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想北平》説課稿

《想北平》説課稿

本文是“京派”作家話北京,在情感和風格上別有一番風味。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想北平》説課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想北平》説課稿

一. 説教材

本文是高中語文第三冊讀本延伸篇目,是配合課文第四單元《故都的秋》的拓展讀物。

第三冊中的散文更側重於文學性的欣賞和個性化的解讀。而本文是“京派”作家話北京,在情感和風格上別有一番風味。

本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老舍對北平的獨特的深情,文中自然流露的強烈的主觀色彩;以及老舍本身所具有的平民氣質。

基於這一點,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為: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平凡生活的熱愛:

知識目標:課文中如何用襯托來體現對北平的感情;

能力目標:借文章解讀老舍的閒雅品性和平民意識;

教學重點:

1. 作者字裏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

2. 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北平的妙處;

教學難點:

如何把握文中的主觀色彩、平民色彩?

二. 説教法、學法

文教其他文體更有主觀性、情感性,更宜用“體驗教學法”來組織課堂教學;而要體驗作者的情感,就要聯繫作者生平,作品,堅持“知人論世”的原則;基於散文本身所具的語言美,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悟語言的魅力,而朗讀本身也是培養語感的最佳途徑;教和學的過程中堅持“讓文本自己開口説話”,用作者的話解讀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多用討論,加強生生互動。

主要手段可概括為:

體驗性默讀

“知人論世”

多形式朗讀

用原句解讀

討論互動

三.説教學過程

佈置預習:

課文中哪幾節直接寫到了北平的特點?作者認為北平好在哪裏?

1.導入: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如果把北京城看成一本古書,我們已經接觸了許多位讀者,從汪曾祺的“衚衕”到史鐵生的“地壇”到郁達夫的“秋天”,每個人都對北京有自己的一番品讀,而今天我們有走進另一位“哈姆萊特”的世界,老舍話北京。

2.處讀課文,解決“寫什麼”的問題

檢查預習提出的問題:“課文中哪幾節直接寫到了北平的特點?作者認為北平好在哪裏?”

第一問較為直觀淺顯,學生較容易回答,可個別提問。

4—6節直接寫到了北平的特點。

一生朗讀這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預習第二問。根據學生朗讀情況,糾音,受方言影響,學生在朗讀兒話韻上不容易到位,而在本文中兒話韻卻特別能表現情味,不容忽視。

學生講,教師板書:

安靜閒雅

寫什麼 佈局合理

(4—6節)

貼近自然

3. 研讀課文4—6節,回答“怎樣寫”的問題

襯托手法

(厚此薄彼,可聯繫《故都的秋》中以南襯北的手法)

巴黎熱鬧 —— 北平安靜

巴黎的佈局“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

美國的橘子 —— 北京的玉李

3.回答“為什麼會這麼寫”的`問題

設計討論題:

(1)你覺得老舍偏心嗎?(導向作者表達上的主觀性)

“據我看”、“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在我的經驗中”、“還不愧殺”這些“偏心”的語言都可以看出作者對北平的偏愛。

你怎麼理解作者的偏心,(稍停)你能不能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解釋他的“偏心”?

1—3節,正是作者的解釋。

集體朗讀這一部分。

學生討論老舍的“偏心”

學生自由發言:

母不嫌子醜(第二段中以母親作類比 較易答到)

物我不分(第三段“……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第四段“我的血裏,我的性格與脾氣裏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

可否用作者文中的原話簡潔概括?

因為這是“我的北平”,這就為作者的主觀作了最好的解釋。

(2)為什麼獨選街道院落,小花小菜?(導向作者的平民主義)

“草花兒”是強調它的普通;

菜中強調“帶泥點的韭菜”;

“帶着白霜的”果子;

用文本來解讀作者的平民氣質:

“採菊東籬下”傳統文人的陶氏情結;

“像我這樣一個貧寒的人……”

作者的平民氣質源自於的作者自身定位和精神追求:平凡、談泊。

(引出作者介紹)

老舍,現代“京派”代表作家

《茶館》 以北京為背景的歷史畫卷,京味十足

《駱駝祥子》關注平民,關注底層 因此老舍被稱為“人民藝術家”

4.課堂小結:

老舍選取平凡細小事物,用主觀性的語言向我們敞開了一個平民知識分子閒雅、安然而熱烈的情懷

因為普通,所以眾口咸宜;因為入情,故而感人至深。

給我們的寫作啟示:

普通事物入題,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主觀感情,就稱得上好文章。正如上海的方仁工教授説的那種“你不講別人也知道,你講了別人也不知道”的文章就沒意思了。

5.佈置作業:

選取某一細小的事物(景物),寫出自己的主觀色彩。字數:300字

標籤: 北平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mw2d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