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模板八篇

關於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模板八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模板八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1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會詞語的節奏。

3。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會校園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點:認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積累詞語體會詞語的節奏,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會校園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課時

一、看圖引入:

1。學生觀看校園生活的圖,議一議,説説圖上都畫了什麼?

2。説説自已的學校生活經及自已的感受。

二、學習生字。

1。藉助圖畫讀本課的詞語,畫出生字。

2。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桌互相糾正讀音。

3。檢查讀音,重點讀準琴和多音字模。

4。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識字經驗。總結識字方法。

三、看圖讀詞。

1。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哪些詞語在圖畫中能找到,再讀一讀。

2。哪些詞語是圖畫中沒有的?找出來讀一讀。

3。再次練讀詞語,展示:喜歡讀哪一行就讀哪一行。

4。比賽讀,看誰讀得最好。

四、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然後描紅。

2。教師範寫,學生臨寫:

胡:左高右低,左右寬乍基本相等。

戲:左窄右寬,左短右長,又的捺變點。

鋼;金字旁的起筆不要超過第二橫。

第二課時

一、複習字詞

1。自已讀詞語,如有不會的可以向同學請教。

2。指名讀詞語,看誰讀得準確讀得有感情。

3。檢查學生認讀詞語的情況。

二、誦讀詞語

1。教師範讀。

2。學生評説老師的範讀,教師提示從以下兩個方面:要邊讀邊想象,讀每個詞語都要讀出一個畫面來。要讀出詞語的韻律來。

3。學生有滋有味地練讀詞語。指名讀第一行詞語,相機評議,最後齊讀。

4。自主讀後三行詞語,邊讀邊做動作體會。指名讀,喜歡讀哪行就讀哪行,學生讀後可提問;你彷彿看到了什麼?/article/你為什麼喜歡這個詞語?為什麼要這樣讀?

5。男女生比賽讀。

三、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描紅。

2。教師範寫學生臨寫。

觀;左窄右寬,左短右長,左邊又字捺變點,右邊見字的撇不宜太長,豎彎鈎要舒展開。

彈:左窄右寬,左右相等長。

琴:上邊的兩個王字要扁一點,下面的人字要舒展開。

養:中間的豎撇要一筆寫成。

四、讀讀説説

學生先讀一讀課後的題目的意思,再來個生字開花。比一比,誰説得好,説得多,從理解詞語中積累詞語。

五、實踐拓展學校還有哪些活動?把知道的説給同學聽。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第四冊第二單元是一組用愛心串起來的,它呼籲我們,和學生一起,細細品味這些充滿愛的詩文,用愛心引導學生感悟愛、奉獻愛。《泉水》是這組課文的第一篇,它用擬人化的手法,兒童化的口吻描寫了泉水從衝出石縫到匯入大海一路經過的地方及發生的故事。這篇課文很美,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灑下一路愛心。我們讀這篇課文的時候,聲音要輕快些,讓我們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湧起像清泉那樣去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本課的插圖很美,課文描繪的畫面也很美,讀起來富有音樂感。

目標認知:

1、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讀懂課文,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

能力:通過説話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通過教學加強語感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悟,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的感受。

【説學情】

1、所任教班級學生的朗讀能力較好,初步懂得品賞詞句,本節課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美讀課文,運用品賞詞句的方法學習理解課文。

2、大部分學生性格較為內向,因此設計教學環節時,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大膽參與學習,進行説話訓練就成了我最先考慮的。

【説過程】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教學時我從複習生字入手,設計了開火車認讀生字並組詞以及用所組的詞説句子的環節。根據這篇課文適於朗讀的特點,設計了邊朗讀、邊理解、邊體會、邊創造表演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從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泉水流過了哪些地方看見了什麼。由於2-5自然段,句式相同,泉水的話很相似,我採取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把重點放在第二自然段,通過比較句子,感悟泉水的熱情、愛幫助人,進行感情朗讀,再通過情境演繹,深化認知。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泉水的其他話。在朗讀時讓學生充分自讀,感受閲讀的樂趣,邊讀邊欣賞插圖,邊讀邊思考。比如,引導學生聯繫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後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再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閲讀教學,不僅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火紅的杜鵑”“美麗的身影”“明亮的大鏡子”“靜靜的山谷”“清脆的歌聲”在學生積累這些詞語時,可引導學生感悟:加上修飾部分可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形象、生動。在教學中,我還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方面,設計了“這面明亮的泉水還能照出什麼”“泉水還流過哪些地方,看見什麼,説了些什麼”等練習,極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點燃學生創新發展的火花。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3

