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編8篇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編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編8篇

説課稿 篇1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大班社會活動《有卡真方便》。這是幼兒園大班建構式課程主題活動《亮眼看世界》中的一個內容。隨着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門方便了。購物方便了。聯繫更方便了,怎樣讓孩子用心去感受這種變化呢?於是我以"卡"為教育的契機,以"卡"折射出社會中的新事物、新環境,讓孩子越看眼睛越明亮,越看越驚喜。

我在本次活動中把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作為目標制訂的前提條件預設以下目標:

1、讓幼兒在欣賞、交流、遊戲中感知卡的特性,使他們進一步懂得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諸多方便。

2、激發幼兒設計卡的興趣,引導他們大膽想象,設計出更多功能的卡。

3、培養幼兒幫助他人的情感,並鼓勵他們在活動中主動積極的與他人進行交往合作。活動的重點在於讓孩子識別生活中幾種常見的卡,瞭解它們的用途,活動的難點在於引導他們大膽想象,設計出更多功能的卡。

整個活動分為三個遊戲環節:我收集的卡。有卡真方便和我設計的卡,第一個環節我採用了討論法,讓孩子在自由欣賞交流中建構對卡的進一步感知,而社會教育是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教育。強調幼兒在做中學,通過真實的體驗來學習。

因此,我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課件真實再現生活中的場景,讓孩子在精心創設的遊戲情景中感知卡的用途。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活動的上一環節是下一環節的感知基礎,下一環節是上一環節的鞏固提高。我通過這種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來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完成活動任務,實現活動目標,並在此過程中致力於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中,我始終扣住"社會性教育"這個要素把握教學重點、解剖教學難點,並把目標達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兒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衡量本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採用操作活動法,讓幼兒遷移學習經驗,嘗試設計並製作一些各種功能的卡。

在幼兒設計製作操作活動中,我會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這次我設計的社會活動不是單一的。孤立的,而是與其他領域相互滲透。有機結合的。體現了整和性,而讓孩子設計更多功能的卡開拓了幼兒的思維,極具趣味性,體現了學習的主動性。

我期待今天的活動能夠把快樂帶給每個孩子,也希望通過此次的交流活動,能夠讓我對社會領域的活動組織有更深的感悟和反思。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説教材分析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代詩。作者以敏鋭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情趣。全詩共有6個小節。第一小節與第六小節詩內容的反覆,首位呼應,都是寫可愛的祖國號召少年兒童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第二、三、四、五小節寫只要少年兒童勇於探索,善於發現,大自然會給他們以豐富的饋贈。

2、説教育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課教材的訓練重難點,特制訂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組成的詞語。

(3)在對課文語言的品味的過程中,感受世界的絢麗多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朗讀品味語言文字,啟發學生通過想象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

二、説教法、學法:

結合新課程理念 ,現階段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中以讀為本的出發點及本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的特點,根據課文特色和課標精神,進行本課教學設計是,考慮到以下三方面:把握詩意;領悟意境;超越課本。在課上引導學生讀、悟、交流、理解,從而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情感。 _

在學法方面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學會通過畫、讀、想、悟,從而正確全面地理解詩歌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

三、説教學程序 ,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及制定的目標要求,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 複習導入(二)把握詩意;領悟意境(三)整體誦讀,合作探究(四)超越文本,拓展昇華

(一) 複習導入環節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遵循先讓學生整體感知的原則,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在“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裏,我們能看到什麼?體會到什麼呢?為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做好鋪墊。

