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幼兒園説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關於幼兒園説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園説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我説課的題材是大班的語言聽説遊戲《堆饅頭》,活動設計方案如下: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聽説遊戲《堆饅頭》遊戲兒歌是:堆饅頭,堆饅頭,饅頭堆得高,饅頭堆得好,香噴噴,甜蜜蜜,吃得大家哈哈笑。該遊戲充滿童趣,貼近幼兒生活,易於理解。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聽説遊戲是為培養幼兒傾聽和表述能力而專門設計的,以遊戲的形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幫助幼兒進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兒歌及仿編兒歌的能力。

2、要求幼兒愉快地參與遊戲活動,並遵守遊戲規則。

3、引導幼兒和同伴協調、友好地共同遊戲。

(三)教學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幫助幼兒進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兒歌能力,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仿編兒歌。

(四)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實物教具:小饅頭七個。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堆饅頭遊戲

2、課前讓孩子們談談並將他們畫出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的作品製成展覽板。

二、説教法

根據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討論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實物操作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能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實物操作用語言描述來串接兒歌,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討論法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堆饅頭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三、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讓孩子們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堆饅頭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串接兒歌,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四、活動程序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四個部分:

(一)出示幼兒繪畫展板,激發幼兒的興趣。

首先我以賞識、鼓勵的口吻介紹幼兒自己的繪畫展板:“小朋友,你們都畫出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現在請你們來説説,你畫的是什麼?你為什麼喜歡吃?”以此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我發現大班的孩子表現欲極強,他們往往是在瞭解了一些信息或完成了作品後都急於想説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堆饅頭遊戲

給別人聽,而我在這設計的這一環節正好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説話平台,讓孩子們從實物的顏色、形狀、口味來介紹,讓他們想説,願意説和有機會説,充分體現了孩子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其次,這一活動又為本次活動的難點,仿編兒歌做好鋪墊,激起了孩子活動的興趣。

(二)瞭解兒歌內容及相關遊戲規則。

這時我又會以神祕的口吻對孩子們説:“你們都介紹了你們喜歡吃的東西,那請你們也來猜猜我喜歡吃什麼?”再次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我這裏,讓孩子們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去搜索想象老師到底喜歡吃什麼?此時我出示小饅頭,讓孩子們一下子發現答案並以兒歌的形式説出我喜歡吃小饅頭的原因。讓孩子對兒歌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緊接着我再出示事先準備好的饅頭,告訴孩子們老師不光喜歡吃饅頭還會玩堆饅頭的遊戲。我會邊堆饅頭邊念兒歌。教師的實物示範直接刺激了孩子的視聽器官,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教師再次實物操作時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念起兒歌來。在這一基礎上,教師請孩子們邊念兒歌邊自己想象堆饅頭的動作,進一步幫助孩子們熟悉、掌握了遊戲的內容。以往的遊戲規則都是事先規定好的遊戲規則,教師強加於給孩子,規定這該怎樣那該怎樣,而這次的活動設計我放手給孩子們,我會提出以下問題:

①怎樣用手堆饅頭比較高?比較好?

②遊戲時,怎樣才能使大家玩得高興?怎樣才能使每個孩子都參加?讓他們在我的啟發性的引導下討論定出遊戲規則。教師再根據討論的結果,歸納出3條規則:

①幼兒必須輪流邊串接念兒歌,邊伸出右手做4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動作。

②兒歌唸完後,手在在最上面是幼兒為勝利者,下次遊戲活動由他領先開始。

③提醒幼兒注意傾聽前面幼兒唸的兒歌,不能隨意重複、亂改兒歌的結構。這一部分通過提問、實物操作示範、學念、設疑,而後再討論,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説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瞭解掌握了遊戲的規則。是解決活動重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三)引導幼兒開展遊戲活動。

分為兩個環節:

一是請能力強的孩子上來示範遊戲過程和組織孩子和旁邊的同伴,兩兩相對學習玩遊戲,讓每個孩子都親自實踐整個遊戲的具體過程。

二是教師引導孩子進一步擴展遊戲經驗,啟發孩子仿編遊戲,使遊戲的內容更加豐富。如:啟發孩子説堆蘋果(甜甜的,脆脆的)、堆橘子(甜甜的,酸酸的)、堆包子(白胖胖,香噴噴)等,由於在活動的開始孩子已把自己熟悉喜歡的食物向大家作了介紹,自然而然地就能創編出相應的遊戲兒歌,也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引導幼兒獨立遊戲

