現;也要保護敢説敢做的孩子的積極性,並給予肯定;還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得到發展。

小班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這是一首短小又極富有童趣的兒歌,兒歌中“學小鳥”、“學小兔”、“學小魚”等活動又是幼兒學習生活的再現,特別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我選擇這首兒歌作為本次活動的內容。

二、説重點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為本次活動制定兩條教育目標。第一,通過學學、做做、看看、説説等活動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説兒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是語言教學中的重點,因此,理解兒歌、學説兒歌應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第二,能大方的表演和回答問題。

三、説教法

首先,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學學、做做、看看、説説等活動,變被動記憶為主動探索,使幼兒在玩玩樂樂中理解、感受兒歌;其次,通過先進的教學手段——課件演示,使幼兒對兒歌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能初步學説兒歌的目的。

四、説設計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幼兒自由選擇道具:方巾、小雞頭飾、小魚頭飾、小兔頭飾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游戲,教師在活動中是幼兒的遊戲夥伴,和幼兒一同遊戲並隨時啟發引導幼兒:“你戴的是什麼頭飾?在幹什麼?”。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便理解了兒歌。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幻燈片展示。我設計了五張符合兒歌內容的幻燈片,展示的過程是幼兒再次欣賞、理解、記憶的過程。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幼兒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受到了語言藝術的薰陶。

小班説課稿 篇5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交流與操作,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蝴蝶的成長過程。

2. 嘗試用肢體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

活動準備:

1.“蟲卵變蝴蝶”的課件、歌曲音樂磁帶

2.“蟲卵變蝴蝶”圖片四幅、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漂亮的蝴蝶,你們喜歡我嗎?(喜歡),你們知道我是怎樣長大的呢?(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交流)

二、觀看視頻《蝴蝶是怎樣長大的呢》

剛才大家都説得很多,那蝴蝶到底是怎樣長大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教師指導幼兒觀看視頻:蝴蝶是怎樣長大的。

1.觀看巧虎視頻:蝴蝶是怎樣長大的

2.鼓勵幼兒展開講述與表達。提問:蝴蝶是怎樣長大的?

3.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四個生長過程圖片,重點引導幼兒認識四個蝴蝶的關鍵階段名稱:卵、幼蟲、蛹、成蟲。

三、幼兒操作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小圖片,請小朋友們把蝴蝶是怎樣長大的,按照順序排一排。好嗎?

1.幼兒第一次操作,請個別幼兒説説是怎麼排的。

①教師講解操作要求,幼兒自主進行操作。

②操作後交流: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操作中出現問題的幼兒作品進行交流與講解。

2.第二次操作:以“幼幼互學”的形式引導幼兒自己發現錯誤、鼓勵幼兒自行改錯,學會正確排序。

3.教師小結:蝴蝶是這樣長大的:蟲卵→幼蟲→蛹→成蟲。

四、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蝴蝶的生長。

1.教師帶領幼兒跟着音樂,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蟲卵變蝴蝶的過程。

2.教師帶着幼兒一起學蝴蝶飛,飛出教室,活動結束。

小班説課稿 篇6

一、活動分析:滑梯是幼兒喜聞樂見又經常接觸到的玩具,户外活動時,滑滑梯是孩子們的最愛,但是由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年齡小,四肢運動不協調,在玩的過程中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弱,不能很好地把握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對一些可能會造成的傷害缺乏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也就使得“滑滑梯”存在着一定的危險,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滑滑梯真快樂》。

二、活動目標:活動的目標是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為滿足幼兒的認知、能力、情感需要,我制定活動目標如下:

1.知道玩滑梯的正確方法,懂得在玩中要保護自己.

2.有初步的安全意識,感受和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三、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知道玩滑梯的正確方法,懂得在玩中要保護自己。難點是: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在與幼兒的交談中,我瞭解到部分幼兒懂得如何正確滑滑梯,但有意識去遵守這一規則卻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已有經驗、觀看視頻、實踐體驗等方法鞏固對這一規則的認識,讓幼兒通過幼兒親身體驗,逐漸強化安全意識,從而突破本活動的重難點。

四、活動準備:一個教學活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創設了適宜幼兒發展的學習環境。我主要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有玩滑梯的相關經驗。

