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説課稿彙編八篇

關於説課稿彙編八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説課稿彙編八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我是小小遊擊手,我將從設計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教法、學法、場地器材、預計生理負荷、課後小結等方面來分析本課。

首先第一點:

一、設計理念

活潑不失有序,鍛鍊不失興趣,學習不失創新是這節體育課的初始目的。本課在《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全面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教學設計中,以“學生健康發展”為本,採用“主動探索與積極創造”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本課內容主要以遊戲教學為主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從興趣中找到樂趣,從樂趣中找到學習的竅門,從而喜歡參加各種遊戲活動,自覺體驗運動所帶來的快樂。

二、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材內容是投擲類項目的練習。投擲也是中學基本教材之一,是鍛鍊學生上肢力量與肩帶靈活性很好的練習形式。學生通過練習不僅可以使身體得到發展,而且可以在促進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感情認同,達到自動練、主動究的目的。教學中應注意通過反覆的練習,提高學生的上肢力量,另外對培養學生觀察、靈敏、和同學間團結協作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

三、我們來看一下本課的主人公們——即學情分析

本課的主人公們是初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一定的體育運動知識技能基礎,活潑好動,對事情充滿了好奇心,只要讓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他們都樂意去做、去學、去鍛鍊,所以只有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才能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徵和接受能力。

四、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從認知、技能、情感三個維度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動作示範、分解等直觀教學法,讓學生掌握投擲實心球的正確動作方法與要領。

2、技能目標:通過遊戲法、競賽法等練習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以及靈敏協調等素質,提高投擲實心球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能在遊戲和競賽中尊重同伴與對手。

五、教學重點、難點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針對本課的教材內容及學生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重點:投擲動作的方法與要領。難點:投擲過程中全身協調用力

六、教法、學法

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及年齡特徵,我主要採用了遊戲法、競賽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還採用了講解法、示範法及直觀教學法等輔助教學方法。初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所以主要採用了體驗學習法,讓同學們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

七、教學過程

根據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與學生對新鮮事情的好奇心,特意設定情景進行教學,本課的教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1、激發興趣活躍情緒階段;2、保持興趣合作探究階段;3、恢復身心穩定情緒階段。

(一) 激發興趣,活躍情緒階段

1、熱身:“與時間賽跑” 。情景説明:前方發現鬼子的行蹤,我們要爭取更多的時間準備。

2、活動操:在音樂伴奏下進行準備活動操的練習,感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讓孩子們達到熱身的目的。

(二) 保持興趣,合作探究階段

根據動作機能形成規律以及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主要採用了講解示範法及遊戲競賽法,從而突破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

1.遊戲:“打準打鬼子”。(情景説明:鬼子攻上來了,我們奮力抵抗,打擊鬼子。)

學生看圖自學投擲實心球的正面雙手頭後向前拋實心球的動作,將學生分成四組,在投擲線前5米左右分別有一個紙箱,每組學生盡力將實心球投入到紙箱中。命中率低的隊伍進行身體的小練習。(在遊戲過程中,老師統一口令投擲,撿球。)

2.專項練習“為勝利刻苦訓練”(情景説明:上一階段,我們部分同志沒有取得完勝,這次我們要通過努力刻苦的訓練強大自己。)

A:上下舉放實心球,三次,每次15個。B:俯卧撐,兩次,每次15個。

C:兩人單手對掌對抗手力練習,體會對抗過程中腰腹、手臂的用力特點。

D:原地模仿投擲實心球練習。

教師分解示範講解動作,預備姿勢—發力姿勢—最後用力動作,教師巡迴指導動作,及時表揚與糾正錯誤。(教師統一口令一起練習,防止安全事故發生。)

3. 用兵之時:看看誰是最遠手。(情景説明:我們努力那麼多,今天到我們上戰場的時候了,看我們今天的表現吧。)

將學生分成四組,在起擲線前8米處各有四條線,分別為,優、良、中、合格,球到達哪條線就分別得分。教師累計得分,在競賽過程中注意提醒安全,為學生加油活躍氣氛,並統一口令投擲---撿球。

(三) 恢復身心,穩定情緒階段

1、在輕音樂的伴奏中進行放鬆活動,放鬆肌肉、舒緩情緒。

2、教師對本課內容進行總結,並佈置課後作業。

八、器材準備:

實心球40個,紙箱4個,錄音機1台,雪糕筒4個。

九、預計生理負荷

平均心率120次/分,最高心率140次/分

十、本課總結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儘量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整節課中都洋溢着歡快的氛圍,不僅使學生參與運動鍛鍊,還讓學生動手動腦,培養相互合作的意識,讓學生充分享受體育運動的快樂。使老師與學生融為一體,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學內容