(二)把握詩意;領悟意境

教學讀悟課文的第二小節中,考慮到“與孩子相處時,我們有必要考慮創造性問題。我們要尋找一些方法來鼓勵孩子學習或增強理解力。”詩歌的語言凝練、簡潔,跳躍性強。賞讀詩歌不能只滿足於理解字詞的意思,感知詩歌的主要內容,還要走進詩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這樣,才能和詩人一道,遊覽名山大川,領略大自然無限的風光,對詩歌的理解才能不浮於表面,才能真正理解、領悟詩歌的內涵。我設計了以下的問題,“在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里,我們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麼?”學生依據課文詩歌中的內容,分別找出了“翠竹、松柏、果園、沃野”等表示景物的詞語。之後在讓學生分別説出這些景物的特點,自由朗讀這一小節,邊讀邊想象這些文字所描繪的畫面。接着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你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對這一過程的設計,通過先抓景物,再抓特點,接着抓想象,既抓了語言文字,又訓練了理解能力,在此基礎上,還培養了想象力。教師給予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邊朗讀邊想象,暢談體會,相互提示,豐富、發展、深化、昇華想象。如此一來,原來凝練、簡潔、跳躍性強的詞語,就變成了有聲有色、有形有味、有景有情、連貫性很強、立體的、鮮活的畫面。學生在想象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身臨其境了。

在教學詩歌的第三到五小節的學習採取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出示文中的插圖:大家來欣賞這張圖片,如果你來到這裏,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從青山、綠水的話中,你聽出了什麼?從天空、大地熱情的招待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教師適當的點撥為輔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文中插圖,再聯繫課文填空。多美的畫面啊!你看,( )的天空,( )的草地;你聽,黃鸝( ),小溪( );你聞,空氣中還瀰漫着( );還有那( ),這大自然就像是(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相信他們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讀悟第一、第六小節。教師通過講述,告訴學生這兩小節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在詩歌裏面常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反覆。這兩小節完全一樣,但是表達的含義有所不同:第一小節首先描繪了“大自然綠色課本”的美麗神奇,吸引讀者走了進去;而第六小節既呼應了開頭,又總結了全文。使得學生對詩歌寫作的修辭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 。

(三)整體誦讀,合作探究

在這個環節中採用了配樂範讀,學生閉目傾聽想象畫面。並讓學生在配樂下有感情的朗讀,鼓勵背誦。讓學生們合作探究:為什麼把大自然説成是“綠色的課本”?你喜歡這“綠色的課本”嗎?為什麼?對於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考慮到音樂的輔助效果有時可以超過語言的描述。在輕快活潑的音樂渲染中,學生美美地讀,靜靜地想,默默地思。馳騁在文字的世界,飛揚在想象的天地,學生的收穫是豐厚的。迴歸整體的合作探究,也讓心靈的體悟更為清晰明朗。

(四)超越文本,拓展昇華

設計教學的最後一部分,超越文本,拓展昇華,要求學生通過閲讀、繪畫、觀賞、攝影、寫作等途徑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感受自然的美麗,獲取豐富的知識,增長才幹。在隊會課上交流自己在“綠色課本”中的收穫。“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是多麼富有號召力的召喚。我們應憑藉教材,激發學生的熱情,把學生引向更廣闊的空間,這既是語文學習的需要,也是學生成長的需要書中説得好:正如書中説的“沒有什麼比擁有熱情更重要的了。如果你對教學充滿渴望與興奮,學生們就會對學習你所教的課程興奮無比。我們必須鼓勵和鞭策他們,使他們渴望學習,期盼成功。”學生通過這一環節,立足文本,超越課堂,迴歸自然,多渠道、多途徑地去親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繪自 然,讚美自然,從而更加熱愛自然。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方面,我力求簡單明瞭,將詩歌的二至五小節內容中,作者圍繞“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來展示大自然絢麗和神奇的景色。

説課稿 篇3

一、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這一課主要以“雨”為主題,表現了雨給人們帶來的歡樂。這節課主要由欣賞樂曲《踩雨》和演唱歌曲《踩雨》組成。欣賞歌曲《踩雨》描繪了孩子們夏日在雨中嬉戲的情景,反映了他們熱情純真的童心世界,歌曲分為三個層次。《踩雨》是一首甜美歡快的歌曲,旋律比較輕鬆,表現了孩子們在雨中歡鬧的情景,充滿了童真、童趣。

2、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通過聆聽多種“雨”為主題的音樂,能感受不同的構思,不同旋律,風格情緒的變化。

B、能力目標:孩子們能用歡樂、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表現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嘗試用所學的音樂表現手法為歌曲伴奏。

C、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歌曲《踩雨》,學生能在音樂中感受體驗踩雨的歡樂情緒,獲得精神上的愉悦。