依據教材的內容,確定本課的設計理念為:

1、以學生自主讀書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生閲讀的激情;

2、使學生在質疑解讀中理解文章的藴意;

3、幫助學生在想、述、讀、演、議中內化語言的深情,從而提高每位學生的語文素養。設計特點:

(一)情感為線、深度感悟語言

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滿意到着急再到戰勝困難後的喜悦。教師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語言。例如:課文開始,教師抓住"滿意"來理解"端詳"的含義,"好的"這個語言的語氣;課文中間抓住"着急"來體會"畫弄髒了"的不同感受;課文最後抓住"克服困難的喜悦"來品味、思索爸爸簡短的話語中藴含的深刻道理。這樣,學生在體會人物感情的基礎上,析詞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語言,向學生滲透文章的表達方式。

(二)以讀為本、尊重個性感悟

《大綱》指出: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為了落實以讀為本的原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保證閲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範讀、評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並且激發學生對於讀文的興趣。讓學生想讀課文、愛讀課文。充分讓學生感悟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深入朗讀,在交流、評價中理解朗讀的方法,依據學生獨特的感悟,讀出自己的課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以"你體會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主線,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這時,孩子們可能會説出高興、自豪、滿意、激動、興奮等多種感受,再讓學生讀出自己體會到的心情。在朗讀爸爸的話時,讓學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話,你會怎樣説?可能孩子們會懷着沉穩、高興、興奮等多種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讀。

(三)聯繫生活,拓寬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詳一詞時,讓學生聯繫生活想象、表演,這樣,將學生的親身感受引入課堂,使學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聯繫生活,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壞事變好事的情況。尊重學生的差異,把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為資源,例如:以"你體會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主線,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受,讀出不同的課文。這樣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的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源。

課堂反思: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缺點和不足。例如:教師基本功有待加強,特別在教師的語言上,提問應該更加準確,引導應該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師還應該豐富知識積累,提高文化底藴,這樣可提高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教學機智方面,還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究,善於捕捉課堂生成,深度訓練。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觀潮》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向我們描繪了

浙江省海寧鹽官鎮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結構清楚,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後的順序和大潮聲、形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景象,使人讀後不禁發出感歎“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作者還介紹了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從側面表現了錢塘江大潮之奇。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像畫面,通過重點語句段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條: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 、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聯繫上下文體會詞語表達上的含義。瞭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4、 通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一些語句,想像課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説教法

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採用創設情境法進行教學。上課時播放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文字描寫深刻感受。閲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讀一讀,議一議,看誰能把潮來時的那種“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的氣勢讀出來。

三、説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為什麼這麼説,“奇”在哪兒。讓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説説自己對錢塘江大潮的瞭解。語文課堂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還將採用合作交流式學法,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議一議文中的哪些詞和句用得好。

四、説教學程序

《觀潮》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作者分別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這三個方面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為總寫,重點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範文。為了使本課教學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導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這一課。”(教師板書課題後質疑課題,什麼是觀,什麼是潮?師生交流後回到課文中。)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提問“讀到這兒,你有什麼要問的?”學生會質疑“為什麼説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在哪兒?”讓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資料再結合課後的資料袋説説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來,激起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過渡語“同學們,我們知道了這兒的潮水是由於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感受。我們先把課文的障礙——生字掃除掉。”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學生分四人小組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

2、小組成員討論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錢塘江大潮的,重點寫了哪一部分?{意圖: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交流,有助於帶動學生的思維,在文中找出問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也促進了成員之間的團結。}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這篇文章結構非常清楚,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的順序來寫的,老師就按照這個順序來組織教學。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説一説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麼?潮來前江面是什麼景象?

結合課文插圖看一看人們都在幹什麼?這麼多人都來看潮水説明了什麼?他們現在是怎樣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場會是什麼心情?