材料準備:玩滑梯視頻,歌曲《滑滑梯》視頻,户外大型玩具——滑梯。

五、教法與學法:《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愉快的接受各項任務,並做到寓教於樂。本活動中,我以親切、熱情的態度引導幼兒參與每一個活動環節,採用談話討論法、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實踐體驗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動靜交替,讓幼兒在講講、看看、玩玩中,感受跟小夥伴們一起有秩序的滑滑梯的快樂與開心。

六、活動過程:

為了使教學活動更加順利地開展,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一)談話討論,梳理經驗。(二)掌握方法,鞏固經驗。(三)實踐體驗,提升經驗。整個活動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感知到體驗,使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的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下面我説一下具體的環節。

(一)談話討論,梳理經驗。

在這個環節中我跟孩子們一起討論:“到户外活動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麼?”孩子們會説出各種答案,如:玩沙包、盪鞦韆、滑滑梯……等等。接着我會問孩子們:“你是怎樣玩滑梯的?”滑梯是幼兒經常接觸到的玩具,所以他們都有一定的經驗、體會,在談話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零零碎碎的説出自己玩滑梯的方法,對於這些方法的正確與錯誤,我不會加以定論,而是在以後的環節中讓孩子們自己尋找答案。

(二)掌握方法,鞏固經驗。

這一環節我通過播放視頻,讓幼兒瞭解玩滑梯時會遇到的危險,掌握玩滑梯的正確方法,鞏固經驗。

首先,我利用孩子們喜歡的巧虎,告訴大家滑滑梯時的危險以及正確的做法。在觀看巧虎視頻後引導孩子們分別討論:“誰來告訴大家,怎樣玩滑梯才安全呢?”“你覺得哪種方法又好玩又安全?”(2)接着引導孩子們討論:“有哪些方法是不正確的?做了不正確的動作,可能會發生哪些危險?”(3)最後一起討論:“玩滑梯時要怎樣保護自己呢?”孩子討論後教師做小結,使幼兒懂得:玩滑梯時,先要用手扶着滑梯兩邊的扶手,從台階爬上去,坐好後再往下滑。人多時要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不推不擠。滑下來以後要趕緊離開滑梯,排到隊伍的後面去。看到別人做危險動作要告訴老師,萬一不小心受傷了也要及時告訴老師。

然後我利用直觀形象的歌曲視頻,讓孩子們在唱唱跳跳中鞏固玩滑梯的正確方法。

(三)實踐體驗,提升經驗。

小班的幼兒以直覺感知為主,因此最後一個環節,我安排了孩子們玩滑梯,在玩的過程中,我會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動作,鼓勵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玩滑梯,讓他們在實踐玩耍中掌握正確的玩滑梯的方法,理解自我保護的重要性,體驗玩滑梯的快樂。活動最後,教師對本節活動內容做小結,再次強調玩滑梯的正確方法。

備課以後的説課

備課以後的説課,是目前組織教研活動和教學基本功競賽中説課的主要形式。教師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把自己怎樣進行備課,備課時進行的教學設計、教學安排設想以及估計學生的達標程度和盤托出,供專家們評説。內容包括:

(1)説教材

重點説明本課題內容在整個教材體系或本單元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編排的意圖和特點;本課題涉及主要知識點及其與前後聯繫;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附件(如圖片、資料等)處理要點;確定課題重點難點及理由。執教者本人進行教材處理的打算以及進行修改、增減的理由和依據。

(2)説學情

説明任教學生的基礎,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甚至學習方法,由此説明對重點難點知識決定採取的教學起點。

(3)説目標

根據教學目標分類,明確説出各知識點的不同層次的具體要求。課堂教學中所有舉例説明,都必須體現目標的知識點、情感教育點、能力訓練點。

(4)説構思

説清教學過程設計的總體框架和設想,説出教學過程的整體結構、教學內容的詳略安排和教學板塊的時間分配。説出主要環節的教學設計,重點如何突破,難點如何化簡。

(5)説學法

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及其原因,怎樣針對這些障礙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指出重點突破口,難點理解點。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規律,掌握基本的解題、應用以及使用課本的能力等。

(6)説教法

説明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採取何種教學方法。在戰術上介紹導入新課、難點突破設計、課堂提問設計、例題設計、課後小結和作業設計的目的、內容。説明不同層次學生如何實行分層教學,每節課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相應目標。

(7)説媒體

説明教學中採用的教學技術手段,包括教具、演示、板書、投影和其它教學媒體的設計和使用準備。教具、演示包括投影要簡明,有利於突出呈現重點,操作簡便。板書內容準確、精練,形式便於比較對照和理解。

