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第36—37頁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第八課時,所呈現的內容是學生學習8和9的加減法後的一節練習課,本節課是利用“可愛的企鵝”這一學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提出有關加減法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並進一步鞏固8和9的加減法。由於圖中第一次呈現大括號的形式,所以教學中需要教師作適當地講解,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理解圖中的大括號、問號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2、鞏固8和9的加減法,能夠正確迅速地計算;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理解大括號、問號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看圖正確理解數量關係,準確熟練地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五)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學具圖片、小棒等。

二、説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大部分學生對猜謎語、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有極大的興趣。經過兩個月的常規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正在逐步的得到規範,有了初步的數感和問題意識,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欠缺,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訓練。

三、説教法和學法

1、情境教學法。

生動、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數學由抽象變具體,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因此,我們要積極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由於本課第一次出現大括號和問號,學生理解其意義有一定困難,因此在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企鵝在冰山上玩耍的情境,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驗到用數學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成功喜悦,找到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思維。

2、發現學習法。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應僅侷限於解決數學問題,而應讓學生參與數學問題的提出過程,“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經歷收集、處理信息,進而提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從熟悉、喜愛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拓展“再創造”的時空,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產生對數學問題進一步探究的願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觀察、交流等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是一個發現者。

3、指導學生學會數學語言,培養學生表達數學語言的能力。

語文課有文字語言和口頭表達的語言。數學同樣也有表達的語言。它包括對概念、定理等的文字敍述語言和符號表達語言、解題中的邏輯推理語言、幾何中的圖形表達或畫圖語言及列表敍述的語言。所以數學中的文字敍述、符號表達、圖表描述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數學王國,及魅力無比的內在思維形式。所以要學好數學,顯然要學會這些語言的表達形式。不但要讀懂這些語言,而且還要會表達。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課件展示信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圖中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瞭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4、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其直觀、形象而又生動的特點。在本課教學中,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圖畫應用題,用語言表述已知條件和問題,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直觀形象入手,動態展示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四、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想玩猜謎語的遊戲嗎? 師:“白襯衣,黑大褂,走起路來左右擺,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麼動物?(企鵝)

師:你們喜歡企鵝嗎? 師:知道企鵝生活在哪裏嗎?(南極)

師:今天,可愛的企鵝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想請小朋友們幫忙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你們願意幫助小企鵝嗎? (玩猜謎語的遊戲引入,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企鵝生活的環境,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師:比一比,看誰今天上課最認真,幫小企鵝解決的問題最多。

1、教學第一幅圖。

出示第一幅圖。

(課件出示冰山上原來有3只企鵝,又來了6只企鵝。)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原來有3只企鵝,又來了6只企鵝。

師:那麼誰能幫助小企鵝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呢? 生:冰山上一共有幾隻企鵝? 師:誰能當小老師,把剛才數學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説一遍。

師:在圖上怎樣表示剛才提的問題呢?(出現大括號和問號。) 現在圖上多了什麼符號,知道它們叫什麼名字嗎? 教師邊指邊告訴學生:“大括號”,“問號”。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答出:“大括號”的樣子好像要把上面的這些企鵝怎麼樣?(生:合起來。) 師:“問號”的作用是什麼? 生:要求的問題。

師:對,要求的問題是“冰山上一共有幾隻企鵝?”

師:要想知道一共有幾隻企鵝,該怎樣計算?

(把算式寫在作業本上,並彙報。) 師:哪個小朋來跟大家説説你的算式?

生1:我的算式是6+3=9(只)

生2:我的算式是3+6=9(只)

師:同學們真能幹,你們能回答得更完整一些嗎?

生:6+3=9(只),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鵝。

師:太棒了,就要像這樣説得完整、明白。

師:那麼多同學都在幫企鵝解決問題,企鵝們可高興了。

2、教學第二、三幅圖。

(1)出示第二幅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圖,説一説,你從圖中得到了什麼信息?(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鵝)

師:你是怎麼知道有9只企鵝的?