《水和水蒸氣》是小學三年級下冊《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的第六課。本單元主要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温度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各種狀態,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發和凝結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認識,同時,通過對水的三態循環的觀察和感知,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本節課就是循着上節課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展開水和水蒸氣的觀察研究活動。通過“水哪裏去了”的探究、觀察,討論水從液態變成氣態時是如何蒸發到空氣中的,然後再通過“加熱能加快水蒸發”的觀察活動,幫助理解水獲得熱量後能更快地從液態變為氣態,最後通過“水蒸氣遇冷凝結成水”的觀察試驗,幫助學生理解水蒸氣能從氣態變為液態。

二、説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水蒸氣變成水的過程叫凝結。

2、加熱能加快水的蒸發。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淺盤子中的水的變化,同時結合生活中“水會幹掉”的經驗,討論水的蒸發。

2、觀察比較自然狀態下和人工加熱情況下水的蒸發現象的異同。

3、觀察把一個玻璃杯扣在一個裝熱水的小杯子上會出現什麼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細緻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

2、感受、體驗物質變化的可逆性。

三、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液態和氣態的水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和加快水蒸發的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生活中的現象探究水的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相互轉化。

四、説學情、教法和學法

1.説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對身邊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而且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所以在教學時,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符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

2.説教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觀察實驗法,讓學生動手操作,從觀察中思考討論,在教師引導下得出結論。

3.説學法

本節課要教給學生善於動手,善於觀察思考的科學習慣。

五、説教學程序

教學準備:透明玻璃杯、燃燒匙、熱水瓶、酒精燈、毛巾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教師以複習前節內容的形式,用濕毛巾在黑板上寫“冰”。

2、觀察“冰”的現象。

3、學生舉例:在我們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過水自然幹掉的現象?

二、探究“水到哪裏去了”。

1、那麼這些水到哪裏去了?你們猜猜看。板書:水

2、學生敍述課前實驗。(碟子裝水自然風乾的實驗)

3、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就是我們剛才很多同學説的蒸發。

三、探究“加熱能加快水蒸發嗎”

1、學生討論、猜測。

教師歸納板書:加熱,風吹,增大表面積……

2、研究其中一種方法“加熱”。

加熱是否能加快水蒸發?板書:加熱能加快水蒸發??

3、教師指導實驗方法,並提示實驗過程中注意事項。

4、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5、彙報,交流:

6、小結:水受熱以後,獲得熱量能更快地蒸發,從液態轉化為氣態。

四、空氣中的水。

1、討論小河、海里的水是哪來的(下雨

2、雨是什麼形成的?

3、學生討論,交流。水蒸氣遇冷能不能變成水呢?我們用實驗證明。

4、教師口述實驗要求並演示。

5、教師為每組倒熱水,學生實驗,教師巡視。(同時教師取一玻璃杯裝入一些冰)

6、彙報:

7、通過剛才我們的實驗觀察,證明了水蒸氣遇冷能變成水。

8、討論“白汽”。

(1)剛剛實驗中有小組提到燃燒匙上方有出現白汽,那白汽就是水蒸氣嗎?預設:不是。水蒸氣的微粒太小,無色無味,透明,我們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2)這白汽是怎樣形成的?

(3)我們還看到哪些地方有類似於白汽的現象?説説是怎樣形成的?

這些現象再次證明水蒸氣遇冷能凝結成水。

9、解釋上節課的疑問:上節課我們的疑問,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是從哪裏來的,我們現在明白了嗎?

課件出示: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杯就會冷卻下來,在杯壁上凝結成小水滴。

10、討論:雨是怎樣形成的?

雨是水蒸氣形成的,是怎樣形成的呢?小組討論交流。

12、教師解釋下雨的原因。

我們身邊的水一直在蒸發,水蒸氣不斷上升。紅色箭頭表示當水蒸氣,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是看不見的。水蒸氣從地面上升並遇到上面的冷空氣時,就會凝結,變成我們看得見的小水珠,飄浮在空中,這就是雲。雲中的小水珠相互碰撞、吸收,越積越多,越積越重,最後落下來,這就是雨。

五、總結和揭題,説説你的收穫,並板書:水和水蒸氣

六、課外拓展:

風吹是否能加快水的蒸發?兩塊濕手帕,一塊用電風扇吹,一塊讓它自然蒸發,哪塊會幹得快?課外研究。

説課稿 篇3

課前播放《左手右手》歌曲。

(一) 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播放歌曲《左手右手》,引出“手”。

師:課前老師播放的歌曲,小朋友聽過嗎?