2、播放潮來時錄象,師生之間交流感受後再回到課文。學生自由朗讀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點來具體描寫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和聲、形變化的特點來描寫潮水來勢洶湧的。指導朗讀3、4自然段,特別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讓學生讀,小組齊讀,比賽讀,看誰能把那種山崩地裂、萬馬奔騰的氣勢讀出來。

再播放潮來時錄象,請學生當解説員,按照順序和聲形變化介紹潮來時的景象。評一評,哪位解説員解説得最好。

3、霎時,潮頭就奔騰西去,這時江面又是怎樣的景象?潮水西去後有什麼變化?人們此時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要發出怎樣的感歎?{意圖:利用影像資料進行直觀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第一次播放錄象讓學生有初步映像,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課文學習,使學生很快地把剛才看到的畫面在頭腦中重現一遍,從而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第二次播放錄象,讓學生不看書,直接對照畫面做現場解説,利用孩子好勝的心裏,積極調動孩子的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起來。}

4、總結:錢塘江大潮為什麼被稱為天下奇觀?(學生在學完課文後很快就能回答上來。)

(四)回顧課文,加深印象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課後練習,拓展運用

1、把今天看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了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小練筆。讓學生以《觀潮》這篇課文做範文,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一處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觀。學會了的方法,應及時運用,這樣有利於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五、説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觀潮

潮來前 平靜

聲: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一條白線 橫貫江面 兩丈水牆

潮頭過後 平靜 漲水

六、説效果

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5

《秋天的圖畫》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秋天豐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濃豔的筆墨為讀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豐收、喜慶和熱鬧。整篇課文句式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低段兒童的朗讀訓練。特別是中間四句:“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不僅讀來有滋有味,它整齊對仗的句式,更是孩子們進行模仿説話寫話極好的訓練點。

秋天是美麗的、可愛的、喜悦的,為了孩子們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盡興地、愉悦地學習課文,我對教材做了如下處理:

1、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文的過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濃郁的秋色,針對富陽的氣候特點,我進行了重組教材,將第一單元的課文後置到了十月份,這樣我們就可以一邊學文一邊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畫秋天,寫秋天,頌秋天,真正達成情感目標和知識能力目標同步發展的目的。

2、適量的從課外引進一些學生喜愛的描寫秋天的古詩、兒歌和散文,在拓寬學生的閲讀面的同時,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

3、與音樂老師商量是否能與此同時教一些讚美秋天的歌曲,讓孩子們多維的感受秋天美麗與喜悦。

根據文本的語言特點和孩子們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①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②體會秋天的美麗和喜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③能夠仿照課文中的一些句式,寫一寫秋天的其他景物。④通過拓展閲讀,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秋天的特點,積累更多的語言表達形式。⑤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秋天,願意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秋天。為了突破重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計劃用三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理解了課題,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學會了生字,並理解了部分詞語,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三課時帶學生走進春秋公園觀察秋天、欣賞秋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讚美秋天:如畫秋天、寫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預設要幫助學生達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個目標。為了能較好的達成這些教學目標,我採用今天這樣一個教學設計,下面我就這個設計來談談我的設計理念和課堂教學的反思。

《秋天的圖畫》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切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迅速走入文本成了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李吉林曾經説過:“教師的情感對於兒童來説,是導體,是火種。教師要善於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學生在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後,對秋天的美麗和喜悦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讓這種感受進一步昇華,讓他們不僅有對秋天美景的喜愛,更有對文中優美語句的喜愛。課後我反覆地研讀了課文,讀着讀着,我發現這篇散文讀起來更像一首優美的詩歌,於是我以中間四句為主基調對其他的幾句進行了修改,果然讀來更朗朗上口了,而且這樣的修改也突出了重點句式,便於學生的朗誦和仿寫。後來我便在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當舒緩優美的鋼琴曲響起時,教師開始動情地朗誦小詩,將學生帶入那幅詩意的秋天的圖畫中,如果孩子們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為老師鼓掌,當老師問:“想讀嗎?”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像老師一樣去朗誦詩歌,這時學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發,因為他們朗誦時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詩人的。在讓學生反覆地動情地朗誦之後,再讓學生來談讀後的感受就比較到位了。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學目的

(1)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感覺鄉親們冷靜無聞、無私奉獻的精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薰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則是理解為什麼説“搭石”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三、説教學方法、學法

在閲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至關重要。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説教學基本流程

對於本文教學,我設計的教學流程一共分為四個部分: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四、課外拓展,談自己身邊的事。

在談話導入、創設情境的環節中,針對孩子的情況,我提了最簡單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再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初識搭石。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並讓學生思考:什麼是搭石?