生:我是數出來的。

生:我看到大括號下面有“9只”。

(2)出示第三幅圖。

師:9只小企鵝在一起,真熱鬧呀!它們在商量着玩捉迷藏的遊戲。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仔細觀察,圖上有什麼變化?

生:藏起來一些企鵝,還有三隻企鵝在外面。

師:誰能把這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完整地説一説?你想提個什麼問題來考考大家?

生:冰山後面有幾隻企鵝?

師:老師把你的問題在圖上表示出來。課件出示:“冰山後面有?只”這個“?只”是問哪裏的企鵝呀?

生:問我們藏起來幾隻企鵝。

師:要想知道冰山後面有幾隻企鵝,該怎樣計算呢?

(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髮現:要求的是“冰山後面有幾隻企鵝?”這個問題,要用已經知道的數學信息來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生4:9—3=6(只),冰山後面有6只企鵝。

(組織學生討論圖中所呈現的內容,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圖中的內容,找到已知條件和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並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學生是第一次解決類似的額問題,所以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3、比一比,發現規律。

師:生活中有些問題需要用加法解決,有些問題需要用減法解決。那麼什麼時候用加法,什麼時候用減法呢?請與同桌同學討論一下並彙報。(把兩部分合起來就用加法;從總數中取出一部分就用減法。)

4、反饋練習練一練第3題。

課件出示題目。

師:請同學們看圖,説一説:你知道了什麼?

生認真觀察後,説一説。

師:誰知道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生:房子裏有幾隻兔子?

師:要知道“房子裏有幾隻兔子”該怎麼計算呢?

(學生解答,教師板書:7—5=2(只),房子裏有2只兔子。) (這道題本來是練一練的第3題,我把它提前是為了及時地鞏固和反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動手操作,鞏固練習

1、試一試:課本第36頁的試一試。

用學具圖片或小棒,兩人一組,一個人擺,另一個人根據擺的情況進行填數,再彙報,教師講評、展示。

(讓學生準備8、9個圓紙片,自己先擺一擺,然後根據擺的情況進行填數,以降低學生練習的難度。)

2、練一練。

第1題:口算。學生獨立完成。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大括號”和“小問號”,以後做這類題時要認真看題,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五)遊戲

猜一猜。把準備好的圖片板(9個圓點)任意蓋住部分,先請同學們説算式,再逐步減少一個圓點,師生互動進行遊戲。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今天我當家》。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通過活動體會數學、瞭解數學、認識數學,所以教科書設計了《今天我當家》的情境。藉助有趣的情境,在實踐活動中綜合複習了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法、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運算,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可以提出有趣的問題,並能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在這一活動中,滲透了對學生進行愛勞動的教育。

計算對學生來説可以説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但如果在有趣的情境中就不一樣了。一年級的小孩子喜歡活動,讓孩子們在買東西的模擬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使孩子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數學的價值。

一、 教學設計理念:

1.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實

踐活動,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數學知識的作用在於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中需要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孩子們明確學數學還要用數學。

3.解決問題要成為數學教學的核心,而解決問題的核心是要引起學生的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探索、研究和創新的過程,是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歷程。

4.自主為本,合作協作。把每一個人的能量凝聚為團隊精神,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的意識。

二、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今天我當家”的模擬情境中,讓孩子們靈活運用100以內

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經歷“我當家”的過程,培養良好的合作、傾聽意識,勇於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教學重點是: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100以內的加減法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是對提出的問題能正確解答,培養孩子們勇於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