你在哪裏聽過?歌曲的名字是什麼?(板書:手)

或:

師:剛才的歌曲,唱的是什麼?

這是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的電影插曲,歌名是《左手右手》。(板書:手)

反思:課前播放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插曲,一是調節他們緊張的聽課情緒,二是悄無聲息的引出課文的線索——手。考慮到《左手右手》是一支新歌,所以我預設了兩種不同的對話,以便靈活處理。

2、請一名胖學生起立,舉起小手。

師:這是一隻怎樣的手呢?

生:胖乎乎的小手。

師:除了“胖乎乎”,還可以説是一隻怎樣的手?

反思:這一設計旨在積累 “肉乎乎”、“肥嘟嘟”、“白胖胖”、“紅潤潤”等詞語,鼓勵學生把話説完整,鍛鍊口頭造句能力。

師:讓我們一起伸出手,共同來寫課文題目。

(師生共同完成板書,板書:胖乎乎的小手)

3、學習生字“胖”。

師:看着課題,老師出個字謎考考你,十五天,什麼字?

(生思考片刻後,一個小男生道出謎底並簡單説出理由,齊讀課題)

反思:這個環節教師言語表述不夠嚴謹,因為每月天數不同,“胖”,謎面應該為“半個月”。細節之處不容忽視呀。

(二)整體感知,掃清障礙

1、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粗知大意。

師:小朋友,老師告訴大家,讀課文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齊讀和自由讀。齊讀,就是大家一起來讀。自由讀,就是小朋友自己讀自己的,讀的不熟練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下面,我們來自由讀課文,聽明白了嗎?

讀完以後,請用你的姿勢(坐端正)告訴老師。開始吧。

反思:課堂上常有這種尷尬,教師不同形式的讀文要求往往被孩子們的齊讀代替。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避免尷尬出現,同時森頭學法。課堂效果很好。

2、讀後交流:

師:讀完以後,你知道了什麼?

生:課文寫的是一雙胖乎乎的小手。

生:寫蘭蘭的小手。

(師板書:蘭蘭)

反思:讀文檢測,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學會歸納。

3、檢查生詞

課件:

胖(pàng)乎乎一張(zhāng)畫(huà)貼(tiē)牆(qiáng)上 看(kàn)了又看

笑(xiào)着(zhe)説等(děng)一等剛(gāng)才拖(tuō)鞋(xié)

幫(bāng)忙喜(xǐ)歡高興(xìng)變(biàn)大學會(huì)

(1)藉助拼音分行讀。(指名讀第一行,生齊讀。以下類同。)

(2)高低聲輪讀。

(3)去調拼音齊讀。

(4)鞏固練習(字卡)

反思:多種形式,不同方法的練讀,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分行檢查,便於教師及時掌握學情,調控課堂。

(三)再讀課文,感悟愛心

1、通讀課文

師:生字寶寶是個調皮的孩子,一眨眼,他們又藏到課文中去了,小朋友還會讀嗎?

師:下面請聰明的小朋友再來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蘭蘭的小手會做什麼?

反思:帶問題再讀課文,教會學生閲讀的基本方法,同時概述課文主要內容。

2、讀後交流,梳理內容。

師:蘭蘭的小手會做什麼?

你是在哪裏找到的?

生:蘭蘭的小手替爸爸拿過拖鞋。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課件:

爸爸説:“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

指導朗讀。範讀、指名讀、帶動作讀)

師:你能用“蘭蘭的小手會 ”説一句話嗎?

課件:

蘭蘭的小手會 。(板書:替爸爸拿拖鞋)

同樣的方法學習第4、5自然段。

課件分別出示:

媽媽下班回來,看見畫,笑着説:“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

蘭蘭的小手會 。(板書:給媽媽洗手絹)

姥姥從廚房出來,一眼就看見了畫上紅潤潤的小手,説:“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

蘭蘭的小手還會 。

蘭蘭的小手會 ,會 ,還會 。(出示答案)(板書:幫姥姥撓癢癢)

反思:説話練習,尤其是説一句完整的話是一年級教學的又一重點,用“蘭蘭的小手會 ”的句式練習,在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同時,又鍛鍊口語表達能力。

(課件:逐句顯示,生回答後出示答案。

爸爸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 。

媽媽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 。

姥姥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 。

全家人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 。)

師:蘭蘭的小手太能幹了,讓我們來誇一誇吧。

生:蘭蘭你可真能幹!