小班説課稿 篇7

一、設計意圖

《可愛的小豬》是根據年級組課題《幼兒泥工技能學習和創造力協同發展的實踐與研究》,並結合本班幼兒興趣特點及發展水平設計的一個生成活動。通過《可愛的小豬》這個活動,讓幼兒在團一團、搓一搓、壓一壓、捏一捏的過程中,發展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感受、體驗創造美的快樂和自豪。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年級組課題、《幼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和教學重、難點,設置以下的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橡皮泥搓、團、壓等技能表現小豬的基本造型。

2.體驗泥工活動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

我把目標中運用捏、搓等技巧做出各種姿態的小豬作為活動的重點。根據本班幼兒年齡偏小,小肌肉不發達的特點,我把熟練掌握捏、搓這兩樣技巧作為活動難點。

三、説活動準備

根據新《綱要》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空間,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應以幼兒的自主參與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到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

孩子

共同活動感受作品形象的情感和快樂。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

物質準備:PPT

課件,橡皮泥、泥工板(人手一份),棉籤若干。

知識準備:瞭解小豬的生活習性。

四、説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幼兒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根據幼兒發展狀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地指導。

1.

遊戲情境法:通過歌表演《小豬睡覺》,萌發幼兒的興趣,把幼兒引入到活動的氛圍中。

2.教師講解示範法:因為幼兒的操作技能是在逐步提高的過程中,雖然幼兒已有一些操作技能,但是要隨心所欲地製作出藝術作品來,還需要教師的指點、講解和啟發。如:師生共同瞭解對各式服裝的製作方法和材料,教師作適當的講解和啟發。

3.激趣法;根據幼兒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通過觀看作品展覽會,從而激發幼兒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求知慾望,使幼兒已有的審美經驗得到擴展、啟發,以最終的藝術創作作好鋪墊。

五、説

活動設計特色

1.創設豐富、多元的活動環境氛圍。

幼兒的智力是多元的,為幼兒創設的環境也應當提供各種得以表現的機會和條件,因此,本次美術活動中融入了很多元素,符合小班幼兒教學本身的需要。

2.環節設計始終體現了"趣味性"。

根據新《綱要》的精神和美術領域的目標。本次活動的設計思想始終圍繞着一個"趣"字。因為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應該無時無刻為孩子服務,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逼真的場景,生動有趣的畫面吸引孩子們的眼球,通過情境表演、畫面欣賞讓幼兒獲得進一步的提高。

3.活動形式凸顯

遊戲性。新《綱要》的精神"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它指出了我們在開展各類教育活動時,應該以遊戲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幼兒年齡越小,遊戲對他們成長的作用就越大。在小班教學活動中,將適宜的遊戲與相應的教學活動相結合,使幼兒能輕鬆愉快地獲取知識經驗,感受美術活動的快樂,培養對泥工活動的興趣。因此,為完成活動目標,我將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在本次活動中,從導入活動歌表演《小豬睡覺》到傳授泥工技能中游戲兒歌的運用以及活動評價時組織幼兒參觀作品展覽會等遊戲的運用,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同時,也為活動獲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六、 説活動過程

1.歌表演《小豬睡覺》,導入活動。

(1)播放課件:看,這是誰呀?小豬長什麼樣子?

(2)我們一起來表演可愛的小豬。

2. 教師出示範作,請幼兒欣賞,引導幼兒探討小豬的製作方法。

這是什麼?怎樣才能變成可愛的小豬?

3. 教師教幼兒做小豬

A、分泥:從面泥媽 媽身上分出一個大面泥娃娃、四個小面泥娃娃。

B、拿起大面泥娃娃,邊唱歌謠邊做:團團團,團團團,團成一個大皮球。問:我團的皮球圓又圓,你團的皮球圓不圓?團成皮球以後,接着唱歌謠:搓搓搓,搓搓搓,皮球變成圓雞蛋。做出小豬的身子。

C、換一塊小面泥繼續邊念歌邊做:團團團,團團團,團成一個小圓球;搓一搓,壓一壓,圓球變成葵花籽;豎着貼,往下彎,變出小豬的大耳朵。同上,做出兩個豬耳朵。

D、做小豬鼻子和尾巴。拿起一塊小面泥: 團團團,團成球;壓一壓,變出小豬的大鼻子,小棉籤,來幫忙,鑽出兩個大鼻孔。再拿起一塊小面泥:搓一搓,打個圈,變出小豬小尾巴。

