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説課稿初中集合3篇

精選説課稿初中集合3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初中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説課稿初中集合3篇

説課稿初中 篇1

一、課程設計目的

隨着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的性解放,衝擊着我國古老而傳統的性文化。人們的性道德、性觀念己發生了變化,舊時代那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式婚姻己不多見,代之而起的是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在60年代後期、80年代初期,大多數家長仍然禁止l8歲至20歲左右的人,特別是在校大中學生談戀愛,可到了80年代中後期,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社會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對大學生談戀愛是既不禁止也不提倡。然而中小學生過早談戀愛,這仍然是社會所不贊同的。從目前青少年的早戀情況來看,小學、中學、大學都有,最多的是中學生。儘管學校、家長都提倡男女學生應大方的進行集體交往,但仍有部分男女學生從對異性的好感轉入了一對一的戀愛階段,進而影響了學習、生活,甚至荒廢了學業。本課主要是通過對學生進行輔導,讓學生認識到早戀行為產生的一般原因及其嚴重的危害性,從而在思想上有所準備。最後瞭解如果有了早戀行為,應如何進行自我調整和改正。

二、教學目標

1、瞭解早戀產生的原因,正確認識早戀對中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所產生的危害。

2、學會如何預防早戀行為的發生。

三、教學難點:

早戀行為的危害和預防。

四、教學方法

提問、討論、引導法

五、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跨進了中學的校園就意味着進入了或即將進入人生的黃金時期--青春期。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身體發育發生着巨大變化,同學們的自我意識增強,社會交往逐漸增多,男女同學間的相互吸引和彼此需要增加,因此在這個時期,同學們都面臨着這樣一種困惑:如何與異性同學正常交往而不產生早戀行為?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有關早戀行為產生的原因、危害及預防措施。

【多媒體顯示】

1、什麼是早戀?

2、早戀的一般成因;

3、早戀的危害:

4、早戀的預防措施。

【事例】某班同學男A學習成績突然急劇下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出現"走神"現象;經常單獨與同班同學女B説話、約會;而且就連上課都經常傳寫紙條,紙條上都是一些心形的“現在你還好嗎?”“真的好想你”“中午12點老地方不見不散”等等話語;顯得對對方有強烈的感情依戀,見不到對方就產生"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

問題:

1、這兩位同學為什麼被班主任找來做思想工作?

2、你是否希望這兩個同學繼續這樣下去?為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這兩位同學的行為是早戀行為。

(板書)所謂早戀行為就是未成年男女過早地建立戀愛關係的行為。

【講述】青少年之間建立正常的異性交往交系和友誼是有利於健康成長、心理和社會成熟的,但如果過早地建立一對一的伴隨頻繁約會、發生性行為或者以結婚為目的的異性交往關係,則是有害無益的,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的不得早於22週歲,女的不得早於20週歲。晚婚晚育應於鼓勵。"所以以上兩位同學這種現象不能再繼續下去,否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仍至整個一生的前途問題。

【多媒體顯示】產生早戀行為的原因:

1、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2、思想觀念改變的作用;

3,不恰當的社會對待的影響;

4、虛榮心的驅使。

【提問】早戀行為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危害和不利?同學們可以展開想象和假設進行歸納。

【教師總結】

【提問】早戀的危害這麼大,那我們應怎麼預防這種行為的發生呢?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

1、主動接受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消除對異性的神祕感;

2、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使自己的興趣得到發展,防止空虛無聊;

3、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不能有傍大款、追大款的觀念,也不能單純地唯感情論,還要有"房子和麪包"才行,懂得愛情不僅僅是相互吸引,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

4、與異性同學的交往態度要明朗,言談舉止要大方,防止過密的接觸。

(討論)若你是前面事例中這兩個同學中之一,你該怎麼辦?

【多媒體】

1、正確認識早戀行為的危害:

2、恰當選擇戀愛年齡:

3、區分早戀與正常交往;

4、主動接受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5、主動接受同學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6、培養愛好,把注意力轉移。

7、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8、不要以為自己沒用,其實這也沒什麼了不起的,要拿得起放得下。

説課稿初中 篇2

一、説教材

《風箏》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是魯迅的一篇散文。這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閲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所選的課文中,《風箏》是意藴最豐富的一篇,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能力的好教材。

1、説課文特點

《風箏》是一篇以表現手足親情為主題的散文,但選材角度新穎,既表現手足親情又意藴豐富,有助於提高學生情感體驗,培養探究性閲讀能力。文章講述了“我”因為看到風箏,引起對兒時虐殺自己小兄弟的風箏夢的回憶和深深的自責,展現了兄弟間濃濃的手足親情。細讀作品,作者的立意遠不止於此。這篇作品還揭示了封建陳腐思想對兒童自由、活潑天性的扼殺,深刻地闡述了“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一科學道理。

2、説學生情況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於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藴的散文,容易產生陌生和排斥心理;所以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讀,要保證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要多讓學生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學習,要重視引導、多給學生鼓勵。

3、説重點、難點

初一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沒發展到一定水平,結合本文的特點,預設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整體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難點:學生提出疑問並在教師引導下作深入思考。

4、説教學目標

課標從“知識和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要求學生,所以確定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圈劃文中表示“誤解和衝突”的內容,體會賞析散文的基本方法; 提出疑問,合作探究,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主動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3)感悟“誤解和衝突”中的親情,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二、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朗讀法、提問法、勾畫法、討論法,通過朗讀來感知文本;以圈畫重要詞句並賞析品讀來落實重點,理解主題;通過自主質疑、合作探究來啟迪思考。力求在教學中體現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課堂以民主、師生平等對話為主。

1、導入新課,初步感知文本

師:同學談自己所見孩子的頑皮可愛的事導入。師生輕鬆談話,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剛從兒童長起來的同學,這樣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親切感,為下面的學習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能喚起學生心中的親情體驗;貪玩更是文中“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觀點的直接證明,從而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生:與教師輕鬆交談。朗讀全文,圈畫生字難詞。思考: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了我態度轉變的原因?