三、 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

在本節課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於引導,把孩子們引入到購物和吃

飯的模擬活動中,引導孩子們在小組活動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並在解決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習數學最主要的是要有學習的興趣,在購物和吃飯這樣的模擬活動中,足以能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孩子們就會用原有的數學經驗在活動中自主地提出問題,並能對提出的問題加以解決。同時引入小組競爭機制,開展小組之間的比賽,能進一步保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孩子們參與到活動中來。也正是因為孩子們有了學習的興趣,有了參與活動的熱情,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中有些也可能是不可預料的,所以孩子們的學習過程不再是簡單的接受,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也只有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會充分挖掘孩子們的資源。

四、 教學手段與評價方式:

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更真實的實踐活動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我把教材中的圖片情境設計成模擬商店的情境。在課前,佈置每個孩子都帶一些商品實物,對於雞、鴨、魚、肉比較難帶的實物,可以讓孩子們設計成一幅圖。這樣課堂上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購物模擬商店。除了準備商品實物外,還要準備一些假鈔,用掃描儀掃出來的鈔票,為學生在購物活動中做準備。

教師的評價對孩子來説是最具有震撼力的,所以我不會吝嗇我的語言,會給他們鼓勵。同時會培養孩子們之間的相互評價、相互欣賞的能力。

五、 教學過程設想:

(一)、導入新課:(1分鐘)

同學們,平時都是爸爸媽媽為我們買菜做飯,爸爸媽媽很辛苦,今天讓我們也當回家,讓我們自己去採購自己動手為爸爸媽媽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好嗎?(板書課題:今天我當家)

用這樣的話導入,讓孩子們體會到爸爸媽媽勞動的辛苦,激發孩子們學習的慾望,並直奔課題。

(二)、實踐活動:(25分鐘左右)

這是四個小組第一次比賽:在比賽購物前讓孩子們説説,這頓晚飯要做什麼?打算買哪些東西?買東西時要注意什麼?讓孩子

們説這些問題,實際上是各小組確定方案的過程,確定自己要買什麼,誰買誰賣,並注意在買東西過程中不要算錯錢。

接下來四個小組分頭進行模擬購物活動。我們班是34個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大約是8、9個學生。每組可以有2-----3個售貨員,其他的是小小購物員。教師參與活動,詢問有沒有要包餃子的小組,如果有就參與其中,如果沒有教師建議其中一個小組今天的晚餐包餃子,為後面在“吃飯”這個情境中也有數學問題做準備。

各小組進行彙報:各小組説説買了哪些東西,怎樣買的?在買東西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嗎?在學生彙報過程中引導學生互相説説彙報得怎樣,如果有聽課教師,可以讓孩子詢問聽課教師的意見,可以這樣説:“老師,您好!您認為我們小組的同學彙報得如何?您給我們小組打多少分呢?”這樣可以鍛鍊孩子們的膽量,使各小組的比賽更激烈。

接下來各小組根據自己買的東西,設計今天的晚餐,設計在一張4開紙上,可以畫、可以寫。教師巡視各小組,給出建議,並引導想能否在晚餐中找出數學問題。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晚餐內容,在展示中注意是否與自己買的東西相符,在展示中看哪小組發現了數學問題。在給各小組打分時可以像前面讓聽課教師來打分。如果沒有聽課教師,教者即是裁判。

在整個“今天我當家”的模擬實踐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有趣的

購物活動靈活地運用10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合作、傾聽意識,體會到學習數學是快樂的,並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三)、小組對抗:(13分鐘左右)

給各小組時間和機會,根據模擬商店的情境以及各小組的晚餐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互相考一考,採取搶答的方式。提出正確的數學問題加10分,答對了加20分。如果學生不能提出“30元可以買些什麼?”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這樣説:“老師也想到了

一個問題,不知道怎樣解決,你們能幫助一下我嗎?”像這樣開放性的問題,只要學生的答案合理就給予鼓勵。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地開放地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勇於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最後進行總結,評選出優勝小組,説説他們為什麼會取勝?讓孩子們知道團結合作的重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的意識。

(四)、課外延伸:(1分鐘)