E、用小棉籤在小豬的臉部點出兩個眼睛,小豬製作成功。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製作小豬的耳朵。

5. 評價幼兒的作品。

展示幼兒作品,幼兒邊念兒歌,邊走圓圈參觀,評選出最可愛的小豬。

附:兒歌《小小豬》

小小豬,胖乎乎,

耳朵大,腿兒粗。

走路搖搖小尾巴,

唱起歌來呼嚕嚕。

小班説課稿 篇8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的繪本《好餓的毛毛蟲》。

一、 説教材

《好餓的毛毛蟲》是一本充滿了詩情與創意的圖畫書。它沒有太多的文字,而是以孩子感興趣的圖畫表現出來。根據星期幾的不同,會吃不同的水果,數量和星期幾有關係。書上還有小洞洞,而且可以看到蟲子從小洞洞裏爬出來,最後還變成了美麗的蝴蝶。這個有趣的故事將語言、科學、數學的知識進行了有效的融合。圖畫生動形象,非常符合小班幼兒天性好奇、愛觀察的特點。

綱要中指出:兒童是活動的主體,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兒童才能充分的體驗自身存在的價值,更好的發展。在綱要語言領域中強調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的積極的應答環境。因此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設計了本次活動,以求達到教育最優化。

二、 説目標

依據小班孩子的認知特點,以及我班孩子的現有經驗,我從知識情感、技能方面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欣賞繪本故事、瞭解毛毛蟲的生長以及變成蝴蝶的演變過程。

2、 學説“星期X,他吃了X個XX,可它還是餓”。,

3、 體驗繪本閲讀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感知繪本故事的內容,學説“星期X,它吃了X個XX

它還是餓”

難點是瞭解毛毛蟲的演變過程。

為了完成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課件、大書、音樂、視頻等

三、 説教法

小班孩子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直觀的物體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在活動中我採用演示法、直觀教學法、提問法、談話法、討論法、遊戲法等來進行教學。從而更好的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通過實物的演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引出課題。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使孩子對繪本內容產生興趣,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看,通過談話,提問的方法學習句式,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孩子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體驗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通過情景表演的形式既瞭解了毛毛蟲演變成蝴蝶的過程,又體驗了和同伴之間合作的愉悦。大書的使用將閲讀活動滲透到今後的閲讀活動中

四、 説學法

在本次活動中,先採用分段閲讀故事,分段講述的時候,結合自制的繪本ppt進行故事的講述。我通過引導孩子自己觀察,設計了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孩子讓孩子猜一猜,説一説“星X,他吃了X個XX還是餓”,注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再完整欣賞故事、在欣賞故事的時候師幼一起繪製毛毛蟲變蝴蝶的循環圖,不僅將毛毛蟲變蝴蝶的知識直觀化了,也能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

最後進行表演的方法

五、 説教學過程

本活動分為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導入,出示實物,運用了演示法。目的通過實物的色彩形象的鮮豔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採用遊戲捉迷藏的引導孩子仔細閲讀繪本封面。

第二個環節:欣賞故事繪本,理解故事內容

1、分段欣賞故事

這一過程 通過ppt課件,讓孩子初步瞭解毛毛蟲的生長變化。學説“星期X,他吃了X個XX,可它還是餓”以此類推進行6以內數的點數。

我設計了以下問題

① 星期一的時候,毛毛蟲吃了什麼東西?

毛毛蟲星期一啃了一個蘋果,還是餓,

②星期二的時候,它吃了什麼?那它吃了幾個呢?星期二啃了兩個梨子還是餓

③星期三的時候,它吃了什麼?它吃了幾個呢?

④星期四的時候,它可能吃什麼?它會吃幾個呢?

⑤星期五的時候可能會吃些什麼呢?會吃了幾個呢?為什麼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2、完整欣賞故事

通過觀看繪本視頻幫助孩子提煉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繪製生長循環圖 活動的難點通過孩子喜歡的動畫效果直觀的演示後,在經過圖示的結合一下子就得到了解決。這一環節我採用啟發引導的方法,充分的採納孩子們的想法,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滿足。

第三個環節,表演《毛毛蟲變蝴蝶》

幼兒和教師一起做毛毛蟲在地上爬行着去“找東西吃”,吃飽之後開始“吐絲”做成繭把自己包裹起來不動,然後慢慢地破繭而出變成蝴蝶飛起來。

(讓幼兒動起來,使幼兒的注意力能夠集中,並且利用遊戲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六、 説教學效果