(設計意圖:朗讀全文,既積累詞語,又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使自己逐漸進入作品的意境。同時問題的思考,也有利於引起學生對課文第五自然段的關注,而這一段正是本課教學預設的切入口。)

2、主問題探究,落實重點

(1) 教法:以第五自然段為教學切入口,引導學生通過對“魯迅先生前後情感、態度的變化”的把握,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的精神,同時瞭解“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這一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問題設計:

“魯迅先生回憶起了二十年前的哪一幕?前後情感有什麼變化?”

“精神的虐殺是指魯迅先生對弟弟什麼的虐殺?”

“你有過這樣被精神虐殺的體驗嗎?”

“今後看到有人抹殺兒童天性的行為,你可以怎麼説?”

(設計意圖:選擇恰當的切入口,提出一組相互關聯的問題,在師生平等對話中實現對課文的理解。)

學法: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聯繫上下文理解“精神的虐殺”的具體含義;結合自身體驗理解並朗讀“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這一句話。(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朗讀、體驗,在討論與思考中掌握知識。)

(2)教法:出示教學“主問題”。探討文章“在誤解和衝突中也有親情”這一主題。

課堂上可能出現問題:這個主問題的解答,需要學生對整篇文章有深入的研讀,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閲讀感悟能力,學生能找到文章前半部分魯迅和小兄弟之間的衝突而忽略了文章後半部分魯迅對小兄弟“我可是毫不怪你啊”的誤解,學生能找出魯迅對小兄弟的愛而忽略了小兄弟對魯迅的愛,學生可能不清楚對問題的解答的表述

師組織討論:在學生閲讀全文,劃找相應詞句後,組織學生首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進行賞析和朗讀,然後再全班交流。

點撥:①文章後半部分是不是也有誤解中的親情的體現呢? ②弟弟也愛魯迅嗎?有感情讀一句話,(用讀來傳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打動聽眾)。

生:用橫線畫出文中哪些地方寫的是我和小兄弟之間的“衝突和誤解” ?讀一讀這些句子,小組討論後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動口、動腦,突出學習的自主合作特點。)

3、發現、探究問題,突破難點

教法:因為對課文的生疏可能出現學生提不出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等待老師説標準答案。教師要進行適當的方法指導;保證一定的讓學生髮現問題的時間;小組交流,整合問題。

學法:默讀全文,劃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組交流篩選、整合問題,全班交流探究。旨在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養成合作探究的習慣。

4、拓展延伸

讀魯迅的其他作品,瞭解魯迅。

説課稿初中 篇3

一、説教材

《環境被破壞》是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單元主要對孩子進行環境科學教育,貫穿着“正確認識自然和人類的關係”這一思想。整個第二課既使孩子深刻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又是第三課落實環保行動的前提。如果不能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就不會有意識地關愛和善待自然,不會主動地保護自然環境。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孩子初步瞭解了世界特別是我國資源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和理解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使孩子深切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讓孩子認識到人類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人類對環境有保護和改善的責任,為孩子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落實環保行動奠定基礎。

二、説學情

經過一年半的初中生活,孩子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又正值春天,是孩子親近自然、感悟自然的好時機,對於環境的狀況孩子尤為關注;孩子在地理、生物、語文、英語等課程對於環境問題有所學習,再加上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報道,孩子對於資源、環境問題並不陌生。但是孩子的活動範圍和認知水平是有限的,老師應及時地給予指導。

當前環境被迫破壞的狀況,特別能震撼孩子們的心靈,激發孩子親近自然、鑑賞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孩子學習這一內容應該不會很困難。

三、説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孩子關注自然;幫助孩子認識到目前環境的破壞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使孩子深切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

【能力】培養孩子關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衞人類家園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瞭解大自然的狀況,資源在枯竭、環境被破壞。知道人類目前的生存環境。

四、説重難點

教學重點:環境污染的現象,認識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教學難點:環境破環的後果,進一步強化孩子的環保意識。

五、説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

(1)指導閲讀法。

指導孩子的課堂閲讀活動,重視課堂引導,啟發孩子發現和探究問題,並點撥孩子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點、難點,做好輔導工作。

(2)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Powerpoint、掛圖等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活動探究法:引導孩子通過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孩子為主體,使孩子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4)討論交流法:組織孩子集體討論和分組討論,促使孩子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2 、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對孩子進行學法指導,讓孩子從機械的“學答”向主動地“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小結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與探討,我們知道了自然環境被破壞的形勢非常嚴峻,無論是水資源,還是土壤資源與空氣資源,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而人類對這些資源的破壞,恰恰又反過來受到了大自然的報復:沙塵暴、龍捲風、洪水,等等,都嚴重傷害了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成長。環境保護,對人類來説是義不容辭、刻不容緩的。

標籤: 精選 説課稿 初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vk99e.html
專題