生:蘭蘭你可真勤勞!

生:蘭蘭你太能幹了,我要向你學習!

師:我們的小手也可能幹了,它還會變魔術,我們一起來做《手指操》。

課間小遊戲:

一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個毛毛蟲呀爬爬爬;

兩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個小白兔呀蹦蹦跳;

三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個小花貓呀喵喵喵;

四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個花蝴蝶呀飛飛飛;

五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個大老虎“啊-嗚-”。

反思:課堂組織教學在低年級很重要。學習至此,長時間高度集中讓孩子們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疲勞。課間手指操,可以很好地緩解、調節學習情緒。

(四)課外延伸,感化心靈

師:聽到親人的誇獎,蘭蘭的心裏美滋滋的,她也明白了全家人為什麼都喜歡這張畫。

師:蘭蘭説的這句話該怎麼讀?

(學生練習朗讀,讀出高興、自豪的語氣。)

(課件出示句子:

她高興地説:“等我長大了,小手變成了大手,它會幫你們做更多的事情!”)

師:當我們還是小嬰兒時,爸爸媽媽就悉心照顧着我們,陪我們一起在燈下讀書,帶我們去郊外遊玩,生病時,揹我們上醫院。爸爸媽媽,你們太辛苦了!

(課件逐個出示課後題,練習説話:

我替爸爸 。

我給媽媽 。

我幫老師 。

我為大家 。)

反思:情景再現,感悟親情,既進一步鞏固説話訓練,同時滲透思想教育。

師:課下,請小朋友親自給長輩做一件見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歌曲《我有一雙萬能的手》中結束。)

課後反思:

一年級學生年齡尚小,而且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為親人服務的意識。《胖乎乎的小手》小中見大,通過一張畫巧妙地誇獎了蘭蘭從小愛勞動、關心長輩的好品德。整篇課文充滿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故而學習本文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對於這樣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引導學生朗讀感悟,體味字裏行間包含的融融親情無疑是教學的要點,在此基礎上,激活學生個人的生命體驗,將文本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最終達到語言學習與人格教育的雙獲益,成了本課力求突破的關鍵。

《胖乎乎的小手》寫的是家人都很喜歡蘭蘭畫的一幅畫。從爸爸、媽媽、奶奶説的三句話中,可以看出,蘭蘭是一個勤勞、孝敬長輩的好孩子。這篇課文的內容很簡單,很形象,所以學生理解並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蘭蘭勤勞、孝敬長輩的好品德。現在獨生子女較多,勤勞、孝敬長輩的品德正是他們所欠缺的。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手”為主線,圍繞“全家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蘭蘭的小手”設計教學環節。教學中,以“手”導入課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全家人為什麼喜歡蘭蘭的手。明理的目的在於導行,最後,我又將學生的思緒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請學生説説自己的小手現在能做什麼?將來又能做什麼?整個過程注重學生的參與性,有説有寫,有演有畫,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自讀、自悟,明白文中藴含的道理,讓學生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關愛,使課文藴含的人文精神轉化為引導學生良好行為養成的動力。另外,我覺得在閲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要讓學生充分讀,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加強讀的訓練以讀代析,讀中求悟。只有不斷地讀,才能不斷地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説課稿 篇4

一、研讀新《課標》,説教材

《兩件寶》是小學語文第一冊13單元中的課文,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拼音、認識了部分生字、閲讀了幾篇小短文之後進行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1-2年級)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正確認讀12個生字,其中9個會寫。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3、激發學生喜愛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的感情。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二、滲透新理念,説教法

1、謎語導入法。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依據他們的心理特徵,我採用了兒童化語言,以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我們一起來猜一猜:“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説話。”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角色,都積極地參與猜謎活動。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思維,又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如指掌良好的基礎。

2、引導朗讀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朗讀,要求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積累並逐步學會欣賞。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也是學生學習普通話、培養良好語言習慣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採用了分小組讀、指名讀、小老師帶讀、全班齊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為背誦課文作了充分的準備。

3、引導發現法。

培養學生“思索和實踐的科學探究精神”是本課的宗旨。在學完兒歌后,學生進行討論:為什麼説手和腦是兩件寶?用我們的手和腦還能做出什麼?在討論過程中,凡是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我決不替代,學生能夠思考的問題,我決不暗示。我只是以參與者的身份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並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4、拼讀識字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是讓學生會認字。《兩件寶》一課中所有的音節都是學過的,都可以由學生自己拼讀出來。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分組自學生字,由小老師領讀,再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最後讓學生進行組詞遊戲。學生把剛剛獲得的拼音知識運用於實踐,不但能培養拼讀能力,更能培養早期自主學習能力。