隨着活動的進行,孩子們一定很想自己去獨立遊戲,此時我將孩子們領到了户外。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活動慾望,我設計這一環節讓孩子們自由結伴開展遊戲活動。活動前,我會鼓勵他們開展仿編的兒歌遊戲活動。

這樣能充分滿足孩子們的活動慾望,孩子們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開展遊戲,玩他們自己創編的喜歡吃的遊戲,教師提供了給他們表現和説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上週,在不經意中得知一位老師多出來一本《新世紀幼兒園説課稿精選》的書。想想自己在説課方面不是特別有自信,特別是對一些即興的説課更是沒有把握,於是趕緊買來下去拜讀。斜躺在被窩裏,化一個晚上的時間就把這本書讀了下來,感到收穫頗豐。

1.對説課的認識: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教師,就不能光停留在教學這一方面,需要對教學活動中的教材分析、目標擬定、教學流程、設計思想、活動特色等作出自己的判斷和分析,因此説課就成了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效階梯,一種關聯策略。

1)説課的支架作用——教師梳理與活動有關的各個刺激因素,並進行偵查、檢查、反應,通過説課的途徑,檢驗計劃的可行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猶如整個活動的“靈魂”。

2)説課的表徵作用——要對教材的處理和幼兒進行分析,再考慮採用的模式,這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更是一個表徵過程。

3)説課的傳遞作用——教師不斷傳遞着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分析和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的情況,取消陳舊的、重複的部分,增加教材的可靠性、挑戰性和合作性。

4)説課的調控性——通過説課,教師要把本活動與教材有益的、有關的信息通過篩選吸納進來,具有調控作用。

5)説課的連結作用——教師適當考慮教學前期、教學過程和教學延伸的連結,最大限度地設計説課實例,完整地呈現,使説課達到有效的整體策略的展示。

2.對各類説課形式的把握

全書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的教學説課實例,涵蓋幼兒園教學的五大領域,因此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説具有很大的借鑑和學習的作用。而且每種類型的説課各有各的側重點和説課思路。

1)根據教材的説課。這樣的説課,我們要把握的是:閲讀教材、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找準教材與施教對象的結合點——擬定目標、設計流程、實施策略。

2)對老教材的説課。這樣的説課,我們要把握的是:閲讀、分析教材後要提取老教材中有應用價值的精闢部分,並找準老教材與現今教育思想內涵之間的結合點,然後再擬定目標(結合現今教育思想、理念)、設計流程和實施策略。

3)對傳統節日的説課。這類説課,教師首先要對節日進行分析,提取傳統節日教育在現代幼兒教育中有價值的要素,然後分析施教的對象;在擬定傳統節日與幼兒之間的教育結合點之後設計活動。

4)活動後的説課。這類説課要説説活動設計的指導思想;活動中所體現的一些教育理念;活動目標的制定與突破;活動流程的概述;活動特色的呈現以及根據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重構。

5)根據目標的説課。這類説課一般不常用,也是我沒有碰到過的,因此讀的時候更加仔細,特別是要理清怎樣從“目標”到“課例”的思路。如根據目標“語言領域目標: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擴展詞彙,發展想象力”來説課。拿到這樣的目標,我們首先要反覆閲讀目標、理解目標和分析目標,再分析目標與領域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找準、領域與施教對象的結合點,然後再選擇出合適的教材進行説課。

總之,幼兒園説課,一直是我們培訓、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中非常熟悉的教學行為,它不但可以增加教師設計、組織教學活動的目的性和有效性,還可以幫助教師理清活動之用諸多的因素間的關係。我想,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要多思考、多積累,還可以把書中的一些課例到班級中去實施。這樣,經過自己的實踐,能更吃透課例的説課內容,以便自己舉一反三,靈活應用。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暑期將至,外出遊玩成了幼兒熱切的期待。為了培養幼兒有目的地為自己的活動;隹備物品的能力,我們開展了介紹出遊故事、蒐集出遊物品、製作出遊計劃表、實地使用、交流各自體驗等一系列活動。由於製作計劃表要將觀察的實物轉換成圖像,這對中班幼兒來説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們開展了本次集體活動。