回家後在父母的幫助下真正“當一回家”,去幫助父母買菜或買其他的東西。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中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數學是快樂的,能夠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們在互動有序、活而不亂的課堂氛圍中敢想、敢説、敢爭議。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56頁主題圖及第57頁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58頁練習十第1題、第2題、第3題。

2、教材分析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裏以十為計數單位。教學內容的編排,分三個層次:一、以實際情景——花卉展提供計算題,並呈現算法的多樣化;二、讓學生動手操作(如擺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脱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通過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多種不同的算法,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這樣安排,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後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屬於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教材的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脱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3、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三個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整十數加減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整十數加減口算的算理。

二、説教法

1、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複”相連,在教學中藉助帶學生去看花的生動情境,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

2、在探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時通過討論、交流、動手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索,顯示不同算法,體現了《課標》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的理念。

3、練習以動手擺一擺,請學生喝飲料,吃蘋果等形式進行,淡化“練”的痕跡,鞏固和實踐相關的知識技能,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三、説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藉助教材看花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愉快地學習。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看圖)、想一想(想問題、想算法)、數一數、説一説、擺一擺(擺小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激勵並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四、説教學過程

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在研究教材時,我以去花園賞花———參觀苗圃基地——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動手擺一擺——獎勵喝飲料和吃蘋果等環節來展開教學,環環緊扣。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春天來了,花園裏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吸引了許多人們去觀看,大家想不想去湊湊熱鬧?(出示花園們賞花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叔叔阿姨,小朋友們都在幹什麼?接着由“這麼美麗的鮮花是花農爺爺從苗圃基地裏運來的,現在咱們就去苗圃基地看看吧!”這一過渡語引出例1,進而引導學生觀察,獲得信息,提出問題。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取信息並

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很多數學問題,增強了問題意識,激發瞭解決問題的慾望。)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師:要求“紅花和黃花一共多少盆?”該怎樣列式呢?

計算1020時你是怎樣想的?結合學生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逐一板書:

(1)十個十個地數。

(2)3個十加2個十得5個十,5個十是50。

(3)因為32=5,所以3020=50。

隨後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提升算法,進行優化:如果沒有圖或小棒,看着算式你會怎麼想?請學生同桌説一説。

(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樣化的局面。這樣既留給學生探索、思考、動手的時間和空間,又開闊學生的思路,還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運用同桌討論、交流的方法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了《課標》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的理念。接着教師的及時板書有利於學生對自己的算法進行確認、理解和修正,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交流,併為下面的減法算式提供優化後的算法,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法。)

(三)、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1、擺一擺,算一算。

師:通過剛才的表現,我發現大家不僅聽得認真,説得更棒,下面老師想考一考你們的動手能力,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以充分讚揚的語言和激勵性的評價促使學生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注意力集中,激發他們好勝的心理。)

2、看一看,填一填。

低年級的孩子還不會有序地觀察圖,所以教師先指導學生看圖,然後生再獨立完成。我在設計教案時將墨水改成了飲料,既吸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便於自己更好的串連教學。使學生主動學,樂於學,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3、算一算,比一比。

教材呈現的是六道算式,我在設計教案時給算式穿上了“外衣”,加了大蘋果當背景,目的也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又能更好地串連教學。讓學生在獨立算後彙報是如何算的,然後進行比較,抓每個大蘋果上下兩題之間的聯繫,進一步引導學生鞏固算法。在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時實際上只算整十數上的幾加幾或幾減幾就行了。

4、填一填,算一算。

對於這道題的處理我先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在學生做的時候老師下來巡視,肯定會發現某一個或某些同學的錯誤,進而讓學生彙報自己填的結果,對於錯誤進行剖析,重點説明3和30各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明白計數單位不同不能進行相加或相減。整十數加一位數,一位數只能加在整十數的個位上;整十數加整十數就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只要整十數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個位不變,仍然是0。

以上的練習設計,既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又能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符合《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總結