三、滲透新思想,説學法

1 、討論法。

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討論,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在質疑問難的過程中鍛鍊思維、發展思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如:學生學完兒歌后,我提出兩個話題讓學生討論:為什麼説手和腦是兩件寶?用我們的手和腦還能做出什麼?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並自由發言,逐步學會了質疑問難,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小組合作學習。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小組合作學習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我多次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自學課文時,讓學生分小組朗讀課文,在小組中,一個人讀,其餘的都是“老師”,讀的人認真讀,聽的人也認真聽,才能給讀的人提意見;在課間活動時,學生分小組表演,邊唱《巧巧手》邊進行即興表演;在認讀生字時,我也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然後在全班進行交流,看哪個小組學得最好,這樣學生字有趣又好記。

3、練習背誦積累語言的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語言的積累。語言具有記憶的功能,沒有語言的記憶,就沒有語言的積累。“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更是證明了語言積累的重要性。《兩件寶》這篇課文要求背誦,學生通過背誦可以增長知識、積累語言,因此,我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逐步達到熟讀成誦。

四、優化組合,説程序

(一) 謎語導入

(二) 學習新課

1、 自學課文。

2、 分小組讀課文。

3、 檢查朗讀情況。

採用小組讀、小老師帶讀、小組讀、全班齊讀等形式。

(三) 理解課文內容,拓展思維

討論:為什麼説手和腦是兩件寶?

用我們的手和腦還能做出什麼?

(四)課間活動

邊唱《巧巧手》邊進行即興表演。

(五)認讀生字

各小組由小老師領讀生字、全班齊讀生字、組詞遊戲。

(六)佈置作業

1、 把今天教的課文讀給家裏人聽。

2、 想想手和腦還能做什麼?

説課稿 篇5

一、關於教材:

1、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人教版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二節《生活中的透鏡》。本章主要介紹透鏡的基礎知識和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初中物理光學知識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掌握光學元件應用的關鍵內容。整章內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科學意識。《生活中的透鏡》這節安排在第二節,是在學生學習了透鏡的基礎知識及其對光的作用基礎上的,能進一步使學生對透鏡成像的知識有感性的認識。這樣安排順序使學生能具體、生動地認識透鏡的成像特點及生活應用,能引起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求知慾,有利於下節課開展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的活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積極性。

2、教學目標:

(1)瞭解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2)知道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的結構、成像原理和成像特點;

(4)會區分實像和虛像。

3、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檢測和老師的講解,使學生慢慢的學會抓住重點與核心知識去看書、學習。

(2)提高學生的觀察、概括和總結能力。

4。、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於實際的意識。

(3)在探索中培養科學的實驗和探究方法。

5、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①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結構、成像原理和成像特徵。

②能夠認識和區別實像和虛像。

(2) 難點

①理解凸透鏡三種應用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的主要特徵。

②將本節課凸透鏡三種應用推廣和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解釋一些現象。

二、説教法和學法

本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採用三學、三測、三教的主要模式,充分利用討論法、分析法、實驗法、問答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其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能力、以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此外,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中,主動提供自己的想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智慧,體驗合作學習的愉快。

三、説程序

本節課,為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知識複習引入新課,導入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學課本、自學檢測、難點突破、課堂小結、當堂訓練等環節以達到學生會學想學的目標。具體操作是:

(一)、知識複習引入新課,導入學習目標

通過複習透鏡的相關知識點,引申到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引導和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要以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為例來研究《生活中的透鏡》。

(二)、引導學生課堂學習和探究

1、通過三學、三測、三講的模式教育,讓學生掌握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結構、成像原理和成像特徵。

2、讓學生總結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三者成像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引出實像與虛像的概念。

(三)、課堂小結

總結這節課的主要知識點: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結構,成像原理和成像特點;實像和虛像的區分。

四、板書設計:

第二節 生活中的透鏡

一、照相機

倒立、縮小、實像 (物距大於像距)

二、投影儀

倒立、放大、實像 (像距大於物距)

三、放大鏡

正立、放大、虛像

四、實像與虛像

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

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Rules rund us “

一.説課內容:

本單元是九年義務教育英語六年級第一冊第二Mdule第7單元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很多有關規則的標誌。正是因為有這些規則和標誌,我們的社會才井然有序。本課時我們將講到在哪裏我們有規則,以及這些規則的意義。從而讓我們學生了解規則,並遵守班級規則,學校規則和社會規則。創造和諧社會,共同為創建平安世博添一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用介詞來表示地點,用情態動詞ust, ustn’t 來表示義務和禁止。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方位介詞和情態動詞的運用。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老師的引導,講解,學生的反思,觀察和討論等活動,使學生髮現身邊的規則,並瞭解這些規則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思考,觀察和討論,引導學生了解掌握方位介詞的運用和情態動詞來表示禁止做某事。讓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在生活中來掌握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節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身邊感興趣的事情出發,高高興興地進入英語學習的世界。在探索中激發興趣,從發現中尋找快樂。從而瞭解規則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團隊合作精神。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我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

學法:從尋找-------探索-----發現到運用,即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景,注重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以致用。

六.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1.創設生活情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上課開始,我詢問學生:“What are these?”。 大部分同學都會説這些是班規和交通標誌。教師接着説生活中到處都有規則和標誌。幻燈片出示一些地點,並問學生: “Where is it?”.然後問學生:“ Where

説課稿 篇7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華章》,該説課稿由文本的定位及作用、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具(多媒體課件)運用、教學過程實施等七部分組成。

一.文本的定位及作用

《大綱》與《課標》都強調了高中語文教學要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既按此編排。《燈下漫筆》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章都是偏重説理的散文,編者將其定位為“説理性散文”。情理交融是“説理性散文”的特點,該單元課文與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和第三冊第三單元的以記敍描寫為主、重抒情的散文相比,是思維水平上的提升,與第五冊第一單元“哲學隨筆”相呼應,體現了教材編排的內在邏輯,也符合高中生認知由感性向理性發展的規律。基於以上認識,可以確定本單元的教學意義是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意識,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散文鑑賞能力。《燈下漫筆》節選自魯迅雜文集《墳》,文章集中體現了作者雜文的風格,尖鋭地批判了中國傳統文化痼疾;作為單元的起始課,對於本單元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課的成功教學,可以提高學生深入觀察、思考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對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也有着啟發性的作用,又能訓練培養學生讀寫技能。據此可將本文定位為本單元的“重點”篇目。

二.學情分析

儘管高二的學生對魯迅先生並不陌生,都學過或閲讀過先生的各種文章,並且學生也都具有一些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但與他們以往接觸到的內容單純的散文相比,像《燈下漫筆》這類典型體現了魯迅先生雜文風格的難度很大的課文,他們接觸的相對較少,不太熟悉文中所表現的迂迴曲折的筆觸。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作者深邃的思想及其豐富的知識文化背景會給學生帶來較在的閲讀障礙。另外受其心理年齡生活閲歷所限,他們也不容易準確把握文本中強烈情感態度背後所藴含的深層意藴,因此,本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要得到適當的強化。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大綱》明確要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具體表現為“三位一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這三個方面考慮,確定本課的具體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雜文以小見大的寫法,養成通過小事深入思考社會問題的習慣。

(2)抓住關鍵語句品味鑑賞語言,體會情理交融的表達藝術,培養學生鑑賞語言的能力,掌握賞析此類説理散文的一般方法。

2德育目標

(1)理解本文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汲取其中的精神“鈣質”,豐富學生的思想。

(2)學習魯迅先生關心國事民瘼的愛國精神,學習作者“放言無憚,為前人所不敢言”的批判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像《燈下漫筆》這類典型體現了魯迅雜文風格的難度很大的課文,高二學生接觸的相對較少,這給他們的閲讀理解留下了一道道障礙,通過學習理清思路讓學生掌握情理結合的方法自然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同時,通過鑑賞關鍵語句,能夠讓學生進一步地品味魯迅雜文的“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幽默犀利”的語言風格。據此,確立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行文思路進行分析,體會冷靜的理性分析中藴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學習文中以小見大、以情推理、情理交融的表達藝術。

2、教學難點理解魯迅先生對中國社會歷史的概括及兩個時代的劃分標準,理解文本中“第三樣時代”的內涵。

五.教法學法的選擇

1,説教法

《燈下漫筆》既是名篇也是難篇,作者文化背景豐厚,又與現代學生有較長的時代距離;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本課就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具體採用分析串講法和討論法,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討論中,要激勵學生各抒己見,鼓勵學生有所質疑,有所發現,有所突破。關鍵是要讓學生在思想“動”起來。在討論中,教師應定位為活動的激勵者、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和組織工作者,教師應當使課堂討論充實、活躍、有序而有趣。討論重在過程,對某些開放性問題應當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

2,説學法

埃加德富爾曾説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認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教是為了學,教法的設計是為學法服務的,沒有學法的指