3、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踩雨》 不同的構思,不同旋律,相同內容,風格情緒的變化。

4、教學難點:

體驗表現生活與歌曲中踩雨的歡快

二、説教法學法

本課以《音樂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結合新的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始終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作為重要的理念貫穿教學全過程。

我把體驗雨的快樂作為本課的重點部分。將教材中相關的音樂內容整合,以“雨”為主線,按“聽雨——賞雨——踩雨——戲雨”為線索,對整堂課進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創設情景法,啟示談話法,表演探究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等,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把“快樂”的教學引入課堂中,學生能帶着濃厚的興趣、愉悦的心情,主動而積極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流程

1、組織教學

播放鋼琴曲《雨的印記》樂曲,學生隨音樂自由律動進教室

2、聽雨

1)、猜謎導入

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出“雨”,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和興趣,

2)、聆聽各種雨聲

感受音樂的強弱變化。調動他們的視聽覺、情感同時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3)、創造活動

通過搖晃自制的樂器,引領學生用自制的樂器表現下雨時發出的音響。使學生能更加親切地感受、聆聽雨聲,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

3、 賞雨

1)欣賞歌曲《踩雨》

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聽賞領先,感受旋律的奇妙、歡樂的情緒。

2) 復聽

通過模唱如(“沙沙沙”“嘩嘩譁”)、聆聽、對等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體驗歌曲《踩雨》的三個層次所表現的不同情緒,並通過表演等形式來表現歌曲歡快,愉悦的氛圍。

4、踩雨

1)、學唱歌曲《踩雨》

聽唱法學唱歌曲,培養學生聽、唱的能力;

2)、視唱《踩雨》樂譜,

首先,我創設情景,以四把不同顏色的傘將歌曲《踩雨》中的難點部分提出來,並以請同學們幫忙唱一唱傘上的歌,讓他們自由選擇喜歡的傘或者喜歡的旋律進行演唱,為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展示的舞台,注重不同個體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並在主動參與中突現出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歌曲難點的學唱變得活潑、有趣。

3)、採用其它“雨聲”演唱,避免演唱的疲勞,同時更加熟悉歌曲的旋律

5、戲雨

讓學生在音樂中體驗踩雨的歡快與熱烈,用豐富而具體的肢體語言創造性地表現踩雨。將生活與音樂融為一體。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採用的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排練展演並進行評價。

四、教學反思

新課標、新理念、新教材告訴我,現在的音樂課目的是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鑑賞美的能力,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孩子們用音樂的方式去表現和交流情感,並獲得創造、表現、合作和交流能力,從而培養他們對知識的組合、運用、創新的能力。

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學生沉浸在愉快合作、多彩、友愛、融洽的氣氛中,而我始終把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出發,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氛圍,採用創設情景法,啟示談話法,表演探究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做到既能促進學生智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又不加重學生負擔,把快樂引進音樂的課堂。特別是在情感上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讓每個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歡樂,促進他們全面和諧的成長。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同行們:

大家好!今天我將從以下5各方面説説《蠟燭》這篇課文的教學。1 説教材。2説教法 3説學法 4説教學過程。5説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

一、首先談談教材

《蠟燭》是九年義務教材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語文基本功訓練的重點是:把握敍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形象,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和驚心動魄的情節有自己的體驗和評價,而《蠟燭》正是一篇能體現這些訓練重點的極好例子,《蠟燭》一文通過描寫在二戰期間一位飽受法西斯強烈侵略之苦的老婦人,不顧個人安危掩埋蘇聯紅軍的動人事蹟,讚揚了反法西斯同盟的戰鬥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友誼。抓住人物和環境描寫,體會人物內心情感是文章的主要寫作特點,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老婦人豐富的內心世界,體會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蘇聯紅軍戰士的深沉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以《蠟燭》為線索,精心選擇材料,詳細描寫老婦人,把握文章意藴地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正義戰爭中用血肉凝成的友誼

為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教學重點:掌握詳細描寫老婦人地方法,把握文章意藴。 教學難點:為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教法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閲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説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為此我主要採用以下教法:

朗讀探究法,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法,同時將創設情景法,指導學生自讀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及想象體驗法作為輔助教學。

三、學法

初二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因此在閲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教材。採用以下學法:

質疑提問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法,朗讀理解法,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感悟。達到教師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讓教法學法充分運用,實現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程序我從5各方面設計。

一.激情導入,誘發興趣。

二.指導方法,輕鬆預習。

三.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四.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五.品析內化,拓展延伸。

第一環節是:激情導入,誘發興趣

常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出示大幅相關配樂圖片,看與思相結合,蠟燭讓你想起了什麼?學生自由談,及時順勢而導,又提出文中的蠟燭你最想知道什麼?這樣順利的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第二環節是:指導方法,輕鬆預習。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學生的這種需要尤為強烈,為此在上新課以前,我要求學生運用老師教的學法做好預習,準備好兩個記錄本,一本收穫本,一本問號本,將在預習中讀懂的問題記錄在收穫本里,如對作者的理解,背景的瞭解,生字詞的瞭解,收穫一收穫二。不懂的問題記錄在問號本里,問號一問號二,其實這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讀書批註法。

第三個環節是: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要求學生用三分鐘的時間分小組討論交流預習情況,這時師參與其中,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重在激勵喚醒。接着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瞭解情況,雖然到了初中,但對字詞的瞭解仍然是基礎。再檢查課文內容的把握情況,之後在之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對於問題師要做的心中有數,分別處理,對於不涉及文章重點的問題引導學生及時解決,對於引領全文中心的問題,教師不要急於講解,流到下一集中閲讀環節,重點突出。

第四個環節是: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到了這一環節,我沒有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帶領學生從以下方面着手:

分析老婦人形象,感悟人物內心情感,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小點首先請你用恰當的詞語形容閲讀後的感受,在這個地方我做了兩個預設:悲痛,悲痛源於戰爭帶給人們的傷害,教師隨時出示戰爭影片,加深對戰爭造成傷害的理解,這也是本課的背景,瞭解背景也是學習的一種方法。預設二:感人紅軍戰士浴血奮戰不顧個人安危的事蹟感人,出示圖片真實再現紅軍的感人事蹟。老婦人不顧個人安危掩埋紅軍屍體的事蹟感人,這也正是文章的重中之重,這就轉到了對老婦人形象的分析,這是我要求學生找出老婦人不顧個人安危掩埋紅軍屍體的語句和段落,讀一讀,交流一下,這樣對老婦人的形象和情感就有了初步的理解。接着老師出示重點句子與學生共同探討,這時候老婦人的形象和情感便躍然紙上。在要求學生習作:老婦人的這種對蘇聯紅軍的超越國際的母親般的愛,我們非常感動,那麼你想對老媽媽説些什麼呢?把它寫出來,這樣從讀到寫,讀寫遷移。讀寫遷移法的運用讓學生對老婦人的形象和情感就更加透徹了。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一方面我鼓勵學生自己選擇教學內容,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又深刻的體會,真正的體現了學習自主性。而師生共同探討重點句段,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最後談談這一環節的學法:談感受----找句子----品句子-----讀句子-----寫感想----悟真情地方法。

第五個環節是:品析內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內化就要對文章的整體內容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課堂之外。在這裏我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①文章的線索是什麼?那麼為什麼不是炮火呢?文章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炮火很容易給學生以誤導,這是師生共同交流,探討得出結論炮火只是環境描寫,起到烘托

氣氛的作用,能更好的為突出主題服務。

②出示文章最後一段,品蠟燭深意。

指明學生有感情朗讀,重點詞句交流討論,師適當的補充,説明。最後得出蠟燭深意。 拓展延伸:結合實際談談在當今和平年代,戰爭的硝煙仍瀰漫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現在的你會做些什麼?今後的你會怎麼做?讓學生加深對戰爭的理解及認識。真正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在板書設計上,我力求遵循美觀,實用,簡潔的原則。主題《蠟燭》,線索《蠟燭》,血肉之軀凝聚成的火焰所散發的光芒是永不熄滅,它是生命之光的延續,是在正義戰爭中各國人民用血肉之軀所凝聚的情誼,情誼永駐。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網球發球技術