在全部練習完成後,我着重讓學生自己來談本節課的收穫,在親切的師生交流氛圍中慢慢陳述自己本節課學到了哪些新知識。最後教師再講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進行總的闡述。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6—10的認識説課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西師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材位於24—26頁上,包括例1、例2、例3和課堂活動1、3題。

二、教學目的

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規律、學情等共設立了3個教學目標:情感目標:讓兒童感受數與生活的聯繫,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能力目標:能規範地書寫6—10各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知識目標:能認、讀、寫6—10各數會用6—10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物體的各數。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規範地書寫6—10各數。

四、教學難點:

對數6—10的掌握及運用。

五、教法、學法設想是:

本課最大的特點是貼近學生生活,在生活中學,學以致用。各種輔助手段完成教學目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電教手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法:(1)講解法。(2)演示法。(3)引導法。(4)談話法。學法:動手擺、動嘴説、動手寫、劃、比、分。

六、教學過程:

6—10的認識是兒童已經認識了0—5之後進行的,是一次數的擴展。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採用了以情景導入的引入法和以挖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啟發式教學。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呈現出“小貓想吃大魚的情景圖。銀幕上出現了一隻可愛的而又非常飢餓的小貓,這隻飢餓難忍的小貓,非常想吃掉高處的大魚,可是呢!太高了,它夠不着。該怎麼辦呢?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一下解決問題的辦法,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再由老師總結一下,讓學生看看老師是怎樣來幫助這隻可愛的小貓的。單擊鼠標,這時就在貓與魚之間出現了一段樓梯,並以此詢問學生:小貓要走多少步才能吃到大魚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用鼠標點擊一步梯子就出現了一個數字,這樣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本課的新內容。由0—5呈現到了6—10。

這樣做既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啟發兒童的積極思維,又能集中兒童的注意力和觀察力,還能再次複習0—5的數字,讓兒童聯繫了生活,感悟到了已經學過的數是不夠用的,在實際的計數中,還有許多比5大的數。由此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學習動機和需求。

在教學例1、例2時,教師先提出相應的問題。如:圖中有多少個人?有多少棵樹?你還能從圖中發現些什麼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觀察學習。這樣做能讓學生自已親身數一數,説一説,整體地感受了6—10各數。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6、7、8、9、10,隨後展示教具6本書。並以此問學生:6除了可以表示6個水桶外還可以表示什麼呢?自然而然的,學生看到老師手裏的6本書會想到6本書,6塊橡皮,6個書包,7本書,7塊橡皮……等等。再讓學生聯繫自身,自已表達。同桌交流並利用小棒,讓學生動手親自擺一擺、數一數、認一認。讓學生一邊擺小棒一邊説。教師則作相應的指導工作。當學生初步認識了這幾個數字時,教師應進一步加強認讀練習。如:教師説出一個數。要求學生們拿出相應的小棒或擺出相應的小棒。2同桌的兩個同學一個説數一個拿小棒或擺小棒。操作完後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

這們做,從情景入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説説做做做生活中的數,讓學生感受了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通過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索、彙報交流,加深了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而且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學具等方式更加深了學生對6—10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在教學例3時,教師先規範地寫出這組數,並問學生:老師寫的這些數字漂亮嗎?你們也想寫得這麼漂亮嗎?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讓學生從要我寫變為我要寫。

然後教師在“田”字格里規範地寫出這些數字,讓學生注意觀察。寫完後問問學生:老師是怎樣寫的,你覺得在寫這些數字時要注意些什麼?再讓學生結合教材例3的要求,先用手指比一比,再劃一劃方格,然後邊讀邊寫6—10的數,再讓那些寫的好的同學談談自已寫數時有些什麼經驗,給全班同學介紹一下,再完成練習。

在這個教學環節裏,這樣做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把6—10的數字寫好。因為這裏面有些數字(如“8”)是很不好寫的,教學中一是發揮了教師的示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二是讓學生親身實踐,三是發揮了寫得好的學生的帶頭作用,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使學生能自主的把這些數字寫好。