導,“自主學習”就無從談起。故而學法的指導是重中之重。在本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這樣的習慣和能力:快速通覽全文,抓主旨,理思路;仔細品味揣摩;發現問題,勇於思考;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語句。

六.教具(多媒體課件)運用

為提高教學效率,本文教學擬用多媒體課件。在powerpoint上主要輸入一些文本,為課堂教學準備一些輔助材料(如介紹作者、介紹時代背景、課文結構分析、難句賞析、板書設計等),達到擴充課堂容量、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目的,並使課堂教學井然有序。宜簡潔實用。

七.教學過程

從大綱要求、單元設計、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等出發,本課擬分兩課時教學,分初讀總覽―研究質疑―討論探究―遷移訓練進行。具體教學過程為:

第一課時

要點:

1介紹寫作背景

2初步總覽整體感知研究質疑

(一)導入新課

由林語堂曾對魯迅的評價“不交鋒則不樂,不披甲亦不樂,即使無鋒可交,無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於胸中,此魯迅之一副活形也。”導入本文教學,並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介紹寫作背景解題(以上可適時用課件)

(三)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整體感知,設疑激發興趣:

1、作者從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什麼小事聯想到了重大社會問題?

2、作者對中國歷史是怎樣進行總結的?

3、作者所號召的第三時代是什麼時代?

師生雙向交流,理清課文結構:1—5由兑鈔小事引出“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這一深刻思想。6—11結合史實,回溯中國歷史,將中國歷史總結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12—14諷刺現實,展望未來。發出對第三時代—“人”的時代的召喚。

從關鍵句講清主旨。全文由現實寫到歷史,從逐層深入中,前後推論説了三個主旨句:⑴由“以鈔兑銀”的事聯想到“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的判斷。⑵在回溯歷史後,得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的驚人發現。⑶這樣的歷史和現實當然讓我們“不滿”,怎麼辦?魯迅説“無須反顧,因為前面還有道路在。而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四)掌握字音弄清詞義(多媒體顯現)

(五)研讀課文,思考題目,擬定供下一節課討論的問題。

(六)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要點:

1進一步鑑賞課文

2組織學生探究討論進行遷移訓練

(一)回顧温習

(二)設疑激發興趣,引起求知慾,調動思維積極性(分別對各個部分進行有針對性的品味鑑賞,在適當時出示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1、兑銀小事與“極易變成奴隸”之間有何關聯?

心理變化類似。魯迅的聯想和推斷就是建立在這樣“相似性”的基礎上,在一般人看來毫不相干的人和事之間,他卻能別具眼光地提示出內在的相似和相通,從而給讀者以新奇的發現的喜悦。

2、重點鑑賞第二個部分中魯迅“披情入理,情理交融”地批駁正史觀點的過程中所流露出的深沉的感情。(找句子,品字詞,鑑感情)

⑴魯迅怎樣將亂世概括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①請同學找出魯迅概括亂世的句子,品味字裏行間魯迅所表露出的感情。

②在亂世中百姓產生了何種心理?請同學找出表現亂世百姓心理的句子。抓住重點字詞,認真揣摩字面背後魯迅藴藏其中的感情。

⑵魯迅怎樣將治世概括為“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①請同學找出魯迅描述治世的句子,品味魯迅辛辣的諷刺藝術。

②找出表現治世百姓心理的句子,品味魯迅對治世百姓“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複雜感情。

③“‘人’的價格”的內涵是什麼?

④“奴隸規則”是指什麼?

⑶造成這樣一治一亂的惡性循環的根源是什麼?

一是幾千年封建暴政,二是幾千年形成的國民奴性。

3、鑑賞第三部分:

①這裏所説的“主子”、清道闢路的“做亂人物”指的是哪類人物?

②“現在入了那一時代,我也不了然”。真是這樣嗎?

③魯迅希望中國出現的“第三樣時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第三樣時代”?