一、本課的指導思想:依據新課標的要求,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在授課過程中,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中除了傳授學生的基本技能外,還創設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練過程中既掌握知識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及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次課的教材主要內容是《 網球發球技術 》選自初中《網球》七—九年全一冊教材內容。(教材特點) 它既能發展學生的 運動 能力,又有良好的綜合健身作用,能夠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積極進取和拼搏精神。所以這一運動,特別受學生歡迎。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農村初中三年級學生,他們的年齡為15歲誰左右,正處於青春初期,朝氣蓬勃、富於想象和挑戰,好勝心強,愛表現自己,因此對本科表消除較強的求知慾。但由於他們的神經系統興奮佔優勢,並極易擴散,所以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改版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比較好,同學間的團結互助,班集體初步形成,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識,平時、好動,心理素質較好。但存在體質普遍較弱,運動技術較差現象。 根據上面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學生基本瞭解網球發球的步驟和基本動作,培養良好的個人素養。

2、技能目標:讓學生能初步掌握髮球的基本動作。

3、情感目標:激發和培養學生對網球運動的興趣,從而能夠繼續參加鍛鍊。 本次課的重點:引拍擊球的動作銜接 難點:掌握拋球穩定,抓住擊球時機最高點擊球

四、教法學法的運用

教法:1、啟發式教學法:通過語言、動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創新能力。

2、講解示範法:通過精煉適度的語言講解,是學生獲得正確的額動作概念,以優美的動作示範,有利於學生模仿正確的動作技術。

3、糾正錯誤法:由於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完成練習的情況各有不同,通過糾正獲得正確的

動作,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

學法:採用示範教學,配合師生互動演示,這樣能能夠體現內容的直觀性,學生領會意圖快,容易接受。

2、分組練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通過多次反覆的聯繫,達到熟練程度。 3、組織小組間比賽。增強競爭性和娛樂性氣氛。

學法指導:本課我認為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本課的學法中讓學生採用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學生自主去嘗試,互相對比,師生討論,探究、觀摩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從運動中得到鍛鍊,獲得快樂。

五、教學過程:根據認知事物的規律和人體生理機能變化的規律將本課分為四部分 (一)開始部分分為來兩個內容:安排時間12分。一是常規內容。二是準備部分,包括熱身操和遊戲。這樣安排一是旨在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網球活動寓於遊戲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習動機。二是使學生的生理機能活動能力從相對較低水平逐漸調動起來,為人體進入活動狀態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並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二)基本部分:安排時間30分,第一個內容是學生探究階段,時間安排14分。為了學生自主解決這節課內容的重難點,使學生帶着問題去觀察、學習。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第二個內容是學習《網球發球技術》時間安排16分 教師完整動作示範,精煉講解動作要領 師生分析、互評、歸納總結動作要領 指導糾正動作

(三)最後結束部分配用輕音樂進行放鬆,時間安排5分。組織:學生站成四列橫隊。教師提示放鬆部位,頸、肩、腰、臂等部位放鬆。要求學生在放鬆時做到輕鬆、快樂,使學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鬆,進行美的教育同時,又一次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之後,作課堂小結,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達到鼓勵學生和繼續提高的目的。然後佈置器材回收,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愛護集體財產的習慣。最後師生道別,再次拉近師生距離,養成文明禮貌習慣。 六、預計效果:學生能在教室指導下認真參與各個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感情融洽。完成率在85%左右能基本掌握正確動作要領。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為35%左右,最高心率為15—160次/分,平均心率達120—130次/分。課堂效果較好。 七、器材:網球60個、拍子20

説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題是《哲學與人生》第二單元第五課的主要內容,屬於新授課,時間安排為二課時。由於學生初次接觸本課題的內容,加上對哲學觀點的模糊認識,他們對本課的知識缺乏足夠的興趣和重視。為了更好地幫助和引導學生走出這一盲區,加深對哲學觀點和以及這些觀點對人生指導的認識,對於中職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因此,本課題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學情分析】