活動目標

1、梳理已有生活經驗,聯繫夏季季節特徵,積極參與出遊準備。

2、嘗試將實物的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用以表現觀察物體。

活動準備

1、幼兒蒐集的出遊用品:水壺、太陽鏡、放大鏡、望遠鏡、照相機。

2、物體與圖形對應的多媒體課件:太陽鏡一橢圓;照相機一長方形和圓形;水壺一半圓形、長方形;遮陽帽一不同的半圓形。

活動過程

一、集體討論

討論一:夏天裏,小豆豆要跟着父母去旅行,她為自己準備了許多物品,(觀看圖畫書《小豆豆的假期》的封面圖畫)這些東西都需要帶嗎?

討論二:我們也要去靜安公園玩,需要帶哪些物品呢?(對照幼兒蒐集的物品進行討論:是否每一樣東西都需要帶,怎樣帶才能簡單又方便。)

(評析:幼兒認真觀察畫面後,認為小豆豆帶的長毛絨玩具不適合在沙灘上玩,並認為自己蒐集的物品都需要,但是可以想辦法少帶。如“帶可摺疊的遮陽帽,不戴的時候就放在揹包裏”“請老師或一位小朋友帶照相機”等。可見,幼兒聯繫已有經驗有目的地準備出遊物品的意識增強了,初步體會到應有選擇地攜帶物品。引導幼兒將自己的設想記錄下來並付諸實現,是對幼兒獨立活動能力提出的適宜挑戰。)

討論三:為了避免遺忘,可以把需要帶的東西先記錄下來。怎樣記錄呢? (引導幼兒發現物品中藏着的基本圖形。)

1、太陽眼鏡中最大的地方是什麼圖形(鏡片是橢圓形)?找到橢圓形的鏡片後再添畫些什麼?

2、在照相機裏找一找有哪兩個圖形,裏面還藏着什麼小圖形呢?

3、水壺和遮陽帽裏藏着什麼圖形,還能畫哪些細節?

(評析:教師為每個幼兒準備了極富藝術性的紙張,提高了自我表現的積極性,採用多媒體將幼兒找到的圖形分別顯示,化解了幼兒將實物轉換成圖像的難點,使積極參與出遊準備和表現物品圖像這兩個看似無關的領域在內容上自然融合。)

二、幼兒記錄,教師觀察、引導

瞭解幼兒記錄的內容, 引導幼兒有目的地選擇帶的物品;鼓勵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選擇、歸納圖形;介紹有創意的圖像, 引發幼兒更多的'創意。

(評析:教師始終圍繞怎樣把出遊要帶的物品認真地記錄下來,並且不斷推進活動。例如:一位幼兒畫了一頂草帽,教師馬上進行表揚與展示,結果,更多各具特色的遮陽帽出現了;一位幼兒畫了一個三角形,經瞭解是一頂午睡用的帳篷,其他幼兒聽了又添上了防曬霜等物品;活動結束時,教師發現有一位幼兒沒有畫水壺,就與大家討論沒帶水壺怎麼辦,幼兒紛紛表示願與同伴一起喝水,最後決定多帶幾個一次性杯子。幼兒一反過去製作計劃表的潦草馬虎,不斷添加細節,使計劃表更像一張張美麗的圖畫,領域之間的互相推動得到了證實。)

三、分享交流,實戰演習

討論各自準備的物品怎樣使用,並按圖表進行;隹備,開展一次外出遊玩,檢驗攜帶的物品是否合適。

(評析:集體教學以後,關於出遊物品的討論還在繼續。當幼兒在家長的支持下按各自的計劃一起去遊玩時,他們都為自己參與準備而感到自豪。回憶整個活動過程,我們體會到,跨越領域的圍牆不僅體現了領域之間的融合,更體現了領域之間的相互推動。就本次活動而言,兒童所接觸到的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由興趣而產生的堅持性,同伴間的關心、共享與責任感,都會在幼兒的成長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育效益。)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水果鎖》説課稿