在教學結束時,教師用學生喜愛的遊戲“猜一猜”,再次鞏固6—10各數字,老師告訴學生:森林裏要舉行一次飛行比賽,這時銀幕上出現了10位參賽選手(10只小鳥)每隻小鳥各帶有一個數字。老師每單擊一次鼠標“選手”就減少一個,從10位變成只剩一位,老師先讓學生把自已認為要獲得冠軍的那隻小鳥的數字寫在紙上,並且教育學生:我們這些參賽選手是如此的可愛美麗。所以,我們也要把代表它們的數字寫得跟它們一樣的美麗。在比賽結束後讓學生展示自已心目中的冠軍所代表的數字是否和真正得到冠軍的數字一樣。猜對了的學生,老師還給予了一個帶有此數字的小獎品。

這樣做,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又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溝通了數字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掌握、運用知試識,讓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七、板書設計:

黑板的正中是課題“6—10的認識”。左邊寫有數字6、7、8、9、10。右邊是用田字格寫的數字6—10。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説課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

頁到65頁《10的認識》。

二、我對教材的理解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教材先是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及多位數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4)培養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10的組成

教學難點:讓學生能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

4、教具、學具準備

Flash課件,為每兩個學生準備一張記錄紙和十個卡片蘋果。

三、教法設想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住還要藉助於形象直觀的實物圖象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為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

四、學法滲透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

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五、説教學程序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裏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課堂,故事主要是説“在數字王國裏,9以為自己是最大的數,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後來1和0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9……”課件演示到這,我就讓學生來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麼辦法來對付9?這麼一問,學生的思維就像被激活了一樣,同學們都紛紛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致盎然,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同時,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塊兒就變成“10”,然後就板書課題:10的認識。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數一數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有效平台,在這一環節中,我就設計了孩子們喜愛的魔術表演情境,讓學生邊看魔術表演邊複習1?——9的數數過程,並體會“9添上1就變成10”的過程。還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説説畫面中還有什麼東西的數量也可以用“10”來觀察,如“畫面上有10朵花、10顆星星……”最後讓學生用“10”來説一句話,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數字娃娃找家”

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為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娃娃找家”。這裏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後,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後,我就讓小朋友説10以內數的順序,如:5相鄰的前面一個數是誰?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助於學習目標的落實。

為了鞏固學生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創設了神舟六號發射現場倒計時的情境,學生們熱情高漲,為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而自豪,為了能夠與宇航員一起倒計時而喝彩。整節課的氣氛到了高潮時刻,學生們紛紛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後的學習態度,這不正是同時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學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嗎?

3、比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課件出示點子圖的,着重強調9添上1就是10,讓學生比較10與9的大小時,我要求學生説出為什麼要填大於號、為什麼要填小於號?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維。

4、教學10的組成和分解。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這一教學過程我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學習“10的組成”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讓學生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抽象思維過程。因此,我就設計了“分蘋果”這一手腦並用的活動來衝破難點。活動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小朋友,現在是蘋果成熟的季節了,果園裏的叔叔想請全班同學來幫忙摘蘋果,但蘋果摘下來以後,要把它們放到這2個筐子裏,同學們想想,如果讓你來放的話,可以怎麼放?”學生以同桌2人為一組,自己進行分工:一個負責寫記錄表,一個負責分蘋果,然後,讓學生看着這些分法,説説自己的發現並彙報展示,學生説出了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是:看到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最後把10的組成進行板書,學生看着板書很快就發現到: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10”,而且左邊的數越小,右邊的數就越大,這樣安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提升了本節課學習的思維性,達到了知識的內化。為了鞏固學生們對10的組成的學習,我分別設計了猜糖遊戲和對口令遊戲。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體。