學生自由讀課文後,認讀生字詞,接着再交流問題“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使學生理解“搭石”的特點及作用。

第三個環節是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抓住“與學生一起尋找美”展開教學,使學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義。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重點引導:

在品讀第二自然段時,重在讓學生體會上了老人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品質。為此,我採用想象説話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內心世界,提問:老人踩了不穩的搭石,心裏會怎麼想?老人不是急着趕路嗎,擺好搭石後,為什麼還要踏上幾個來回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呢?相信經過師生這部分的問答,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的朗讀也會更有深度。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畫的是一幅人們和諧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學時,我重要捉住“行動是那麼和諧有序”、“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等,讓學生邊讀邊睜開想象,感覺人們走搭石的節拍,諦聽那走搭石時發出的輕而有力的踏踏聲,説出眼前目今表現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田地領會美,感覺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筆墨樸素,但是簡樸的事變中卻閃耀着優美的頭腦,散發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導這一部門的朗讀時,我重點捉住“人們把這當作理所雖然的事”這句話,引導學生深入明白“理所雖然”這四個字所表達的情緒。

我捉住“溪邊讓路,背老人過溪”這兩個詳細事例的形貌,加深學生對“理所雖然”這個詞的明白同時,又使學生逼真地感覺到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力。

課文第五段的教學,重在點破文章主題,使學生明確本文看似寫石,實則寫人。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借搭石所歌頌的無私奉獻,同心專心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並引導學生朗讀。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課本闡述:

《麥哨》描寫了盛夏時節鄉下曠野裏即將豐收的情形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況。這一是篇文質柔美的課文。一是意境之美:文章為我們顯現了一幅兒童在故鄉高枕而卧玩耍的高興局面,讓我們感覺到故鄉風景的感人,故鄉生存的滿意。其二是語言之美美:文中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伎倆,很多語句都值得門生去咀嚼積聚;首尾呼應,兩段表達相近意思卻用了差另外説話。可以大概使門生在領會語言美的底子上感覺到故鄉生存的美,引發了他們嚮往大天然的情緒。於是本文是薰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語感,豐富他們語言藝術。

二、學情分析:

我們都知道,由於聽力障礙,聾啞學生語言相對比較貧乏,閲讀理解能力相對與同年齡的來説差距比較大。再加上本文描寫的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的田園生活,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説距離比較遠,因而體會其中的情趣也比較難的。在教學中,要從彌補缺陷出發,從發展學生語言的.角度去考慮。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據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知識目標:

1、學習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四、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能結合對文本的理解,展開想像,感悟出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

五、情感目標:

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嚮往大自然的情感。

其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悟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讓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生活嚮往的情感又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我採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教學工具,補充了一些美麗的鄉村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

結合以上分析,我預設本課用三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學習課文,感受語言之美、意境之美。第三課時,鞏固知識,昇華情感,完成練習。

首先我簡要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設想,本節課我打算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

一、實物導入,理解課題。

由於學生沒有見過麥哨,而且對於聾啞學生的來説直觀形象的實物能夠幫助他們理解,加深印象。所以我在直接明確題目,讓學生用“麥”和“哨”分別組詞後,出示一些麥杆,讓學生知道麥哨就用麥杆做的哨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聾生的朗讀有時候是比較盲目的,有的就是為了讀而讀。為了提高他們的閲讀理解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我設計了:“讓我們在這麥哨聲中,走進文本,去聽聽這是怎樣的聲音?”“在這哨聲中,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兩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邊度邊思考,去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讀通課文,學習新字詞。

指導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相機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比較,舉例説明,組詞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生字詞的含義。學會“和”“應”兩個多音字的詞義及運用。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引導學生再次默讀課文,説説課文幾次寫到了麥哨聲。然後朗讀比較,體會省略號的含義和兩段文字不同的措辭。

下面我具體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這一課時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受意境之美,品味語言之美,在“歡快、柔美”的氛圍中陶冶情操,產生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這一目標,這堂課我圍繞“讀—説—抒—寫”進行教學,力求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組織教學,完成教學目標。