一、設計意圖大班的孩子語言發展很快,他們已不滿足於會使用簡單句來説一段話,而轉向為詞彙的豐富和會説一定的合成句,要理解掌握並且運用都需要經過一定場合的練習。而聽説遊戲就是用遊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教育目標以培養幼兒傾聽和表述能力為主,活動內容主要集中在幼兒在聽和説的理解和表達方面。聽説遊戲就能有意識地幫助幼兒練習,讓他們通過專門的集中的學習迅速地把握某一種句法的特點規律,並在嘗試運用過程中提高熟練使用的水平。我選擇的《水果鎖》這一聽説遊戲正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二、説話動目標《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簡單的詞語和句式來形容一個事物。幫助幼兒學習運用"ΧΧ,ΧΧ,XXX的句型2、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講話,並能迅速、正確的對話,訓練幼兒語言反應的敏捷性。

3、使幼兒能夠遵守遊戲規則,愉快地進行遊戲活動。

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幫助幼兒學習運用"XX,XX,XXX"的句型。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説話動準備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 課前已學習過用"ΧΧ,XXX句型講話。

2、 PPT以及實物圖和實物鎖四、説教法學法為了在教學中幼兒更好的進行學習,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主要採用了傾聽法、示範講解法、遊戲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

傾聽法:教師播放PPT講解是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學習興趣。

示範講解法:老師範講能引起幼兒談話的興趣,並在談話內容及語言表達上起到示範作用。

遊戲法:在談話過程中,如何使幼兒都積極發言,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幼兒對遊戲本身有興趣,用遊戲法來刺激幼兒主動發言,克服困難,積極發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説話動程序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一、設置遊戲情境。

二、交代遊戲規則。

三、引導幼兒玩遊戲。

四、幼兒自主遊戲。

幼兒園説課稿 篇5

(一)説活動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在終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強調科學教育首先要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及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在一次三八家長助教活動中,班上有位家長為孩子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在魔術表演過程中孩子們異常地認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表演,他們對這個魔術表現出了濃厚地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並自覺採取行動。因此根據孩子對魔術的熱衷我設計了這節大班的科學活動《神奇的藥水》。本次活動是把化學實驗活動引進到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教案的一項實踐活動,在本次活動,我不是追求一種嚴謹的化學實驗程序,而是把側重點放在讓孩子感知化學變化的奇妙上,通過孩子感興趣的“變魔術”的遊戲形式,貫穿活動始終,不僅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還充分激發孩子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慾望。

(二)説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我依據《綱要》中科學教案提出的目標要求,並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現有水平、發展需要出發,確定了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動目標。)

(1)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瞭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澱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象。

(2)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祕,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通過遊戲活動,充分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究興趣和積極嘗試的慾望。

2.目標重點: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瞭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澱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象。

3.目標難點: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祕,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三)説活動準備物質準備:

1.碘酒、澱粉溶液(米湯)、清水。

2.毛筆、杯子、雙面膠;

3.水彩紙數張,教師示範畫一張(事先均用彩筆畫好樹林、房屋等,用毛筆蘸取米湯畫狐狸、老虎、大灰狼隱藏在樹林中,晾乾),白紙數張(事先用米湯畫上小動物,晾乾)。

經驗準備:知道米湯、麪湯內含有澱粉。

(四)説活動過程:

第一個環節:教師做化學小魔術,激發幼兒興趣。

製造神祕效果,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麼呢?(教師出示一張已用米湯畫了小動物的白紙)教師:“看,這是什麼呀?你覺得這白紙裏有東西嗎?”“這可不是一張普通的白紙,它裏面藏着許多小動物呢,這些小動物們非常想出來玩玩,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請它們出來嗎?”(幼兒自由暢想)。

教師演示小實驗,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教師:“老師帶來了一樣工具,我來試一試能不能把小動物請出來。”(教師操作)

師:“哇,它們真的出來了,是誰呀?”(三條毛毛蟲)提問:“老師用什麼方法把毛毛蟲請了出來?”