我認為本次活動的一開始的捉迷藏遊戲環節是孩子們喜歡的,孩子的情緒非常的愉悦。最後的表演是非常好的。在輕鬆中達到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另外繪本大書可以填充到區角讓孩子進一步的閲讀。

小班説課稿 篇9

説活動教材

小班幼兒在學會了區別“l”和“許多”的基礎上,可以學習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謂的“一樣多”和“不一樣多”。在比較的過程中通常會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對應一般有兩種(見圖一):重疊對應(即將第一組物體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組物體一個一個分別疊在第一組物體的上面)。並置對應(即把第一組物體排成橫列或豎行.第二組物體一一對應分別擺在第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左、右方)。一一對應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物與物的一一對應和物與數的一一對應。比較常見的形式有(見圖二):相關物體的匹配、數和量的對應匹配、顏色的對應、形狀的對應、大小的對應等。小班第二學期的幼兒對5以內的數量關係、物體的明顯特徵(顏色、形狀、大小等)、物體簡單的排列(橫排、豎排)以及生活中常見的相關事物(小兔與蘿蔔,小貓與魚等)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為進行一一對應的教學做了較好的鋪墊。他們對操作性較強的遊戲活動較感興趣,一一對應的活動正是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操作機會,使幼兒在玩一玩、排一排的過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數、物之間的邏輯關係。

本次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較為感性的活動。一是以為小動物準備春遊物品,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學習重疊對應,對於幼兒而言,通過重疊的方法更容易發現兩個集合之間的對應關係,所以在活動中先讓幼兒進行重疊對應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對應的關係,教師提供給幼兒誘發對應性的材料,如狗和骨頭(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在聯繫)。容易使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然後又進行顏色的對應匹配,進一步擴展了幼兒的思路。三是乘車引發座位問題,這主要是數與量的對應,將一一對應提升一個高度。

説設計理念

1.加德勒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導我們在活動中要關注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加德勒通過內在關係探析後指出:兒童期階段,幼兒往往表現出驚人的能力或某種天賦。而獲得這些初步的發展並不需經過正規的教育.而大多則是透過幼兒世界或接觸範圍、領域自發性互動產生的。環境的影響和文化的演化對兒童的潛能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是教育要以幼兒的認知發展為基礎,設計符合身心發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特徵,提供發展智能、創造力的機會和環境,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最後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發現幼兒潛能和智能的差異性。讓每個幼兒都能有充分展示潛能的機會,最大程度地喚起每個人的自信心。

2.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促使我們在活動中以遊戲為載體.以幼兒的操作為手段組織教學。小班(3~4歲)幼兒具有活潑好動、好模仿、情緒性強、自制力差、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為主的年齡特點。而遊戲恰恰能滿足幼兒好動、自制力差的特點。在遊戲中,幼兒不僅可以自由地變換動作、姿勢,還可以多次重複所感興趣的動作。遊戲可以滿足幼兒自我表現、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兒在遊戲中可以獲得影響與控制環境的能力,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當幼兒完成了包含在遊戲活動中的一定課題與任務時,幼兒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悦。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訴我們從幼兒的生活中挖掘有價值的經驗.以遊戲生活的形式使幼兒願意學、樂意學、快樂學。提供幼兒主動操作的情景,做中學,學中玩。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體現生活。

説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把相關物體進行一一匹配,感知一一對應的數量關係。

(2)萌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並嘗試着説出自己的想法。

【分析】

一一對應是比較物體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現相等關係,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因此,讓幼兒通過嘗試一一對應的操作匹配能較好地為幼兒進行“比較活動”作好準備。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不能持久地參與活動,而且他們對自己感知到的東西缺少表達的習慣和方法。因此萌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2.活動重點:通過活動,初步學會相關物體的重疊或並置匹配,感知一一對應的現象。

3.活動難點:獲得一些有關對應的經驗。

【分析】

活動中幼兒通過一系列的操作來獲得重疊和並置的對應方法.並通過這種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係。在活動中教師不向幼兒傳授一一對應的方法,而是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這有利於幼兒認知結構的發展.有利於他們以後對數概念的理解。

説活動準備

1.前期生活經驗準備:幼兒有春遊、捉迷藏、乘車的生活經驗。

2.教具準備:小娃娃胸飾一個(教師)。小狗、小貓、小雞、小兔、小猴的胸飾各五個(小朋友)。分別印有“1”、“2”、“3”、“4”、“5”數字的帽子各五頂。分別畫有“1”、“2”、“3”、“4”、“5”的點子的長椅子五把。分別畫着2根骨頭、l條小魚、3條小蟲、2棵青菜、3只桃子的盤子貼絨五個。

説活動過程(見下圖)

活動環節

提示

實施策略

環節目標

引出活動:

出遊準備,戴帽子

1、提示語:小娃娃要帶小狗、小貓、小雞、小兔、小猴一起去春遊,請你想一想,應該帶些什麼東西呢?