一、複習回顧,走進文本。

上課伊始,我用“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麥哨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嗎?”“這聲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兩個問題,引領學生回顧知識,走進文本。導出“歡快、柔美”兩個中心詞,並讓學生學習一、二兩個小節。

二、圖文結合,感悟意境之美。

緊接着我讓學生説説“歡快”“柔美”的詞義,然後自由輕聲朗讀3—6小節,去鄉村的湖畔、田野、湖邊走一走,找一找哪裏還能讀到歡快、柔美的感覺。在交流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白、彩、紅”以及“鵝黃嫩綠、金黃、黑白相間”等一些表示色彩的詞,來感受鄉村孩子的閒暇、歡快,即將豐收的歡快以及田園的景色的柔美。同時補充一些田野風光的圖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加深印象,感悟意境之美。這種藉助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可以深入淺出地化複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縮短學生認識過程。

三、品讀賞析,體會語言之美。

為了讓學生對文中的語句有更深的理解,培養他們的語感,幫助他們積累和豐富語言。在通讀3—6小節後,我又安排了細讀品味的環節。讓學生再來讀一讀,並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和段落多讀一讀。想想這個句子的意思,説説你喜歡的理由。然後組織學生交流,主要從“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一層晶瑩的細漢,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捧捧的種子。”“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這些句子中,學習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品味語言的美。

四、小結全文,昇華情感。

最後學習7、8兩個小節,讓學生説説“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為什麼這哨聲是如此的歡快、柔美?總結出:是這閒暇的生活、即將豐收而美麗的田野讓這哨聲如此的歡快、柔美。然後再讓學生來學一學“嗚卟、嗚卟……”的麥哨聲,一同來感受。

五、課堂延伸,走進鄉村。

為了更好的彌補缺陷,發展聾生的語言,聾校的語文課堂,應該有它的側重點,那就是寫作的指導。所以為了昇華本文的中心思想,讓學生感受鄉村孩子快樂的生活。我在最後安排學生觀察課文的插圖,把孩子們在湖邊嬉戲、玩耍的情景寫的再具體些的小練筆。

六、作業安排:

1、熟讀課文,摘抄文中柔美的文句

2、結合學習要領,自主閲讀《可愛的草塘》一文

板書計劃

結合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板書上我力圖表現出語文可讀性,讀寫訓練的落實,結合人文性的講授思緒,故而結合現實策劃了這個板書。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27課《兩隻小獅子》。《兩隻小獅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為憑着父母的地位和本領能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的曬太陽,什麼也不幹。通過一勤一懶兩隻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表現形式以對話為主。

2、學習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天性愛動、富於想象的特點的認識,特制定瞭如下三個教學目標,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貫穿以情、趣的激發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力求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

1)知識技能目標:認識11個會認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創設情境、朗讀感悟、互動探究,努力激活教與學的氣氛,力求教學過程的生動活潑。

3)情感態度目標:從內心喜歡閲讀、朗讀童話故事;明白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應該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閲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尤其是對一年級學生更不能做過多的講解,而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因為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閲讀能力,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語言的味道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小獅子勤學苦練,懶獅子懶洋洋的什麼也不幹,體會媽媽對他的教育。

二、説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為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朗讀主線”的原則,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學法則以誦讀、發現、感悟、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三、説教學程序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他們在感興趣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本着這樣的指導思想,特將本堂課的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導入、感受樂趣——研讀課文、體驗樂趣——拓展思維、昇華樂趣——佈置作業、延伸樂趣。

(一)激趣導入、感受樂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對於低年級學生尤其重要。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於是,上課伊始,我就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讓學生感受樂趣。

首先我一邊用課件演示一列火車駛入大森林,一邊高興地説:“小朋友,咱們一起坐上火車去大森林裏玩玩吧!”接下來出示獅子媽媽一家人的圖片,説:“瞧,誰來歡迎我們了,咱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去獅子媽媽家做客,好嗎?”這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地引出了本課內容。

(二)研讀課文、體驗樂趣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尤其是第一學段的閲讀要求中提出: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於以上對《新課標》要求的理解,及本課重難點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塊“研讀課文、體驗樂趣”的教學中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取名字,初讀感悟→説理由,深入研讀→猜心理,感情朗讀