用試一試、看一看、聞一聞的方法比較水和碘酒,瞭解碘酒這一藥水。

注意教給孩子正確聞化學藥品的方法:一隻手將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隻手左右煽動,以免藥品氣味過大,刺激幼兒鼻腔粘膜。

教師小結:剛才老師請毛毛蟲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藥水,它的名字叫碘酒。

第二個環節:幼兒實驗探索,發現其中奧祕。

1.幼兒實驗操作,請出小動物。

(1)師:“小朋友看,這些白紙裏還藏着很多小動物,我們一起來把它們請出來好嗎,請小動物們出來需要用到什麼工具呢?”(碘酒)“老師為你們每人都提供了提供了一張隱藏着小動物的白紙和一杯碘酒,請你們自己動手把小動物請出來。”

(2)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2.幼兒互相交流實驗結果。

3.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實驗過程。

提問:“你請出來的小動物是誰?你是怎樣把它請出來的?”

4.引導幼兒歸納得出結論。

提問:“這些小動物都是什麼顏色?是誰把它們變成藍色的?他們是怎樣隱身的?”

結論:用米湯液畫的畫遇碘酒後變成藍,顯示出小動物。

5.老師實驗論證。(兩種溶液直接反應)

第三個環節:遊戲挑戰,體驗活動的樂趣。

1.教師故事導入,引出遊戲“捉小偷”。

2.教師提問:

(1)猜猜可能是誰把小雞偷走了?

(2)小偷可能隱身在哪裏?

(3)我們用什麼辦法讓小偷顯身呢?

(幼兒自由討論,各抒已見)

3.幼兒運用剛學過的辦法,開展“尋找小偷”的遊戲。

(1)幼兒“搜索”。

(2)幼兒講述自己“搜索”的經過和結果。

最後一個環節:簡單小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澱粉溶液)會變成藍色。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的變化,只要我們小朋友仔細的觀察,還會發現許多奇妙的現象。請小朋友回去後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發現來告訴大家。

幼兒園説課稿 篇6

一、説幼兒:

1、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探究、分析、觀察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能主動地去探究周圍和環境的變化。

無意記憶較多,較少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記憶。能根據自己的表達方式將感知到的加以表現。

語言表達能力及審美能力有一定發展,能夠比較連貫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已能清晰地談話,詞彙開始豐富。

2、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幼兒想象的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達與創造的空間幼兒具體形象性的思維,需要具體的活動情境與活動形式。幼兒進一步發展的自主性與主動性,需要寬鬆、安全的探索環境。

二、説教材:

《布娃娃》,是一節語言活動。孩子與布娃娃有着天然之緣,他們喜歡與他們為伍。他們聆聽故事,觸目所見。孩子們對布娃娃的世界充滿着興趣和好奇,布娃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密夥伴。布娃娃是幼兒所熟悉喜愛的,而且有着鮮明的外形特徵,較易引發幼兒的多種聯想。綱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大班語言活動《布娃娃》恰恰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因此,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情境,成為他們觀察的對象,遊戲、表達、表現的主角。孩子不但熟悉布娃娃,親近布娃娃,而且有目的、有意識地認識、瞭解布娃娃走進布娃娃的生活世界。

三、説目標《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指導小朋友正確朗誦兒歌。

2、引導小朋友認識布娃娃的優點。

四、材料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內容,我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圖片 音樂

五、教學方法設計

1、談話、遊戲引出主題

2、觀察、討論法提高幼兒理解兒歌的能力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孩子技法上的幫助,又給予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活動中我始終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悦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根據對本次活動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與教學程序的設計,估計活動的重難點將會得到突破。但是由於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我在活動中還將根據孩子的基礎和能力水平,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幼兒園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識字7》是對反義詞的對子的一課歸類識字課。本課教材借鑑了有關傳統蒙書的結構和語言形式,把幾組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組合在一起,不但引導學生識字,還藴含着對對子的啟蒙教育,更可結合第七單元的主題:品行教育,進行是非教育。可謂一舉三得。

二、説目標

全文六行,六對反義詞,較為淺顯易懂。識字教學始終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況且本課為識字課,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識字。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重點難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的:

1、認識“虛、驕”等9個生字,會寫“短、對”等6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

3、喜歡在經典誦讀中讀對子,有積累對子的願望。

三、説學生

本校正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學生們積累了《弟子規》、《三字經》和部分《論語》的古文言的經典,這為“對子”這種語言結構的學習打好了良好的基墊。