5、10的書寫

在教學10的書寫時,我先讓學生觀察10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數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比較得出10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且左邊的1和右邊的0與我們以前學過的“1”和“0”寫法一樣,然後教師範寫數字“10”,最後讓學生練寫。這樣設計是遵循了兒童的認識規律,因為寫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之一,教師的示範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兩個數字符號組成的,跟前面寫的0——9有不同之處。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讓學生完成了書本第65頁“做一做”和第67頁的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通過老師的提問:今天你認識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學得最高興的是哪一部分的內容?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收穫,既能引導學生理順知識,又體現了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延伸。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又便於學生觀察,提高教學效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本課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一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課本34—35頁)讀數和寫數在學生掌握100以內數數及數的組成的基礎了進行的,讀數和寫數是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概念的過程。每讀、寫一個數,都要應用數的組成、數位意義來進行,它又是後面要學的數的大小比較,及100以內數的計算的重要基礎,教材通過具體事物的數量——説出數的組成——在計數器上用算珠表示——數的讀、寫這樣一個過程來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説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2、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是本課的重點。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法和學法

本課時的教法和學法打算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時,教師藉助教具、實物等的演示和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感性認識。

2、揮教師主導作用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從一年級起就要學會注意觀察、記憶、思維、想像、操作等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教的過程要與學生學的過程統一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讀數、寫數的活動。

四、説教學程序

①、鋪墊

1、複習數位順序表。

2、口答:

1個十和4個一組成()。

20是()十組成的。

6個一和1個十組成()。

()個十和()個一組成19。

15讀作

(),八寫作(),20讀作(),十九寫作()。

②、創設情景

課件演示:甲、乙兩位學生爭論:在計數器上撥了13要用幾顆珠子?(甲13顆,乙4顆),學生獨立思考誰説有理?並説明理由。

指名回答:生:甲説得對,這時我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操作,通過操作學生找準了答案,接着讓學生撥20要幾顆珠子。

引導得出:個位上的一顆珠子表示1個一。

十位上的一顆珠子表示1個十。

③、講授新課

1、教學例4。

(1)出示計數器。通過計數器加深認識數的讀、寫。教師指名回答: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教師出示2捆鉛筆和4枝鉛筆。提問:這裏共有幾枝鉛筆?24枝是幾個十和幾個一?學生回答後教師接着問:計數器上應該怎樣表示呢?教師要啟發學生説出2捆鉛筆表示2個十,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4枝鉛筆表示4個一,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

教師強調:寫數時,要先寫十位,再寫個位,十位上是幾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是幾就在個位上寫幾,這個數寫作“24”。讀數時,先讀十位上的數,再讀個位上的數,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個位上是幾就讀幾,這個數讀作“二十四”。

2、教學例5。

(1)出示計數器。

讓學生分別讀出和寫出計數器上各數。

(2)出示計數器: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圖,並讓學生討論:為什麼這樣寫?學生彙報討論結果後,教師小結:十位上是幾就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用“0”佔位,寫作“40”,讀作“四十”。

第二個圖和第三個圖讓學生嘗試,並互相交流。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這個數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麼位?”集體訂正。

3、教學例6。

(1)出示10捆小棒與計數器。

提問:這裏有幾捆小棒?每捆小棒有幾根?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一百應該怎樣寫?

(2)讓學生討論:怎樣在計數器上表示?

引導學生説出:先在百位上寫“1”十位上和個位上一個也沒有用“0”佔位,這個數寫作“100”,讀作“一百”。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這個數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麼位?”

4、小結: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按數位順序寫,個位或十位一個也沒有就寫“0”佔位。

④、鞏固練習

1、看圖寫數。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提問,集體訂正。

2、撥一撥。

894172643528

教師説數,學生撥數,再讀一讀。

3、做一做。

35讀作(),九十九寫作(),

96讀作(),五十四寫作(),

77讀作(),八十九寫作()。

⑤、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讀、寫100以內的數。誰願意來説説怎樣讀、寫100以內的數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pygr3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