經過調查發現:我所任教的高二會計專業班學生,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學習主動性不夠,學習習慣和方法不理想,對自己所學的專業興趣不是很高,覺得缺少成才的動力,對自己前途較迷茫。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熱情、鼔舞學生的鬥志、拓展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明確努力方向,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成才觀。

【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二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心理特徵,再基於上述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掌握髮展的含義與實質;正確理解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在人生髮展中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

情感態度觀念目標: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和逆境,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

狀態,養成勇於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主動鍛鍊個性心理品質,養成良好的生活態度。

運用目標:學會用發展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處理好順境和逆境的關係,提高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戰勝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重點和難點】

本着遵循高二新課程所定標準,依據教學基本要求和本課教學目標,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礎上,確定的教學重點為: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以積極的心態對待逆境和挫折。確定的教學難點為:順境和逆境的聯繫與轉化。

學法與教法

【學法指導】

在“以學生髮展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讓每位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發揮德育課的思想教育作用。促進學生積極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並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堅持“以學定教,以學論教”的原則和方法,讓課堂教學變得具體生動,我採用如下教學手段:

(1)用播放多媒體展示學生較為熟悉的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首席執行官馬雲的三次高考和創業經歷來啟發學生。(2)用體壇名將鄧亞萍、感動中國人物劉默涵和現在正在就讀本校的邵玉琴同學等事例來教育學生。(3)用本校優秀畢業生姚永芳成才的典型案例激勵學生。讓課堂與現實有機結合,並能夠汲取他人身上良好的學習和創業品質為自己的後續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學選擇】

教是手段,學是目的,教是為了更好的學,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效果,因而教與學應有機結合,並以學定教。本堂課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聯繫實際法、小組討論法、實踐活動法等方法促進教學。既有利於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參與能力、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

教學程序設計

本着整個教學流程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構建開放自主的課堂平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將教學環節設定為:創情激趣—引思明理—啟迪昇華—體驗導行等四個模塊。

(一)創業激趣(15分鐘)

用多媒體展示: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首席執行官馬雲的格言和對他的三次高考和創業經歷的認識。

1、導入新課.

設問:你們課下了解的馬雲的求學和創業經歷有哪些?請大家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2、根據學生蒐集的資料和自己的體會,引出本課的哲學觀點和對中職生的方法論的指導。啟發學生的認識即在人生道路上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和要求自己。

這一模塊設計意圖:將現實生活的名人創業史引入課堂,既有針對性,又有實效性;既真實,又貼切,使學生有一種學習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為後面教學奠定基礎。

(二)引思明理(50分鐘)

用多媒體展示: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的發展變化過程;列舉幾項事物讓學生討論哪些屬於新事物;杭州的交通新政;本校優秀畢業生姚永芳的事例;鄧亞萍事例;在讀優秀學生邵玉琴事例;感動中國人物劉默涵和斷臂男孩劉偉等真實事例;達到的教學效果有:

1、首先通過對三大領域的發展變化的認識來證明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生生不息、永無止境的發展變化過程。

2、設問:你們對新事物是如何定義的?激起學生的更深層次的思考。

3、通過學生對一系列所舉事物進行討論分析,從而進一步明確對新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4、重點掌握髮展的實質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通過學生認識杭州對機動車讓行人的新政,思考事物發展的歷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適時對學生進行挫折感教育,讓他們鼓起勇氣面對學習、生活上遇到的挫折和逆境。

6、通過本校優秀畢業生姚永芳的成才之路事例,讓學生在師哥師姐身上汲取優秀的學習品質激發自己的鬥志。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相信職高同樣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

7、用體壇名將鄧亞萍的體壇生涯讓學生明確人生的曲折性,在失敗和挫折面前應怎麼面對。

8、結合會計專業列舉三個閲讀材料,讓學生思考應怎樣認識機遇,從而懂得為抓住機遇平時應該怎樣準備。

9、結合了本校在讀優秀高三學生邵玉琴同學貧困中求學的事例,説明了順境和逆境的相互轉化。並得出積極樂觀的心態是應對逆境的基本要求。

10、通過展示感動中國人物劉默涵“貧困救助貧困”的事例,斷臂男孩劉偉彈鋼琴等樂觀對待生活的活生生的例子讓學生體會面對人生應該具有優良的人格品質和堅定的信念。

這一模塊設計的意圖:把課堂和現實結合起來,讓模糊的知識逐漸變得清晰,讓求知的慾望強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調動了學生的熱情,鼓舞了學生的鬥志。

