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品】説課稿初中範文集合3篇

【精品】説課稿初中範文集合3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初中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品】説課稿初中範文集合3篇

説課稿初中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説課活動。使用學案指導教學,對我來説還處在摸索階段,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説的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説的課題是初二下冊第9課第一節《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屏幕顯示課題)

一、本課教材分析(屏幕顯示)

第9課《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從屬於第五單元“學會交往天地寬”。這個單元的主題是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在交往中完善自我》這一課,從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兩個方面強調了中學生要學會交往,積極交往。本課有兩項內容,其中第一項“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主要幫助學生認識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人生離不開交往,交往對個人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二、本課教學目標(屏幕顯示)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理解交往的作用,樹立積極交往的意識。

2、知識目標:認識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必須與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交往與溝通的能力。

三、本課教學重點、難點(屏幕顯示)

本課第二個層次: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也就是交往的作用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把這個問題確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主要考慮到青少年學生的實際思想狀況。由於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和心理髮生急劇變化的時期,中學生遇到麻煩或需要幫助時,渴望交流,渴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卻經常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正確處理與同學交往中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導致不少同學不能正確的對待交往,認識不到交往對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法(屏幕顯示)

初二年級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樂於表現自己,形象思維豐富。因而,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一是學案導學法:將編制好的學案課前印發給學生,佈置預習任務。通過預習,讓學生熟悉本課的學習目標,獨立解決學案中設置的問題,發現其他一些疑難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聽講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聽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是討論法:針對授課中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提高認識,解決問題,同時也有助於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是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五、學法(屏幕顯示)

在學法方面,本節課主要運用課前預習、質疑問難,課堂討論、活動探究等學習方法。利用這些學習方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下面,重點説一下本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屏幕顯示)

教學過程主要有五個環節:1、導入新課。2、講授新課。3、課堂小結4、課堂練習。5、佈置作業。

1、遊戲導入:(時間安排3分鐘)

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我利用遊戲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在講課之前請兩位同學做過障礙物的小遊戲,先由一位同學蒙着眼睛很吃力的繞過障礙物,然後在另一位同學幫助下輕鬆地繞過障礙物。遊戲結束後,向學生提問,看了這個遊戲有什麼感想?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進行總結: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在朋友的幫助下順利完成的,所以説每個人都離不開社會,人與人都離不開交往。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和他人交往?交往對個人的成長有什麼重要作用?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討的話題: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從而導入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課件顯示)

2、講授新課:(30分鐘)

其中,第一個層次:人生離不開交往。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交往與人的關係,懂得交往的必要性。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我開門見山地向學生提出問題:人生為什麼離不開交往呢?隨後,課件顯示圖畫:一羣大雁和一隻脱離雁羣的大雁,讓學生觀看兩幅畫並讓他們談談對這幅畫含義的認識。

老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強調總結:孤雁難行,我們每個人也如同大雁一樣,離開了社會羣體就會在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遇到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甚至無法生存。

為了更進一步説明交往

的必要性,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離開社會交往帶來的危害,課件顯示事例材料:“狼孩”、“鳥孩”的故事。從脱離交往危害人的健康成長的角度,讓學生討論離開交往有哪些危害,感悟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課件顯示“狼孩”“鳥孩”故事)

在觀看圖片和分析材料基礎上,佈置學生在課本中歸納出為什麼人生離不開交往?這一問題的學習要點,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後,老師就學生的歸納情況進行總結,進一步明確該問題的知識要點。(課件顯示知識點)

即:從橫向來看,每個人都需要交往。

在交往中,才能更好地認識和發展自我;

在交往中,才能體驗人生各種感受;

在交往中,才能滿足心理需要,適應社會

從縱向來看,人生各個階段都需要交往。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心理變化的時期,交往尤為重要。

在學生對交往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後,接着設置了一個小活動:“説一説”。(課件顯示)設計這一小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反思總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狀況,感知交往對自己成長的重要性,發現在日常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能增強課堂教與學的的互動效果。

在講授完第一個層次的問題後,老師接着進行過渡:可見,人生離不開交往,那麼,交往對我們個人的成長有什麼重要作用呢?從而引出第二個層次: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這個層次的問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交往對於個人的成長有重要意義。對於交往的三點意義我是這樣處理的。