我班的學生,通過一年的的學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藉助拼音朗讀課文。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能夠小組合作小老師帶領學習。

畢竟是小學幼兒園的學生,對於抽象思維較差,理解“虛偽、誠實”等詞語較困難。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對朗讀及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還有一定的難度。

四、説策略

針對班上學生的現狀和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在這節課的安排上我主要突出了“誦”、“讀”、“認”、“辨”、“講”、“寫”這六個方面。

1、“誦”:

誦讀經典最可見的功效是學生語文素養有全面的提高。即使是幼兒園,學生只大聲地讀了一個多學期,都有令人驚奇的發現。我由此引入,讓學生髮現在文言中常用相對的詞來突出對比,“對子”更是古詩文的基礎。最後再回到我們日常生活,積累名言佳句,並自行創作,古為今用,提升語感。

2、“讀”:

讀,是語文教學必不少的一個環節。古語云:“讀詩百遍,其義自見”,説明了讀比老師的講解更重要。學習一篇課文,首先要讀通,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通過拼音熟悉瞭解文章和生字。讓學生知道每一個生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的字將構成不同的詞,不同的字詞相連組成了不同的句子,表達着不同的意思,它們都存在於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並要讀準字音,讀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讀錯字。我喜歡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範讀,讓還沒讀通的學生串起句子,讀通了的學生有感悟的空間。

我在本課設計中讀出四個層次,逐漸深入:

⑴ 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

⑵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

⑶ 出示不注音的課文,請小朋友們試着讀一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⑷ 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① 在這篇課文裏,你最喜歡哪些詞語?請用鉛筆畫出來,再讀一讀這些詞語。

② 説説為什麼喜歡這些詞語。

(滲透品德教育)

丁培忠老師説過:“語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徑是實踐。”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多讀、熟讀乃至背誦,就是通過讀幫助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積累語言和感悟語言,學習表達。

3、“認”、“辨”、“講”:

認字是本課的重點。整體感知後,在我的認字環節,依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很精妙地串起了五個環節:

⑴ 認讀詞語,在詞語環境中學習生字。

⑵ 把意思好的詞帖上小紅花嗎?瞭解褒、貶義詞。

⑶ 理解詞義,給教師的簡筆畫選貼上合適的詞。

⑷ 詞語寶寶分裂開來,變成了字寶寶,認、讀,再組詞。

⑸ 字寶寶真調皮,它們跑到了小故事《熊和鹿》裏了,讀帶有生字的小故事。由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感知詞義,再單獨檢測生字,還給它們搬個家鞏固。一步步地讓學生在反覆的語言實踐中鞏固識字,豐富詞彙、語言,使學生能進行創造性表達。

識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如果學生離開了語言環境孤立識字,即使記住了漢字的讀音、字形,也不會靈活運用。本文的詞語抽象,“贊”、“驕”、“傲”、“虛”、“誠”等字也難記憶,勉強記住了不及時有效地鞏固,效果則不顯著。我必須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識字:在閲讀的過程中認識所認讀的字,在熟讀中理解語言內容。最後結合語言環境和學生生活實際瞭解生字意思,識記生字字形。

另外,我認為,對幼兒園學生提出褒、貶義詞的概念,並不是超綱,而是讓學生了解,並用語文的概念去理解,去思考。

我愛畫畫,抽象的詞如用簡筆漫畫出現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給畫選詞,既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也是語言和繪畫結合起來的一個亮點。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採用直觀的教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單憑教師的講述或學生的想像,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電教手段,可以使複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和具體。豔麗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還能很快領悟字詞的意思。正如在本課中,字寶寶分分合合,採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現更為形象、自然,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為深刻。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學習生字的最後,把生字換個語言環境,在淺顯的故事中出現,這是鞏固生字的絕好途經。

4、“寫”:

重視寫字指導,強調寫字姿勢。

《課程標準》對幼兒園的寫字要求作了明確的規定:“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教學設計中,我指導學生書寫,先指名讀準這六個字,然後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兩個字有什麼特點,接着,讓學生來提醒我怎麼寫好這兩個字。學生提醒完後,我範寫,學生跟着書空,最後學生練寫。在學生練寫前,我先提醒寫字的正確姿勢:“身正,腳平,一尺一寸一拳,老大老二對對齊。”寫完字後抽兩個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評價後再練寫。