(三)啟迪昇華(10分鐘)

準備勵志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後》,並準備一塊佈讓學生寫上勵志格言並簽名。

這一模塊設計的意圖:在音樂的感召下激起學生對人生追求的熱忱態度。可以幫助一些意志力弱的同學重新堅定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和追求。

(四)體驗踐行(5分鐘)

參與踐行:寫出你將要採訪的對象(或成功者、或生活困難者)和採訪計劃,並寫一寫心得體會。

這一模塊設計的意圖:深入現實生活,探詢成功人士的成功軌跡或體會人們對待生活的堅忍不拔的態度。有助於學生融匯貫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效果。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説教材)

1、教材內容、編寫意圖、地位:

友情是青少年社會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因素,也是保持健康心理的必需,中學生非常看重它,但在這方面又往往困惑頓生。因此,友情的內容具有其獨立的地位,是這一課的落腳點。本課從五個方面給學生以認識和實踐的同時,也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優化。總之,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的交友夕夕相關。

2、教材重點、難點的確定與突破

(1)重點:

按大綱的要求,本框五個教學要點都是為了"怎樣發展真摯的友情"這一教學重點服務的,並無輕重這之分,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要突擊兩個方面:

<1>以真誠換取友情。"真誠"的表述在第一框就有了,這裏再次提出,我認為必須將它轉化為較具體、可操作的內容。因此,我將其處理為圍繞"怎樣對朋友表達真誠"問題,通過故事、動畫、圖片等手段幫助理解。

(2)難點:

成全朋友的好事,為朋友的成功和進步而高興也是一種寬容。學生的思維定勢一般是:寬容是能原諒別人的過錯,能允許別人不同於自己的意見存在。我們通常所指的寬容一般也限於此範圍,故這一點學生學習時會有困難。突破這一難點我採用古諺、典型事例(第谷成全開普勒事例)並與學生實際相結合的方法,闡釋寬容的本質涵義:寬容即心胸寬廣、有氣量。通過討論學生的實際問題(如:當朋友比自己強時,應該怎麼做)既擴大學生認識事物視角,又能給他們以教育。

3、教學目標及實施途徑: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及學生實際,制定如下目標:

<1>知識方面:懂得怎樣發展真摯的友情,尤其掌握對朋友表達真誠、寬容和講原則的一些具體要求並指導自己的言行,知道要以恰當的方式表達男女同學的友情。

<3>覺悟方面:讓學生懂得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寬以待人的交友美德、提高學生對真摯友情的鑑別力,學會廣交益友。

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母親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課題中的“恩情”在本文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母親對兒女的恩情,再就是兒女對母親的感恩。文包詩這種課文類型是蘇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詩教學的新課型。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詩包含在一篇簡短的文章裏,生動地介紹了與古詩相關的背景知識、作者情況及創作本詩的具體情境。可以説:“詩”是“文”的中心與昇華。本課圍繞“遊子吟”展開,生動地展現了孟郊遠行,母親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是訓練學生朗讀,進行情感薰陶的好教材。課文還配備了3幅插圖,可以形象地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悟課文和古詩。

二、學情分析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的朗讀與積累。大部分孩子古詩能背到七八十首,並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習時也能模仿老師有模有樣地配樂朗讀。這首《遊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親節的賀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句。每日一句孩子們積累過“香九齡,能温席,首孝悌,次見聞。”“事父母能竭其力”“鴉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僅僅是紙上談兵,從知恩,到感恩還有一段距離。要讓孩子在簡單而富有詩意的情境中積澱一份情感,收穫一份思考,化作一種行動,任重而道遠。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忙着”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遊子吟》,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愛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四、教學設計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來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主要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1、導入部分:通過讚美母親、讀課題、讀詩歌奠定情感的基調。“對母親,我們有不同的稱呼,但天下的母親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對自己孩子的無私的愛,誰來説説,在你心中,你的母親是什麼樣的母親”學生用的修飾詞語可能有:善良、勤勞、起早貪黑、不知疲倦、和藹可親、勞累、愛幫助人、美麗、偉大、温柔……接着老師説我們真想把世界上最美麗的詞語送給母親,母愛偉大,母愛無私,讓我們永遠記住“母親的恩情”,深情地讀好課題。唐朝有個詩人孟郊他也有一個偉大的媽媽,而孟郊,也像你們一樣,從小把母親的恩情銘記在心,到50歲時寫了著名的小詩《遊子吟》,誰願意飽含深情地朗讀?出示古詩後指名讀、齊讀。