對於第一點作用,首先,組織學生觀看課本44頁中的兩幅圖,並讓學生説一説,圖中人物分別會有怎樣的心情?你喜歡哪邊的情景?為什麼喜歡?讓學生暢所欲言。

在肯定總結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歸納,明確交往的第一點作用,即:

通過交往,我們能夠實現心靈的溝通,找到感情的寄託,更可以擺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課件顯示)

對於第二點作用的學習,主要結合課件資料:雁南的故事來分析的。組織學生閲讀該材料,並引導他們分析思考:雁南的變化得益於什麼?雁南在元旦聯歡活動中獲得了什麼?

在師生共同分析討論後,老師總結歸納出交往的第二點作用,即:

通過交往可以認識許多新朋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而在交往中不斷完善自我。(課件顯示)

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交往的這點作用,引用了教材中蕭伯納的名言加以強調説明。(課件顯示)

對於第三點作用的學習,設置了一個“實話實説”欄目:給學生列舉了幾種生活中經常遇見的情景,讓他們説出各自的心裏話。(課件顯示)

在學生談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昇華,歸納交往第三點作用: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困難,遭受挫折。這時候我們的朋友或在物質上給予幫助,或在精神上給予鼓勵,激勵我們去克服困難,戰勝挫折。所以,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也應該熱情的伸出援助之手,獲得別人的幫助和主動幫助別人,都會讓我們感到無比的幸福!

交往中,朋友會幫我們戰勝困難,克服挫折。(課件顯示)

交往的三點作用講解完之後,和學生一起回顧這一問題,並用課件形式將交往三點作用逐一顯示出來,並指導學生在書中劃下。(課件顯示三點作用)

3、課堂小結,複習鞏固。(4分鐘)

在講授完新課後,就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了一個簡短的小結,我是這樣小結的: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須與他人交往;交往對於我們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好朋友是我們一生的財富,我們要在今後的生活中學會交往,謹慎擇友,多交益友,讓我們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健康成長!

在總結結束後,讓學生結合學案知識梳理部分,識記、理解本課學習的知識點,並對學生記憶情況進行檢查。(課件顯示知識梳理)

4、課堂練習(8分鐘)。(課件顯示)

為了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課前精選了與本課內容有關的少量習題,要求學生課上完成,老師就學生做的情況給予講評。剩餘時間佈置學生完成學案中的課內拓展練習題

5、最後一個環節是佈置課外作業。結合本課所學知識,要求學生寫一篇交友心得。(課件顯示)

七、板書設計(屏幕展示)

我的説課完畢,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説課稿初中 篇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國標本蘇教版四年級下冊P45-46 及想想做做1-3 題。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這部分內容教學在方格紙上把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和豎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平移到指定位置。學生在三年級(下冊)的學習中,已經會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初步體會了平移的特徵。以此為基礎,教材提供的例題要求學生將小亭子圖從方格紙的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為學生利用有關平移的已有經驗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通過本課的學習,有利於學生從運動的角度加深對平面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為今後進一步探究平移知識打下基礎。 教材讓學生利用已有的對平移的認識和經驗進一步學習在方格上把一個簡單圖形平移到指定位置,啟發學生綜合應用沿水平和豎直方向平移的方法,按要求靈活地把一個簡單圖形平移。想想做做中編排了豐富的操作活動,第1 題通過觀察、描述圖形的平移過程,進一步體驗圖形平移的多種方法;第2 題讓學生畫平移後的圖形,掌握平移圖形的技巧;第3 題則應用平移畫平行線,體會平移的應用於價值。通過這些循序漸進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圖形平移的直觀體驗,學會圖形平移的方法,並感受豐富的平移運動。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經在三年級初步體會了平移的特徵。

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先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再沿豎直 (或水平)方向平移。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進一步積累平移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究式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發現的精神。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產生對圖形與變換的興趣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先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再沿豎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難點:掌握兩次連續平移的方法,正確判斷平移的距離。

 四、説教法和學法

(一)説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設計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二)説學法 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五、説教具和學具準備

課前準備:教師:

多媒體課件、

學生:方格紙、黃色紙亭、三角尺、學生尺

、説教學程序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並分為如下的五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三)、操作深化,鞏固新知;