1.取名字,初讀感悟。

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初讀感悟之中去,我精心設計了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幫助獅子媽媽解除煩惱——給小獅子取名字,並要求取名字的理由得從課文中找。因為學生要給小獅子取名字,那就得讀書,還得讀出小獅子的特點,使名字能自圓其説。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課文的學習中去了。然後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要求小組長注意檢查生字的讀音,再交流討論一個最好的名字,最後進行全班交流。學生們所取的名字一定會是五花八門的,但不管學生怎麼説,只要是能自圓其説,我都會予以肯定、鼓勵,以激勵他們的發現。因為學生能取什麼樣的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

2.説理由,深入研讀。

新課程關注的不只是學習結果,更關注的是學習過程,也就是一定要探究學生是怎麼學習的,學習的過程中表現的情感、態度、價值如何。接下來説理由這一環節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我將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課文。例如要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小獅子勤學苦練,我就先讓取“勤勤”這個名字的同學説理由,學生為了説服自己的理由,那就得再讀書,從書中找詞語找句子。他們一定能從課文中找出“一隻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這句話,於是課件出示這句話。再緊緊抓住“刻苦”一詞,讓學生展開討論:

1)説説勤勤刻苦練那些功?

當學生回答後,指名學生來表演一下,學生一定非常踴躍。接下來我又問:

2)勤勤一天到晚地這麼練會遇到哪些困難?

有的學生可能會説:“它的腳會蹭破皮,會流血,那天體育課,我跑步時就摔倒了,膝蓋擦破了皮,還流了血,疼死我了。”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説:“勤勤會累得滿頭大汗,可能會累趴在地上其不來。”……於是我告訴學生,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仍然堅持練習,這就是刻苦啊!這樣學生通過將心比心的體驗,感悟了獅子的生命成長是一個刻苦的成長過程。當學生感悟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後,自然地生成了情感,這時讓學生帶着情感讀,一定能讀得聲情並茂,要比老師先講解怎麼讀要好得多。

3.猜心理,感情朗讀

至於文中的懶獅子,雖然學生能很容易地從文中找到説明其懶的理由的句子,但要達到理解感悟的目的並不容易。為突破這一難點,同時結合本文是以對話為主的特點,我特意設計了“猜心理”這一教學環節來知道學生朗讀感悟。

首先讓學生自讀對話,猜猜小樹和懶獅子它們心裏想什麼,還會有什麼樣的動作。然後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學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來鼓勵學生大膽地説體驗、演動作、扮角色,再通過師生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懶獅子的惰性及依賴心理,達到品讀感悟的台階。最後出示小樹和懶獅子對話的動畫課件,加深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思維、昇華樂趣

每一篇課文都要給學生一種思想的啟迪,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這篇課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教育學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個勤奮的人還是懶惰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塊“拓展思維、昇華樂趣”中設計了“勸獅子”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勸勸懶獅子,就是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同時,這也是讓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舞台。

首先讓學生討論:你覺得懶懶這樣想對嗎?它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會有好的生活嗎?有的學生可能會説:“它這樣下去會餓死的。”有的學生會説:“懶懶可能會被獵人捉住的。”然後我自然而然地引入:這可糟了,你想勸勸懶懶嗎?學生的情感被撥動起來了,一定有很多話想對它説。學生暢所欲言後,用課件演示獅子媽媽勸懶獅子的動畫,再齊讀媽媽的話,體會媽媽對它的教育。最後總結全文,告訴學生這個故事不只教育這隻懶獅子要學會生活的本領,其實也在教育我們小朋友,你們從小也要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四)佈置作業、延伸樂趣

一節好的語文課一般都有扣人心絃的“起調”,引人入勝的“主旋律”和餘音饒樑的“終曲”,這種精彩的“終曲”不但可使課堂氣氛高潮迭起,而且能讓學生把這種情感延伸到課外,達到“課雖終,思未了,趣不盡,情更濃”的境界。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我設計了一個延伸性和開放性很強的練習:

1.課文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2.編故事,以“懶懶的變化”為主題,形式可多樣:講故事、演小品劇、畫連環畫等。

因為演課本劇、編故事、演小品、畫連環畫都是學生喜愛的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我佈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任選其一,不僅給學生留下了創作的空間,還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四、説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了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總之,本堂課的設計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體驗,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經驗,並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建構課堂教學,力求體現新的課程觀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npgk0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