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藴涵着濃濃的感情,在它的背後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2、品讀課文: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想讓孩子通過朗讀、想象、表演在頭腦中留住三幅畫面,即“深夜縫衣圖”、“依依惜別圖”和“太陽與小草圖”,其中前兩幅是重點,

(1)出示“深夜縫衣圖” ,説説大意。學生會説到“誰在幹什麼”。

自讀第一自然段後找出最感動的句子。讀後交流要注意文圖對照。學生會找到“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着。”夜已經很深很深了,她還在一針針一線線地縫着,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燈下這麼長時間的縫呀縫,中間母親可能會有些什麼動作?(揉眼、捶背)從揉眼、捶背裏你體會到了什麼?指導學生體會母親的不辭勞苦以及對孩子的一片關愛。接着指名讀,齊讀。

學生還會找到“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從這句話裏,你讀懂了什麼。學生會體會到母親“盼兒早日歸”的心情。這時再指導看圖,觀察又細又密的針腳,老師介紹民間風俗,家裏有人出遠門,為出門人做衣服,必須做得針腳細密,要不然,出門人的回來的日子就會延遲。母親把針腳縫得細密,是為了讓兒子早日歸來。這密密針腳承載着母親深深的期盼,誰能讀好這句話?可以配樂朗讀。

再指導看圖説圖意,應該有了提高,時間、地點、情感要説具體。實際是語言內化的過程。

此時如果用兩句詩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你選哪一句?

慈母手中線 , 遊子身上衣 。

臨行密密縫 , 意恐遲遲歸 。

(2)出示“依依惜別圖”。啟發學生想象人物對話、動作進行朗讀表演。

就這樣天不知不覺就亮了,兒子終於要走了,母親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這一路有千言萬語想對孩子説,同學們想一想:母親可能會説什麼呢?學生可能答到早點回來、注意冷暖、好好學習等。老師接着説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呀!可是此刻母親望着兒子,千言萬語只匯成了一句話,那就是:出示: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這句話中包含着母親的擔心母親的期盼,誰能讀好這句話。

聽了母親的話,望着母親頭上新生的白髮,孩子的眼睛濕潤了,此時此刻,孩子會説什麼話?肯定是讓娘多保重、放心的話。

表演這一小節。

(3)出示“太陽與小草圖”。

母子倆難捨難分,但千里相送終有一別,孟郊穿着母親縫製的衣服,帶着母親的期盼走向遠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呢?默讀第三小節思考。詩人看到了什麼?(綠色的小草、和太陽)你覺得小草長得怎麼樣?我們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呢?小草為什麼能長的這樣生機勃勃呢?(有太陽的照耀)詩人想到了什麼?孟郊覺得什麼是太陽的光輝?那麼誰是小草?

拿起書來跟老師讀。引讀:

師:孟郊撫摩着 生:身上的衣服,

師:注視着 生:那又細又密的針腳,

師:心裏想 生: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裏太陽的光輝嗎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母親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永遠無法報答, 用一句詩來概括你選哪一句?生齊誦: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指導讀好!

3、總結部分:親愛的孩子們,我們一生一世都註定無法走出母愛的懷抱,我們一生一世都報答不完------(指着課題)母親的恩情。現在,讓我們深情地誦讀這首千古流傳的《遊子吟》吧。

板書:

9 母親的恩情

深夜縫衣

依依惜別

太陽 小草

標籤: 模板 説課稿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2pev0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