(四)課堂小結,圖案欣賞

(五)課外拓展,動手創作

七、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1、談話導課同學們你乘過電梯嗎?你站在電梯上是什麼運動?(板書;平移) 2、同學們,在三年級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圖形的平移是圖形上所有的點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離移動。平移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方向,一個是距離。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只改變它的位置。(板書:形狀、大小、不變,位置、變了。) 3、課件出示:戰鬥機的平移圖 1.電腦出示圖,談話:這裏有一架戰鬥機,我們用虛線表示原來的圖形,用實線表示移動後的圖形。 這架戰鬥機做的是什麼運動?(平移)往哪個方向平移的? (向右)它向右平移了幾格?怎麼知道的?(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2.師演示小結: ⑴只要抓住一個點來看,數一數這個點到它所對應的點向右平移了幾格,我們就可以知道熱帶魚向右平移了幾格。 ⑵也可以抓住一條邊或一個部分觀察,看看把圖形的一條邊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演示,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對新知識的自我構建做好鋪墊)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同學們也已經學過在方格紙上把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今天我們研究怎樣將一個圖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線和豎直線的位置上。 (板書課題:圖形的平移)

1、請看屏幕,你能把小亭子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嗎? 拿出課前準備的亭子圖和格子紙,先動手移一移,再小組討論設計出平移方案:按怎樣的方向平移圖形的,怎樣確定每次平移的格數的?( 學生活動 )

2、反饋彙報,師生共同操作討論,突破難點 怎樣才能把小亭子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1)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 格,再向下平移4 格。

(2)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 格,再向右平移6 格。

(3)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過去。 (教師視學生彙報情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並用電腦演示)

3、指導畫法:選擇一種方法,投影學生作品,讓學生邊指邊説是怎樣平移的?:

4、歸納提煉: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再次用電腦演示,及時小結。 如選擇方法一:先確定幾個關鍵點(圖中三角形的頂點和正方形的四個頂點),接着把這幾個點分別向右平移6 格,再連成圖形,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後沿豎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圖形向下平移4 格。

5、明確畫平移圖的方法和注意點,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結果,我們可以把平移過程中畫出的圖形用虛線畫,箭頭表示平移方向,平移的最終結果用實線畫。 (設計意圖:新知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再嘗試動手移一移,畫一畫,然後交流畫的方法,最後歸納總結,這一過程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嘗試、交流、自主解決問題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操作能力) 師小結:同學們,把一個圖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和豎直線上時,可以通過對圖形某一點的觀察來確定先向什麼方向平移幾格,再改換方向平移幾格。

(三)、操作深化,鞏固新知

1、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 題)

(1)出示小船平移圖,談話:仔細觀察小船是怎樣平移的,並用手指出小船圖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後到達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再向哪邊平移了幾格?請你自己先在書上數一數,填一填。 反饋交流:你是怎麼數的?(抓住一個點來看,數一數這個點到它所對應的點平移了幾格,我們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幾格) (2)電燈平移圖,同上教學 (3)提問:這兩幅圖還可以怎樣平移到達現在的位置?(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鼓勵學生説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畫平移後的圖形。(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 題)

(1)談話:剛才我們已經學會看一個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了,如果請你畫出一個圖形平移後的圖形,你會嗎?(提醒畫圖注意點)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加以指導。

(3)投影學生作品,交流平移的過程與方法。

3.體驗平移的價值。(想想做做第3 題)

(1)出示兩條直線,觀察這兩條直線,你發現了什麼?(是平行線) 你怎麼肯定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有無辦法驗證?

(2)學生默讀課本第65 頁第3 題,按書上要求操作。

(3)提問:觀察你畫出的兩條直線你發現了什麼?你能説一説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嗎?