(三)討論“思考與練習”部分題目和教學相互質疑的問題。

(四)組織學生探究學習進行遷移訓練

話題中國農民的現狀與前景(①實際調查②橫向比較)

(五)課堂結語(總結本文內容讚美魯迅先生)

(六)佈置課後作業

1課外廷伸性閲讀:課外閲讀《春末閒談》、《從孩子的照相説起》、《燈下漫筆》(第二部分),進一步領略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為。

2寫作片斷訓練按由小及大,由情入理,情理交融之要求,寫一段不少於220字的片斷。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本文是一篇童話,是選學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講了小青石不安於過平靜舒適的生活,要到都市裏去。後來工人把小青石運到都市裏,作為材料,拌成混凝土,鋪在馬路上,它和夥伴一起為大眾服務,支持大眾的腳,它覺得這才是最快樂的事情,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藉此闡明瞭生活的意義。

這篇童話故事情節生動有趣,通俗易懂。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通過人物語言、心理活動表現中心,文章層層深入,揭示主題自然,合情合理。

二、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分清課文的主次;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想,受到為他人服務的思想教育。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課文中哪些是主要內容,哪些是次要內容。

2.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解,對學生進行為大眾服務的思想教

育。

四、説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説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説教學設計

1、揭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小青石》這篇課文,同學們已經預習過這篇課文,誰來説説起初,小青石的理想是什麼,小黑石的理想又是什麼,後來,小青石的理想又變成了什麼?

(師出示:起初,小青石的理想是

小黑石的理想是

後來,小青石的理想變成)

2、初讀,理清思路

生自言自語地練習,練習好的把手舉起來。

師:誰來説説?

生:起初,小青石的理想是想到都市裏去,見識種種事物,過

有趣的生活。小黑石的理想是過平靜舒 適的生活。後來,小青石的理想變成與同伴一起支持大眾的腳,為大眾服務是最快樂的。 師:小青石是怎樣改變自己的理想的呢,它起初又是怎樣對小黑石説的,把他們的對話找出來讀讀。

生找對話自由讀。

師請兩位學生起來讀,一位學生讀小青石説的話,一位學生讀小黑石説的話,其餘學生讀旁白。(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角色,讀得相當有感情。)

師:我想採訪一下小青石,你現在的心情怎樣?

生:我現在覺得很煩,討厭這種平靜的生活,希望和珍珠、瑪瑙一樣到都市裏去,見識種種事物,過有趣的生活。

師:我再來採訪一下小黑石,你現在的心情又是怎樣呢? 生: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反而覺得小青石很煩。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體會同桌對讀這一段對話,練習後我請三組同桌上來賽讀。

生練習讀。

師請三組同桌上來賽讀。

3、研讀課文

師:小青石討厭過平靜舒適的生活,一心想到都市裏去見識種種事物,過有趣的生活,而小黑石認為現在挺好的,整天被温暖的太陽??(過渡讀課文的第九、十兩小節)

師:下面的內容我想請同學們換種方式讀,把下文的“小青石”

和“它”換成“我”來讀,讀的時候感覺有什麼不同,能體會到什麼?

(生把“小青石”和“它”換成“我”體會讀。)

師:同學們把“小青石”和“它”換成“我”來讀,感覺有什麼不同,體會到了什麼?

生髮言。

師:説的真棒,讓我們以“我”的語氣深情地朗讀一下課文的

第21節。

(學生深情地朗讀)

4、小練筆

師:多少年過去了。有一天,我身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沒過幾天,工人們就把窟窿填滿了,我好奇 地張望着,發現我的好朋友小黑石也在其中。我興奮地喊??同學們,你們現在就是小青石了,當你再一次遇到你的好朋友小黑石時,你會對它説些什麼呢?小黑石也會説些什麼呢?請你發揮你的想象,繼續往下寫吧!

[出示:多少年過去了。有一天,我身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沒過幾天,工人們就把窟窿填滿了,我好奇地張望着,發現我的好朋友小黑石也在其中。我興奮地喊:“(同學們,你們現在就是小青石了,當你再一次遇到你的好朋友小黑石時,你會對它説些什麼呢?小黑石也會説些什麼呢?請你發揮你的想象,繼續往下寫吧!)] (學生奮筆疾書。)

師:同學們,誰自告奮勇地來説。

生讀小練筆。

5、課後延伸

師:同學們,小青石和小黑石都利用自己的特長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你們有自己的理想嗎,你的理想改變過嗎,能向老師和同學傾訴嗎?(同桌互説自己的理想)

師:誰來説説自己的理想?

師:同學們,不管你的理想是什麼,只要你們利用自己的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大眾服務就夠了!

六、説板書設計:

每個教師都懂得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本課的板書,按傳統板書的樣式,以重要詞句為點,以文章脈絡為線來安排,體現了教學目的與教學過程的有機統一。

(一) 生活平靜、安適(略寫)

(二) 談理想(詳寫)

(三) 去都市(略寫)

(四) 變成混凝土(詳寫)

(五) 願做鋪路石(詳寫)

高興——生氣——悶聲不響——不知怎樣才好——非常快樂

標籤: 八篇 説課稿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kq98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