幼兒園説課稿 篇8

一、活動內容選擇

本次活動根據大班多元智能創意主題活動《冬日暖洋洋》中真温暖主題生成,在冬季選擇這樣一個活動,我覺得選材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季節特點。

二、具體活動目標確定

冬天裏,圍巾是每天都能用到,每個小朋友都有圍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長代勞,所以確立目標1:嘗試打圍巾結;另外,圍巾除了保暖外,還有打扮自己作用,為了發揮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確立目標2:樂於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打扮自己;由於幼兒嘗試動手打圍巾結,所以必須人手一條圍巾,四十多條圍巾,很好教育機會,所以確立目標3:觀察各種各樣圍巾,這也是對幼兒觀察能力一種培養。

三、教材分析及幼兒分析

本次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它涉及到了藝術領域、語言領域、科學領域三個方面,對於我們這個地區來講,圍巾在冬季比較常見,但是圍巾也包括冬季保暖圍巾和秋冬防風沙、打扮自己紗巾,幼兒自備了各種各樣圍巾進行系圍巾和觀察圍巾,教材選擇適合大班幼兒水平及特點。基於我班幼兒喜歡動手操作,所以這一活動很適合我班幼兒。

四、重點和難點

本次活動重點是觀察不同形狀圍巾。通過與同伴選圍巾對比觀察,教師細心引導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動難點在於嘗試打圍巾結,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教師首先請小朋友想想媽媽平常怎樣系圍巾或媽媽怎樣給你係圍巾,再動手試一試,請個別幼兒展示圍巾系法,教師給予充分肯定,並引導幼兒可以大膽想象,設計出自己認為更漂亮圍巾系法,從而突破難點。

五、準備工作

根據活動需要,在活動前發動了幼兒園和本班幼兒帶了各種各樣圍巾並展覽在班級前面,保證人手一條還有剩餘,便於幼兒選擇,為活動提供了充分物質準備。在幼兒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時,我為幼兒準備了關於圍巾系法幻燈片及舒緩音樂作為背景。我還選擇了比較有活力音樂作為圍巾展示音樂,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為了鼓勵幼兒展示,我還準備了造型獎、表演獎、設計獎獎狀,為了烘托頒獎時熱烈氣氛,特意配了頒獎音樂。

六、過程及相關策略

開始由班級前面展示圍巾,直接引出舉辦圍巾展覽會,請幼兒參加。選擇自己滿意圍巾進行觀察、與同伴圍巾進行對比,幼兒通過對比就會發現圍巾花紋、形狀、顏色、質地、款式、厚薄等方面不同,既然有這麼多圍巾,就給幼兒一個表述自己喜愛機會説一説自己喜歡什麼樣圍巾及其原因,幼兒有説到暖和,自然引到,圍巾用途,幼兒有説到打扮自己,自然導入到幼兒練習打圍巾結,並請個別幼兒向大家展示打圍巾結方法,再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打扮自己,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和創造力,用各種方法把圍巾系在頭上、脖子上、腰上等,為了使每一名幼兒都有展示自己機會,我設計了一個圍巾展示表演,請每一名幼兒都做小模特進行表演,並對幼兒進行了分組,我也融入到幼兒中間去進行表演,激發幼兒興趣。為了對小朋友表演進行肯定,我還準備了造型獎、表演獎、設計獎最佳獎和優秀獎獎狀,以幼兒提名,老師記錄形式進行,為了保護幼兒參與積極性,還我準備了小組獎獎狀,使獎勵既突出了個別,又面向了全體,最後利用幼兒園老師來聽課寶貴機會,邀請園長為獲獎幼兒頒獎。

七、活動反思

從整體來講,我覺得本次活動有一些優點或閃光之處:

1、從幼兒身邊選材,離幼兒生活很近,符合季節特點。

2、我為活動做了充分準備,在活動前發動了幼兒園和本班幼兒帶了各種各樣圍巾並展覽在班級前面,保證人手一條還有剩餘,便於幼兒選擇,為活動提供了充分物質準備。在幼兒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時,我為幼兒準備了關於圍巾系法幻燈片及舒緩音樂作為背景。我還選擇了比較有活力音樂作為圍巾展示音樂,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為了鼓勵幼兒展示,我還準備了造型獎、表演獎、設計獎單項獎獎狀,為了保護幼兒參與積極性,還我準備了小組獎獎狀,使獎勵既突出了個別,又面向了全體,為了烘托頒獎時熱烈氣氛,特意配了頒獎音樂。