小結: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緊貼直尺,沿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然後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平移,再沿三角尺的同一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樣先後畫出的兩條直線是相互平行的。

(4)學生嘗試用這種方法畫平行線,鼓勵學生可以畫出距離不同的一組平行線。教師巡視並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5)談話:你能用這種方法檢驗剛才觀察的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嗎?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動手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數數、移移、畫畫等活動,通過具體實踐操作,進一步認識平移,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四)、全課總結,圖案欣賞

1、交流學習體會:同學們,數學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今天我們在活動中進一步學習了平移的知識,你願意和大家分享這節課中的收穫嗎? (學生交流)

2、平移現象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的,尤其是在我國的民間傳統藝術中,它更是一種重要的創作手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藝術家們利用平移設計的精美圖案。(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感受數學美,培養熱愛數學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祕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五)、課外拓展,動手創作 師:看了這麼精美的圖案,你是不是也想一展身手,那就行動起來,用平移的知識設計一幅美麗的.圖案來裝飾我們的教室吧!(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使學生懂得觀察生活,聯繫實際,體驗用數學知識美化生活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八:説板書設計:略

説課稿初中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章講述的是有關“力”的基礎知識,是研究靜力學和動力學所必需的預備知識,因此本章具有預備性和基礎性。重力是力學學習的起點,對初高中知識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在前面,學生已經學過了力的概念,對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瞭解,並學習了力的圖示,學生的這種儲備為這節課的教學帶來方便,使教學難度大大降低,因此教學中要抓住這一特點,突出過程的體驗和情感教育,這樣使我們的物理課更接近生活,更易於學生接受,從而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地球對地面附近物體的吸引力叫重力

2.由力的三要素確定重力的三要素,會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來表示重力。

3.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其確定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認識重力是怎樣產生的.

2.能通過探究活動體驗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因素.

3.能通過多個實驗現象歸納得出重力與質量的關係.

4.自己動手,找不規則薄板重心的實驗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例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慾、激勵探索與創新的意識.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全面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1.重力的產生.

2.重力的概念及其運算

3.重心的理解 及確定

(五)教學難點:

1.重力的概念及其運算.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確定

三、教法與學法

(一)説教法:本節課來源於生活,不僅對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學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使學生感知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採用探究、講授、討論、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二)説學法:學生在初中對重力和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瞭解,並學習了力的圖示,為這節課的教學帶來方便,因此教學中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分組討論,自己總結,突出學習過程的體驗,這樣使我們的物理課更接近生活,更易於學生接受,從而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分析和設計

【設計思路】本節採用對初中知識複習與深化,從生活出發,通過課堂的演示

實驗和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逐步探索重力的概念、重力的產生、重力的三要素及重心。對本節的設計應突出如下幾個特點:

1 、基礎性 、 預備性 、 學生的自主性

2 、注重科學方法的培養 通過對重心這種理想化模型的研究,體現物理學研究方法對事物的研究;

3 、互動性:依照本節課自身的特點,教學過程中設計了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形成師生互動,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新課導入]

由“下落的物體可以有從樹上下落的蘋果、跳高運動員、飛機投下救援物資等生活現象引導學生得出物體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落向地球.我們已經知道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引導學生得出物體的下落是受到重力的作用.接着講解知識點“重力”。

[新課教學]

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讓學生得出研究重力三要素的方法。

同樣一個物體受重力的大小在地球的不同地方是不同的,根據公式G=mg中的g的大小與物體所處的高度和緯度有關.當高度增加時,g的值減小;當緯度增加時,g的值增大.”

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重力的作用點稱為重心,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之後讓學生思考物體的重心是如何進行確定的,結合學生的分析,進行總結。給出一個不規則形狀的薄木板,讓學生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標出這塊木板的重心所在.

給出用懸掛法確定薄板的重心的參考。得出這樣實驗的原理。隨後給出關於重心的課堂訓練,鞏固重心的知識點。

[小結]

1、地面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體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2、重力既然是一種力,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要素。

3、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這個關係用G=mg表示,g=9.8牛/千克。

4、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5、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五、板書設計

一、重力

1.重力產生的原因

2.重力的方向

3.重力的大小及其運算

二、重心

1.重心的概念

2.重心位置的確定

六.教學反思

本節知識點多以回顧、複習為主,因此知識點的傳授所花時間不多;重點部分放在與實際相結合,動手實驗及思考討論,課堂景觀豐富,較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帶動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但將所有學生製作與活動都放在課堂上,時間會有所不足。因此必須要讓學生提前準備材料,實驗效果未能預料,課堂上較為被動。因此教學中要適當照顧實驗能力較差的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分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k43m8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