幼兒互相討論要帶什麼

(吃的)

回憶經驗,展開思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提示語:還可以帶上什麼有用的東西呢?怎麼戴帽子呀?

引導幼兒説出戴帽子。(一個小動物頭上戴一頂帽子)

感知重疊對應的關係。

點心:

找食物

3、提示語:小娃娃為小動物準備一個大蛋糕,但它們都不喜歡吃,小動物們喜歡吃什麼呀?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把食物從左到右擺成一行,然後引導幼兒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動物的動作走到相應的食物旁邊。

感知相關物體的匹配對應

4、提示語:小動物們都喜歡吃什麼呀?盤子裏有什麼呀?

點數5,如“小狗喜歡吃骨頭,盤子裏有5根骨頭。”

鞏固相關物體的匹配對應;手口一致點數5;隱含一隻小狗吃一根骨頭的兩兩對應。

做遊戲:

捉迷藏

5、提示語:小動物們要玩捉迷藏的遊戲了,小娃娃來找他們

引導幼兒躲在和自己衣服顏色一樣的小房子後面。如:紅房子後面躲着誰呀?

感知顏色的對應

乘車回家:

找位子

6、提示語: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一起乘車回去吧。小娃娃是司機,坐在最前面。我們來數數還有幾個座位呀?有幾種小動物呢?應該怎麼坐呢?

1、2、3、4、5個座位。(一種小動物坐一把長椅子)

鞏固手口一致點數5,鞏固一一對應的重疊關係。

7、提示語:那誰坐前面誰坐後面呀?

引導幼兒發現椅子和帽子數量的對應關係。説出按帽子的號碼來坐。

感知數與量的對應關係。

8、安全教育:回來的路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坐車安全,遵守交通規則。

社會性能力的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説活動延伸

到區域活動中去玩。鞏固活動中的一一對應的經驗積累,引導幼兒發現其他的一一對應形式並通過一一對應來嘗試着比較兩種物體的多少,感知一樣多等概念。(見下表)

活動區域

材料準備

隱性經驗

計算區

1~5的數字卡片,1~5的實物卡,五種顏色的小木珠

1~5的數量認知;1~5的對應匹配、排序

美工區

5份剪刀、膠水、手工作業;添畫相關事物:畫好各種顏色的花,添畫蝴蝶。

人手一份材料的對應;相關事物的一一對應填畫:花和蝴蝶

角色區

娃娃家的餐具食物,商店的玩具。

餐具和食物的對應,玩具的分類對應,比較多少

語言區

《三隻蝴蝶》的故事掛圖一套

花和蝴蝶的數量顏色對應

益智區

找朋友的掛圖:餐具、衣服、玩具

相關事物的對應匹配

説活動特色

1.選材生活化。春遊踏青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因此教師把教學活動也變為一次簡短的春遊,以出遊準備——吃點心——做遊戲——乘車回家為線索展開活動,使孩子們在真實、自然、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一一對應現象。

2.過程遊戲化。整個活動就是一次角色遊戲,教師和幼兒在遊戲的互動中通過戴帽子、找食物、捉迷藏、找位子的形式來感知一一對應,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完成重難點的掌握。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該如何做,而是引導幼兒在寬鬆、愉快的情景氛圍中自己解決問題,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3.內容整合化。在活動中以一一對應的科學認知為主軸,整合了語言領域(如引導幼兒説完整的句子:娃娃給小狗戴上一頂帽子。紅房子後面躲着穿紅衣服的小動物),健康領域(如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動物的動作走到相應的食物旁邊),藝術領域(如引導幼兒躲在和自己衣服顏色一樣的小房子後面,鞏固紅、黃、藍、綠、紫的顏色),社會領域(如安全教育:回來的路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等方面的知識,教師又從中挖掘教育中的點滴,使幼兒在活動中能積累更多有價值的經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qpgde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