3、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得比較積極,很開心,所以我認為他們很喜歡這次活動。整個活動環節設計,層層深入,教師對活動也很投入,融入到幼兒中間去了,活動目標還是完成得很好。

4、我覺得利用幼兒園老師來聽課寶貴機會,邀請園長為獲獎幼兒頒獎很好,這樣幼兒覺得自己被重視,"園長給我頒獎了"有自豪感。

5、大多數幼兒都願意動手系圍巾,並且想象力、創造力很豐富。

6、在圍巾展示表演時候,整個活動掀起了一個高潮,幼兒願意表現自己,敢於表現自己,大部分幼兒音樂表現力都很好。

但是,對於本次活動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1、幼兒表達得不夠積極,原因:在觀察各種各樣圍巾時,是不是先請幼兒到前面看一看、摸一摸,然後不拿圍巾回座位更利於幼兒觀察,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幼兒把圍巾取回去之後,大多數幼兒都是把自己圍巾和身邊小朋友進行比較,這樣有侷限性,本來很明顯不同之處,需要老師引導才能發現,而且有圍巾在手裏,他們更關注是手裏圍巾本身而不是表達發現。

2、在説圍巾有什麼用時候,教師有些拖,在張碩研説好看時候,我就應該及時總結收住,圍巾還可以打扮自己,導入到下一個環節,不必非説出毛線織圍巾是保暖,紗巾可以擋風沙、打扮自己。

3、整個活動時間長了,以至於後來頒獎時候很匆忙,教師都把小組獎給落下了。

幼兒園説課稿 篇9

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要説的是大班語言活動:三隻小豬。現在的幼兒都是父母手裏的寶貝,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孩子寵愛溺愛,導致幼兒不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變得懶惰,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三隻小豬蓋房子這一課,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教育幼兒勤勞勇敢,做事不圖省事,不怕苦不怕累,以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此外《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我還運用此故事,鍛鍊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

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我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磚房子最結實的道理。

2、能簡單複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3、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點,體驗小黑豬的勤勞、聰明和勇敢。

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能夠簡單複述故事內容,難點是幼兒理解做事不要圖省事,要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説活動準備:

為了是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我作了如下準備:故事《三隻小豬蓋房子》視頻;豬頭飾四個(豬媽媽、小白豬、小花豬、小黑豬);狼頭飾一個;多媒體課件。

説教法: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提問法、引導法等來組織我的教學活動。

説學法:

我打算幫助幼兒採用觀察法、討論法、複述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説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五個環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教師講《三隻小豬蓋房子》的故事;幼兒簡單複述故事內容;播放視頻《三隻小豬蓋房子》;表演《三隻小豬蓋房子》。

第一環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房子是用什麼蓋的嗎?有三隻小豬他們也想蓋房子,你們想知道他們用什麼蓋得嗎?請聽故事《三隻小豬蓋房子》,聽故事,找答案。

1、故事裏面都有誰?

2、三隻小豬都用什麼蓋的房子?

3、誰的房子最結實?

第二環節:教師講《三隻小豬蓋房子》的故事。

1、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並生動的講述故事。

2、 回答問題:故事裏面都有誰?三隻小豬都用什麼蓋的房子?誰的房子最結實?

第三環節:幼兒簡單複述故事內容。

請幼兒大膽地講述故事。

第四環節:播放視頻《三隻小豬蓋房子》。

增加幼兒對故事的印象,並討論:你們覺得故事中的小黑豬是怎麼樣一隻小豬?(是一隻勤勞、勇敢、聰明的小豬)如果你蓋房子,會選擇什麼材料蓋?建議幼兒蓋結實的磚房子,要做一個不怕苦、不怕累的孩子。

第五環節:表演《三隻小豬蓋房子》。

選出扮演角色,分發頭飾。運用多媒體課件佈置故事背景,教師指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483l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